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65.08KB ,
资源ID:111457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145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802经济学二.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802经济学二.docx

1、802经济学二802-经济学二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招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命题学院: 经济学院考试科目代码: 802 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二)一、考核目标经济学(二)的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律。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二、考试主要范围政治经济学部分:(75分)(一)导论“

2、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商品与货币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三)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以

3、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工资的本质,当代劳资关系的特点。(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价值构成和技术构成的关系、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原因,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与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五)资本循环与周转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生产资本两种划分的区别;固定资本磨损及其成因,加速资本周转的意义和途径。(六)社会总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

4、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源,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条件。(七)剩余价值的分配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平均利润的决定因素;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获得途径;股份资本和股票价格;虚拟资本及其与实际资本的关系、虚拟资本的作用;地租的本质,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与原因、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土地价格及其变动趋势。(八)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与经济全球化垄断的形成、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垄断条件下竞争存在的原因,垄断价格;经济全球化性质的二重性。(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

5、发展;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困境及其解决。(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和计划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与特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经济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及其特征;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目前的问题和重点)。(十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微观基础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形成条件:明确的产权界定;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国农户经营的利弊,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户经营的关系。(十二)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府进行再分配的原因以及再分配的功能,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

6、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含义和要求;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及分配制度改革和分配关系的调整,当前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政策取向,以初次分配促进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建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优化开放结构;新形势下我国的外贸战略转移。(十四)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通货膨胀及其影响;通货紧缩及其影响;转型经济中的就业问题;宏观调控的目标及其关系; 宏观调控政策及其运用(财政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货币政策的手段及其运用);宏观政策选择与“稳增长”、“调结构”。(十五)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

7、用、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的关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联系和区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现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微观经济学部分(一)消费者行为1、掌握效用最大化的模型,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和原则,推导收入提供曲线和价格提供曲线,推导需求函数和曲线。2、理解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能计算和画出正常品、一般低档品和吉芬商品希克斯分解。 3、应用:能解释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能理解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二)生产者行为1、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2、长期和短期的成本的概念、图形、基本规律和相互关

8、系3、理解成本最小化和产量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和条件。4、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行为和原则,长期和短期的供给曲线,能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效率特性。(三)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与福利1、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掌握均衡价格、产量的概念和计算、能理解均衡的变动,能掌握弹性的概念和计算。2、理解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的概念,能计算各种剩余和进行相应的分析。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均衡的概念,掌握帕累托最优的基本含义,掌握基本的埃奇沃思图的分析方法,理解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关系。4、能运用上述概念和方法分析税收、补贴、关税等实际经济现象对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影响。(四)不完全竞争1、掌握垄断

9、厂商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自然垄断的特点;垄断厂商的均衡原则和图形;垄断厂商的效率评价和福利损失;自然垄断厂商的管制;价格歧视行为。2、垄断竞争厂商的特点,长期和短期的均衡、效率评价。3、寡头厂商的含义和特点;掌握卡特尔模型、古诺模型、伯特兰模型的经济学含义和计算。4、理解博弈论的概念和基本要素,掌握占优策略和占优策略均衡,掌握纳什均衡,理解囚徒困境等经典博弈模型。(五)外部性和公共物品1、掌握外部性的含义和表现,理解外部性的效率,掌握外部性的治理方法、理解科斯定理。2、理解排他性(非排他性)、竞争性(非竞争性)的含义,掌握物品的分类,并能举出实际例子。3、理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及产生的问题,理解

10、共有资源概念及产生的问题 (六)不对称信息1、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不对称,举出不同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的例子。2、掌握逆向选择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表现;理解什么是信号发送和信号甄别。3、掌握道德的基本概念、问题和表现;理解解决道德风险的基本方法。(七)要素市场1、掌握要素需求的概念、特点,要素需求曲线的形成。2、掌握要素需求的概念、特点,要素供给曲线的形成。3、掌握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理解垄断性要素市场的均衡。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国民收入核算理论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指标的定义; GDP指标的各种相关指标定义;GDP的三种核算方法。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PI指标的定义;PPI、GD

11、P求实指数与CPI的关系;CPI、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式1、简单模型的理论基础: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函数;投资需求函数。3、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宏观均衡和乘数原理: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乘数原理。4、三部门经济体系和宏观均衡和平衡预算原理:三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平衡预算原理。(三)扩大的凯恩斯主义模型1、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IS曲线的经济含义。2、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LM曲线的经济含义。3、IS-LM模型:IS-LM模型的经济含义;运用IS-LM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变动效果;运用IS-LM模型解释货币政策变动效果。(四)一般的凯恩斯主义模型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总需求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总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推导的数学条件;总供给曲线的几何推导过程;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3、一般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AD-AS模型的经济含义;运用AD-AS模型解释总需求政策变动效果;运用AD-AS模型解释总供给政策变动效果。(五)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收支变动原理的含义;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