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S , 页数:63 ,大小:1.54MB ,
资源ID:1125923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2592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变态心理学.pps)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变态心理学.pps

1、变态心理学,目录,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对象与原因)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异常(怎么区分)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具体表现)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7,1,2,3,4,5,6,8,心理变态是一个没有贬义的统计学概念,泛指人们低于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在人群中会永远并存。,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ICD-10关于精神病性的描述,ICD-

2、10已经放弃使用精神病一词,只保留精神病性作描述之用。属于精神病性的症状: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严重者如木僵紧张症性行为。310如果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定义、发生、种类、性质、特点、表现形式、原因,以及对心理异常对人的影响比如痛苦体验、认知和社会功能的损害等。侧重:变态心理学注重机制和性质;精神病学注重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预防和康复。,学科简史,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希波克里

3、特: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精神分析: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称为“力必多”;人的异常心理的原因:固着、焦虑、压抑;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精神分析理论观点,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医学标准:有病。以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为根据统计学标准:偏离正常平均值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观察者的体验。有很大主观性社会适应标准:社会准则、规范,要求、道德、认可,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社会功能良好;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规律。异常心

4、理: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心理学区分原则:满足其中之一就可以(三条之间并不完全统一)统一(同一)性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是否保持一致;有无幻觉;有无妄想;心理冲突与实际处境是否相符合神经症;有无自知力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不是自知之明)有无现实检验能力协调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稳定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精分及其他妄想性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

5、的症状,学习目的: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必要时转诊。对于有精神障碍的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辅助性的,有条件的进行:必须是病理性症状得到了控制后;目的是为了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而且需要配合精神科医生实施。,认知障碍,13,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感觉 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错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体感障碍(如窥镜症),感知觉障碍,知觉障碍,感觉障碍,感觉过敏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而对外界低强度刺激的过强反应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感觉减退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感受迟钝。抑郁状态、意识障碍患者等内感性不适

6、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状态,知觉障碍,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带有固定倾向的,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病理性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往往带有恐怖的性质。幻觉没有对象坚信不疑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觉的分类,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18,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思维形式障碍,联想和速度方面,连贯性方面,逻辑性方面,思维内容障碍,妄想,超价观念,强迫观念,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病理性赘述,思维松弛、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

7、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兴奋性的,脑子转得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躁狂思维迟缓:抑制性的,缓慢吃力,脑子不灵了,迟钝。费劲,浆糊思维贫乏:回答简单或不怎么应答,但语速不慢(区别于思维迟缓)空,没有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不中肯不切题,答非所问,交流困难破裂性思维:整体如语句间缺乏逻辑与连贯,单独语句之内语法正确,意识 清晰。这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的思维障碍之一。语词杂拌:个别词句之间也不连贯无逻辑,一句话本身都离谱,支离破碎,意识清晰。思维不连贯:意识障碍下的语词杂拌。(意识恢复后,可能思维也就正常了。)思维中断:突然暂停了,脑子一片空白,有不自主

8、感思维插入: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不属于自己,不受意志支配思维被夺:被外界夺走,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不受意志支配,大量涌入,杂乱,无意义。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强迫观念来自自己,反复出现)(思维插入还有属于自己的思维,而思维云集则完成不受自己意愿支配)病理性赘述:夹杂很多完全没必要的细节,自己还觉得是必不可少的,不听劝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主动地运用,以普通象征特殊,不解释别人无法理解语词新作: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意。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无前提无逻辑,却坚持己见,不可说服。,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妄想:脱离现实。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

9、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对结论坚信不疑,不能纠正;自我卷入性,与自己有关关系妄想:与他无关的认为与他有关(本有客观事实存在,但与他无关)被害妄想:跟踪、监视、打击、迫害、下毒特殊意义妄想:别人的言行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还有特殊含义。物理影响妄想:被外界某种力量支配夸大妄想: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等自罪妄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疑病妄想:坚信有病,毫无根据但不找证据(寻求治疗,而不是检查)。(疑病观念会找证据,反复检查,而且有一定的根据,虽然与处境不相称)严重者为虚无妄想,本人都不存在了嫉妒妄想:坚信配偶不忠,想方设法找证据钟情妄想:被钟情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自己没表达别人也全知道了。

10、其他妄想:被窃妄想、变兽妄想、非血统妄想妄想分类: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原发性妄想又分为:突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妄想知觉: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予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对所熟悉的环境突然感觉不对,会对他不利,有不祥预感,可发展为被害妄想。),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明知没必要,力图加以摆脱,但就是摆脱不了,内心痛苦。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附:强迫症以强迫与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临床特征主要临床相:1、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2、体验到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我;3、有症状自知力,感到异常,希望消除;4、因无法摆脱

11、而焦虑和痛苦强迫的主要种类:原发性强迫:强迫观念(往往伴有强迫动作)、强迫表象、强迫恐惧、强迫意向继发性强迫动作:(以强迫观念等为基础),思维内容障碍,23,第一单元:认知障碍,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见于哪些病症),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原因)痴呆,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整自知力不全自知力丧失(无自知力),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有自知力:神经症患者无自知力:精神病性患者(老教材对症状的自知:能否认识到是异常的;对此异常怎么解释。)精神科用来判断患者是否有精神障碍、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的重要指征之一。,25,第二单元

12、 情绪障碍,程度变化,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专栏)恐怖,性质变化,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脑器质性损害,易激惹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欣快,26,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增强 意志 意志缺乏 障碍 意志倒错 意志减退 精神运动 协调性 性兴奋 不协调性 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精神运动性抑制 被动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 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意志缺乏: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甚至自卫、摄食及性本能都丧失。几乎什么都不做。而意志减退则轻一些,只是减少:一是抑郁状态者是觉得自己做不了而没怎么做,二是程度较轻的意志缺乏,即意志低下,程度要轻。,辨析:不容易区分的概念,28,第四节 常

13、见精神障碍,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和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3 心境障碍4 神经症、应激相关障、躯体形式障碍5 伴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6 成人人格障碍和行为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8 心理发育障碍9 通常起病于童年与青少年期的行为和情绪障碍10 未特指的精神障碍,P313,没包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这些,29,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和其它妄想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障碍,注意鉴别、及时转诊精神分裂症:病因未明,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意识、智能一般正常,但有认知功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

14、,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出现精神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典型表现:幻觉、妄想、自知力丧失,30,妄想性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又称偏执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单一的或一整套相关的妄想,常持久甚至终身存在,妄想有一定的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史短暂而不突出。病前人格多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病程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觉察,有时人格可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共同特点:2周内急性起病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23个月内痊愈包括:分裂样精神病、旅途性精神病、妄想阵发,31,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心理咨询和治疗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15、;注意鉴别和转诊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其他症状大多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躁狂:三高: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发作形式: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ICD-10无此诊断)抑郁:三低: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精神运动性迟滞(言语动作的减少或迟滞)发作形式:轻度、中度、重度抑郁发作(伴有/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高涨或低落交错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轻躁狂

16、或轻度抑郁,可以持续多年,有时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形式: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包含抑郁性神经症),32,第三单元 神经症,神经症的定义: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五个特点:意识的心理冲突精神痛苦持久性妨碍心理/社会功能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重要生活事件,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变形:与常形相反,涉及鸡毛蒜皮的小事,一般人难以理解;不带明显道德色彩,神经症处理,神经症性问题:慎重

17、对待求助者自知力良好咨询师有资质、有经验、能胜任注意观察,必要时会诊或转诊力求早期诊断,有困难及时会诊或转诊无资质的咨询师要寻求上级咨询师帮助,或转诊,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遭受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病程数小时至数天。来得快,去得快,以“傻”为主,预后好。主要表现: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有人格解体;伴有强烈的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在遭受强烈的或

18、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后出现,长期持续。潜伏期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多数可恢复。主要表现有: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闪回)“身临其境;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与人疏远、对周围没什么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有焦虑、抑郁,可有自杀观念。适应障碍: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表现。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居丧、分离、入学、成为父母、未能实现个人希望的目的、退休等)主要表现:抑郁、焦虑、烦恼等;无力应付;社会功能受损;可伴品行障碍。,三种应激相关障碍的比较,

19、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偏离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心理咨询和治疗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偏执性人格障碍:猜疑、固执己见分裂样人格障碍:奇特、冷漠、人际疏远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不符合社会规范、违法乱纪、冷酷无情冲动性人格障碍:阵发性情绪爆发,伴冲动性行为表演性人格障碍:过分感情用事,夸张强迫性人格障碍:过分要求严格,完美无缺焦虑性人格障碍: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和自卑,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潜在危

20、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依赖性人格障碍: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和缺乏精力。,39,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发作性睡病,第七单元 癔症,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没有器质性病变,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主要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附体障碍、情感暴发、假性痴呆转换性症状:又称癔

21、症性躯体障碍,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或冲突时,以躯体症状的方式表达。表现为运动/感觉障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运动障碍:肢体瘫痪、痉挛发作感觉障碍: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感觉缺失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集体发作,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许又新的三标准:体验标准、操作标准、发展标准。郭念锋的十标准,42,许又新心理健康的三标准,许又新评估

22、心理健康的三标准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条:良好心情:心情愉快;适度的自我控制与调节;适度的紧张;积极主动恰当的自我评价:有自知之明操作标准:也叫效率标准,指用观察、实验和测量等方法,衡量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包括:心理学标准(心理的效率)社会标准(社会功能):工作、学习效率和人际关系发展标准:纵轴,纵向考察与分析。向较高水平发展的可能性大,有使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是心理健康的标志。,43,郭念锋:关于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心理活动强度:对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健康心理活动耐受力:对慢而长的精神刺激耐受健康周期性节律:节律,心理健康意识

23、水平:注意水平,心理健康暗示性:暗示性,心理健 康,心理康复能力:康复能力健康心理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健康自信心:自信心健康社会交往:接触 健康环境适应能力:适应性健康,44,第三单元:概念的区分及内涵,“正常”和“异常”,是标明和讨论“有病”或“没病”等问题的一对范畴。而“健康”和“不健康”,是另外一对范畴,是在“正常”范围内,用来讨论“正常”的水平高低和程度如何。可见,“健康”和“不健康”这两个概念,统统包含在“正常”这一概念之中。这种区分,是符合实际的,因为,不健康不是有病,不健康和病是两类性质的问题。另外,在临床上,鉴别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与区分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的标准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

24、是否有病,心理咨询是为了鉴别;精神病学是为了治疗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划分为“健康的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和“精神障碍”三大类,并分别使用“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心理”这三个概念来表达。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健康和不健康都包含在正常心理内心理健康:围绕常模上下波动;有利于于个体生存发展。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心理不健康状态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6,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不健

25、康心理,确诊神经症、人格障碍、各种精神障碍,三原则,心理健康十项标准,异常心理,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对象:心理不健康的种类状态,而不是各类心理异常状态。(目前,实际工作中,难免也要接触不少神经症性质的)分类的用途:1、咨询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区分2、进行合理的临床诊断3、限定心理健康咨询范围4、咨询方案的制定 5、疗效评估6、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入研究7、职业培训8、心理健康状况调查9、自我心理保健的需要,48,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二、效度:即真实性,意思是分类中的类别在哪些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真实。(借鉴了神经症的分类)症状学效

26、度 预测效度 自然发展的预期干预下的预期结构效度 人口学因素、个性心理特征、身体健康水平社会变迁等,第六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可疑神经症和神经症的区分:时间是重点,都是变形冲突,但前者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诊断依据及要点,基本程序(三级技能P35、39)一、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二、根据三原则、求医行为、自知力、幻觉与妄想等,排除精神病性问题。三、根据心理冲突的性质,排除神经症(或定性为神经症)。四、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没泛化,排除严重;已经泛化,则为严重,简单分析一下泛化的具体表现。),判断严重心理问题时应该考虑到求助者()。A.是否经历较强烈的既往性刺激 B.生理和

27、心理年龄是否受到影响 C.外在的冲突是否属于道德性质 D.是否存在着器质性的病变基础,基本程序,五、确定问题持续时间、症状、社会功能等,符合一般(或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六、形成初步诊断,诊断为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区分精神病性问题与神经症:自知力、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神经症也违背了统一性原则);区分神经症与可疑神经症:主要是看时间;区分神经症与严重心理问题:看心理冲突的性质,不要用六分法;区分一般与严重心理问题:首先看时间,如果时间不明确,再才看是否泛化,如果时间在两个月及以内,就是一般,看起来像泛化也不泛化了,泛化与否实际上是不太好区分的!(一般与严重,泛化与否,神经症与可疑神经

28、症,都分别在自己的连续谱上的,没有截然不同的界线!)(一般与严重的最主要的区别,如果直接出这个题的话,还是答是看泛化与否。),第七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工作领域: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关注的重点:身体健康与心理因素的关系。,54,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患者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情绪低落时间感觉发生变化精神偏离日常状态对于疾病治愈的理解,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这三

29、个方面着眼,使患者在这三个方面同时好转,55,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观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压力作为一个过程,会对主体形成增强或降低其健康水平的结果。,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57,压力源的种类与测评,压力源的种类:生物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精神性压力源: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情。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

30、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社会环境性的压力源,分为两大类:(1)纯社会性的:社会变革、战争等(2)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压力源的评测:社会再适应量表日常生活中小困扰的测量:日常小困扰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更影响健康知觉压力的测评压力的内省经验双趋冲突;趋避冲突;双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如何处理这些冲突呢?,压力的种类与适应,分类:按强度(或说性质),压力可分为: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叠加性压力(同时性-四面楚歌;继时性-祸不单行);破坏性压力(极端压力)灾难征候群:面临强大的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惊吓期:失魂落魄,对事件不能回忆,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恢复期:后怕,开始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

31、降等。喜诉说康复期:重新达到平衡。一般适应征候群:塞利把适应和应对压力分成的三个阶段之统称警觉阶段:分泌肾上腺素和副肾上腺素,释放能量。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搏斗阶段:生理指标表面恢复正常;内在资源被大量消耗;个体变得敏感、脆弱,即使是日常微小的困扰,都可以引发个体强烈的情绪反应。衰竭阶段:能量耗尽,无法继续抵抗压力。如果在这阶段之前,压力源消失或个体已经适应,那可康复,不然就会发生危险。,59,压力引发疾病的机制,体质、压力论,器官敏感论,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认知系统的作用:认知、评估的作用;调节控制的作用,人格的影响作用。认知的结果是有两种可能。事件即可能是压力源,它要求自己去适应;也可能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无需去应对它;对事件严重性的评估。这类评估,可以影响压力的体验。过高评估了客观事件的严重性,可能增强焦虑情绪的程度。对自己能力的评估,影响压力的相对强度。自我能力评估过低,可以增强焦虑情绪,即增强对压力体验的强度。对局面的控制类型:行为的自我控制、认知的控制、环境的控制人格的影响作用:外控型、内控型社会支持系统:亲密的和可信任的关系,是压力的有效缓冲器。生物调节系统的作用:可以防止或降低应激后果的躯体化症状。临床相阶段:及时型和滞后型,6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