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3.04KB ,
资源ID:111654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1654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docx

1、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 堂 教 学 设 计 表课题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计划学时2课时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在实现课程目标中发挥很好的教育教学功能,如依据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观点,通过对微观粒子的远动特点的探究可以用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规律在促进学生科学物质观、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功能,也成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和特点,也是现代科学关于物质世界认识的重要成果。学习分析:学生以及学习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也学习过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质热胀冷缩等相关知识,这为学习新知识做了知识的铺垫,通过前面一段的学习,学生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物质和一些现象有着有着强烈的探究欲,但有些已有的宏观表现,可能对微观想象的发展有阻碍,分子这个微观粒子学生只有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理想的认识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难于理解,在学生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质因此如何让学生理解微粒的概念,掌握微粒的知识,树立微粒的观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或解决几种常见生活或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3、(1)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出微粒的存在,并用微粒的观点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体会“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方法和过程 (2)从宏观现象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思考和想象,从而让学生在宏观、微观将取得联系,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3)通过类比、微观模型图等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让学生感受到世界是物质,物质又是微粒的唯物主义观点,通过为宏观的微观的联系体验微观概念建立的应用的价值教学重点具体内容及解决措施从宏观现象建立联想微观世界粒子的运动的

4、想象,形成分子的运动特点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有的生物学的微观经验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形成对物质微观构成的认识,再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数据、类比、模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微观粒子存在的建立,通过微观世界粒子运动的微观的现象,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在利用熟悉的变化和生活现象与引发学生透析现象分析本质,利用讨论实验等自主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主动体会到需从微观的角度看待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变化。教学资源准 备香水、品红、氨水、酚酞溶液、注射器、水、量筒教学内容、过程备注师生活动第一课时一 创设教学情境,引发思考:同学们,学

5、习就是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科学知识。比如:教师展示已喷了香水的手绢,在教室内巡回走动,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教师又藏起手绢,又问,你们看到了手绢了吗?闻到什么了吗?为什么香味依然存在呢,如何解释学生讨论:引发思考:香水如何到空气中?过渡:现在我们再用一个实验来让大家更形象的感受这个现象演示实验:高锰酸钾的溶解教师引发思考:高锰酸钾不见了,而水却变成了红色呢?这又如何解释呢?学生回答:可能是高锰酸钾不停的溶解,扩散到水中教师引导: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这些物质是由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的设想教师布置任务:现在,大家拿出纸绘画出你们想象中的构成水的粒子、构成酒精的粒

6、子画出来。学生:饶有兴趣的画教师:投影学生的画,并给以适当的点评和表扬(想象很丰富,这可是成功的第一步呀)设计意图:通过香水的手绢和实验、学生的想象的画面的画画,激起兴趣让学生充分的想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 新课引入,建立微观粒子的存在过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构成这些物质的粒子已经不再靠想象了,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将构成物质的粒子放大后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幻灯投影:酒精分子、水分子、苯分子、硅原子等。介绍:扫描隧道显微镜阅读下列短文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面隧道显微镜为手段,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的表妹形成一定规整的

7、图形,下图的“中国”两字就是这样形成的,并经放大约180万倍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的,是目前最小的汉字。讨论:从这些物质的构成粒子的实际拍摄图片的展示,同学们你们能从中悟到哪些启示呢?学生: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实实在在的;这些粒子都很小。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的粒子是不一样的(补充说明:这节课中有涉及到的物质都是针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的)教师:今天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设计意图:通过投影、资料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三 分子的基本性质过渡: 不同的物质的粒子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些构成的粒

8、子分子有哪些共同的最基本的性质特征呢?(给以时间思考,并阅读课本)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阅读后,提取信息并回答: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幻灯的文字分子小现在先来学习分子的基本性质之一分子很小图片(1滴水 以及一滴水的拍摄分子的图片)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一滴水(20滴水为1毫升)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由此信息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设计意图:培养处理数据的能力,并通过数据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学生回答:分子很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教师:分子确实很小,如果把分子放大到你的小指指甲一样大,依照这个比例放大你的手,

9、你的手就大到可以握住地球了。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把微观抽象的知识更形象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更能激情学习的兴趣 分子在不停运动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分子的第二个基本性质分子在不停运动视频播放:花粉的布朗运动教师讲解:,显微镜下水分子看不到但花粉颗粒能见到,这些悬浮与水中的微小颗粒受到水分子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均衡的撞击,由此,你能想象出水分子的运动情况吗?学生:分子在不停运动为了加深对分子运动的学习,我们来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实验:1 向盛有约2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2 .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10、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无色溶液变红色学生得出的实验结论: 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下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烧杯A烧杯B现象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浓氨水仍为无色拓展:为什么酚酞分子还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呢?学生:酚酞分子运动的慢设计意图;通过恰当采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如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播放等让学生建立分子运动的特点,通过宏观的表象理解微观世界运动的特殊性质教师提问: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展示:通过两幅图片湿衣服能晒干以及有太阳的干得好快的图片大家如何解释呢?(分

11、子不停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当然,分子的运动速度还与分子的大小有关等因素有关,分子越小,运动速度越快。展示:探究运动的第三个现象(用实物投影仪)给学生回答,并展示想象补充:由于分子的运动速度还与分子的大小等有关,氨水实验中是装有酚酞烧杯内试液变化,而不是装氨水的变红,可见氨分子运动的速度比酚酞分子大。氨分子比酚酞分子运动的慢。思考: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下列现象墙内开花墙外香, 构成花香的分子不停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构成香水的分子不停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能闻到香水的香味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宏观现象,激发学生的微观想象,从而使两者建立联

12、系,也学会用微观的观点去解释些宏观现象现在,我们来学习分子的第三条基本性质 分子间有间隔实验内容:1、用针筒吸入8ml的空气,压缩。2、用针筒吸入8ml的水,压缩。 学生演示学生观察学生回答实验结论实验1实验2现象空气和水都能被压缩等体积的空气比等体积的水容易被压缩从这个实验你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设计意图:采用指导学生探究,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判断结论促进思维的发展。结论:1分子间有间隔; 2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大引申:固体分子间有间隔吗?学生:有,但间隔更小。增加一个实验:25毫升的红墨水与25毫升的酒精混和观察现象:总体积小于50毫升教师讲解:对,物质可压缩,就是构成他们的

13、粒子如分子间有间隔的原因,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体积不同也是因为不同状态下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不一样的缘故。比如水蒸汽液化既有水蒸气变成水,水分子的大小不变但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还有如冰融化,水分子本身不变,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幻灯展示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总结: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际上就是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分子大小不变。思考:怎样让一个变瘪的乒乓球鼓起来呢?你能从分子的角度去分析这个现象吗?分子间有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设计意图:紧密练习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对生活的应用,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过渡

14、:现在我们学习今天的第二大块内容即二 从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展示第一组图片(见幻灯)通过分析水和铜的微观模型示意图,说明:有些物质是由_构成,有些物质是由_构成结论: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展示第二组图片(见幻灯)N2O2从宏观角度观察,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那么从物质构成的粒子的角度分析,观察他们的微观示意图,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总结:他们的微观粒子是不一样的,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正因为分子不同,因此也显示出他们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可见,从微观角度去认识物质是有其价值和必要性的。结论:同种物质的分子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不同展示第三组图片 通过左侧图片分析

15、,你又发现,混合物和纯净物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分子构成。这也是我们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去重新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构成。与前面的学习是不同的。结论: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设计意图:后面几组图片的展示和问题的适当引导使微观粒子和宏观之间的关系更好的联系了,对宏观物质的构成这个难点突破更好同时突出了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必要性和价值成功体验:1 根据下列微观模型示意图,判断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混合物(具体题目见幻灯)2 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A柳絮纷飞 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

16、B花香四溢 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3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4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小结: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微观领域的学习,希望大家回家复习时借助宏观的现象来加强理解,建立起宏观、微观的关系。掌握分子的三条基本性质和分子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板书设计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 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二 从分子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遵循学生的认知,突出微粒观的启蒙教学2重视学科价值和学科思想的渗透 设计时总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到宏观,多角度,多层面让学生体会,从微观角度才能认识物质的变化的本质,才能对我们身边许多现象做出合理解释3注重过程和方法教学新课的引入,不仅要吸引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认识微观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宏观事实去分析微观实质的思路和方法,即得到了知识性结论,更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