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1.17KB ,
资源ID:114114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4114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睢宁县中医院骨伤科文献整理及应用MicrosoftWord文档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睢宁县中医院骨伤科文献整理及应用MicrosoftWord文档解析.docx

1、睢宁县中医院骨伤科文献整理及应用MicrosoftWord文档解析骨伤科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中医药发生、发展的基础。中医药文献资料浩如烟海,每一个献身于中医药事业的人穷其毕生也难窥其一斑。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更要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和数字医疗设备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的信息容量不断膨胀,文献挖掘的效能与可靠程度亦不断提高。中医药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医学信息资源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决策,挖掘、整理出可以广泛应用的诊疗方法,提高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疗效、给患者带来福音,是我专科医护人员专注的焦

2、点,旨在加速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服务。一、文献挖掘方法中医药领域的无数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积累了海量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当前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中医药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古籍近1000种。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书籍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显示,1987-2010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562000篇。其中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科的文献达 余篇。为从浩渺无际的中医药文献中找到适用于本专科的、有效的、实用的相关诊疗方法,挖掘出潜在的规律,我专科采用如下线索进行数据挖掘:1.以名老中医

3、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该法就某位名老中医诊疗肺系疾病的辨证思维方法、用药经验、组方特点、经验方应用、独特疗法进行归纳、总结及对其学术思想进行剖析。如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外台秘要、名老中医之路、林如高正骨经验、骨科诊疗学等。这种方法多为名老中医本人的经验总结,或其学术继承人、学生在跟随老师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某病的独特经验等进行总结,并列举典型病例加以论证,或对老师经验方的应用进行疗效观察,以典型医案、医论医话、有效验方等形式形成文献,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2.以疾病为线索的诊疗方法挖掘这种方法是对某种病名如“腰痛”、“颈痛”、“ 痉证”、“痿证”、“痹症”等为检索单元,分别进行归

4、纳整理,得出每个疾病的用药特点、组方规律、诊疗方法等信息。这种研究均以已出版的文献为基础,主要整理总结传统经验。本专科查阅过的文献主要有唐蔺道人仙方理受续断秘方、外科正宗、素问逆调论、外伤科学、中医伤科讲义、中医治疗颈椎病验方、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百余种书籍。3以方剂为线索的研究方法此种方法分为3方面,一是传统的方剂研究方法,即以辨证治则治法、性味归经、复方析释、文献研究为主导,对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疾病的诊疗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如名医名方录。二是沿用西药量化研究方法,对名老中医专方、验方的每味药进行成分变化的分析测量和药理研究,及制剂有效成分的血清浓度和临床药学的比较研究,从中寻找有关

5、定量的规律性。三是现代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方剂研究,从统计数学方法的角度对名中医的方剂配伍特征和类方予以量化。专业术语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疾病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等。4以思维方法为线索的经验总结近年来,临床思维方法的研究已成为中医临床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我专科针对这种研究多运用文献追溯法、调查法、内省法和实验法等,对中、西医、古、现代名家著作、医案、医论医话等文献资料及多位专家本人的思维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模糊数学、黑箱方法、哲学方法等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剖析、总结。如近

6、代名老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骨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等书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思维方法为线索,又体现西医临床思维特点,以医案为依据,透过治疗过程探索中西医名医诊治骨伤科疾病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内在规律。二、文献分析整理(一)名老中医经验分析整理颈椎病 辨证论治研究1、胡晓明依据脏腑、气血辨证理论,对颈椎病进行系统的辨证治疗。(1).急性外伤型患者,治以舒筋活血止痛,用桃仁四物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对风湿痹阻型患者治以祛寒除湿,温经通络止痛,用桂枝加葛根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2).气血不足型患者,治以健脾益气补血,用八珍汤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对湿困中焦、经络痹阻不通型患者,治以健脾化湿、理气止痛,用

7、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加葛根汤治疗;(3).肝脾不和型患者,治以调和肝脾、滋阴潜阳,用柴胡疏肝散或天麻钩藤饮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2杨安礼等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风寒湿型、血瘀气滞型、气血虚弱型,以中药I为主,配合按摩、牵引、局部封闭等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9例,获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906。 3冯少玲等将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和痰浊中阻三型加以辨证论治。(1).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活血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l0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先煎),牛膝15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杜仲l0克,桑寄生

8、l5克,鳖甲25克(先煎),川芎l0克,夜交藤l5克,丹参l0克,红花l0克。(2).气血亏虚型: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升阳,方用归脾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l0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20克,木香l0克,升麻l0克,陈皮l0克,柴胡l0克,川芎l0克,丹参l0克,红花l0克。(3).痰浊中阻型:治以涤痰化浊、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法半夏l0克,白术l5克,天麻l0克,茯苓15克,大枣5枚,生姜l0克,陈皮l0克,竹茹l0克,锻牡蛎25克(先煎),党参15克,川芎l0克,红花l0克,丹参l0克。以上三型用药,每天l剂,l0天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l3个疗程。总有效率8

9、769。专病专方研究 1.高飞等以葛根二藤汤为基本方治疗颈椎病,药用葛根15克,钩藤15克,鸡血藤l5克,当归l5克,川芎9克,黄芪15克,桑寄生l5克,姜黄9克,白芍12克,白芥子9克,地龙9克,牛膝9克,桂枝9克,丹参15克,全蝎9克,蜈蚣2条,土鳖虫9克,木香9克,甘草6克。椎动脉型与交感型患者加鹿角胶l5克,骨碎补9克。服药期间毋须牵引或外敷药物等治疗方法,总有效率l00。气滞血瘀型及痰湿阻络型、郁热内结型颈椎病l04例,结果显示治疗组近期和远期总有效率均好于对照组,经年龄分层和中医辨证分型后发现,两种药物均适于各种年龄的患者,但伤科接骨片对痰湿阻络、郁热内结型颈椎病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10、复发率较低。 2.昝韬以补益气血,舒筋通络为主治疗颈椎病,方用鹿角片、鹿角胶(炸化)、熟地黄、牛膝、泽泻各l0克,黄芪30克,骨碎补、赤芍、白芍各15克,川芎、茯苓各12克,白芷6克,羌活9克。临床可根据不同证型,以上方进行加减治疗,总有效率88。3.王伟等用中药外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教好效果。药用当归、川芎、五加皮、桂枝、鸡血藤、三七各30克,地龙、全蝎、地鳖虫、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各20克,蜈蚣10条,研粗末,用75乙醇2000ml密闭浸泡4周,纱布过滤,以毛巾浸润药液后敷颈部正中,治愈好转率为968%。4.陈炳坤等在服用中药的基础上,采用双柏油膏加宽谱仪照射治疗颈椎病1 13例,并与

11、单纯内服中药组对比,结果显示在治疗神经根型的疗效方面有显著的优点,而其他各型则无显著意义。其认为外敷双柏油膏加宽谱仪照射治疗方案主要是针对该病气虚血瘀的病机而设的。由于颈椎病是一个主要以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气虚和血瘀互为因果,更加重了局部血瘀症状,所以在内服益气活血的中药基础上外敷活血祛瘀中药并加一定波长的不可见光照射患部,对缩短疗程和提高疗效有好处。5.林惠英采用牵引、超声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收到满意的效果,显效42例,占70,有效l8例,占30,有效率100。认为牵引、超声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减少对椎间盘内压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使神经根所受的刺

12、激和压迫得到缓解,神经根周围组织的粘连得到松解。6、施杞认为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气滞血瘀 脊髓在中医属奇恒之腑,与骨髓统称为髓,髓由肾的精气和水谷精微所化生,其形成和功能与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常虚实夹杂。表现以拘挛失用为主证者,见双下肢肌张力增高,束胸感,Hoffman征阳性者,多从“痉证论治。表现以痿软无力为主证者,见下肢乏力,易跌倒,双手内在肌萎缩,系扣持筷不能,多从“痿论治。目前认为,颈椎间盘突出后,对脊髓形成持续性或间歇性钳夹作用,引起脊髓内压力增高,血一脊髓屏障破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内产生水肿,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

13、。同时,髓核脱离椎间盘后,其含有的蛋白多糖具有亲水特性,髓核吸收水分后充盈、膨胀,进一步加重脊髓的压迫。作者继承石氏伤科提倡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学术思想,同时遵循中医学“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益气化瘀利水法组方,消除脊髓和髓核的水肿,减轻脊髓受压,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型颈椎病中手的精细动作障碍,下肢乏力,易跌倒等证实为脊髓前角细胞损伤和白质脱髓鞘之故。同时发现椎间盘突出物中有毛细血管形成,形成的毛细血管可促使椎间盘变小或消失。益气温肾活血方药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毛细血管的增多,从而促进脊髓前角细胞的修复及髓鞘再生和髓核的溶解。 痉证和痿证是中医传统两

14、大病症。施杞在对脊髓型颈椎病辨证过程中,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从痉证、痿证进行调治,疗效显著。他提出了颈椎病痉证的调治有化瘀法、泻腑法、逐水法,常用方如血府逐瘀汤、大承气汤、十枣汤(甘遂散)等;颈椎病痿证的调治有益中固本、补益肝肾、调补气血、健脾化湿法,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地黄饮子、归脾汤、香砂六君丸等。他还认为:颈椎病痉证多属阳证;颈椎病痿证多属阴证;其症状有轻重缓急,但究其病因,离不开气滞血瘀”,治疗中更应突出“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治”的原则。郑清波,施杞脊髓型颈椎病论治经验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l999,7(1):3940-7、周林宽论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利湿法治疗脊髓型颈

15、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痉、“痿”、“痹”等证畴。临床上或实或虚或虚实夹杂,实证以痉证为多表现为肌肉拘挛失用;其病在肝,属瘀血、痰湿等所致。虚证以痿证为多,表现为肌肉痿软无力;病在脾肾,属气虚、肾亏所致。外伤则血溢脉外,离经之血阻滞经络;久劳则气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脉失和,筋脉失养,气血不能充达肌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着于肉则卫气不荣,肌肉顽痹;肾精不足,为痹。总之脊髓型颈椎病其病机为“荣气虚,卫气实”之故,素问逆调论日:“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苛)也。”在辨证施治中,强调以益气、养阴、祛瘀、利湿为治疗大法。常选用生黄芪、太子参等益气;

16、生地黄、熟地黄、玉竹、山茱萸、石斛、桑椹子、龟甲胶等养阴;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祛瘀;苍术、白术、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利湿并依体质或兼证加减。湿加知母、黄柏、。焦栀子等;痰浊加半夏、陈皮、白芥子等;阳虚加桂枝、细辛、巴戟天、鹿角胶、淫羊藿等;血虚加制首乌、鸡血藤、白芍、当归等;项强加葛根;头晕加珍珠母或石决明;腰腿酸软加千年健、淮牛膝、制狗脊、木瓜、杜仲等;麻木甚加地龙、僵蚕、全蝎、蜈蚣、白花蛇或蕲蛇等。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伤科疑难病之一,由于保守治疗收效微且疗程长,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存在难度大,危险性高,患者难以接受等缺点。在运用中药治疗了31例症状尚轻或手术后效果不明显的脊

17、髓型颈椎患者,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7岁,平均53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3月。其中包括单侧症状4例,三肢症状7例,四肢症状6例,仅双上肢症状4例,霍夫曼征阳性l4例,MRI示:C4受累l2例,C5受累7例,多节受累3例;其中手术后6例。按气虚瘀阻型(补阳还五汤加减)、痰湿阻滞型(平胃散加味)、肝肾亏虚型(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进行辨证论治。具体的分型和治法用药如下。1气虚瘀阻型主症: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为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发绀,指甲凹陷无光泽,肤燥发痒。下肢无力或拘挛,抽痛,步履蹒跚,易跌仆。全身症状可有头痛、眼花、失眠、健忘

18、、惊惕、胸闷胸痛、精神烦躁、肌肤甲错、面色不华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60120克,当归15克,红花3克,地龙10克,丹参30克,桃仁10克,千年健l5克,木瓜15克,淮牛膝l0克,珍珠母(先煎)60克,桑椹子30克,川芎20克,葛根30克,蜈蚣3条。2痰湿阻滞型 主症:颈肩臂麻木疼痛,肢体沉重无力,四肢厥冷、肿胀、麻木,步履沉重,坐位起立艰难,伴有头昏,头重如裹,胃脘胀满,纳呆,大便溏泻或粘滞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浊,脉沉细或缓。治法:健脾利湿,温阳通络。 主方:平胃散加味(苍术l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陈皮

19、10克,半夏10克,炒薏苡仁30克,茯苓10克,桂枝10克,细辛3克,巴戟天l0克,丹参15克,制狗脊l5克。 3肝肾亏虚型 主症:颈肩臂麻木疼痛,肌肉萎缩,抬举困难,持物无力,活动牵强,筋惕肉闰,头摇身颤,步履蹒跚,腿打软易绊足,腰膝酸软,小便无力或二便失禁及性功能紊乱,甚至双下肢瘫痪。舌质绛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涩或细数。 治法:滋水涵木,调和气血。主方: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生地黄20克,熟地黄20克,山茱萸l0克,枸杞子l0克,当归15克,龟甲胶(调冲)6克,丹参30克,甘草5克,山药l0克,玉竹l0克,知母6克,鲜石斛30克,石决明30克(先煎)。结果:显效(症状完全消失)10例,占

20、322;有效(症状有所改善)19例,占613;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2例,占65。总有效率为935。西医学研究表明:脊髓受压,出现脊髓缺血、缺氧、水肿、坏死等反应,其病理基础为血管受压痉挛,血液流变学改变。因此,运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利湿治疗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此外,我们还配合应用“马白散”增强活血通络的功能,其中马钱子,味咸性寒,有大毒。具有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祛风除湿、解毒等作用。现代药理学表明它含有士的宁成分,具有对脊髓的兴奋作用,用于风寒湿痹,经脉拘挛或麻木等证,因有大毒,内服剂量在0306克,故配成胶囊口服,易控制剂量。周林宽,章明脊髓型颈椎

21、病的辨证论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l997,4(2):138、何天棋论手法配合外敷治疗颈椎病 手法配合外敷治疗颈椎病处方:手法;温散:杭巴戟、杜仲、续断、党参、秦艽、海马、血竭、白芍、防风、天麻、三七、葛根、桂枝。用法:(1)患者取坐位,自然放松,医者立其背后施术。点穴夹脊法:用拇指腹侧端部沿督脉从百会至命门依次按2次,先轻后重;用食指、中指第二指背侧循督脉两侧从百会至命门作按压夹挤2次,先轻后重。提拿项背肌群:包括项部肌肉、斜方肌、肩胛肌等。手法牵引:术者双手托其下颌,先在维持力量下帮助患者作颈部正反旋转及前屈后伸活动,使其进一步放松,然后垂直地面作两次端提(切忌暴力),向后上方作一端提。顺法:

22、以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紧贴于皮面,由轻至重,保持一定的压力,顺项背肌肉走向由上及下,由中央向四周顺捋。揉按法:用大、小鱼际肌或指腹着力于项背肌,由上及下,由中央向四周作回旋按揉。(2)上方调成粉末,炒香,以酒(52。)水各半,均匀敷于项背,若伴上肢症状者亦可敷于上肢阿是穴,用绷带包扎;以上二法结合,隔日l次,6次为l疗程。 疗效:病例共565例,其中临床痊愈422例,显效97例子,有效46例。按语:(1)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或劳损、外伤或外感风湿寒邪,使局部气血失和,经络不畅所致,“不通则痛”。手法推拿产生气血之疏导,以点连线,散于面及整体,以轻灵巧捷之外

23、形,实含深透痼疾之力度,调正骨位,通利关节,解除痉挛,温通经络,使“通则不痛”。其中手法牵引尚重辨证,根据X片上患者颈椎生理弧度的改变确定牵引的力线和力度。(2)外敷药仍需辨证,据其病机,拟调肝补肾,温经通络,软坚散结。药物可助手法疏通气血,手法亦可助其药性吸收。(3)遵从“治未病”防止颈椎病复发,巩固治疗,避免诱因的发生,加强功能锻炼。(阎孝诚中国特色医疗大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209) 腰椎间盘突出症1、理疗手段的研究 陈洁等根据中医学“督脉循行于脊,隶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肾虚则督脉不固,的理论,用中药桑寄生、狗脊、续断、薏苡仁、牛膝等28味中药研为粉末后,每包

24、为20克,装入药袋中,热水浸湿后病人平卧在电热腰围上面,对准肾俞穴位,扣好袋子,打开电热腰围开关,自行掌握温度,每次1小时。通过对l30例各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效率达9615。认为该疗法以补肝肾,活血化瘀,刊湿散结为治则。集中医的“熏、敷、烫、洗等于一体,符合中医“温通”理论。1、牵引疗法的研究(1)刘好文采用俯卧髋膝关节屈曲(三屈位)牵引,辅以腰背部捶击震动、热疗治疗各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04例总有效率89。其认为卧位时,脊椎的负荷最小,如果髋关节直伸时,腰肌将牵引椎体,产生对腰椎的负荷。如果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时,腰椎平直,腰肌可放松,腰椎的负荷也将减少,如果加用牵引负荷又可进一步减少

25、,并可均匀地将力分散至整个脊椎,椎问盘突向椎管方向时,捶击与椎间盘突出方向相反,力作用在椎间盘回纳方向,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在椎间盘突出已久,形成粘连的病例,回纳已不可能,但因这时椎间隙较宽,加上捶击震动,使粘连的神经根松解,受压的神经根部分移位,减轻症状。此法有别于以往的侧卧位平面牵引、立式牵引及旋转式液压多功能牵引,而且是效果肯定。(2)陈裕光等对牵引状态下的腰椎问突出的椎间距及间盘内压测量研究证明牵引下椎间盘的椎间距不变者,间盘内压亦不变,椎间距增宽者,则多数的间盘内压下降,少数升高或不变。因此认为凡是牵引下突出间盘的椎间距可拉宽及间盘内压下者,则利于髓核回纳,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反之则牵

26、引无效。并认为下列情况者不宜作牵引治疗:老年人,尤其有“鸟嘴样”骨质增生,韧带钙化者;合并有椎管狭窄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者;腰椎有侧弯及平直者;突出间盘间隙有前窄后宽或明显变性变窄者;腰5骶l突出并不全骶化者。(3)李亚甫等通过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俯卧位骨盆对抗牵引,并对牵引前后椎间隙进行X线照片分析(183个椎间隙)证实:牵引不论对正常抑或病变椎间隙宽度均能使之增加,而病变者较正常者增加略多;牵引力对椎间隙宽度的增加有一定的影响,然而这种增加是指所测量得的数的平均数,并不是每一病例、每一椎间隙均按牵引力的加大相应增加;年龄与在不同牵引力作用下椎间隙宽度的变化无明显关系,无论年龄高低,不同牵引

27、力作用下椎间隙宽度增加数绝大多数仍然一样;不同牵引力作用下,椎间隙宽度增加数绝大多数与体重无明显关系,牵引力的大小本来按体重与病人的耐受情况来决定,因此椎间隙宽度增加的多少仍随牵引力的大小而改变;牵引中椎间隙增加的多少对疗效有一定的关系,多数病变椎间隙宽度牵引中若增加得多则疗效较好,反之则疗效较差。 3、手术治疗的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前文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及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两种新的术式,近年来研究较多,分述如下。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其疗效已为众多专家肯定。如顾定伟等人认为: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肯定,是治疗

2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关宏刚等人认为:椎间盘镜手术具有直接切除髓核、创伤小、减压充分、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等优点,但仍需改进器械、改良手术操作等,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刘国辉等人认为: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脊柱力学结构完整、住院时间短、疗效高、患者痛苦小、乐于接受等优点,该方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作为现代微创治疗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人工椎问盘置换术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目前在少数几家医院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如刘尚礼等人认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王庆一等人认为: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

29、间短,不增加思考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等优点。但鉴于目前对该项术式的研究尚属初期,大多数专家建议谨慎使用。如唐天驷认为人工椎间盘置术,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此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价格比较昂贵,各个医院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慎重地开展,切盲目进行。毛宾尧认为:如何减少和预防医源性并发症,是研究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一个明确目标。如何正确选择人工髓核置换,还是人工椎间盘置换,是一个不容易在近年达成共识的课题,有待继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信息反馈后,方可有取得共识的可能空间。3、其他疗法研究 (1)中药保健腰围的研究杜靖远等研制出以杜仲胶作支撑材料并配以杜仲为主的多种中药保健治疗药加入的腰围,治疗例腰痛患者,其

30、中21例为腰椎问盘突出症所致腰痛,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8611。作者认为,杜仲保健腰围在以腰围的基础上选用杜仲胶材料作支持物。杜仲胶为杜仲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热塑性,添加弹性材料后具有刚柔相济的性能,能根据腰部生理曲线自然塑形,在良好固定腰部组织的同时并不限制腰椎的活动,避免了因坚强固定时脊柱疼痛的不良作用。另外,在该腰围中还添加了以中药杜仲为主的治疗药物,杜仲的主要功效为补肾强筋壮骨,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的药物,以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内病外治的作用。 (2)中药雾化液外用治疗的研究宋保欣等用大黄、王不留行、乳香、当归、细辛、-没药、五灵脂、川芎

31、等药物分别酒制、醋制后,高压煎煮过滤成天王消骨液,然后通过雾化治疗仪把浸有天王消骨液的药垫置于腰部,进行持续(电热)雾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每天治疗l次,每次治疗80分钟,1215天为l疗程,停止治疗10天左右再行第2疗程,治疗和间歇期间,鼓励病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总有效率为96(48例),优良率88(44例)。作者认为该疗法能较快消除椎管内水肿,缓解肌痉挛和改善组织的微循环,并能在不破坏脊椎稳定的前提下能改善突出物的体积和脊柱腰段的代偿性变形,有其明显的效果。4、疗效判定标准的研究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的文献很多,标准不一,如徐东来等人的“PLID疗法选择量化标准的探讨

32、;杨占辉等人的“PLID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张余等的“PLID的综合评分法”;冯德荣等的“PLID疗效定量评价探讨”;周藐等的“PLID的综合康复治疗及其评价;姜建平等的“PLID疗效标准规范化讨论”;韦坚等的“手法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症状的疗效评价;孙天全等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价”。以上各医家采用不同的标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了评价,但是由于各家所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其结果也难以在临床上应用。因此,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的统一化、规范化,是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的重点、难点。三、特色疗法应用通过以上对骨伤科领域文献记载的诊疗方法的挖掘归纳、分析整理,我骨伤科在周军主任的带领下,现正在应用中的特色疗法有以下几种,临床疗效显著,患者认同度高。1、科 内 制 剂制剂品种名称:文蛤膏主要 适应 症:消肿止痛 用于挫伤、腱鞘炎、骨伤、浸润性炎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