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0.20KB ,
资源ID:116274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627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docx

1、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题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 第一部分 辨证的唯物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是 (C)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 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C)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 (B)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B) A、运动的绝

3、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D) 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 (B)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发展的 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 A、个人积极性的充

4、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 (B)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万物的根源归结为 (A) 1 A(始初物质 B(原子 C(灵魂 D(神灵 1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D)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6、提出“

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是 (B)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理性主义 D(旧唯物主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 C(整个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所有规律 D(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 1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D) A(意识和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是神创造的 D(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1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 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20、董仲舒认为“古之

6、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D)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1、科学证明,人脑是 (B)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器官 C(思维的产物 D(思维的对象 22、下列哪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 A(吾心即是宇宙 B(相反相成C(一日行窃,终生是贼 D(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 23、把唯心主义比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的花”,这是因为 (C) A(唯心主义华而不实 B(唯心主义方法上有可取之处,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唯心主义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类的,而是从人类认识本身产生出来的“畸型儿” D(唯心主义犹如罂栗花,有很大的迷惑性

7、2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B)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B) 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是指 (B) A(二者没有区别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用一定的方法论去分析、观察世界 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服务于方法论 27、“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 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

8、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28、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 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B、世界发展源泉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 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 2 29、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C)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B) 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E(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

9、的 2、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AD) A(世界的可知性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BDE)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D(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 E(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E)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 A(

10、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CE) 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 7、实践有两层基

11、本含义,它们是指: (AD) 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 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E、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 8、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是因为(ABC) 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C(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D(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 E(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 9、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 (ABCDE) A、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 C、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D、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

12、E(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0、唯心主义都认为 (AB) 3 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 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1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DE) 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把物质和运动绝对对立起来 C(把运动和静止绝对对立起来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E(最终导向唯心主义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BCE) 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 C(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 D(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 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C) A(“动中

13、有静,静中有动”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可能和现实的关系 14、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环节 (BCE) A、由没有反应特征的物质发展为具有反应特性的物质 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D、由一切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5、意识是 (AB) 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的分泌物 D(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E(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CD)

14、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E(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 1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规律是人的理性创造物 C(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D(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E(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1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

15、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CE) 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活动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20、物质是运动的 (BCE) 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属性 E(基础 21、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 A(反映论与先验论 B(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 4 C(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D、唯理论与经验论 E(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2、哲学的物质范畴 (CD)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

16、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三、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错误。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

17、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错误。因为(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当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没有经过逻辑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的时候,还不是哲学。(2)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思想体系时,才能

18、称为哲学。(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错误。客观实在性和根本属性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术语,具有不同的意义。(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就物质和意识相比较而言,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坚持唯物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坚持辩证法。因此,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同为物质的根本属性。 5、“世界统一于

19、存在” 答:错误。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一命题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6、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正确。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1)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5 罢了。(2)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

20、的反映是指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7、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正确。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8、可知论是唯物论,不可知论是唯心论。 答:错误。唯物主义主张可知论,但唯心主义不等于不可知论。唯心主义也主张世

21、界是可知的,其区别仅在于知什么和如何知。只有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问题,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正确。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1)反映客观世界,即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根据需要对客观世界做出评价性认识;预见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2)创造客观世界包括:第一,创造关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创造客观世界未来的蓝图,提出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三,指导实践,使实践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创造世界表现出意识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

22、表现。创造客观世界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以正确反映世界为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起来。 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答:错误。(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只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同错误的意识作斗争。 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答: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的意义上揭示了意识的本质。这种比喻歪曲了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人脑是通

23、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以后才产生意识的,它不是分泌意识。其次,这种比喻不是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而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而且犯了把意识和物质相混淆起来的错误。因为胃分泌的胃液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果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岂不是把意识也当成了一种物质了吗, 第二部分 唯物的辩证法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2、系统论科学的出现 (D) A(否定了辩证法 B(扬弃了辩证法 6 C(代替

24、了辩证法 D(丰富了辩证法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C)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B、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物体的位置移动或场所的变更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B) 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和体系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 6、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C) A(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B、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 D、矛盾发展不平

25、衡性与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7、构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指 (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10、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C)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

26、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的 (B) A(相互依附,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 B(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C(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 D(矛盾的双方你死我活绝对对立的性质和趋势 12、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C) A(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B(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次要和主要的关系 14、形而上学所理解的同一性是 (D

27、) A(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 B(包含否定因素的同性 C(矛盾对立双方的同一性 D(没有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性 15、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D)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已是否承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16、时间的一维性是指 (C)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持续性 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无限性 1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运动 18、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

28、面指 (B)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19、发展的实质是 (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发展曲折性 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C)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规律的客观普遍性和复杂性 21、否定之否定仿佛是向肯定的复归,这种观点是 (B) A(折衷主义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22、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 (A) A(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

29、(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新事物优于旧事物 23、事物的质是指 (C) A(组成事物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属性的直接表现 C(事物的存在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的联系 D(事物本身固有的程度、数量等规定性 24、部分质变是指(B) A(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B(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局部或阶段性的质变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量变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

30、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6、实践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是 (BCE) A、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科学 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关于一切规律的科学 E、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2、“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ABE) 8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C(整体是部分相加之和 D(整体依赖于部分 E(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 3、对立统一规律

31、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 (ABCE) A(它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B(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的根本方法 C(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D(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各种形式 E(它揭示了一切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4、客观规律有下列若干特点,即它是 (ADE) A(事物的本质联系 B(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暂时联系 C(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偶然联系 D(事物变化发展中的稳定的联系 E(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5、有人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对抗。这种观点 (BCD) A(揭示了矛盾的斗争性的深刻含义 B(错误地把矛盾的斗争性归结为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C(用

32、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抹杀了矛盾斗争性的普遍性 D(否定了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哲学范畴 E(是对矛盾的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 6、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DE) A,“不打无准备之仗” B(“欲擒故纵” C(“试点” D(抽查 E(“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7、“只有判断和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的矛盾的。”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BCE) A、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体 B、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C、割裂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D、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绝对立起来 E、否认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主观映象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CD) A(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