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288.80KB ,
资源ID:111486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1486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docx

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开课教案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及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了解影响交通路线分布影响因素,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利用材料及图示分析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围绕“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在改造自然时要趋利避害,按自然规律办事。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形对聚落形态、规模等的影响

2、。 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媒体显示: 教材P88图41、图42及“半坡村落”材料。 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半坡原始村落功能区示意图 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距今680062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的河流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从聚落的复原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的聚落已经有了初步的功能分区,如居住区、公共活动区、制陶区、墓葬区、防御壕沟等。在我国,类似半坡的古村落遗址还有许多,它们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当时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师

3、 居住是人类的一项重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聚落作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它的形式和规模,要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该节课我们首先学习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什么是聚落呢?按其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哪几类呢? 板书: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推进新课板书:1.概念生 (自主学习后回答)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师 多媒体展示表格,由学生填写。 板书:2.聚落分类 型类目项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早城市非农业人

4、口为主较大较晚(承转)在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媒体显示: 教材图43、图44 生 图43是山区聚落。因为丘陵和山区地形复杂,故村落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图44是平原聚落。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故村落的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 师 河流较少的平原地区,地形较完整、开阔、平坦,呈团聚型、棋盘式;但像我国南方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形态多呈带状。因为沿河岸分布,既有供水之便又有运输之利。 师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回答问题。投影: 材料:

5、丽江古城 在我国云南西北部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市内,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的西北部,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生1 丽江纬度较低,冬季因山岭的重重阻挡,不受冬季风、寒潮的影响,故无严寒;夏季因地势较高和多阴雨天气,故无酷暑。 生2 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且地势较高,北、西两面依山,东、南两面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方向惠顾,三股干流也便于居民用水。 师 可见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时,要适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

6、再请大家阅读教材P70活动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材料和图47,回答问题: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读教材P90图47 生合作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生1 城镇多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大多位于山前冲洪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生2 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 师 (小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除地形外,还有以下因素:(多媒体展示) 师 (承转)刚才我们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交通线沿盆地边缘的山前冲洪积扇中下部分布。反映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下面我们学习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板书: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

7、的影响 1.影响因素(设疑导学)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哪些呢?在自然条件下,哪种因素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结构如下: 师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维持社会经济系统的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同时,社会经济系统运行中产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为交通运输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对象,并且塑造了交通运输网的地域组合特征。另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为该地区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对象。 交通运输业的生产是凭借天然和人工的线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涉及的空间很大,自然环境对交通线路的影响是深刻的、复杂的。有些自然因素如水力、风力和空气的浮力

8、等,是水运和航空运输等不可缺少的辅助力。所以,一定深度和达到一定浮力的天然河道是水运发生和分布的基础。高山大川和地质灾害区,则是陆上交通的阻力,它影响着线路的质量、走向、分布和投资。 科学技术的提高使交通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年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有些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尽管经济发展要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但有许多不可逾越的自然障碍。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自然条件比重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师 多媒体播放图48、图49,请学生读图、析图,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读教材P91图48、图49。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9、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生1在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最大;而一、二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小。 生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而交通线路密度也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 原因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对交通建设限制较少;第一、二级阶梯地形以盆地、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地势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选线限制较大。 师 (承转)在中等尺度地形区内,交通线路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布局和形态特征呢?板书: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图410、图411,请学生分析川西

10、高原、四川盆地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特点。指导学生读教材图410、图411 生1川西高原,山河纵列,相间分布,且山高谷深,故线路稀疏。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生2四川盆地中部有平原、丘陵和低山等,特别是成都平原,对交通限制较少,故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师 (小结)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媒体显示:“公路选线” 公路选线平原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少。但是一般平原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城镇、居民点和

11、工业设施很多,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公路选线限制较大。 生 阅读教材P93图414铁路选线,回答问题。 生 相对合理的是B方案。因为B线铁路沿线等高线相对稀疏坡缓,同时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为河谷地形,地势相对平坦。而A线路,要翻越山地,坡度陡,若挖隧道,工程量更大,费用更高,故不选A方案。媒体显示: 教材图415、图416。 成昆铁路盘山路段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 (设疑导学)现代化的交通线路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依靠的是什么?生 科学技术的进步,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和技能。 师 (小结)交通运输中的

12、线路,如铁路、公路、航道,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线,同一类型的交通运输线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影响的因素不同,但它们的建设都需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会了如何趋利避害进行选线,并知道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条件的影响将不断减弱,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主要因素。投影: 1.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种不同风格的民居传承了人类悠远的文化。 (1)请分析下表所给的信息,按要求完成该表。图片地理位置、地域气候、民居的材料和功能、当地的生产方式窑洞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地的人们不

13、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而是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垂直的壁面上向纵深开挖,建成窑洞。窑洞具有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当地居民以农耕为主蒙古包蒙古包主要见于内蒙古高原,那里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蒙古包通常用羊毛毡、柳条等材料搭建而成,不仅能防风御寒,而且易于拆建。当地居民以游牧为主竹楼(请填写)(2)由上题的信息可以概括出,形成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和 。(3)北京的四合院是中国庭院式住宅的典型代表,通常在南北向纵轴线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方向横轴线上建对峙的厢房,供晚辈居住,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下列陈述中最能反映北京四合院文化内涵的是() A.结构封闭、安全舒适 B.尊老扶幼、长幼

14、有序 C.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D.坐北朝南、顺应自然 (4)比较上海的石库门与窑洞、竹楼、蒙古包和四合院的异同点,将它们分为两类,石库门可与其中的 属于同一类,其理由是 。 2.读下面某规划区的示意图,现在规划区中要确定一条公路干道,干道的主要任务是联络火车站A和县城B,按照交通线路的选择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点,请你比较三个方案,填表: 比较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交通量线路长短占用耕地过河桥梁最佳方案参考答案: 1.(1)答案: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热带季风气候、竹木建造、隔潮防虫蛇等、农耕为主。解析:窑洞、蒙古包、竹楼都是文化景观。地表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至关重要

15、,各种文化景观都要直接或间接与自然环境发生联系,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根据题目要求,并结合窑洞和蒙古包的描述,不难做出答案。 (2)答案:地理环境经济状况 解析:文化景观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人文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由于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不同,人类为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民居。同时,由于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建筑材料不同,当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也形成了不同的民居风格。(3)答案:B 解析:通过对文化景观的观察,既可以了解一地的物质文化环境,也可以了解一地的精神文化环境。中华民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达两千余年,儒家文化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次,所以最能反映北京四合院文化内涵的是

16、B。 (4)答案:四合院它们都是砖木结构 解析:上海的石库门与窑洞、竹楼、蒙古包和四合院都是民居,属于同一种文化景观。进一步分类并且和石库门属于同一类,只能按其材料来源和结构形态来划分。 2. 比较项目方案1方案2方案3交通量未联络CD城,交通量小三城镇都有铁路联络,交通量大居中线路长短短长居中占用耕地少多居中过河桥梁短长居中最佳方案方案3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地理规律趋利避害的实例很多。本节只是从地形角度进行了分析。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和思考就会更好地利用自然条件为人类服务,减少不利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17、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概念及分类 2.地形 平原:团聚型、棋盘式 山区:分散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因素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空间分布 形态特征 活动与探究探究课题:气候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探究内容:气温、降水、风等气候要素对聚落结构、功能、形态、布局等方面产生哪些具体影响? 探究过程、方法:课后收集资料,整理、分析,实地考查 探究结果:撰写一篇小论文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

18、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岩石标本,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3养成积极参与、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1. 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1. 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相关的岩石标本、课件、相关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采集岩石标本,预习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地球内部大致可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哪些?投影: 地球的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生 地核、地幔、地壳。 师 很好。你知道吗?地壳是不断变化的,祖国的宝岛台湾在恐龙称

19、霸地球的侏罗纪、白垩纪(1亿年前),与祖国大陆是连为一体的。当今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形态各异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物质运动与能量循环,贯穿大自然运动和演化的全过程。本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板书: 第二章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过渡)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推进新课师 (课件展示“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了解氧、硅、铝、

20、铁等主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然后指图强调)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 生 阅读教材P30第一段文字。 板书:一、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矿物师 么是矿物?矿物就是矿产吗? 生 物是有确定的化学成分、物质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矿物不是矿产,有用的矿物在自然界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才称矿产。 师 回答得很好。矿产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目前约有150种,而矿物超过3000种,矿物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到处可以看到,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 (列举回答)我们吃的盐,用的石油、天然气、黄金、镁矿石等。 师 很好。矿物有气态

21、、液态、固态三种基本的存在形式,大多数矿物以什么形式存在?石油、天然汞呢?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什么? 生 绝大多数矿物是以固态的形式存在。石油、天然汞是液态矿物,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 师 正确。矿物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几十种,请阅读教材的小栏目“矿物的分类和常见的矿物”。 师 常见的金属矿物有哪些? 生 常见的金属矿物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金属矿可进一步划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等。 师 对,常见的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石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磷石等。关于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三类岩石

22、,我们将在下面重点学习。 你能辨认出是哪一种矿物吗?课件展示:常见的矿物 生 石英、金刚石、方解石。 师 非常好。能告诉同学们你辨认的根据是什么吗? 生 形态、颜色、透明度、光泽等。 师 (强调)不同的矿物,结晶形态、透明度、颜色、光泽、密度、硬度和条痕等多不相同。刚才我们看到的石英晶体呈透明的六棱柱,两端为六棱锥状,它是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用途广泛,如玻璃的主要成分就是石英(二氧化硅)。利用肉眼和简单的工具可以识别一些常见的矿物。投影:学生用约分钟的时间速读表格,了解常见矿物的相对硬度等级。 莫式硬度计(鉴别矿物的相对硬度等级)简表 矿物名称等级简要说明滑石多为乳白色块状,指甲能轻易地在其上

23、划出痕迹石膏2多呈白色束状集合性晶体,指甲能较容易地划出痕迹方解石3多为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指甲划不出痕迹,曲别针可以划出痕迹萤石4常为多种颜色的半透明晶体,小刀可以轻易地在其上刻划出痕迹磷灰石5小刀可以在其上刻划出痕迹长石6一般小刀很难刻划,但玻璃可以在其上刻划出痕迹石英7能够在玻璃和普通钢铁上刻划出痕迹黄玉8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石英上刻划出痕迹刚玉9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金刚石10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宝石,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分组实验,全班分为甲、乙两组,教师提供矿物及相关的物品。 甲组:实验一,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e3O4)与赤铁矿(Fe2

24、O3)。乙组:实验二,有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和石英等几种常见矿物,你如何将它们快速地区别开来? (学生分组活动,合作讨论、观察,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 甲、乙两组代表回答: 甲组:从颜色上来看,磁铁矿是黑色,赤铁矿是红褐色。 从对磁铁有反应上看,磁铁矿可以被磁化,赤铁矿不能被磁化。 乙组:从颜色、形状、硬度等方面可以将它们快速区别开来。 师 你们的结论很正确,说明同学们掌握得不错。 整合知识: (承转)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板书: (二)岩石生 展示课前采集到的岩石标本,学生传看、观察。 师 谢谢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的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的岩石种

25、类很多,形态各异,每块岩石都有自己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请大家先来欣赏老师搜集到的岩石标本。 (展示三大类岩石标本,并用多媒体展示三大类岩石的代表性岩石标本)投影: 师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三大类,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实际的标本,及刚才看到的图片,完成下表。投影: 岩石种类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生读教材P3133的相关内容,观察讨论,同位合作填表。 师指导学生,并检查做题情况。投影:岩石类型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岩浆岩岩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

26、有化石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师 同学们填得很好。那么三类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课件显示: 岩浆岩的形成动画 师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其晶体颗粒比较明显,质地坚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我国许多著名山岭,如华山、黄山、北京八达岭等多由花岗岩组成;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岩。常见的有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等。流纹岩在我国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分布很广。玄武岩多气孔,这是识别玄武岩的重要标志,玄武岩分布广泛,海洋几乎全部为它所盖。课件显示: 沉积岩和化石的形成模拟动画岩层示意图 沉积岩和化石的生

27、成图师 仔细观察动画,了解沉积层岩的形成过程,思考并回答: (1)沉积岩有哪些突出的特征? (2)什么是化石?形成化石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1)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并常含有化石。 (2)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足迹等的总称。 形成化石的主要条件:生物的遗体、遗骸、遗迹等在未腐烂时被沉积物埋没,隔断了与大气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碳化或被其他物质置换、填充逐渐演变而成。 师 (强调)沉积岩是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并常含有化石。根据岩层和化石可以判定地质年龄和研究古地理环境,如:有丰富的植物化石的含煤岩层,表示当时是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因

28、此,沉积岩能很好地反映地球的历史。 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沉积物的特点不同,因而形成的沉积岩也不同。常见的沉积岩有哪些?投影:生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师 回答得很好。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先的结构成分、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形成变质岩。投影: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师 变质岩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生 高温、高压的作用下。 师 正确。常见的变质岩是由哪些岩石变质而来的? 生 石灰岩大理岩、页岩板岩、石英砂岩石英岩、花岗岩片麻岩。 师 回答得不错。地壳的物质组成学完了,这部分内容你掌握了吗?投影:(学生单独回答) 1.读“岩浆岩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处常见的岩石是: , 。

29、 (2)就形成条件的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区别? 2.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 岩和 岩。 参考答案:1.(1)侵入岩喷出岩(2)从形成条件上来看,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逐渐冷却形成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而成的。从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一般分布在地下,喷出岩分布在地表。 2.岩浆变质(承转)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5亿年的漫长历史。在这45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中规律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质循环。 板书: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一)地质循环师 什么是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来自哪里? 生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

30、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 师 不错。地质循环有哪些影响? 生 在地质循环中,在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地质循环不断改变着地球的表面形态,使地表形态变得丰富多彩。 师 对。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有些高山被夷为平地,有些地方则隆起成为高山。如: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几千万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地质循环使得地壳表面形态不断变化,那么组成地壳的岩石也会相互转化吗? 生 会。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石灰岩、页岩、砂岩都是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它们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变质岩,这说明岩石是可以转化的。 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