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86KB ,
资源ID:11096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096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题目.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题目.docx

1、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题目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_题目 一、名词解释: 朝贡体系(朝贡体系,是自公元前3世纪开始,直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 “闭关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

2、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狂妄自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二百年。中国对外贸易日益萎缩。清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一口通商” (是指经中国政府特许在广州一个口岸经营对外贸易。明嘉靖二年(1523),因争贡之役,严申海禁,废罢

3、泉州、宁波二市舶司,止存广东司,广州便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惟一口岸。至1566年共43年。清初为防范台湾郑氏反清势力,在东南沿海围海迁界,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惟一的外贸口岸,时断时续直至1842年。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促进了广州的繁荣。) 十三行 (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行数并不固定。十三行对官府负有承保和交纳外洋税饷规礼,传达政令及管理外洋商务人员等义务;也享有对外贸易特权。1842年南京条约订立后,十三行专营对外贸易的特权被取消,乃日趋没落。相传十三行名称起于明代,意义不详。俗亦称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马嘎尔尼 (英国外交官、勋爵。生于爱尔兰,1764-1767

4、年出使彼得堡商谈商务。1769-1772年任爱尔兰事务大臣,1775-1779年任加勒比岛屿总督,1780-1786年任印度马德拉斯省督。1793年以庆贺乾隆八十寿辰为名出使中国。实质是要求在中国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设常驻外交使节,并开租界等,遭清政府拒绝,1794年离华、1796-1798年任好望角总督。) (第一代阿美士德伯爵,GCH,PC(William Pitt Amherst, 1st Earl Amherst,1773年1月14日1857年3月13日),通称阿美士德勋爵(Lord Amherst),英国外交官,曾于1816年代表英国率团访华,然而清廷与英国双方因为在礼节上出现分

5、歧,结果使团未能谒见嘉庆帝。访华使团结束后,阿美士德曾于1823年至1828年出任印度总督。)东印度公司 (在欧洲历史上一共有过多个被简称为东印度公司的企业,它们分别是: 荷兰东印度公司 丹麦东印度公司 法国东印度公司 瑞典东印度公司 和被合并称为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几个企业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王朝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

6、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三角贸易” (16世纪开始的“黑三角贸易”即奴隶贸易,欧洲奴隶贩子从本国出发装载盐、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换成奴隶沿着所谓的中央航路通过大西洋,在美洲换成糖、烟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欧洲西部、非洲的几内亚湾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岛之间,航线大致构成三角形状,由于被贩运的是黑色人种,故又称“黑三角贸易”。历时400年之久。 主要指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因其贸易涉及欧、美

7、、非三洲,故称。 三国(地区)间保持贸易收支平衡的贸易) “弛禁派” (弛禁派提出取消鸦片禁令准其公开卖买,照药材纳税(不过只准以货易货,不准用银子购买,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白银外流)。并且提出国内种植鸦片不予限制,国产鸦片多了,洋商无利可图,外国鸦片即可不禁自绝。) 黄爵滋 (在鸦片战争前,创议禁烟应重治吸食者,挑起了在全国各省军政大吏中关于严禁驰禁的一场大辩论,成为林则徐主持禁烟运动的发难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奉派赴闽、浙查办鸦片走私问题和视察海防,坚持抵抗侵略的主张,揭露投降派的对外妥协阴谋)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 黄爵滋 道光帝(17821850),爱新觉罗氏,名旻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

8、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清仁宗(嘉庆帝)第二子。母孝淑睿皇后喜腊塔氏。18201850年在位。年号道光,习称道光帝。 虎门销烟 道光1839年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他被撤职查办。他还是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 虎门销烟,还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他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为我们除掉了害人的鸦片。 四洲志 四洲志简要叙述了世界大五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状

9、况,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界地理志书。在林则徐的影响下,后来产生出一批研究外国史地的著作。此书实为开风气之死的创举;而作者林则徐也被后人雀为开始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羁縻”政策琦善义律关天培奕山 广州和约 广州和约是鸦片战争中的一项休战协定。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下旬,清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与英军作战失利,被迫向英军求降。27日双方缔结这项和约,主要内容是: 一、奕山等所率外省军队退出广州城60里以外; 二、7日内交出600万银元供英方使用; 三、款项付清后,英军撤回虎门以外,并交还横档及江中所有其他各要塞; 四、赔偿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帆船“米巴音奴”号的损失。 三元

10、里抗英事件 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仅一里,大炮可直轰城内。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击退来犯小股英军。次日,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又译作“郭富”)亲自带兵出击。团练且战且退,诱敌至牛

11、栏冈丘陵地带。时大雨骤至,英军火枪受潮不能发射,团练民众冒雨反击,将英军分割包围,肉搏鏖战。英军战死5人,受伤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劳过度而死。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 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史称江宁条约)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国军舰“皋华丽”号上同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共有13款

12、,主要内容有: 1.五口通商 2.割让香港 3.勒索赔款 4.协定关税 5.干涉司法 6.自由贸易 “协定关税” “自主关税”的对称。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用缔结条约或贸易协定的方式,相互给予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分自主协定关税和片面协定关税两种。自主协定关税,是订立协定的国家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为了发展相互间的贸易而制定较低税率的关税制度。按协定国家多少,分为双边协定关税和多边协定关税。前者是两个国家之间协定而制定的关税;后者是3个或更多国家之间协定而制定的关税,如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片面协定关税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弱小国家,片面地减让关税而制定的关税制度。如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13、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制定的关税,就属于片面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有时不止一种,如最惠国待遇税率,特惠税率等。因此,很多国家使用了多栏税则制。中国现行税则使用普通税率与最低税率两栏税率,最低税率适用于和中国有优惠关税协定的国家,也就是最惠国待遇的优惠税率。 虎门条约 五口通商章程 1.领事裁判权 所谓“领事裁判权”,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管辖的非法特权,按照正当的准则和惯例,居留国有权按照本国的法律管理外侨。虎门条约破坏了中国的这项正当的权益,规定英人。中华人的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办理。 2.协定海关税则 收海关税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种货物和进口的48种

14、货物税率比鸦片战前降低50%-90%,其他货物皆定为百值抽五的税率)。 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 1.片面最惠国待遇 虎门条约规定,中国将来如“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后来,中美、中法所订条约也都有同样的规定。列强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权益。 2.租界权 3.驻军权 领事裁判权 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这是一种治外法权。它的存在,形成对国家属地优越权的例外或侵犯。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称为“

15、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望厦条约 1.扩大领事裁判权 2.协定关税权 3.税则 4.文化 5.修约 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继美国之后,1844年冬,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黄埔条约.这个条约使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同时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买办 “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16、“买办”一词是葡萄牙人(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清初,买办专指为居住在广东十三行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购人或管事,后来逐步发展为特指在中国的外商企业所雇佣居间人或代理人。买办是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具有洋行的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得到外国势力的庇护,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作为独立商人的买办,又可以代洋行在内地买卖货物或出面租赁房屋、购置地产等。 租界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在中国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

17、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多位于港口城市。 鸦片战争龚自珍魏源 海国图志 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书。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18、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 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魏源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释义: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林则徐 林则徐(17851850年)

19、,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姚莹:姚莹是鸦片战争时期

20、,领导台湾军民英勇抵抗英军侵略的著名爱国官员。他与林则徐、魏源,同是当时主张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国家近代科学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的代表人物。康鞧纪行 徐继畬:徐继畲(17951873年),号松龛,山西五台人。道光进士,历任按察使、巡抚等职。由于在广东、福建做官多年,徐继畬有机会接触一些外国人,广泛搜集西方书籍,“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稍稍得其涯略”。1848年,他撰成瀛环志略10卷。与海国图志一样,瀛环志略也是近代中国人系统介绍世界史地知识的名著。梁廷楠 “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中国宋代后逐渐形成的一种提倡研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等实际问题,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重

21、大问题方案的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明末清初,经世致用之学大兴,形成了一股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政治上,猛烈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揭露封建专制君主的罪恶,并提出了一些带有初步民主启蒙因素的主张,如黄宗羲“公其是非于学校”、顾炎武“庶民干政”的主张。经济上,针对封建的土地兼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这些办法都贯串着“均田”的精神。他们提出的“均田”虽与农民起义提出的“均田”有根本不同,但表现出对农民问题的

22、关心和同情。教育上,他们激烈地批判束缚思想的科学制和八股时文,注重学校教育,要求培养出真正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有用人才。哲学上,他们各有所宗,各有所创,呈现出思想活跃的局面。地主阶级改革派 张维屏邹伯奇 问答题: 1.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的衰落有何表现? 2.如何认识清朝的闭关政策? 3.鸦片泛滥对中国有何危害? 4.鸦片战争前清廷是否有过关于鸦片“弛禁”与“严禁”的争论?如何看待这些争论? 5.简述虎门销烟的过程与历史意义。 6.鸦片战争为什么会爆发?它的性质是什么? 7.简述鸦片战争的过程。 8.简介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史实及相关学术争论。 9.中国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失败? 10.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主

23、要有哪些?其主要内容如何? 11.什么是领事裁判权? 12.什么是片面最惠国待遇? 13.什么是协定关税权? 14.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 16.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17.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些明显变化? 18.试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口号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 19.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变”与“不变”?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

24、4年)天京陷落,历时14年。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等。领导人为洪秀全,称号为“天王”,首都称天京(即今南京)。 拜上帝教(上帝教) 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其后他便自称上帝次子,称耶稣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

25、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亦称“拜上帝教”或“太平基督教”。拜上帝会的首领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前身。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曾从传教士手中接过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他第四次科举考试落第後,创立拜上帝会,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四处传教,招立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拜上帝会在当地吸 纳了大批信徒。公元1851年初,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反清起事,建号太平天国,参与的信徒约一万人。 拜上帝会 洪秀全 洪秀全(1814.1.111864.6.1),原名洪仁坤、洪火秀,清嘉庆

26、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劝世良言 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书。由中国传教士梁发著于1832年(道光十二年)。全书共9卷(或分四卷、三卷),约9万字,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修改校订在广州付印刊行。书中多半集圣经章节而成,余则结合中国人情风俗,借用某些儒家言论,阐发基督教新教基本教义,“劝人勿贪世上之福,克己安贫,以求死后永享天堂之真福”,让人崇拜上帝“独一真神”,“安于天

27、命”,“安贫守分”。宣称人民受奴役蒙罹苦难,是上帝给予的惩罚。称颂西方传教士为“善人君子”。抨击儒、释、道三教,但认为“儒教所论仁义礼智之性,至精至善之极,与救世真经圣理,略相符合”。它是西方殖民主义文化和中国封建主义文化早期结合的产物,对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起过重要影响。后来作者在马六甲改订,将9本分印成单行本;在新加坡又将其中四本再版,改称拣选劝世要言,并把九本小书编译成名叫求福免祸要论一书出版。 冯云山:冯云山(1822-1852),太平天国杰出领导人之一,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距官禄布五里,是洪秀全的表亲和同学,关系极为密切。他自幼诵读经史,博览群书,因屡试不第,在村塾中执教。1843年当

28、洪秀全劝人拜上帝时,冯云山是最早信从者之一。为了表示“拜上帝不敬邪神”,他和洪秀全一样,把村塾里供奉的孔子牌位拆毁,惊散了学童,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村中的一些封建顽固势力,要他和洪秀全为元宵灯节迎神会书写对联诗文,以歌颂神佛偶像,他们倔强不从而受到迫害。从此,失去了塾师的职业。 原道救亡世歌太平天日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的前夜,正是鸦片战争后十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尖锐化,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原来清初经过明末农民大起义和入关后的战争,社会经济在遭受严重破坏之后,到十七世纪末叶已经逐渐恢复起来。利用社会经济生活比较安定,地主阶级贪婪无厌地进行积累

29、财富,于是出现了土地兼并的现象和商业与高利贷发达的现象。西方资本主义向东方进行侵略,并到处激起反抗的时代。封建的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中,开始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漩涡里面。正当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刚刚侵入中国的时候,当时全国各地,到处孕育着革命的种子。英国的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英国的大炮,也惊醒了中国广大人民。中国社会正在起着空前未有的大变化,不论南方与北方,城市与乡村,全部都动荡起来。起义的农民,已经在南中国的广西点起革命的火把,烽火烧遍了全广西。终于爆发金田起义。“团营” 圣库制度: 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公有共享制度。圣库即公库国库太平天国以一切财物为上帝所赐初时又规定惟上帝得称圣故称公库为圣库。亦称公库制度。圣库制度肇始于起义之初。起义开始时拜上帝会信徒多携老扶幼举家参加。他们变卖了田产各将所有奉献于公库所有人的衣食都由公库开支。以后全军实行这种制度。作战中缴获的金银绸帛珍宝等必须上交公库个人不得私藏违者处以重罚直至斩首。将领士兵的生活需要由公库供给。其供给种类和标准粮油盐大致不论老少一律等量供应食肉供给天王以下每天份额各有等差下级将士不是每天供给。又有买菜钱礼拜钱系作为买办供物祭告天父之用兼作零用数量各有等差。但各类供给定额并非固定依物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