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1.95KB ,
资源ID:1127243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2724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2.docx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案2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生词,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2.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喻体的形象特征,品味诗情。4.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古诗的现代汉语意思。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歌大意,品味诗人形象。2.学习诗中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搜集写作背景与诗人简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马诗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今天在正式上课之前同学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坐也是立,立也是立,行也是立,卧也是立。”(打一动物)(课件出示:马的图片。)今

2、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诗!马诗(板书)二、学习生字,理解注释(一)教师范读古诗,再领读一遍。(二)学生齐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大漠 燕山 金络脑(三)学生学习注释,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何当:何时将要。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三、课前概况,背景简介1课件出示:李贺生平简介,诗作写作背景。2. 点名朗读课件内容。3.反馈交流。四、阅读古诗,分析诗句(一)诗画分析,理解诗句1.诗的一、二句主要是描写什么?(写景)2.描述“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画面。(一、二句燕山山岭连绵起伏,明月如钩,月色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

3、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构成了一幅富有边疆特色的战争画卷。)3.一、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的一、二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并谈谈它的好处。(把“大漠”比作“雪”,把“月”比作“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大漠苍苍、明月如钩的画面,丰富画面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5.分析开篇前两句的感情基调。(渲染了一种清冷、悲凉、苍茫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大气的感情基调。)6.分析诗的一、二句的景物衬托作用。(“沙如雪”极言大漠风沙之苍凉,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月似钩”即写出月亮的强劲凌厉,衬托出战事的紧张艰苦。)(二)品味情感,体会思想1.诗的创作,讲究借景抒情

4、,情景交融,诗的一、二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描绘出了大漠苍茫的雄浑景象,下面让我们来学习诗的三、四句,体会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2.在上课之前我们猜过的谜语的谜底还记得么?(马。)3.既然这是一首写马的诗,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马是什么样子的?(课件出示:佩戴着黄金打造的鞍具,器宇轩昂,任意驰骋疆场的高头骏马。)4.根据课文注释,“金络脑”的意思是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那么这说明了什么?(用黄金打造的鞍具,可见其名贵之处。)5.这匹马使用黄金佩戴的鞍具,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象征着马受到重用和地位显著。)6.那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没有。)从哪里看出来的?(“何当”两个字可以看出

5、这是作者的期望,并不是现实。)7.最后一句“快走踏清秋”中的“快走”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这匹马骁勇善战,步履矫健。)8.曹操有一句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厩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那作者笔下的马正值壮年,为什么不得重用呢?(因为马空有才能,却没有受到朝廷的赏识,缺少伯乐。)9.所以,作者笔下的马有什么别的寓意呢?小组探讨交流。(课件出示:作者以马自喻,借马以抒情,表面是在写马,实际是在写自己,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10.分析全诗作者的感情线索。(课件出示:开篇从景物着笔,为下文奠定了凄凉、苍劲、磅礴的感情基调,下文以马自比,表达

6、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壮情怀。)五、课文结构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二句;第二部分:三、四句。一、二句:写景,渲染环境气氛,为后文抒发的感情做铺垫,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三、四句:抒情,照应前文,通过写“马”以抒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和悲诉。六、课文主旨本诗通过描写“马”不受重用的事实,以此自比,展现不被赏识、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抒发了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七、课堂练习(一)多音字组词。似 s ( ) 燕 yn ( )sh( ) yn ( ) (二)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1.大漠孤烟直,燕山月似钩。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三个含有比

7、喻句的诗句。答案:(一)竖排:相似 似的 燕山 燕子(二)1.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2.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八、总结拓展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

8、等。九、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马诗的学习,初步认识了边塞诗的风格特征,也能根据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希望大家以后能够通过搜集资料,自主学习,提升个人的古诗文阅读分析能力。十、板书设计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第二课时 石灰吟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明朝诗人于谦吗?在正式上课之前,先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位诗人!(课件出示: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

9、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诗人于谦所写的一首诗石灰吟!石灰吟(板书)二、夯实基础(一)学习生字、生词。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领读课文。3.同桌之间自由阅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锤 凿 焚烧 碎骨 浑 (二)理解课后注释。1.再次自由朗读课文。2.小组之间合作理解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1)等闲:平常。(2)浑:全,全然。(3)清白:指高尚的节操。三、古诗赏析(一)初读体验,翻译文章1.点名学生进行试读。2.同桌之间互相探讨,结合注释翻译古诗。3.学生试讲,逐句理解。4.

10、教师做总结归纳,分析理解。(1)师:刚才同学们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和翻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2)诗的一、二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等闲”在古诗里的意思是“平常”的意思。(3)诗的三、四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意思是: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浑”在古诗中解释为“全,全然”,“清白”在诗中指的是高尚的节操。5.大家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问,教师进行答疑。(二)精读训练,体会感情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有

11、什么作用?(将实石灰拟人化,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作者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2.在“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句诗中,看到“若等闲”这个词语,大家能联想到哪些词语呢?(从容不迫、泰然自若、镇定自若、从容自渡等。)3.这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石灰惧怕了吗?引读最后两句。4.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大家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最后两句诗人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5.写作手法。(1)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这种手法叫做什么?(课件出示:托物言志)(2)小组之间合作分析,托物言志的含义。

12、(3)教师巡视,聆听细节。(4)教师做总结。(课件出示: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四、课文结构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诗的一、二句,描写石灰开采过程的艰难和石灰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第二部分:诗的三、四句,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五、课文主旨石灰吟这首诗,作者借石灰之口,表达了自己即使经历千般磨难也不忘初心,坚守高尚人格和崇高品性的思想感情。六、课堂练习(一)看拼音,写词语。chu lin zo b tu gung fn sh

13、n su g( ) ( ) ( )(二)选择题。1.石灰吟这首诗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A.借物抒情B.托物言志C.欲扬先抑D.前后照应2.下列对词语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等闲:平常。B.吟:叹息,痛苦的声音。C.清白:指高尚的节操。D.浑:全,全然。答案:(一)锤炼 凿壁偷光 粉身碎骨(二)1.B 2.B七、总结拓展今天通过对石灰吟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那么如何区分“托物言志”和“借物抒情”呢?八、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石灰吟,了解了作者简洁朴实的写作风格,也知道了托物言志这一写作手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练习中能够学以致用。

14、九、板书设计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托物言志第三课时竹石一、创设情景,新课导入大家了解竹子这种植物吗?(课件出示:竹子图片。)那么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竹子地下茎横着生长,有很多的节且上面会与芽和须根,叶子为狭披针形,颜色为深绿色,花通常是白色、黄色或是绿色的。生长很慢,是成片成片生长的,分布地区很广泛,竹笋和竹鞭都是能吃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人郑燮的世界,了解一下他笔下所描写的竹子。竹石(板书)二、基础掌握(一)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2.下面让我们一起齐读两遍课文。3.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注意读音,注意节奏,读通诗句,争取读出诗的节奏。

15、4.点名读诗。(二)解决认知1.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生字。郑燮 千磨万击 坚劲2.再次朗读,找出不理解的词语。任:任凭。尔:你。三、诗情分析(一)品读一、二句1.现在让我们走进诗的字里行间,去理解诗意。2.点名同学读一、二句。3.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把这两句诗的意思翻译过来。4.教师做总结: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5.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呢?(咬定、破岩。这些词是理解诗意,了解故事内容的题眼。)6.这些词语对描写竹子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些词语,侧面描写出竹子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坚强的品性。)7.学生再次朗读,体悟诗情。(二)品读三、四句1.通过前两句的

16、学习,我们体悟到了竹子的坚定和顽强,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诗的后两句。2.点名同学读三、四句。3.学生结合注释,翻译意思。4.教师总结: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5.在岩石中扎根生存的竹子又经历了什么样的磨难呢?(千磨万击。)6.从这里你可以体会到竹子什么样的精神特征?(坚强不屈、挺拔有力的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态度。)7.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课件出示:托物言志。)8.怀着对竹子的敬佩之情再次朗读全诗,品味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四、课文结构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诗的一二句,描写竹子在恶劣的自然环境

17、中坚毅的特征。第二部分:诗的三、四句,作者通过描写竹子来以此自喻,通过描写竹子不畏艰险,应对自然,来表达对坚贞不屈的品质和气节的追求。五、课文主旨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六、课堂练习(一)多音字组词劲 jng( ) 还 hi ( ) jng( ) hun ( ) (二)看拼音,写词语d m fng sng rn png( ) ( ) ( )(三)根据课文填空竹石是( )(朝代)( )(诗人)所写的一首题画诗,诗中通过赞美( ),采用( )的写作手法,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

18、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答案:(一)竖排:长颈鹿 坚劲 还是 归还(二)打磨 放松 任凭(三)清朝 郑燮 竹子 托物言志七、总结拓展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八、课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竹石这首诗,了解了作者笔下竹子的品格风貌,大家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理解诗句,领悟诗句中的诗情和主旨。九、板书设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破岩千磨万击托物言志教学反思鉴于本课共有三首古诗,我将其分为三个课时进行讲授。首先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打好学习基础,并且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古诗中的诗句,感受古诗中的音律美、绘画美,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和感染,领略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之处,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文化的沐浴和洗涤,以此传承文化精神,弘扬文化风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