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40.95KB ,
资源ID:110900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0900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docx

1、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卢沟桥的狮子、三味书屋、和时间赛跑、加了一句话、珍贵的教科书、爸爸和书、壮丽的青春、颐和园、海滨小城 教案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1 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歇后语、联拱石桥、厘米、甚至、鼻子、大概、淘气、清楚、挑衅、驻扎、抗日战争“等词语。 2、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 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文挂

2、图,有关卢沟桥狮子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生字生词卡片。 布置学生课外收集卢沟桥和有关抗日战争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题 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有一座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你们想看看吗? (出示投影片)这座桥就叫作卢沟桥。图中都有些什么?(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 师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对卢沟桥,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资料收集的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卢沟桥因横跨在卢沟桥上而得名。卢沟桥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它始建于金大定29年,成于明昌三年,清朝康熙时毁于洪水,后又重建。桥东

3、的碑亭内立有清朝乾隆皇帝题的“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 三、 指导看图。 先看大图,再看小图,看后交流: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四、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两遍,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 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并在文中将自己喜欢的和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 检查交流。 (1) 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词,并提示易错的地方。 “联、侵”是前鼻音。 “抗”是后鼻音。 “概”读“gi”,不读“ki”。 (2) 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面,后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迷底。人

4、们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把后一部分隐去,所以叫歇后语。如文中的“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向学生介绍几则歇后语,或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歇后语。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联拱石桥:板画或出示图片,并问学生在那见过联拱时桥。 望柱:桥栏板之间的柱子。结合看图理解。 挑衅:借口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五、 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 1、教师范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找出概括卢沟桥狮子特点的一句话,在下面画上“ ”。 2、学生反复自读这句话后,体会这句话概括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哪些语句你最喜欢或很有感受?为什么? 4、通过全

5、班交流,明确这些特点是这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学生自由读,分别说出自己读这些句子的感受。相机解决:为什么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5、重点探究“形态各异”的特点。 (1) 课文描写了卢沟桥狮子的哪些形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谈谈打算怎么学。 可从文中找处描写狮子的动作、形态的词来想象狮子不同的形态。 可看图想象狮子的不同形态,并结合语言文字体会。 可通过边读边想,想象不同形态狮子的画面。 也可通过表演,再现狮子的不同形态。 还可结合句末的省略号,想象其他狮子的形态。 (2)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学法,自读感悟后,全班交流讨论,适时评价,并通过朗读体会感情。 (3) 看到这些形态各异的狮子,你想说什么?

6、 6、 学生整体朗读第13自然段,注意读出欣赏、赞美的情感。 六、 小结。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 七、 布置作业。 1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词。 2 完成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二、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卢沟桥的闻名不光桥上的狮子多、各具形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指名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在七七事变中,卢沟桥的狮子看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讨论。 3、 引读课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狮子亲眼目睹了(学生接读)“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抗日战争从这里正式开始。” 4、 学生交流收集到

7、的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5、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 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 1、 读一读,想一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理清层次。 2、 请学生交流打算用什么方法背诵。 3、 学生用各自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 拓展练习。 1、 交流观察当地的石狮子所得,或展示收集到的有关石狮子的资料。 2、 引导学生用“有的好象”练习说话、写话。 3、 交流抄写的句子。 五、 总结课文。 1、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六、 布置作用。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 抄写课文中写狮子形态各异的句子。 板书 1 卢沟桥的

8、狮子 数量多:数不清 卢沟桥的狮子 大小不一:甚至 历史意义的建筑 形态各异:有的有的 2 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鲁迅、绍兴、纪念管、戒尺、家务、严厉、当铺、料理、绣像、毫不松弛“等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 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鲁迅先生严格要求自己和勤奋好学的精神。 4、 图文对照,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 图文结合,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学习课文按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 2、 了解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体会鲁迅严于律己、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9、 课文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鲁迅的照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出示课题,指导看图。 1、(出示挂图,或有关三味书屋的投影片)让学生看图,知道图中画的是什么地方。(板书课题) 2、介绍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从小喜欢看书、绘画。鲁迅青年时代学过医,后来为了国家的兴盛,他用手中的笔写了许多文章揭露社会的黑暗,以唤醒劳苦大众起来与反对势力斗争。鲁迅先生的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他的书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世界人民敬爱鲁迅先生,喜爱他的作品。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鲁迅先生童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和在那儿发生的一个故事。 3、 让学生自

10、主观察。你打算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幅图?然后交流、比较,看哪一种观察顺序更好。 4、 按从中间到四周的顺序观察图中都画了什么,并说出观察所得。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找出叙述三味书屋的部分。 2、 探究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依次画出文中表示方位的有关词语。 (2) 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把三味书屋的摆设放到相应的位置。相机看图理解“分别、戒尺”两词。 (3) 练习朗读,让学生说说该怎么读,才能让人感到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在反复练习中体会写方位和主要事物的词语要读重音。 (4) 小结: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按照由中间到四周的顺序介

11、绍了三味书屋的陈设,条理非常清楚。我们在观察事物或习作时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写事物。 三、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资料,教师随即出示鲁迅的放大照片。 四、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 1、 请学生当小老师,提示同学们读音、字形上的易错之处。 2、 重点练写“鲁、戒、断、弛”。 五、 课堂小练习。 1、 用上适当的量词: 一( )画 一( )古松 一( )梅花鹿 一( )椅子 一( )戒尺 一( )八仙桌 2、 学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三味书屋。 六、 布置作业。 1、 抄写生字词。 2、

12、 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词。 2、 看图介绍三味书屋的内部陈设。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 提示: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有个什么故事另人难忘呢? 1、 指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交流了解大意:课文写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相机引导理解“来历”:本课指“早”字是怎么刻在书桌上的。 2、 学生自由读书质疑,再交流,梳理出主要问题。 (1) 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2) 当受到寿镜吾老先生严厉批评时,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的回到座位上呢? 3、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合作讨论。 探究问题(1)时,要抓住“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

13、铺和药铺之间”这个关键句来体会。 探究问题(2)时,要联系“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这个句子来体会。 提示:鲁迅为什么,不向先生解释,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他在想什么?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加以体会。 “坚定的信念”指什么?“信念”前加上“坚定的”又告诉我们什么? 从“默默地”、“深深得体会到什么? 4、 指导朗读,重点读好以上两个关键句,通过自读与听教师范读,在比较中体会。 5、 背诵指导。 (1) 让学生读读想想。 围绕“早“字写了几层意思? (2) 提示方法。 熟读后,可逐层试背,再把整段连起来背 (3) 你还打算用什么方式练习背

14、诵? (4) 学生练背,同桌对背。 三、 总结全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交流学习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四、 布置作业。 1、 练笔:按一定顺序观察教室或自己住处的室内陈设,并用一段话写下来。 2、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读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设计 (墙)正中 一幅画 样子 正中:先生的座位 (画)前面 四面:学生的座位 三味书屋 东北角:鲁迅的座位 形状 “早”字的来历 来历:迟到、批评、默默、刻 3 和时间赛跑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15、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平时的额学习、生活中,会不会留意时间的流逝,有没有觉得时间似乎总是有的,用也用不完呢?我们学习了第三课,也许你回改变相法。(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 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

16、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1、 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四、 学习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 1、 自读课文,边读边将这部分难理解的词句画下来。 2、 交流不理解的词句,重点解决思考*练习3中的四个句子。投影或电脑课件出示这四个句子。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理解、体会。 读父亲的话,看看父亲是怎么理解的。 引导学生读读“我”的生活体验,看看“我”怎么理解的,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

17、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明天即使飞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 出示父母或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计算一下自己的年龄,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从中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 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及“我”的生活体验。 五、 小结。 1、 朗读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朗读时注意声调应缓慢、低沉些,带有一点淡淡的哀愁。 2、 让学说交流学习的收获。 六、 布置作业。 1、 书写生字词。 2、 摘抄思考*练习3中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听写生字词。 2、 回忆课文第一至七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 学习第八自然段。 1、 时间那么宝贵,我们怎么利用好时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

18、和时间赛跑,课文写了几件事? 2、 在书中标上序号,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地说说内容要点。 3、 画出写“我”跑赢了时间的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4、 追问学生:你跑赢了时间了吗?了解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 5、 指导朗读,体会“我”与时间赛跑取得成功的快乐。朗读吖,力求体现出跑在时间前面的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三、 学习第九、十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说说作者和时间赛跑后的体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受益无穷”。 2、 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我”和时间赛跑深刻体会的句子,并画上“”。 3、 投影或课件出示句子:“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1) 读读句子。用换词法理解“假若”。 (2

19、) 小组合作讨论: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可以 结合自己 的生活经验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谈谈自己的看法。 4、 投影出示填空题。 在战斗中的时间赛跑( );在工业生产中和时间赛跑( );在体比赛中和时间赛跑( );在科学研究中和时间赛跑( ),在学习上和时间赛跑( )。 让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完成该题,并交流。 5、 指导朗读第九、十自然段,可读的慢一点。 四、 总结课文。 说说自己学习课文后的体会。 五、 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板书 3 和时间赛跑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受益无穷 就能成功 4* 加了一句话 教学目标

20、 1、 认识本课 4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语言的魅力,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点 从故事中体会到语言文字所产生的巨大力量,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体现课文插图的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 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1、 读一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要求。 (1) 了解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的变化的原因。 (2) 说说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阅读感受。 2、 按阅读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 边读边在课文上做记号,把表现盲妇人乞讨过程中情况变化原因的重点词

21、句画出来。 (3) 把课文最后一段话多读几遍,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感受用铅笔写在课本上。 3、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有疑难的问题做好记录。 4、 教师在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巡视指导。 三、 检查自学,集体释疑。 1、 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提出疑难问题,要求说清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2、 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加以梳理,确定解释重点。 3、 学生集体解疑,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讨论: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会产生这么大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1) 比较朗读下面这组句子,说说在意思表达上有什

22、么不同:“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2) 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3) 交流各自的感受,理解“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这句话能打动人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4、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以抒情的语调来读,教师可范读最后一段话。 四、 相互采访,感悟内化。 1、 请一位同学扮记者,其他同学扮采访对象,进行现场采访,深入理解加上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 2、 变换采访角色,换位体验。 五、 迁移训练,布置作业。 板书 4* 加了一句话 “我什么也看不见

23、” (不幸)(风烛残年) (贫困交加) “春天到了, 我什么也看不见!” (更不幸) 5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板凳、代替、嗓门、渴望、俯冲、轰炸、叨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3、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经过. 2、理解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什么叫“珍贵”,你在生活中将什么视为“珍贵”的? 2、检查预习,出示

24、一组词语. 渴望 激励 振奋人心 争先恐后 炮火连天 完整无缺 兴高采烈 根据课文内容,以上哪些词语你觉得最能体现教科书的珍贵?为什么?并在四人小组中互相讨论练说:将词语连起来说一说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轻声读每个自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讨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讲下面内容的,并完成提纲 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教科书和张指导员未说完的话激励”我”前进.3、课文围绕着“珍贵”写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能从提纲中筛选出最重要的词语来作为每个大段的小标题吗?请上黑板板书. 盼书 取书 护书 激励”我”前进 三、细读课文,理解“珍贵”. 1、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从四

25、个方面来写教科书的“珍贵”.你最感到的是哪个部分? 2、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的部分最令人感动.默读自然段. 3、四人小组中一名同学大声读课文,其余三名边听边用“_”画出张指导员说的话,用”*”画出描写张指导员护书时动作的词语. 4汇报成果,投影出示句子. “快卧倒” “书书” “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5、交流讨论:这三处话张指导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各处的省略号有什么不同用法?并进行朗读指导. (1) 敌机突然轰炸,情况紧急,张指导员说的话被打断.朗读时语速要稍快. (2) 张指导员伤势太重,生命垂危,说话断断续续. (3)最后张指导员嘱咐下一代要好好学习,话没说完就牺牲了. 6、指导

26、朗读. 7、年轻的张指导员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教科书献出了生命;这些来之不易的教科书显得尤为珍贵.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指导员趴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一动不动.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8、讨论. (1)“趴”能改成“倒”吗? (2)为什么要用“压” (3) 结合“完整无缺”体会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 9、分角色朗读. 10、总结:张指导员牺牲了,这浸染着他鲜血的教科书成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四、学习生字词.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张指导员未说完就牺牲了,请你想象他想说写什么.请写下来. 3、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课,理清叙述顺序。

27、、 这篇课文围绕教科书的珍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 理清叙述顺序。 二、 谈谈议以,精读课文。 、 同学们,年轻的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光荣牺牲了,他临终前惦记的是什么? 、 交流了上节课作业。 、 同学们决不会辜负张指导员的期望,因为他们原本就是一群在战争中坚持学习、热爱学习的孩子。珍贵的教科书中的“珍贵”还表现在“盼时”、“取书”和“激励”等情节中。 、 小组合作探究。 、 反馈交流,研读课文。 () 孩子们为什么“盼书”?简介历史背景。 () 出示题板,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没有( );就( ) 没有( );就( ) 没有( );就( ) 没有( );就( ) ()怀着渴望教科书的心情

28、朗读第一自然段。 ()终于有了教科书,它又是怎么来的?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党中央如此关心说明了什么? ()“取书”片段用小剧本表演,配合感情朗读完成,并在其中体验“振奋人心、争先恐后”的语气,读出张指导员的激动和孩子们的急切。 总结;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三、 课外延伸,进行小练笔。 、 说一说,当孩子们拿到这沾染着张指导员鲜血的教科书时,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孩子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再动笔写写当“我”拿到血染的教科书时 、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题 板书设计 珍贵的教科书 盼 书 保 护 来之不易 珍贵 寄托先烈的期望 极激励“我”前进爸爸和书 教学目标 、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叙述顺序。 、

29、 体会爸爸对子女的关怀和期望,引导学生热爱书籍、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父亲对子女的深情,懂得书的来之不易和读书的乐趣。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 、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1)你读懂可什么?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2)还有哪些地方你没读懂?请同学们一起探讨。 、 质疑问题归纳如下。(用幻灯出示) (1)爸爸的公司倒闭了,我们家的生活艰难,为什么爸爸还要带“我”去买书? (2)为什么“我”捧着这本刚买的童话集就像捧着一件珍宝似的? (3)爸爸问“我”:“怎么样,乘汽车比坐汽车强!”这

30、举话怎么理解? ()“我”大声回答:“买书比坐汽车强!”这时,“我”心里想些什么? (5)这本薄薄的童话集为什么“我”缠着爸爸读了一遍又一遍? (6)为什么许多年过去了,对“我”来说,这本薄薄的童话集比任何一本书都珍贵? 三、再读课文,演剧激趣。 1、学生自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表演课本剧。 一、 合作探究,自学感悟。 、 讨论。 、 分析。 () 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 ()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 () 思考讨论。 “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这本童话集的/ 如果把“挑”换成“买”好吗? 小结:同学们在表演时,要演好爸爸“挑”书的动作。 () 思考讨论。 A、书买下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我”捧着就像捧着珍宝似的 B、那么,该怎样表演好这个“捧”的动作呢?谁来试一试? 、 讨论。 对刚才同学的表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