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9.54KB ,
资源ID:111282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1282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测量仪器安放顺序及放样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测量仪器安放顺序及放样方法.docx

1、工程测量仪器安放顺序及放样方法仪器安放顺序及放样方法 1.全站仪、水准仪、GPS接收机的安放顺序。 一、全站仪 (一)普通全站仪 1、打开三脚架。松开脚架制动螺旋,根据观测者自身身高确定脚架打开的高度,以方便观测。将脚架大致平整地架在控制点上,使三脚架中心与控制点在一条竖直线上,踩紧其中一个脚架。 2、双手取出全站仪。打开仪器箱,松开仪器制动螺旋,一只手拿住提手,另一只手拿住仪器基座,使仪器架在三脚架上,旋紧连接螺杆。 3、粗对中。先调整对中装置的目镜和物镜,使对中装置的十字丝(或小圆点)清晰,同时也能清楚看见地面上的标志。然后两只手握住另外两个未踩紧的脚架,以自己的脚尖为目标,使仪器大致对中

2、,之后踩紧两个脚架。 4、精确对中。调整三个脚螺旋,使仪器精确对中。 5、粗平。松开脚架制动螺旋,升降其中任意两个脚架,使圆水准汽泡居中。 6、精平。调节管水准,首先使管水准与任意两个脚螺旋的方向平行,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使这两个脚螺旋同时旋进或旋出,以使管水准汽泡居中,然后旋转90度,调节另一脚螺旋,再次使管水准汽泡居中。 1 7、再次精确对中,松开连接螺杆,移动基座,使仪器精确对中。之后旋紧基座。 8、再次精平。检查仪器是否精平,如不精平,与第6步一样调节管水准使仪器精平。 9、观测。一般全站仪经过两次精确对中和精平后就可以进行观测了。如果经过第8步后仪器又不精确对中了,那么就需要重复第7

3、步和第8步,直到仪器既精确对中又精平为止。仪器在观测时要注意调节望远镜目镜使十字丝清晰,调节望远镜物镜使观测的目标清晰,这样才能测量准确。 10、仪器装箱归位。观测完后,将仪器三个脚螺旋回复到中间位置,以方便下次安放,然后松开基座连接螺杆,双手取下仪器装箱归位。 (二)激光对中全站仪。目前已部分使用激光对中全站仪,除激光对中外,还有电子汽泡。安放时比普通全站仪还要方便快捷些。安放顺序基本一样,只是不用调节对中装置的目镜和物镜,而是打开激光直接对中,另外使用电子汽泡可以不需要再旋转90度,而是直接调节第三个脚螺旋就可以达到精平了。 (三)如果使用全站仪任意建站不对中时,可以像安放水准仪的步骤顺序

4、来进行安放。 二、水准仪 由于安放水准仪不需要仪器对中,所以安放速度比较快。我 公司目前已基本上都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安放时只需要将圆水准汽泡居中就可以了。 1、打开三脚架。松开脚架制动螺旋,根据观测者自身身高确定三脚架打开的高度,以方便观测。脚架大致平整后,踩紧其中的两个脚架。 2、取出水准仪。打开仪器箱,取出水准仪,放在三脚架上,旋紧连接螺杆,使仪器基座与三脚架连接紧密。 3、粗平。使望远镜视准轴与两个踩紧的脚架方向平行,左手扶住其中一个脚架,用右手扶住第三个未踩紧的脚架,并前后左右靠着地面进行移动,使圆水准汽泡大致居中。之后踩紧第三个脚架。 4、精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圆水准汽泡完全居中

5、。 5、观测。调节目镜使十字丝清晰,调节调焦按钮使观测目标清晰。 6、仪器装箱归位。观测完后,将仪器三个脚螺旋回复到中间位置,以方便下次安放,然后松开基座连接螺杆,取下仪器装箱归位。 三、GPS接收机 1、基座安放。基座安放步骤与普通全站仪第1至8步完全一样。 2、GPS接收机与基座连接。将GPS接收机与基座连接紧密,并量取天线高度。 3、观测记录。开机并记录数据,注意在记录纸上记下记录数据时间,接收机收到的卫星数量。 4、仪器装箱归位。接收时间到后,关记录关机,先将GPS 接收机装箱,再将基座三个脚螺旋回复到中间位置,以方便下次安放,然后松开基座连接螺杆,取下基座装箱归位。 2.全站仪、水准

6、仪施工放样过程;GPS接收机动态放样过程。 一、全站仪 1、测站建站: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已知点上设站,一是在架在任意点上设站。在已知点上设站时时,安放全站仪的步骤与全站仪安放的第(一)(二)种情况一致;在任意点上设站时,安放全站仪的步骤与全站仪安放的第(三)种情况一致。 2、后视定向:有两种方法。一是后视方位角定向,一是后视坐标定向。 第一种:坐标方位角定向,这种方法测站只能架在已知点上,先瞄准后视目标,输入测站与后视点的坐标方位角。瞄准后视目标时,松开制动螺旋,使望远镜大致瞄准后锁定制动螺旋,改用微动螺旋精确瞄准,然后输入坐标方位角,再按测距功能鍵,测量出测站与后视的距离来进行检测控制点是否

7、稳定。在确定控制点稳定可用之后松开制动螺旋进入方位角和距离放样; 第二种:坐标定向。(1)测站架在已知点,先输入测站的坐 标,再瞄准后视点输入后视点的坐标,按测距健后完成定向; (2)测站架在任意点,需要至少瞄准两个以上的后视点来求出测站点的坐标。先瞄准第1个后视点,输入坐标,按测距健后再瞄准第2个点,输入第2个点的坐标,按测距健后可再瞄准其它后视点依次输入后视点坐标,之后由全站仪的坐标计算功能自动计算出测站的坐标,完成坐标定向。之后需要按测坐标功能键,测量出后视点的实际坐标来检测控制点是否稳定。在确定控制点稳定可用之后,再进入坐标放样。 3、放样。第一种用方位角和距离放样:先计算出测站与放样

8、点之间的方位角和距离,将全站仪大致旋转到放样点的方位角,之后锁定制动螺旋,利用微动螺旋让全站仪精确旋转到放样点的方位角,然后(用对讲机)通知前视安放好棱镜,利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出测站与前视棱镜的距离,与计算出的理论距离对比,通知前视人员远离(或靠近)测站,直到与理论距离一致;第二种用坐标放样:输入放样点坐标,确认后仪器会自动给出应旋转到的角度位臵和距离,将全站仪转到相应的角度后进行测距,然后通知前视人员远离(或靠近)测站,直到与理论距离一致。 4、打桩。前视人员在棱镜放好的位臵设立标志,可打木桩、片桩、铁钉等,并用油漆、油笔或红布条等作好标识。重要的放样桩点必须用木桩,并在木桩上定钉。 5、

9、其余点放样。重复3、4步骤,放出其它放样点。 6、放样完成后复核已知点。放样完成后再测一下后视点的距离或坐标,检查在放样过程中测站是否有移动,确认后视点正确之后整个放样任务就可以结束。 7、仪器装箱归位。 二、水准仪 1、求出视线高程。在已知水准点和要观测的结构物(路基、桥梁、隧道、涵洞等)之间架设水准仪。水准尺立在水准点,读取后视读数,求出视线高程。 2、转点。如果水准点离观测的结构物较远,则需要进行转点,水准点后视读数后,立尺人员到转点上立尺,注意转点到测站的距离与水准点到测站的距离基本一致,即前后视距离基本相等。读出水准尺在转点上的读数,求出转点高程。如果转点离观测点仍较远,则还需要转点

10、,直到能观测到结构物为止。如果水准点距离结构物较近,可直接观测中间点,则可以不用这个步骤,直接进行第4步。 3、迁站。后视转点读数,求出视线高程。 4、观测中间点。中间点可以是结构物的任意点,中线点、边桩均可以。水准尺立在中间点上,读数后即可求出中间点高程。同理,水准尺立在其它中间点上,求出其它中间点的实际高程。 5、求出中间点应上(应下)的高度。根据逐桩坐标和高程计算出中间点的设计高程,与实测高程之差就是中间点应上 (应下)的高度。 6、闭合(或附合)到已知水准点。如果水准点较近,则可以直接闭合(或附合)到已知水准点。如果较远,则需要转点后再闭合(或附合)到已知水准点,求出已知点实测高程,计

11、算出闭合(或附合)差,如果闭合(或附合)差未超限,则水准仪操平任务完成。如果闭合(或附合)差超限,则需要重复第16步骤。 三、GPS动态放样 1、架设基准站。在地势较高(还要考虑交通方便)、天空较为开阔、周围无高度角超过10的障碍物、有利于卫星信号的接收和数据链发射的位置架设一台GPS接收机作为基准站。打开手簿通过蓝牙和基准站GPS接收机相连,设立相应的投影面和坐标系统,选择一种合适的电台频率,将基准站设置好。设置好后,断开蓝牙连接。之后设专人看守基准站,不得移动和改变基准站位置。 2、设置流动站。打开另外一台GPS接受机,通过蓝牙与手簿相连接,设置和基准站相同的电台频率。 3、坐标转换。使用

12、流动站GPS接收机采集至少两个已知点的地心坐标(WGS84),再输入这两个点的独立坐标和高程(如需要),将两组坐标匹配后,进行坐标转换。 4、放样。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打开手簿的放样菜单,根据手簿提示的位置放样(最好配备指南针),确定放样点 位置。 5、打桩。在放好的位置钉上木桩、片桩或其它标志,并用油漆、油笔或红布条作上标识,写上里程、桩号等。 6、放样其它点。重复第4和5步。 7、检核已知点。放样任务完成后再测一个已知点坐标,确认限差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时,可结束放样。否则应分析原因,该重测的应重测。 8、收仪器,装箱归位。 3.隧道断面测量过程; 一、手动记录观测 1、先用隧道内的控制点放出

13、隧道的中线点,中线点的里程和高程都已知。中线点的间距视需要测量的断面间距而定。 2、在隧道中线点位臵安放全站仪,量取仪器高度,后视定向后,将全站仪拨到该里程的法线方向上。固定水平制动螺旋。 3、松开上下制动螺旋,打开全站仪的免棱镜测距功能。 4、从隧道的一侧墙角开始观测,记下距离和竖直角。 5、根据需要的间距手动在竖直面上转动望远镜,依次记下每点的距离和竖直角。直到观测到隧道另一侧墙角,完成这一断面的观测。 6、在隧道其它中线点上安放全站仪,重复第25步骤,直到观测完所有断面。 7、绘制断面图。将全站仪装箱归位后,回到技术室用电脑绘制断面图。首先根据实测数据利用CAD技术绘出每一里程的实际断面

14、图,再用同一比例尺根据设计施工图绘出每一里程对应的理论断面图(应考虑预留沉降量、初支厚度、二衬厚度等),将实际断面图与理论断面图比较,就可以看出隧道在该里程的超欠挖情况。 二、自动观测 目前已有少部分项目在使用具有马达驱动,自动观测、自动记录的高精度智能全站仪,用来进行断面测量十分方便。这种智能全站仪可以架在隧道内任意已知坐标点上,后视任意控制点定向,可以连续观测测站前后20米的任意一个断面,且数据下载后自动成图,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其测量原理与手动观测是一样的。 4.隧道监控量测(测点布臵、数据观测及分析); 监控量测所用仪器:全站仪、水准仪、数显收敛仪。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净空变化(也叫周

15、边收敛)、拱顶下沉、浅埋段地表下沉;选测项目很多,如围岩压力、围岩位移、钢架内力、锚杆轴力等,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测。下面只介绍必测项目。 一、净空变化(周边收敛)与拱顶下沉 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接触式观测,一种是非接触式观测。 (一)接触式:使用仪器为数显收敛计和水准仪,测点预埋件需要先加工好。 1、测点布臵间距。净空变化与拱顶下沉测点布臵在同一个断面上,净空变化两测点应基本在同一水平面上。断面间距视围岩类别而定。级围岩3050m,级围岩不得大于10m,级围岩不得大于5m。 2、测点布臵时间及初始读数:应在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安设,并做好保护措施。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初

16、始读数。 3、使用收敛仪进行净空变化观测,收敛仪两端挂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测点上进行读数,每次读数前均要记录温度值,准确到0.1C,同时要保证每次读数的拉力一样大。 4、使用水准仪进行拱顶下沉观测。利用洞内引测的水准点作为基点,后视读数后求出视线高程,再将水准尺倒立在拱顶测点上,读出倒尺读数,计算出拱顶高程。或者将长钢尺挂在测点上,读出钢尺读数,从而计算出拱顶高程。 5、按规定频率重复第3和4步。 6、在相应的记录表上对每次的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数据进行分析,求出每次周边收敛值和累积收敛值,每次拱顶下沉值和累积下沉值。从而求出收敛速度和下沉速度。 7、在图纸上绘出测段(点)的位移-时间图和位移速度

17、-时间图。以此为基础判断围岩是否处于稳定。 8、将每次测量的数据及绘出的图像整理成日报、周报和月报,上报项目总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总工将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后确定围岩是否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或停工等,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二)非接触式:使用仪器为全站仪,在测点位臵安设反射片。 1、测点布臵间距:同上。 2、测点布臵时间及初始读数:同上。 3、使用全站仪进行观测。利用全站仪的测三维坐标功能,测出各测点的三维坐标,求出各测段之间的距离及拱顶高程。每次观测前都要对全站仪输入温度和气压改正,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可靠。 4、按规定观测的频率重复第3步。 5、在相应的记录表上得出各测段相应的每次的变化

18、值及累积变化值,拱顶每次下沉值及累积下沉值。从而求出收敛速度和下沉速度。 6、在图纸上绘出测段(点)的位移-时间图和位移速度-时间图。以此为基础判断围岩是否处于稳定。 7、将每次测量的数据及绘出的图像整理成日报、周报和月报,上报项目总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总工将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后确定围岩是否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或停工等,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二、地表下沉(仅隧道浅埋段) 1、埋设沉降观测点。隧道浅埋段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臵在同一断面里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550m,根据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进行确定;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之和。 2、引测水准基点。将水准基点引测到地表附近合适位臵,水准基点既要稳定可靠不受施工干扰,又要方便观测地表沉降点。 3、使用水准仪得用水准基点测出每个沉降点的高程。 4、按规定频率重复第3步观测。 5、在相应的记录表上算出各测点每次沉降值及累积沉降值。从而求出沉降速度。 6、在图纸上绘出测点的位移-时间图和位移速度-时间图。以此为基础判断围岩是否处于稳定。 7、将每次测量的数据及绘出的图像整理成日报、周报和月报,上报项目总工、监理等单位,项目总工将数据进行综合判断后确定围岩是否稳定,是否需要采取加固措施或停工等,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