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73.95KB ,
资源ID:115141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5141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含答案50.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含答案50.docx

1、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含答案50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含答案)50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1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

2、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时,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2)阅读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_。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_。二者结合,收获更多。三,_。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

3、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_。(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一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_三顾茅,诸葛亮_。【答案】 (1)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2)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3)刘玄德;隆中决策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从从筛

4、选出如下关键句: 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 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 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整合出答案即可。 (2)结合语境分析,第一个方法是写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的作用,阅读这些内容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要求对这个作用进行形象的比喻,只要比喻恰当即可。如: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第二个方法是略读和精读相结合,先说明略读的作用,接着应该说明精读的作用。如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从“ 不动笔墨不读

5、书”的良好习惯。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是做读书笔记,因此答案为:学会做读书笔记。最后附加一条方法是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这样就可以对阅读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拓宽视野等。意对即可。 (3)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杰作,但为了和诸葛亮对仗,要把它改为三个字即刘玄德,相应的,应该用四个字和三顾茅庐对仗,根据这个故事内容,可以用“隆重决策”。 故答案为: 体悟经典之美;继承传统文化;经历文化濡染;发生气质变化。 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精读细节,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学会做读书笔记;加深理解,拓宽视野 刘玄德;隆中决策【点评】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

6、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填空处前后句子的内容,抓住其关键词,理解其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充合适的句子。 此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生活中也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皆学问。解答此题,需要在积累名著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对联知识答题。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 材料一:国内首个“白云爱衣墙”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望岗志愿驿站亮相,社区里的贫困人员以及流浪人员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爱衣墙内

7、千净的衣物。爱衣墙由志愿驿站提供场地,市民捐赠的衣物由“尚丙辉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室”提供清洗、消毒服务。爱心衣物墙活动起源于国外,是一项二手衣物捐赠的公益活动。因为门槛低、人人可参与,进入中国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普及开来。 材料二:有人调查了各地“爱衣墙”的运行情况。具体情况是: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不少衣服太旧不适合使用;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1)依据材料一,请你为“爱衣墙”活动创作一条宣传标语。 (2)请你将材料二中反映的

8、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为了使“爱衣墙”活动运作顺畅,请你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2)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3)建议: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答题时注意以下几点:内容要紧扣材料内容;语言要通俗、易读、易记、易传播;最后使用对偶的句式。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2)认

9、真阅读材料二内容,从“有的爱衣墙因设置在地下通道,运行不久就被环卫部门“取缔” ”可知爱衣墙选择位置不合适,从“有的爱衣墙很短时间就收到几千件衣服,无处堆放,不便整理”可知爱衣墙活动选择的地方大小不合适,从“有的捎赠人把爱衣墙当成了处理旧衣物的“垃圾站”可以看出爱衣墙活动的衣服质量控制不好,从“有的捐赠衣服被人取走卖旧衣牟利”可以看出爱衣墙活动的受众没把握好。据此概括出: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3)根据材料二中爱衣墙活动再运行时存在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即可。如 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

10、便。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 故答案为: 有需要,请带走;有闲物,请带来。 爱衣墙活动的运作模式不够完善(或:爱衣墙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良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作为支撑。) 建议:捐赠来的衣物不可随意乱放,以免给城市管理造成不便。对于捐赠的衣物,应安排专人进行清洗与消毒,保证卫生安全。组织相关人员管理衣物,保证捐衣有序,取衣方便,杜绝通过卖旧衣牟利的现象。【点评】本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

11、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本题考查概括文中内容要点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时要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概括出内容要点。 本题考查学生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能力。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答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3根据下面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

12、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材料二:影片空天猎,展现了我军新型战机自如地穿梭于狭窄山谷,并通过截获目标辐射源的方式探测到潜藏在夜幕里的敌方导弹,对其进行精准打击的场景。红海行动则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以及投放无人机的强大功能。观众看后热血滞腾,连连赞叹:“厉害了,我的国!”材料三:讲好当代中国军人的故事,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是广大军事题材作品创作者的共同目标。如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没有传统军人的棱角与强势,憨厚本分,重感情轻荣誉。电影战狼2中的冷锋也同样如此,看重友谊、爱情,不计较个人得失、荣利。他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也不同于虚假抗

13、日“神剧”里的“痞子式”英雄。这些“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显然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材料四:2018年10月11日,贵州军人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1)根据前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 (2)建军节来临之际,某影视频道将进行军事题材影片展播,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20字以内)。 (3)2019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的称号,请你为这位英雄写一段颁奖词。 (4)你所在班级将开展“论英雄”主题班会,请结合所给材料,举例谈谈你

14、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答案】 (1)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2)示例一: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二:军事影片扬我国威(3)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4)略 【解析】【分析】(1)在感知材料内容的基础上从材料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并整理出答案即可。材料一中战狼2红海行动受观众欢迎的原因是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材料二中 空天猎 红海行动

15、受欢迎的原因是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材料三说明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是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2)本题要求拟写一则选择标语,可以用这些军事题材的影片表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以及军事力量方面拟写,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 (3)本题要求写一段颁奖词,杜国富的事迹在材料中有介绍,他的精神我们也能提炼出来,给他写颁奖词时一定要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其事迹和精神,然后要表达对他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注意语言要精炼、连贯、有感染力。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能符合题意要求即可。 (4)此题要求举例谈谈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每个人心目中的英

16、雄形象都不一样,因此本题的答案也多种多样,答题时要既有概括行的介绍,又要有具体的形象。 故答案为: 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展示了我国军事力量的强大;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 示例一:主旋律电影显阳刚之气,新英雄形象扬时代精神 示例二:军事影片扬我国威 胸怀祖国,临危不惧,关心战友,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略【点评】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

17、答案。 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颁奖词的写法是:大笔写意,点明人物的事迹;纵深开掘,彰显人物的精神;综合表达,事、理、情有机融合;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美。此题没有固定答案,所写的颁奖词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只要能结合题意及自身实际谈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即可。最后能够举例。4班上开展主题为“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述】何先生在当当网

18、的一次促销活动中,以每台三千多元的价格抢购了7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商家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对于商家的赔偿提议,何先生表示拒绝。 如何看待此次买卖纠纷?说说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2)【故事链接】下图与战国时期一个以信变法的传奇故事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复述出来。(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信”的典故,请结合以上内容,补出下联。 上联:曾子杀猪言而有信下联:_【答案】 (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

19、意识。(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解析】【分析】(1) 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是失信的表现。买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

20、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上联:曾子杀猪言而有信,曾子为了教育孩子养成诚信的

21、性格,兑现承诺杀猪教子,信守承诺。下联: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故答案为:(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

22、换。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5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

23、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

24、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会意字:从、吠、休、炙、苗。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答案】(1)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写好汉字的关

25、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2)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3)写苍劲有力的方块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4)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26、【解析】【分析】(1)分别提取信息,根据材料一中的“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可提炼出主要信息;材料二可根据“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提炼信息。(2)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题目中的“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进行劝说,讲清汉字的特点,最后再提出希望,同时,注意劝慰的语言要委婉得体,让人乐于接受。不能偏离“手写汉字的重要性”这一劝说主题。(3)拟写标语时,要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句如“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存在着书写的审美”等,同时,语言要简洁,读来朗朗上口,富有号召力。(4)

27、解答时,要根据所给的例子,先分析汉字的组成部分,然后分析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其意思,注意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通顺连贯。故答案为:(1)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2)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3)写苍劲有力的方块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4)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

28、吠”指狗叫。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提取文章主要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抓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中间。提取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总结。(2)本题考查委婉劝说。答题时应注意,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语言要通顺明白,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商量的口吻,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3)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一要做到紧扣主题,二是语言准确明了,三是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本题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思考。(4

29、)本题考查根据偏旁部首理解词义。答题时应注意,会意字就是根据偏旁部首的组合产生的词义,准确拆分判断,合理推测,表述要清楚。6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银花火树开元夜 避恶遍插茱萸枝几处笙歌留朗月 角粽投江祭诗魂(1)元宵节上联:_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2)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下联:_(3)上联:_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4)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下联:_【答案】(1)(2)(3)(4) 【解析】【分析】(1)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词性相对。对联

30、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2)写对联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3)对联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照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本题是中秋节相关内容的对联。“几处”对“万家”,“笙歌”对“箫管”,“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4)本

31、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对联上下句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民间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故答案为:;。【点评】(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元宵节放烟花焰火的习俗和“开元夜”,确定上联是“银花火树开元夜”。(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龙舟”、“角粽”、“投江祭诗魂”“屈原”等词语,确定下联“角粽投江祭诗魂”。(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确定上联是“几处笙歌留朗月”。(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的习俗,可以确定下联为“避恶遍插茱萸枝”。7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活动】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再设计一个,以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一: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活动二: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活动三:_(2)【整理材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