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1.15KB ,
资源ID:11519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519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居住区简要规范.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居住区简要规范.docx

1、居住区简要规范居住区简要规范1. 总则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居住区(人) 小区(人) 组团(人)人口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注:街道办事处的管辖人口和居住区人口对应。小学的服务人口和小区的人口对应。居委会的管辖人口和组团人口对应。还可对应:乡镇、中心村、和基层村。2.术语、代号需要注意的几个术语: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建筑面积毛密度(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净密度。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值。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开发的经济效益,是旧区改建中的一个必要指标。代号: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R01)、公建用地(R02

2、)、道路用地(R03)、公共绿地(R04)。3.用地与建筑居住区用地平衡表(%):用地构成 居住区 小区 组团住宅用地 5060 5565 7080公建用地 1520 1222 612道路用地 1018 917 715公共绿地 7.518 515 36居住区用地 100 100 100人均居住区用地指标(/人):规模 层数 建筑气候区(北部) (中西部) (南部)小区 低层 3043 2840 2637多层 2028 1926 1825中高层 1724 1522 1420高层 1015 1015 1015注:规律是高层用地少、南方用地少(间距小)。决定指标的主要因素:规模(居住区用地最多)、层

3、数和建筑气候区。4.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略)5.住宅住宅间距是为了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因素。住宅日照标准:建筑气候区划 (广东、福建、海南) (高原)大城市 中小城市 大城市 中小城市 日照标准日 大寒日 冬至日日照时数 2h 3h 1h有效日照时间带 816 915日照时间计算起点 底层窗台面(室内地坪0.9m)注:主要考虑:建筑气候区、和城市规模两大因素。老年人居住建筑(病房楼、学校)不低于冬至日2h标准。(老年人的出行距离小于300m,我国残疾人占4.7%,老年人占10%)旧区改建不应大于大寒日1h标准。高原日照充足要求低,大城市用地紧张要求低,相反中小

4、城市要求高。正面间距的折减系数:方位 015 1530 3045 4560 60折减值 1.00L 0.90L 0.80L 0.90L 0.95L6.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社区服务、文化娱乐、商业服务、市政公用、金融邮电。配建停车场停车位的控制指标:名称 单位 自行车 机动车公共中心 车位/100 7.5 0.45商业中心 车位/100 7.5 0.45集贸市场 车位/100 7.5 0.30饮食店 车位/100 3.6 0.30医院、门诊所 车位/100 1.5 0.307.绿地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包括地下、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

5、绿地率:新区建设不低于30%,旧城改造不低于25%。中心绿地的设置要求:居住区公园:1.0 、小游园0.4、组团绿地0.4(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阴影范围线外。其他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满足宽度不小于8 m,面积不小于0.4ha的要求。居住区公共绿地总指标:居住区不少于1.5/人,小区不少于1.0/人,组团不少于0.5/人。(总体规划中105的8/人。)指标中关于绿地面积的计算:距房屋墙角1.5m,围墙到墙脚,距小区路、组团路、宅间路1.0m,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到红线。8.道路居住区道路应不小于20m,小区路不应小于69m(建筑间距10m,有供热管线时为14m),组团路不应小于35m(建筑间

6、距8m,有供热管线时为10m)。宅间小路不应小于2.5m。通行轮椅车的坡道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道路边缘至建筑物(多层)最小距离:与建筑物关系 层数 居住区道路 小区道路 组团道路建筑物面向道路 高层 5.0 3.0 2.0多层 3.0 3.0 2.0建筑物山墙面向道路 高层 4.0 2.0 1.5多层 2.0 2.0 1.5围墙面向道路 1.5 1.5 1.5居民的停车率不应小于10%,且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 m。小区对外出入口不少于两个,居住区对外出入口要求不少于两个方向。居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交角不小于75(X型道路交叉口的交

7、角为75,不多于5条道路时最小交角为60。9.竖向适于排水坡度应0.2%。水泥及沥青混泥土路面不小于0.3%,整齐块石路面不小于0.4%,其他低级路面不小于0.5%。(地面排水的角度)广场兼停车场:坡度在0.2%0.5%间(防止汽车不拉受刹溜车)自行车正常行驶的最小坡度:2.5%机动车正常行驶的最小坡度:8.0%(L200m)场地设计中8.0%,3.0%(坡长超过500m)的设台阶。居住区地面排水一般要求暗沟管的方式一、省地;二、卫生。10.管线综合各种管线埋设的水平排序离建筑物由近至远是:电力或电信、燃气、供热、给水、雨水、污水。各种管线埋设的垂直排序由上至下是:电信、热力、小于10kv电力

8、、大于10kv电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注意:电力、电信宜原离。地下管线一般应避免公共绿地(限制绿地种植、小品布置,及烤死树木)。11.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计算道路面积时,只有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各型车辆停车位换算系数:车型 换算系数微型客、货汽机动三轮车 0.7卧车、2T以下货车 1中型客车、面包车、24 t货车 2铰接车 3.5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2、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3、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 满足组织城市各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2、 满足城市

9、交通运输的要求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一般城市中心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边缘区较小。商业区的道路网密度较大,工业区较小。城市道路的分类: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系统、环型放射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公路交通与城镇交通的分离:1、 公路立体穿越城镇2、 公路绕过城镇(并对移出的公路两侧实施绿化保护,防止形成新的建设区)对于特大城市,高速公路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高速公路环路与城市主要快速路相连。(济南)

10、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潍坊)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布置: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公路长途客运设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附近或靠近铁路客站、水运客站附近,并与城市对外公路干线有方便的联系。在城市中形成对外客运和对内公共交通客运的换乘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立体交叉、停车场城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三种类型:(可按每人0.81.0安排)1、 市内公共停车场(按社会拥有客车数的15%20%规划用地)2、 城市主要出入口大型停车场3、 超级市场等停车场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城市各级道路红线宽度及交叉口间距: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道 次干

11、道 支路红线宽度 60100 4070 3050 2030设计车速 80 4060 40 30交叉口间距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道路网密度:城市干道网密度:建议大城市选用35km/k,中小城市选用:2.54 km/k。城市道路网密度:建议一般选用:68 km/k。道路横断面类型:一块板(车少自少):能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两块板(车多自少)三块板(车少自多)四快板(车多自多)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OD调查就是起终点调查。城市交通政策特点:城市交通政策是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的观念和行为的准绳。根据城市交通政策制定城市交通法规,以保证城市交通政策的实行。城

12、市交通政策是由交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组成的多方面相关的政策体系城市交通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大城市应逐步发展地铁等快速轨道交通,限制发展私人摩托车,不鼓励发展其他私人交通工具;特大城市要建立快速路系统和市郊客运铁路;在市区外围应建立货物联运中心;把铁路、航空、水运、地铁等快速轨道交通及地面公共交通做为有机的整体,搞好乘客的换乘联运;城市铁路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的设计和建设,要采用立体化的综合建筑体系;要因地制宜的采用点、线、面的城市交通控制信号系统;特大城市要建立交通监控、通讯中心等。城市对外交通铁路:中间站(中小城市的小车站)、会让站、区段站(更换机车、乘务员)、编

13、组站(货运列车解体、改编)公路分三级:国道(连接省)、省道(连接县)、县道(连接乡镇)港口航空:机场跑道中心与市区的边缘的饿最小距离以57km为宜;如果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市区边缘的距离至少在15km以上。国际民航机场与城市距离一般都应超过10km。且机场与城市的距离一般都保持在30分钟以内。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交通政策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为每8001000人一辆,中、小城市为每12001500人一辆。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一般要求市中心区的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 km/k市区公

14、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km公共交通站站表市区线:500800,郊区线8001000。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半径500m计算,不得小于90%路段上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m。在道路平交口和立交口设置公交站的换乘距离不得大于200m。规划原理总结规划原理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一、 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1、 区域理论 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2、 经济学理论 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的需要。为关键)服务性产业(满足本市的需要)3、 人文生态学

15、理论 互相竞争和互相依赖4、 交通通讯理论 古登堡1960年可达性交通;迈耶1962年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通讯。5、 经济全球化理论 控制、管理空间集聚;制造、装配空间扩散6、 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相对集中(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社会(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相对分散(后工业化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1、 城市的物质构成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2、 城市的物质环境的优化可达性(与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和外部效应(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3、 城市的产业构成英国费希尔、克拉克三种部

16、类第一、二、三产业美国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有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四、城市与区域发展1、 城镇体系的概念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具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2、 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指物流、人流、信息流3、 城镇体系的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4、 城乡在发展中形成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

17、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 背景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 背景1、古西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核心;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以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为核心;中世纪城堡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一)、历史背景1、 (理论基础)空想社

18、会主义莫尔乌托邦代表人物欧文1817年协和村;傅立叶1829年法郎吉2、 (法律基础)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3、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及城市美化(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1、 雅典宪章(1933)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对终极状态的描述)国际现代建筑会议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马丘比丘宪章(1977)社会文化论(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国际建协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在193

19、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2、 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初规划的选择理论及倡导性规划成为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1、 城市规划理论涉及的内容为:功能理论、决策理论、规范理论。2、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田园城市(一种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一种指城市郊区)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新城20世纪50年代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3、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主要特

20、征1) 中心、2)商业中心、3)人才中心、4)人口中心、5)文化娱乐中心)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 1957年戈德曼大城市带4、完整的城市体系:特定地域内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5、两个城市相互作用与两个城市的质量(城市人口规模或经济实力)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6、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1923年伯吉斯(第一环:CBD;第二环:过渡区;第三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通勤区) 扇形理论1939年霍伊特 多核心理论1945年哈里斯 乌尔曼三、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1、 全球性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

21、、经济全球化、信息化。2、 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21世纪议程1994年中国政府中国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知识经济的特点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高科技园区的类型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 科学研究中心 技术园区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4、经济全球化城镇体系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5、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都是我国当今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一、 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

22、、 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与管理2、 城市规划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实现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3、 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1)、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2)、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3)、加强立法工作;(4)、严格依法行政;(5)、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二、城市规划体系1、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基本法和行政法) 技术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3、行政体系三、城市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计划的关系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生态

23、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 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最低。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发展小城镇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统一规划为前提开发和建设。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二、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分析1、 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2)历史文化环境;(3)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因素、自然生态因素);(4)社会环境;(5)经济环境;(6)市政基础设施;(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2、 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3、 调查方法:(1)现场踏

24、勘或观察;(2)抽样、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的运用;4、 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和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等值线法;方格网法;图表法)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1、城市用地标准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M2/人) 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 18.028.0 2032工业用地 10.025.0 1525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815绿地 =9.0 8153、 城市用地评价的内容(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用地的经济性评价

25、)4、 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1)岩溶喀斯特现象 (2)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为主要地下水源)(3) 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它因素)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土地区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市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环境优劣度;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其它因素)因子层四、城镇体系规划五、城市总体规划(P62)1、 城市人口的构成(1)年龄构成;(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4)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5)职业构成(三大产业、十三类行业);2、城市总体布局(1)、城市布

26、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集中式(就道路网形式:网格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带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散式(3)、城市中心(标志性的节点景观)和干道(标志性的通道景观)的空间布局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4)、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最能反映城市的性质和特色3、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规划六、城市详细规划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9)停车泊位及其

27、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一)基本概念1、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2、洛杉矶的分散布局高速公路网;伦敦的生活方式19世纪的铁路;纽约的曼哈顿的繁华地铁和公交系统;我国城市形态呈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的生活方式有关。(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 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

28、”要求(2) 满足城市各交通运输的要求(3)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4)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5、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1)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 自由式道路系统4) 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北京);链式道路网(兰州)。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6、城市交通枢纽1)城市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城市人口每人0.81.0m27、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1)交叉口间距及道路红线宽交叉口间距取之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和隔离程度 道路红线用地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道路类型

29、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设计车速(km/h) =80 4060 40 =30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道路红线宽(m) 60100 4070 3050 2030(2)道路网密度城市干道网密度:大城市一般干=2.43km/km2 中等城市一般干=2.22.6km/km2 建议大城市干=35km/km2中等城市一般干=2.54km/km2城市道路网密度:大城市一般路=57km/km2 中等城市一般路=56km/km2 建议一般选用路=68km/km2(三)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1、 城市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含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交通出行OD调查2、 OD调查出行的起点、终点调查。含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3、 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1)出行目的(上下班出行、生活出行、公务出行)、2)出行方式、3)平均出行距离、 4)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日平均出行次数:1.52.5次/人;国外:2.43次/人)(四)城市交通规划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模式(五)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由交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