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2.89KB ,
资源ID:115657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5657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概论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概论复习题.docx

1、概论复习题 2013-2014(1)概论复习题一. 题型1.单项选择(20题,20分) 2.多项选择(5题,10分)3.材料分析题(3题,40分) 4.作文(30分)二.思考题(以章节小标题形式出现)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P1-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

2、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P6-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

3、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P9-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4、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

5、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更加焕发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四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部署:优化国内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力度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6.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15-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

6、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24-26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体系中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

7、、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8.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P30-3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知道思想并写进了党章,2004年又写进了宪法。三个代表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现实基础P32-36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

8、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并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时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P43-47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重新确立了实

9、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52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12.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P55-57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在新世纪新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

10、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69-75 新民主主义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P79-8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P81-86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6.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P90-

11、9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中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1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92-96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P96-10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12、改造P96-99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P99-102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P112-114 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0.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P117-1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21.发展才是硬道理P122-124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发展才是硬

13、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P137-1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P141-143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4、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P146-150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1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2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P156-158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

16、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6.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P161-16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

17、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P163-16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8-169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必须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

18、、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29.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P177-179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利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3-184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宏观调控3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P187-190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19、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P190-193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为什们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33.深化分配制度改

20、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P195-20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原因是: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3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P206-209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

21、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是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35.坚持党的领

22、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P220-222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6.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P242-246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民主、自由、人权,核心是民主。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P255-25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

23、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3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P271-275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现实依据在于: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4、3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P302-30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

25、一问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40.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P371-374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为什么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

26、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怎样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41.党的十八大从七个方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政治建设做出部署: 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42.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理论中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