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15.04KB ,
资源ID:113567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3567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学生物学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学生物学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docx

1、中学生物学课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标:1、 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科学教育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科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是中学生的必修课。2、 认识生物学课程在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了解课程设置情况。3、 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课程标准,促进学员课程理念的彻底转变并注意付诸实施。4、 了解在“一纲多本”形势下,生物教材的编写特色和选用依据。本章教学重点:生物课程标准第一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一、 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一) 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生物学课程与中学语文、历史、化学、物理学、地理学一

2、样属于中学开设的学科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范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这是生物学课程的另一基本性质。既然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生物学教学就必须体现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每一个生物学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材编写人员、生物学教师,还是教研人员,都应在实现生物学课程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并向学生展示课程的这一性质。违背这一性质的做法举例:例1、就我们所知,仍有少数学校领导把生物学看成是可有可无的“豆芽”科学,采用“搭带头”的方法,甚至让语文、体育教师或学科教师上生物课,结果是错误百出。如听体育教师讲“生物的四大组织”出的错。例2、有教师至今仍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如“观察草履虫”。

3、(三)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所以,初中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将“生物技术”列为十个标准之一,高中课程标准将“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科技专题”列为三大选修模块之中的两个模块。(四)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在自己阅读本节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本节有何意义?在教学中你怎样努力去实现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二、 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一) 中学生物教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 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传教士的传教活动,在中国开始设立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等。2、 1902年清朝开设博物课在当时制定的奏定中学课堂章程中,规定中学课堂开设博物课,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生理卫生。3、

4、1949年后生物学课程的发展概况主要谈解放后经历的沧桑及各阶段取得的主要进步。(参考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7P13。周美珍:中学生物学教学法P1020)19491958年:1952年以前苏联的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为蓝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19581960年:1958年开展教育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初三增设了农业基础知识。19601966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生物学。1959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全日制学校要以教学为主,使教育从新走上正确的轨道。1963年5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

5、1963、196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一套全国统编质量较高的中学生物教材。19661978年:十年动乱,开设农业基础知识、医疗卫生。农业基础知识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八字宪法”、“四大作物一头猪”。医疗卫生主要是针灸、中草药。19781981年:开设初中生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78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学校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生理卫生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并编写了教材。教材中适当介绍了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例如初中生物学增加了仿生学的知识,高中生物学增加了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简单阐述遗传工程学、仿生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和成就,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6、19811990年:开设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高中生物学。198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计划,人民教育出版社起草了中学生物学和生理卫生教学大纲,并编写了一套新的教材,从1982年秋季开始使用。1985年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教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高中生物学两种要求的教学纲要(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并出版了高中生物学两中不同教学要求的课本(甲种本、乙种本)。19902000年:1992年对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初审稿)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1996年教育部又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7、(供实验用),与1992年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学大纲相匹配。2000年,教育部又对上述两大纲进行修订,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和全日制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2000现今: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生物课程标准,并在同年秋季开始实验。2003年4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由教育部正式颁布。(二)生物学课程的价值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举例(河南某矿井发生毒鼠强毒死数人的事)说明生物科学素养是构成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员举例说明。2、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自学)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

8、供帮助(自学)三、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一)学员通读教材(10分钟)。(二)专题发言:请一位来自温江的学员介绍本地区自2002年来,在初中实行“综合理科”教学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讲座: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科学课程标准及科学教学探索温江区科学课程实验研究报告关于“综合理科”采访温江教研室教研员刘泽靓,见文本教案绪论部分第四页。(三) 学员讨论:分科的中学生物学课程和综合理科课程各有那些优势和局限。第二节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学习本节的目的:生物新课程师资培训已到第五个年头,在学员对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初、高中)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学习、再认识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一、 本次

9、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见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P24)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满腔热情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之中去! 01年教育部颁布了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当年秋四川郫县作为国家级实验区进入实验。 在世纪之交,我国擂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战鼓。这次改革的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所不可比拟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要进行生物课程改革?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一)时代的发展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原因1、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创新人才。 举例:农耕时代靠的是土地和农民,工业时代靠的是机器和工人,Pa

10、ul M. Romer 在“经济增长”一文中以日本、印度和美国为例,说明贫困国家之贫困并非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匮乏,而是创意。2、 国际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际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3、当前社会还面临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危机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匮乏、人口迅速增长等,它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怎样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民是世界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各国把注意力集中到基础教育上,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上。各国把培养什么样的国民、国民素质能否适应21世纪全方位的挑战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我国基

11、础教育的现状是引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之一:学校教育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表现在学校教育存在的书本中心、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说明:本调查在9698年进行。调查对象:9省市城镇、农村16000名学生,2000名校长、教师和全国政协科教文卫大部分委员,对93年义教课程执行情况的问卷调查。直接原因之二:传统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落实。直接原因之三:生物科学发展迅速,基础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不能与知识适应说明: “基础知识与技能”是校长与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得最好的目标,选择该项的人数分别达50%和35%。认为学生“公德”与“政治信念”较好的人数只有20%左右。至于健康、劳动态

12、度与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与个性,认为在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人数仅约10%。老师们,这次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战略措施,我们深深地感到肩负的重担。这次改革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催人奋进,我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曙光!让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生物课程改革的风浪之中,去学习、去研究,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生物课程标准的整体框架介绍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均包括四大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第一部分 前 言(一) 课程性质(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三) 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第

13、三部分 内容标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第一部分:前 言(一)课程性质(二)生物新课程的理念1、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因此初中课标把“面向全体学生”列为第一个理念。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即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传统学生观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关系上,从封建的师生关系看来,教师之于学生,有无可辩驳的真理和权威性,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所谓“师严乃道尊”之谓也。这种师道尊严是等级主义的表现,其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其影响在我们身上仍然存在。不

14、消除这种影响就不可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学生观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a.学生是发展的人 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即是不成熟的人是完整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是不依教师的意为转移的客观存在c. 学生是独立的人 是学习的主体是责权主体对“面向全体学生”的再认识a.“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就意味着“教育就是服务”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b.“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学习机会,使所有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c.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中学生物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培养普通公民

15、而不是科学家。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摘自朱永新著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学科学教育并不强调“科学素养”。20世纪60年代: 随着理科课程改革的浪潮,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初: 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中学自然课程中提出了科学素养的理念,并作为该课程的基本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后:科学素养被科学教育家和大多数理科教师所认同。科学素养的含义资料:自杨亚兰:这是一个我国

16、住德国领事讲的一则笑话,他在德国12年。三人(一个日本人,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商人)上了火车。这时又有一人带了一个鱼缸,缸里有鱼,见无坐位了,他把鱼缸放在自己的坐位上,引起了另三人的注意。日本人说,这种鱼的生活适合怎样的水温,能否在日本生长?德国人问:这种鱼的学名是什么,属哪类,分类地位如何?中国商人说,这鱼是红烧还是清蒸更好吃?这个笑话反映了三人的科学素养的不同。资料:中国科协组织进行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1.4%,美国1985年达5%,1990达将近7%。严格地定义科学素养是有困难的,因此目前尚无严格的统一的定义。有的教育家认为:

17、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科学素养结构如果说,知识和能力是科学素养中的能力结构,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科学素养中的动力结构。具有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每个公民必不可少的要求。一个具有科学素养的中学毕业生不一定要以科学或工程技术为职业,然而,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科学素养,才能使他们在面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事件和观点时,能够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做出判断或决策。总结:科学素养概念的提出,为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指出了新的方向和任务。理解这一理念将有助于生物学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去制定和实施中学生物课程方案。我们的身份首先是教师,其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是科学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

18、己任;最后才是生物学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丰富他们的生物科学知识。对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再认识a. 不仅仅教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与技能例:自邹立基副教授的讲座“中学生物奥赛特点”中关于科研方法论:问题1、科研的基本过程:科研一般要经过5个阶段,即问题假设推论实验结论一个问题可以提出多个假设,假设正确与否需要用实验加以证明。如果一个假设正确,则经过推论应得到怎样的结果,然后以实验加以证明,得出的实验结果正确,则证明假设、推论的正确。反之,不正确。比如,一个课题,光合作用在叶上进行,这是很早就证实了的。但若要你证明光合作用在叶的什么部位进行,你怎么

19、研究?根据光合作用需要光,看以下公式:(这个反应式高中生物教材上有)CO2 + H2O 光能 (CH2O)+ O2物理上早已证明,颜色深的部位接受光的能力强,因叶绿体的颜色深,故推论:叶绿体可能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推论1:通过C14 标记,可以证明CO2被标记的C是否成为CH2O中的C,结论证明这个推论是正确的。推论2:光合作用产生的O2是否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研究者选用水绵做实验,因为水绵的细胞大而且叶绿体是单一的。图示:在黑板上画水绵叶绿体图示范说明。在显微镜下,当视野在叶绿体上(即1的位置),在光的作用下趋氧细菌趋向视野之下,而当视野在细胞质中(位置2)则趋氧细菌不理睬。故证明叶绿提能产

20、生O2。问题2、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在二战结束后,叶绿素合成的研究,苏联花了很多人力物力,但最后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就是研究方法未找对。由于叶绿素的合成要经过很多步骤,他们采用标记物饲喂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失败的。另一个科学家采用突变法,获得了成功。图示:1.科研的基本过程: 一般要5个过程问题 假设 推论 实验 结论 他采用小球藻的突变体:白色突变的小球藻,这些小球藻可吸收糖液中的糖繁殖。为什么小球藻的突变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缺少一种酶,若缺少酶4,则E不能形成而D大量出现,若缺少酶3,则D不能形成而C大量出现。酶1 酶2 酶3 酶4 酶nA B C D E CHLb.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

21、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例:生物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其他自然科学所不能替代的。举例12中一位物理教师在观摩“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的血管及血液流动”(“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部分的实验)的实验后说的话:我今天很激动,因为看见了活的生命,血液在身体中流动,是活的!物理也研究物质的运动,但生物使学生观察到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生命运动的形式,这是其他学科达不到的,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内容和特点。c.关于“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热点,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为重点而组织实施的一种科学教育。举例:近十多年来,我国的林业正经历着人与森林

22、病虫害的“世纪大战”。“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生态平衡就越容易被破坏“,这个生态学原理早就被写进高中生物教科书中。但长期以来,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大量营造马尾松林,北方大量营造杨树林。直到南方松毛虫、松材线虫病和北方杨树天牛肆虐,才意识到营造纯林是一个战略失误。产生这个重大失误的原因,在于传统的生物学课程缺乏科技意识教育。虽然人们早就认识到生物学是农、林、医的基础,但不象物理学、化学在数百年前就形成了物理工程、化学工程的概念。到20世纪后半期,说到生物工程,联想到的只是基因工程、酶工程等高新产业,对传统产业部门,则未在生物学课程中引进生态工程等现代概念。由于未能

23、结合有关内容培养公众科技意识,就大大降低了生物科学教育的应用价值。自余自强:高中生物学课程应提高基本科学素养要求 (生物学通报,2003,1) d.关于“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资料:自单页备课本:P10。例1:人们在采访曾经为人类的大多数伸张正义、报仇雪恨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墨时,这位颇具幽默的老前辈忧郁地说,我们物理学家长期以来就生活在这种精神分裂中.我们科学家这几年已经接近狂妄,我们已经认识到罪恶了例2:1988年美密执安公司的一位机械师在进入一位机器人工作区的瞬间,被机器人当作不速之客,用它的手臂活活卡死在屋柱上。在日本机器人“愤怒地”将工程师抱起来当作原料投入到加工的

24、设备中。 人类一旦对自己发明创造的东西失控,就会伤害自身。(3)倡导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两种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是把知识的定论交给学生,有其存在的价值,比如,细胞的发现过程。探究性学习:把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去探索答案。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但我们以往过分强调前者,以前者为中心。强调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性学习应有的位置,而并非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有教师将原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如91教材先讲鲫鱼的形态结构,然后做解剖,是验证性实验。鱼鳍的作用是教师的演示实验,用鱼缸做,学生不易看见,而且剪鱼鳍不提倡。可将上述内容的教法改

25、为探究式。我们的做法是:放录象,让学生讨论鱼怎么运动,怎么上下浮动,这样就创设了一定的情景,提出了问题。之后由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方案,然后是课堂展示。自:何德明见蓝色笔记本P42可查关于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其他内容探究性学习不能囿于一定的模式见初中课标P8。探究性学习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通过实验来探究,通过调查来探究,通过分析资料来探究等。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大体包括以上过程,只是难点和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应千篇一律。举例:比如清华大学附中生物教师刘健设计的摸树的探究活动,见“在观察中走进科学”生物学通报2004(1):302、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6、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方面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要求。讨论:以你自己最得意的教学实例来说明教学实践中你是怎样实现新课程的理念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 初中生物课程总目标阅读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相关部分。二、 二、 初中生物课程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2、 能力目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部分的学习,准备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与生物课程标准的比较来学习。(见学习讨论资料。)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与试用版相比,在很多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是向“标准”过渡的大纲,即使这样,标

27、准和大纲在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讨论:1、课程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有何关系?2、分析比较大纲中的“教学目的要求”与课标中的“具体目标”在内容提法上有何主要不同?课标有哪些突破性进步?现行大纲标准知识方面:(1)初步获得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等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获得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知识:(1)获得有关生物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2)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28、。 (3)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大纲相比,标准首次:(1)不仅提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明确而完整地提出“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不仅要求“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而且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3)不仅能提出“促进生理健康发展”,还提出“促进心理健康发展”。(4)不仅提出“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提出“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这些变化表明,标准比大纲更加关注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价值。现行大

29、纲标准能力方面:(1)能够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2)能够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常用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4)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能力:(1)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初步学会

30、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和大纲相比,标准首次:(1) 不仅提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而且明确而完整地提出“科学探究”的内涵,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不仅要求“分析和解决一些身边的生物学问题”,而且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这些变化表明,标准比大纲更加强调科学探究在生物学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力图切实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以此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同时,标准不像大纲那样,仅仅关注学生解决一些“身边生物学问题”,仍然未能摆脱学科中心的束缚;标准则要求“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强调了学科间的综合

31、、强调了更多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现行大纲标准思想情感方面:(1)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3)初步形成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3)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5)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