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1.62MB ,
资源ID:111195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1195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docx

1、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xx武汉模拟)下列为海河水系流域和水利图以及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据此回答1、2题。海河与珠江水系水文特征对比表长度/km流域面积/万km2流域平均年径流量/亿m3海河1 09026.34228珠江2 21445.43 3601.划分海河流域范围的依据最可能是()A.降水量 B.地形C.人口密度 D.行政区划2.海河平均年径流量远小于珠江,主要是因为海河()A.气候大陆性较强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D.调水工程减少了

2、河流径流量【解析】1选B,2选A。第1题,山脉往往成为流域的分水岭。第2题,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为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少于南方。故气候是影响流域平均年径流量的主要原因。结合下面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3.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因素C.纬度位置 D.洋流因素4.利用图中甲地的典型农产品,可发展的工业是()A.橡胶轮胎 B.甜菜制糖C.黄麻纺织 D.甘蔗乙醇【解析】3选B,4选D。第3题,图示区域西部地区自东南向西北积温数值急剧下降,说明海拔迅速升高;结合图中年降水量等值线也可判断出西部海拔高的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地形因素是导致图示区域

3、内降水和积温差异的主导因素。第4题,甲地地处四川盆地,水热条件满足甘蔗的生长,是我国甘蔗的重要产地,因而该地区可发展甘蔗乙醇;甲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宜天然橡胶、黄麻和甜菜的生长。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4月16日发布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结合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回答57题。5.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突出的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 矿产资源丰富对外联系便利 城市化水平高A. B. C. D.6.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对周边地区农业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产结构调整B.促进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下降D.造成大量耕地的闲置与荒废7.鄱阳

4、湖是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绿色心脏”,其“绿色心脏”的功能为()A.粮食供给基地 B.改善城市环境C.缓解河水入侵 D.提供生活水源【解析】5选A,6选A,7选B。第5题,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而劳动力成本低;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所处地区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第6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会对蔬菜、花卉和乳畜产业的需求量增加,有利于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第7题,鄱阳湖属于湿地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鄱阳湖可调节河流径流而不是缓解河水入侵;提供生活水源体现不出“绿色心脏”的功能。下图是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的

5、是城区范围。回答8、9题。8.监测该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9.通过该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得出该区域的()A.工业产值 B.人口数量 C.耕地面积 D.各点的海拔【解析】8选A,9选C。第8题,RS具有获取地面信息的功能,利用RS可以监测该岛屿城市面积和海岸线的变化。第9题,遥感技术可用于自然资源调查,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包括土地资源的调查。(xx武汉联考)xx年4月开始启动的“渤海粮仓”工程,计划通过对环渤海地区的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改造,推动区域规模化粮食增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其中,渤海粮仓工程大数据平台可以对所有的采集

6、站点的气象、苗情、土壤及地下水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及时、全面地指导农业生产。据此完成10、11题。10.渤海粮仓工程大数据平台主要使用的技术是()A.RS B.GPSC.GIS D.数字地球11.使环渤海地区中低产田和盐碱地粮食增产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 B.农业技术的提升C.交通运输的改善 D.大气质量的改善【解析】10选C,11选B。第10题,从材料中可知,渤海粮仓工程大数据平台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这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第11题,农业技术的提升可改良农作物,提高农作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可改良土壤,使粮食产量增加。(xx威海模拟)鱼鸥栖息于湖泊、大河及河

7、流入湖口的河网地区,以鱼、甲壳类及蜥蜴为食。鱼鸥是环境指示物种,如果水草、食物发生变化,鱼鸥会远走他方。每年秋季,青海湖鱼鸥便会向南迁徙,到达孟加拉湾。下图为青海湖鱼鸥迁徙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我国某湖区近几年鱼鸥数量从4 000只锐减到500只。其原因最可能是()A.环境污染严重B.过度农垦,湖面萎缩C.气温升高,蒸发旺盛D.天敌数量增加13.科学家为了更好地记录鱼鸥的迁徙路线,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和GPS B.GPS和RSC.RS和GIS D.数字地球【解析】12选B,13选A。第12题,根据“鱼鸥是环境指示物种,如果水草、食物发生变化,鱼鸥会远走他方。”

8、可推知鱼鸥数量的减少与其生存环境中的水草、食物减少有关;湖区的过度农垦,湖面萎缩,最有可能使鱼鸥食物减少,造成其外迁。第13题,记录鱼鸥迁徙路线,需要实时获取鱼鸥的位置信息,具有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GPS;而“记录”需要利用GIS。【加固训练】(xx湖北联考)灰鹱被誉为鸟类中的“迁徙之王”,其偏爱水温相对较低、鱼虾和浮游动物丰富的海域。科学研究发现,生活在新西兰的灰鹱每年长途跋涉迁徙觅食的路径,似乎都在全球尺度上呈现一个“8”字形。虽然灰鹱种群数量庞大,但在近些年数量却不断减少成为近濒危物种。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面最符合灰鹱实际迁徙觅食路线的是()A. B. C. D.(2

9、)导致近年来灰鹱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最不可能是()A.人类捕杀B.重大疾病C.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D.全球变暖【解析】(1)选D,(2)选B。第(1)题,灰鹱长途跋涉迁徙觅食的路径,在全球尺度上呈现一个“8”字形。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迁徙觅食路线是“8”字形的是路线。第(2)题,导致近年来灰鹱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可能与人类捕杀、海洋渔业的过度捕捞、全球变暖等因素有关;最不可能是重大疾病。读xx年我国主要省区荒漠化动态变化图,完成14、15题。14.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C.冻融作用 D.内力作用15.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A.过度放牧,导致

10、植被破坏严重B.开矿、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环境C.防护林以及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D.全球变暖,该地区降水增加【解析】14选B,15选C。第14题,内蒙古地区,风力较大,而且出现大风时间较长,风力对土壤侵蚀作用强烈,所以导致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风力作用。第15题,由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其他生物工程的实施,内蒙古地区荒漠化防治效果明显,使得内蒙古荒漠化面积变化最大。(xx郴州模拟)林内CO2浓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被叶面面积,植被叶面面积大,CO2浓度低。读静风条件下某成年云杉林内CO2浓度日内垂直分布示意图(单位:ppm)和云杉景观图,完成16、17题。16.该成年云杉林光合作用最

11、强的时段是()A.2024时 B.1620时C.1216时 D.812时17.该成年云杉林的平均高度约为()A.15米 B.20米 C.25米 D.30米【解析】16选C,17选D。第16题,光合作用可吸收CO2,放出O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成年云杉林内CO2浓度在1216时达到最低,说明此时段光合作用最强。第17题,结合两图可知,云杉林内植被叶面面积小的底部CO2浓度高,在植被叶面面积大的中部CO2浓度低;从云杉林内CO2浓度日内垂直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在30米高度左右,CO2的浓度变高,说明植被叶面面积变小,因而可推断出该成年云杉林的平均高度约为30米。【加固训练】(xx东北名校联考)下图为

12、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农业类型布局调整的最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耕地面积的扩大C.交通运输的发展D.市场需求的增大(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不可或缺的天然保障。下列对长白山、草原和湿地保障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A.降水丰富,提供水源B.调节径流,减轻水旱灾害C.森林茂密,补给有机质D.阻挡冬季风,提高积温【解析】(1)选D,(2)选D。第(1)题,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图可知,东北水稻和玉米生产面积均扩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全国人口数量增多,生活水平提

13、高,对大米和玉米的需求量增加。第(2)题,长白山位于玉米带的东侧,对冬季风不起阻挡作用。(xx河南百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读图完成18、19题。18.影响图中水稻种植区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 B.市场 C.技术 D.政策19.甲、乙两地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主要问题分别是()A.土地石漠化、低温冻害B.土地盐碱化、旱涝频发C.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D.土地沼泽化、土壤污染【解析】18选B,19选C。第18题,在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决定了农业种植类型和规模;东北地区稻米质量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促使生产者积极改善生产条件,使水稻种植北界向北移动。第19题,甲地地处内蒙古草原,适宜发展畜

14、牧业,过度放牧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乙地地处松嫩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结合我国某省地图,回答20、21题。20.该省水土流失严重,其原因包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全年降水丰沛土质疏松,多黄土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A. B.C. D.21.图中甲湖泊周边地区耕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湖泊周边地区应()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C.利用水运,发展钢铁工业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解析】20选D,21选B。第20题,该省为江西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会导致地

15、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第21题,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既可充分利用湖泊水域资源,又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面积减小,生态环境恶化;发展钢铁工业会造成水体污染;该区域落差小,水能不丰富。(xx安庆模拟)下图为内蒙古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完成22、23题。22.生态区从到()A.植被依次为荒漠、草原、森林B.降水量和气温逐渐增加C.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增加23.为治理生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是()A.退耕还牧 B.退耕还湿C.植树造林 D.提高单产【解析】22选D,23选C。第22题,读图可知,图中生态区从区到区,距海洋的距离越来越远

16、,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带的变化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太阳辐射逐渐增加,气候的大陆性增加,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增加。第23题,读图可知,图中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为我国主要的林区,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是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因而治理该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xx四川文综)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据材料回答24、25题。24.贝加尔湖()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较厚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2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C.减小了气

17、温年较差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解析】24选D,25选C。第24题,结冰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湖面中心水体较厚,相对陆地周围气温较高,结冰较晚;纬度高、海拔高是冰层厚的主要原因;北部纬度高,封冻期长于南部。第25题,水面和地面的热力性质不同,水面的吸热、放热慢于地面,故贝加尔湖减小了气温年较差;水结冰时放热温度会升高,冰融化时温度会降低;冰层蒸发量小。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xx河南名校联考)下图是天山南侧某农业区略图,古今农业区分布在同一冲积扇上。读图回答问题。(12分)(1)古今相比,古代农业区的自然优势有哪些?(2)分析现代农业区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的因果联系。(3)请你为图示农业区

18、提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现代农业区相比,古代农业区所处的位置更靠近河流的下游,说明水源条件更好,所在冲积扇部位的地形更平坦,土壤的颗粒较细,土壤更肥沃。第(2)题,现代农业区向河流上游方向移动主要与人口增多,上游用水增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生态恶化有关。第(3)题,主要从水资源的分配、提高水资源的利用,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1)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形平坦。(2)人口增加,用水量增加,造成河流下游水量不足,引起土地荒漠化。(3)合理分配水资源,改善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实行合理垦殖(改善耕作方式,调整产业结构)。2

19、7.(xx枣庄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1)据图说出两城市地理位置的相似性。(2)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相同区位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匹兹堡钢铁工业由于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济,匹兹堡开始实施“复兴计划”。(3)读上图概括武汉在发展过程中可从匹兹堡借鉴的成功经验。【解析】第(1)题,结合两地纬度可知它们都地处中纬度;结合两地的海陆位置可知,它们都位于内陆;结合图例可知两地都

20、位于河流沿岸,有铁路经过。第(2)题,从交通条件分析,匹兹堡、武汉两城市都靠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从水源条件分析,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从市场条件分析,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从劳动力条件分析,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力充足,有利于钢铁工业发展。第(3)题,结合图中的匹兹堡实施的“复兴计划”,武汉应从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扶持力度,治理污染等方面借鉴经验。答案:(1)都地处中纬度,大陆内部,河流沿岸或河流交汇处(铁路沿线或铁路交会处)。(2)邻近铁路线和河流,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处制造业发达的工业区,市场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位于人口密集区,劳动

21、力充足。(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28.(xx广东六校联考)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局部区域示意图。材料二韩国最大岛屿济州岛是一座典型的火山岛,人称“风多、石头多”。材料三图中三地相关数据资料。地名上海济州岛首府济州室户岬海拔(米)324185年降水量(mm)1 1111 456.92 435.6(1)描述济州岛的地理位置。(2)分析济州岛“风多、石头多”的原因。(3)比较图示区域内上海、济州

22、、室户岬三地气候的异同。【解析】第(1)题,位置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分析。读图,济州岛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韩国南端,地处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属于太平洋西部岛屿,位于黄海、东海、日本海交汇处;北隔济州海峡与朝鲜半岛相望,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大陆相望,东隔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群岛相望。第(2)题,济州岛季风气候强盛,属东亚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岛屿周围海面辽阔,对风的摩擦力小,所以风力强劲。济州岛为火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风化及风力、海水等外力侵蚀作用强烈,所以多石头。第(3)题,根据材料

23、三分析,上海、济州、室户岬三地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这是相同点。根据表格数据判断,上海、济州、室户岬三地自西向东年降水总量逐渐增加,气候海洋性逐渐增强,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最西面的上海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最东面的室户岬具有较强的海洋性特征,中间的济州处于过渡状态。答案:(1)(位于韩国南端,)地处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部(岛屿),黄海、东海、日本海交汇处;北隔济州海峡与朝鲜半岛相望;西隔黄海、东海与中国大陆相望;东隔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群岛相望。(答出3点即可)(2)季风气候强盛(或属东亚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岛屿周围海面

24、(辽阔)摩擦力小,风力强劲。济州岛为火山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强烈,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玄武)岩石,风化及外力(风力、海水)侵蚀作用(强烈)多石头。(3)相同点: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不同点:自西向东年降水总量逐渐增加;气温年较差逐渐减小;(最西的)上海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特征,(最东的)室户岬具有较强的海洋性特征,(中间的)济州处于过渡状态。29.(能力挑战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张北县被称为坝上明珠的安固里淖永远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偌大的一片湖面,只剩龟裂的湖底和一艘艘废弃的游船。张北县过去主要种植

25、小麦、亚麻、土豆等抗旱作物,但这些产出太少,1990年以后县里开始引导农民种菜,蔬菜是高耗水的作物,在缺水的张北,农民打机井抽取地下水进行浇灌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下图为安固里淖湖的位置和安固里淖湖及其上游水库面积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统计表。安固里淖湖及其上游水库面积统计表监测日期安固里淖湖面积(hm2)上游水库面积(hm2)1975年6月4 314.76992.311987年5月3 725.801 637.892002年7月3 831.071 097.60xx年9月1 450.761 596.91xx年9月01 232.14xx年3月01 126.19(1)简述安固里淖湖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2)说

26、明安固里淖湖面积的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3)导致安固里淖湖消失的原因有哪些?(4)评价张北县产业结构调整对安固里淖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对改善安固里淖湖区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判断出安固里淖湖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再判断其气候特点。第(2)题,生态环境问题要围绕湖水减少直至消失所引发的问题进行分析。第(3)题,原因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回答。第(4)题,要从种植业的用水变化的角度分析回答,建议要从能够改善干旱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角度回答。答案:(1)(处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处,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少,集中在夏秋季节;冬季寒冷干燥,冬春干旱,

27、多大风、扬沙天气。(2)湖泊干涸,湖区及周围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干涸,湖盆及周围土壤盐渍化;干湖盆里的盐碱会产生“盐碱尘暴”,导致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3)自然原因:连续多年气候干旱,使得该湖泊进水量远远低于被蒸发的水量,导致湖泊面积逐年减少,直至干涸。人为原因:上游水库的修建和蓄水;过度垦殖、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差,盐渍荒漠化严重;地下水过量开采。(4)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消耗量,导致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区域生态恢复,发展畜牧业和节水农业;利用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业;合理控制和规划水利工程设施;加强区域内水土资源的管理等。2019-2020年高考

28、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单元评估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联合国xx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2题。1.目前人们在水资源社会循环过程的环节中环保意识不强,水资源利用不当,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水资源短缺。人类“水资源利用不当”及“造成水资源污染”的两个环节分别是()A.取水输水 B.用水排水C.排水取水 D.排水输水2.水循环对自然界水资源的更新意义重大,同时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是来自()A.太阳辐射B.地球运动C.地球内能D.人类燃烧的煤炭、石油【解析】1选B,2选A。第1题,人类在用水方面,浪

29、费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水在排放到自然环境之前,没有采取净化措施,造成水体污染,从而也导致水资源短缺。第2题,只有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自然界的水体才会蒸发,才会有水汽输送等,水在循环过程中将所吸收的太阳能进行转化,从而使水在循环中具有巨大能量。【知识拓展】“世界水日”的起源及意义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纪议程第

30、十八章所提出的建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其旨在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乏淡水问题,开展广泛的宣传以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联合国水机制和联合国人居署负责对全球的世界水日活动进行协调。(xx南昌模拟)下图是xxxx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xxxx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D.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解析】3选B,4选A。第3题,洞庭湖与鄱阳湖面积的变化都是xx年到xx年减少,xx年到xx年增加,xx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