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5.19KB ,
资源ID:1134214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34214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货币银行教学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货币银行教学大纲.docx

1、货币银行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前言)课程性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与银行无论从历史上,还是逻辑上,都是金融业的源头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银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问题的基础。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种种货币收支现象。如居民家庭与个人的货币收支,企事业单位的货币收支,金融机构内部及其之间的货币收支,政府的货币收支,国与国间的货币收支等等。现代社会时时处处存在货币收支现象。生活中为什么要存在货币收支活动?货币与经济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涨价?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如何治理?为什么投资证券有人赚钱有人跳楼?经济发

2、展了,为什么银行和企业的日子还不好过?银企关系的纠纷与困扰如何解决?金融宏观调控问题,等等。而分析与处理各种金融问题就需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尽管有些问题不一定能通过本课程学习求得完备答案,但金融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了解、分析与处理有关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向导。设置目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类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货币银行学,或称为“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各自运行规律及三者间内在联系以及政府如何运用之以影响经济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学科,货币银行学以货币资金运动、信用活动并与之密切联系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载体,以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为主要手段,以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

3、出发点和归宿点。课程内容:1、货币理论与实务包括“第二章 货币的质与量”、“第三章 货币制度”、“第四章 货币供求”、“第五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有关内容。2、信用理论与实务包括“第六章 信用”、“第七章 利息与利率”、“第八章 金融市场”的有关内容。3、银行理论与实务包括“第九章 金融机构”、“第十章 商业银行”、“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的有关内容。4、金融宏观调控理论与实务包括“第十二章 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内容。与之相关的课程很多,主要是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中央银行学和金融市场学等等。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金融问题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研究金

4、融问题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先修课程要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等。教学安排:本课程计划54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金融学,曹龙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教学手段:板书、课件等。考核方法:期末为考试课。教学进程安排表:周次学时数教学主要内容教学环节备注13第一章 绪论(研究对象、方法,研究意义,课程体系等)讲授23第二章 货币的质与量讲授33第三章 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概述)讲授43货币制度的演变讲授53第四章 货币供求 (货币需求)讲授63货币供给讲授73第五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胀的含义、类型、度量及经济影响)讲授83通胀的成因、治理,我国的通胀,通货紧缩讲授93第六章

5、信用讲授103第七章 利息和利率 讲授113第八章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概述)讲授123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讲授133第九章 金融机构讲授143第十章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概述、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讲授15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与管理理论讲授163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讲授173第十二章 金融宏观调控讲授183总结复习第一章 绪论一、 学习目的和要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货币与银行无论从历史上,还是逻辑上,都是金融业的源头和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在银行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货币银行学是研究金融问题的基础。本章计划3学时。二、课程内容

6、一、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三、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方法四、货币银行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难点:无 四、思考与练习1、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二章 货币的质与量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的起源、职能以及货币的类型。要求学生掌握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诸类型。本章计划3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属于历史范畴,货币的出现是与商品交换联系在一起的。2、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价值及其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特殊商品。2、货币反映了一定

7、的社会生产关系。三、货币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第二节 货币类型一、货币诸类型1、实物货币2、金属货币3、代用货币4、信用货币二、货币类型的发展趋势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货币的定义二、货币层次的划分1、划分目的便于国家对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进行宏观经济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以保证货币供求平衡。2、 划分标准货币的流动性三、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类型以及货币类型的发展趋势。难点:货币诸类型。 四、思考与练习1、货币的类型有哪些?为什么它是发展变化的?2、如何给货币下定义?3、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第三章

8、货币制度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货币制度的演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类型。本章计划6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一、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体系和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3、金准备制度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货币制度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四种类型:一、银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三、金本位制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五、我国的货币制度1、人民币制度的建立2、我国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三、重点

9、、难点提示重点: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以及货币制度的演变。要求重点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类型。难点:货币制度的类型。四、思考与练习1、试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2、金本位制的特点。3、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第四章 货币供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经济社会中的货币供给。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的概念,以及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概念所谓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的国民收入分配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并用于周转的那部分货币数额。二、 货币需求理论(一)古典货币数量论(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三

10、)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论三、我国的货币需求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的主体二、货币供给的实现过程(一)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给受黄金生产能力约束,同时又受到金币贮藏手段职能的调节,货币供给与需求是内在统一的自动协调。(二)纸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成为国家有意识的行为,与货币需求相分离,成为一种独立的运动。它是通过调整自身的币值来适应货币的需求量。(三)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过程1、中央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最高决定者。它向商业银行供给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由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准备金构成,是商业银行向社会提供货币的基础。2、 在商业银行的存贷扩张机制和损耗机制作用下,形成比基础货币大若干倍的货币供

11、给量。(1)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与收缩(2)货币乘数的决定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由多个变量决定。第三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一、货币均衡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致相等的一种状态。2、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或供给小于需求。 3、两个层次 二、货币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内在联系三、社会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经济社会中的货币供给。重点掌握货币需求的概念,以及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难点:货币需求的概念,以及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四、思考与练习1、货币需求的含义2、现金交易论和现金余额论的区别。3、什么是流动性陷阱?4、决定和影响派

12、生存款可能增长的倍数和数量的因素是什么?5、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如何实现?第五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阐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及其测定,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措施。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措施。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含义1、一般定义: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2、其他有关观点3、种种界定。主要弄清: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以及什么样的物价上涨可视为通货膨胀二、通货膨胀的类型1、按通货膨胀程度分类:爬行式、奔腾式、温和式和恶性

13、通货膨胀四种;2、按市场机制是否作用分类: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3、按公众是否预期分类:预期性通货膨胀和非预期性通货膨胀;4、按通货膨胀成因分类: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和结构性通货膨胀;此外,还有按当局是否主动推进可分为自主性和被动性通货膨胀;按是否由国际因素传递引起可分为内生性和外生性通货膨胀;按是否有战争因素可分为战时和和平时期通货膨胀等。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度量目前常用物价指数来衡量。一、概念1、消费物价指数(CPI):也称零售物价指数或生活费用指数,反映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2、 批发物价指数(WPI):根据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成的指数3、GDP平减

14、指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比率。二、通货膨胀率的表示方法及各种指数的优缺点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有三种观点:一、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会刺激经济增长。二、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增长。三、中性论,认为公众预期会使各种效应相互抵消。但一般认为,长期的恶性通货膨胀之于经济增长是不利的。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介绍西方几种影响比较大的理论。一、需求拉上说。指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从而导致物价上涨。二、成本推动说。指在商品、劳务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因生产成本提高而推动的物价上涨。三、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需求转移、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不平衡或世界通货膨胀率的

15、变化,一些部门工资、物价上升,导致物价总水平的普遍持续上升。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针对通胀的成因,可以有不同的对策。一、需求政策:针对总需求膨胀引起的通货膨胀,效果明显。二、收入政策:针对成本推进型通胀、限制工资、物价的增长。三、供给政策:针对需求相对过剩引起的通胀,着力增加生产和供给。四、结构调整:针对结构性通货膨胀,实行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第六节 我国的通货膨胀一、建国以来我国的通货膨胀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及治理第七节 通货紧缩一、通货紧缩的概念一般定义为: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跌、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二、通货紧缩的主要表现方式不能单以物价下跌来判断,

16、应看经济领域是否同时存在:1、有效需求不足;2、物价持续下降,但不是由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引起的;3、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性投资减少;4、失业增加,收入下降。三、通货紧缩的成因四、通货紧缩的治理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及其测定,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措施。难点:通货膨胀的成因。四、思考与练习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其度量指标。2、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4、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第六章 信 用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基本形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形式。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信用的基本形式。本章计划

17、3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含义二、信用的产生三、信用的发展第二节 信用形式本节主要介绍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这四种信用基本形式,以及租赁信用、公司信用、国际信用等。第三节 金融工具一、金融工具的概念二、金融工具特征三、金融工具形式三、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信用的含义,信用的基本形式,以及金融工具的形式难点:信用的四种基本形式。四、思考与练习1、信用的含义及基本特征。2、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3、简述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第七章 利息和利率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利息的计算,以及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基

18、本概念以及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本章计划3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利息和利率概述一、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二、利率的类型利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3、市场利率和官定利率4、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等等。第二节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一、平均利润率利率依存于利润率,并受平均利润率的制约,一般情况下,利率随平均利润率的提高而提高,随平均利润率的降低而降低。二、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在平均利润率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会上升,如果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则利率会下降。三、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关系密切,一般情况下,通货膨胀率高,利率也高,反之,利率则低。四、再贴现率

19、再贴现率的提高或降低会影响市场利率作同方向变化。五、国际利率水平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利率的不平衡会引起国际间的资金流动,而这种资金流动,又会影响到国内的利率水平。六、汇率 从理论上说,一国货币贬值则其市场利率水平下降。第三节 利息的计算单利和复利是计算利息的两种方法。一、单利计息法: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其特征是只体现本金的时间价值,不体现利息的时间价值。二、复利计息法:它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其特征在于体现利息本身的时间价值。第四节 利息和利率的作用作为经济杠杆,利息和利率在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20、用。它们对社会资金的积累,对信用规模的调节,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节,以及抑制通货膨胀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利息的计算,以及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难点: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四、思考与练习1、利率的种类主要有哪些?2、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3、试述利率的经济作用。第八章 金融市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金融市场的含义及类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含义及其金融工具。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种类、结构。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二、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三、种类1、按资金融通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2、按交

21、易证券的新旧,可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3、按活动的地域有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4、按交割时间有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以及期权市场;5、按有无固定交易场所有证券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等等第二节 货币市场一、含义:指资金融通期限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市场,亦称短期资金市场。二、金融工具:国库券、票据、可转让定期存单、短期债券等等。三、发行价格与交易价格第三节 资本市场一、含义: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市场,亦称长期资金市场二、金融工具:股票和债券三、证券发行四、证券流通1、交易方式:我国一般以场内交易,现货交易为主。2、交易价格3、股票价格指数4、证券收益率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金融市场的含义及类

22、型,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含义及其金融工具。难点:货币市场类型以及资本市场结构,金融工具的特点。四、思考与练习1、金融市场的种类主要有哪些?2、股票市价如何确定?3、债券的价格为什么与利率成反向变化?4、试比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第九章 金融机构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金融机构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把握各种金融机构的不同功能。本章计划3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与类型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第二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金融机构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难点:金融机

23、构体系的构成以及各类机构的特点。四、思考与练习1、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2、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如何?3、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征。第十章 商业银行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以及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与管理原则。要求学生掌握和区分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本章计划6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商业银行的职能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负债业务是指银行筹集资金,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指银行运用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把筹集到的资金通过各种手段和

24、渠道运用出去,以获取盈利。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与管理理论一、经营方针二、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1、资产管理理论2、负债管理理论3、资产负债联合管理4、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管理理论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以及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与管理原则。难点:商业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四、思考与练习1、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包括那些?2、什么是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为什么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3、商业银行的经营方针。4、简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第十一章 中央

25、银行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阐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以及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运作。要求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本章计划3学时。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三、我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三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运作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区别。难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四、思考与练习1、中央银行为什么产生?2、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3、试述中央

26、银行独立性的内涵。4、试述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区别。第十二章 金融宏观调控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效应,以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要求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目标选择以及货币政策工具。本章计划3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 宏观调控及其目标一、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含义与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政府出于特定目的,运用有关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全局与整体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可使社会经济进入理想的运作状态。二、宏观调控的目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含义与平衡状态。三、金融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含义

27、与类型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可有不同的类型,按对总需求或对经济运行总量的影响可分为膨胀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均衡性货币政策,按金融业务和管理活动分类,有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等。二、货币政策的目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总目标有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各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处理这些矛盾的办法: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单一规则行事。三、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选择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变化。第三节 货币

28、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各政策工具的调控特点与效果。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信用的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等。三、直接信用控制(包括信用分配,贷款限额,行政直接干预,流动性资产比例,利率最高限额等等)四、间接信用控制(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等)。五、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及其运用存款准备金、央行贷款和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贷款限额,存贷款利率。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调控货币供应量以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进而实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最终目标的机制。二、货

29、币政策传导的一般过程 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整个传导过程一般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第二层次超出了金融体系,在整个经济体系内完成。三、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指标确定中间指标的必要性与原则。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中间指标: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备付金率。第五节 货币政策效应一、影响货币政策发挥效果的因素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流通的速度,微观主体的预期,宏观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等。二、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效应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难点:货币政策工具。四、思考与练习1、试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各目标间的矛盾。2、试分析比较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3、简析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主要参考书目: 1、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 托马斯迈耶:货币、银行与经济,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3、 凯恩斯:货币论,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4、 易纲,吴有昌: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