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5.39KB ,
资源ID:117065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706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校体育考试复习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校体育考试复习题.docx

1、学校体育考试复习题学校体育学复习材料一、填空(1)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P7(2)英国资产教育家洛克,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P8(3)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其著作爱弥尔P8(4)英国资产阶级学者斯宾塞,其著作论教育P8(5)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实践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创造了著名的“德绍五项”(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并出现了最早的体育教师。另一位博爱派教育家古茨穆茨,被誉为“德国近代体育之父“他主张全民体育。P8(6)苏联在1923年规定各中学开设体育必修课,并颁布了学校体育教学基本法条例。(7)1931年3月,全苏联体育委员会颁布了劳动

2、与卫国体育制度,确定了劳卫制。P10(8)1978年日本文部省学习指导纲要,19787年颁布的日本教育改革基本方针P10(9)我国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体育。西周时,又有“国学“和”乡学“两种,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乐是指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P12(10)毛泽东在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同时,挥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P13(11)1922年,壬戌学制的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的公

3、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操课”。P13(12)最早开始重视对体育师资的培养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P14(13)在1950和1951年,毛泽东曾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3年毛泽东同志又将“身体好”作为三好学生的第一条,1952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53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时考查办法的通知,又指出体育课时中学课程的一科。1956年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2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体育学院华东体育学院(1956年改为上海体育学院)。P16(14)1979年5月,在扬州召

4、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扬州会议),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开始进入科学管理阶段。P17(15)1990年3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从而使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开始真正进入法制化轨道。P18(16)1993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P18(17)1990年,国家教委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配备目录,更促使各地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的投资,进行规范化建设。P19(18)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王朝末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P20(19)军国民教育思想正式提出于1902年,国民政府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P22(20)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步骤为“

5、分解提取改变重构”。P40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特征。P42(21)按照时间序列,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大致上可分为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四个部分。P60(22)学校体育的目标按照结构,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子目标;按照时间序列,大致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按照学段,可分为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目标;按照性质,又可将学校体育目标划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等等。P72(23)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这两条基本途径来具体贯彻实施的。P79

6、(24)由国家制定的国家课程,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的教育意志;地方课程是由地方制定,主要是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是由学校制定,主要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25)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学习内容的做法,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是由两个主线贯穿的,一个是以运动为主线,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另一个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P96(26)体育课程评价对象包括学生课程学习、教师和体育课程建设等方面。P108(27)新的课程标准把小学阶段划分为水平一(12年级)、水平二(34年级)、水平三(

7、56年级),初中、高中、大学各自为一个学段。P126(28)一个规范、明确的教学目标表述应包含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情境或条表现程度,简称ABCD型式。P136(29)从体育教学中互动行为主体构成本身来看,可分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前者称为师生互动,后者称为生生互动。从而体育教学中互动行为具体的主体来看,又可分为师个互动、师组互动、个个互动、组组互动、个组互动等不同类型。P159(30)任何体育教学方法都有其结构,结构有目标、媒介、技术、工具等。P173(31)课余体育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材、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思想品德训练和智能训练等

8、方面。P309(32)身体素质是指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行能力,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等。P311(33)训练课是训练过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课余体育训练课一般可以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测验比赛训练课、调整训练课和综合训练课五种类型。P322(33)我国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实行宏观管理的组织机构,主要是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图11)P362(34)我国体育教师的培训主要是由师范教育系统的体育院系和全国体育学院系统的体育专业院校来承担的。P399(35)就培训模式而言,目前常见的有“运动型”“理论型”“一专多能型”。P

9、400(36)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一般是由五大板块组成:1、国家类课程2、专业基础课程3、专业理论课程4、专业技术课程及专项训练5、实践类课程。P401(37)培训模式:1、岗前培训2、教师教育机构集中培训(院校培训)3、校本培训。P404(38)在希腊各城邦中,斯巴达与雅典的教育是典型的代表。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P4二、名词解释1、竞技运动教材化: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运动作“教材化”的处理,对这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使之转化为体育教育可用的教材,这就是所谓的“竞技运动教材化”。(39)2、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学校体育

10、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72)3、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的一切体育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课外体育锻炼,如早操、课间操、个人体育锻炼和班级体育锻炼等;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以及校外的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等。(80)4、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主要是由本校或校际之间的体育老师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92)5、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达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的行程。(145)6、体育教学活动是在体育教师

11、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作用的过程中展开的,教学目标的达成,首先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158)7、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161)8、体育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体育教学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过程。(208)、9、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是指在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某次体育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教学实际情况。针对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而进行的教学设计。(218)10、体育教学常规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遵守的、保证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

12、行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223)11、体育课密度也叫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它是指在体育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229)12、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和,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230)13、体育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和科学发展的产物,它与人们以往所熟知的一般的体育教学检查和评定不同,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236)14、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学活动。它只要包括早操、课间操、班级体育

13、活动、课余训练、课余竞赛以及校外体育、家庭体育等多种组织形式和内容。(264)15、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284)16、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教育过程。(297)三、简答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32、33)(1)概念不同(2)对象不同(3)活动的时空、组织不同(4)管理体制不同2、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35)(1)以满足人们健康需要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2)构建民

14、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3)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3、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40)(1)简化性原则(2)普及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4、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67-69)(1)教育功能A促进智力发展B形成优良品德C培养审美情趣(2)健身功能A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B提高机能水平C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D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3)娱乐功能5、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73-75)(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社会发展的需要(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6、我国

15、学校体育的总目标(76)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话,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7、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76、77)(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8、体育课

16、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趋势】(94-98)(1)完善课程体质,增强体育课程方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9、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100、101)(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10、体育课程内容分类(

17、102)(1)体育知识与技术类(2)运动参与类(3)体育活动经验类11、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104、105)(1)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12、课程实施的取向(106)(1)忠实取向(2)相互适应取向(3)创生取向13、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121、122)(1)预期性(2)结构化(3)具体化(4)灵活性14、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122、123)(1)激励功能(2)定向功能(3)评价功能15、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方向(124-126)(1)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2)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3)体育教育目标的个性化(4)体育教育目标的具体化16、设计教学目标的原则

18、(134、135)(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4)可测性原则(5)发展性原则17、体育教学系统的过程性要素(147-149)(1)体育教学目标(2)体育教学内容(3)人际关系(4)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5)体育教学环境(6)体育教学反馈18、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49、150)(1)体育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2)体育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3)体育教学过程的检查与评价阶段19、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51-153)(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20、体育教学原则体系(161-166)

19、(1)学生主体性原则(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6)全面效益原则21、常用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一览表(180 表15)22、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201-203)(1)要依据体育课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2)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法(3)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4)要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教学法(5)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应范围和使用条件等来选用教学法(6)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选用教学法23、体育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209、210)(1)制定体育教学目标(2)选择体育教学内容(3)进行

20、体育教学任务分析(4)选择教学策略(5)体育教学场地设计(6)开展教学评价24、体育教学常规(223、224)(1)课前常规A有关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B有关学生课前准备工作的规定C有关时间的规定(2)课中常规A学生集合常规B小结与送还器材常规(3)课后常规A写好课后总结B布置课后作业(4)制定和贯彻体育教学常规的注意事项25、使用队形队列的基本要求(225)(1)简捷高效(2)利于课堂教学(3)合理利用口令26、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236-238)(1)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2)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3)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4)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1、6)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A诊断性评价经常要通过专门的“摸底”测验,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或开始时进行。B形成性评价多在教学过程进行C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27、体育教学评价的原则(239、240)(1)客观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指导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28、搜集评价信息的方法(241、242)(1)观察法(2)问卷法(3)测查法29、课余体育的特点(268、269)(1)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活动空间的广阔性(2)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方式的灵活性(3)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辅助性(4)组织活动的法定性和学生参与的自愿性(5)参与对象的群众性和课余训练的精英性(6)体

22、育课堂的延伸性和自成体系的独立性30、课余体育的功能(270-275)(1)课余体育对个人的功能A健身B健美C健心(2)课余体育对集体的功能A赋予角色地位,规范集体行为B增强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C形成校风校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3)课余体育对社会的功能A优化社会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B振奋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C活跃体育市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1、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277-281)(1)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A早操(早锻炼或晨操)B课间操C大课间体育活动D班级体育锻炼(2)全校性课余体育活动A体育节、体育周B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3)校外体育活动A本校组织的校外体育活动B校外有关部门

23、组织的体育活动C家庭体育活动D个人体育活动32、课余体育锻炼的原则(1)自觉性原则A提高认识、明确目标B培养兴趣、激发动机C加强指导、提高技能(2)经常性原则A科学安排、加强计划B提高认识、坚定信心C科学锻炼、提高能力(3)差异性原则A因地制宜、合理规划B因人因时、适时调控C统一要求、区别对待33、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297-299)(1)业余性(2)基础性(3)相对系统性(4)压极限负荷(5)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点34、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300-306)(1)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统一原则(2)周期性原则(3)适宜负荷原则(4)区别对待原则(5)直观性原则、35、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324-

24、326)(1)竞争性(2)合作性(3)公开性(4)教育性(5)娱乐性(6)层次性(7)多样性36、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332)从竞赛的级别划分,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分为:国际学生体育比赛、全国学生体育比赛、省内学生体育比赛、市县学生体育比赛、校内学生体育比赛。从竞赛的内容划分,课余体育竞赛的形式分为:传统项目比赛、全校性田径运动会、单项选拔赛、达标测验赛、教学比赛、体育节、其他类体育比赛。37、我国大学竞体育学生运动员来源,主要有哪些途径(348)第一种途径是招收国家队、省市体工队退役的或即将退役的运动员。第二种途径是招收省市各级业余体校的运动员。第三种途径是招收普通高中生。38、体育教师的主要

25、职能(366)(1)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刻苦钻研业务,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教学计划,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加大力度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力争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3)切实组织好早操、课间操和班级体育锻炼,搞好运动队课余体育训练和校内外各项竞赛活动,以及其他各种体育活动,使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密切结合,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目标。(4)协助校卫生室(校医室)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建立学生体质

26、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5)做好体育宣传工作,积极培养学生体育骨干和积极分子,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6)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研究。39、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386、387)(1)体育教师“一育兼一科”的工作广泛性(2)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3)对学生教育影响的全面性(4)室外工作的艰苦性40、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389、390)(1)以教学为特长的体育教师(2)以训练为特长的体育教师(3)以科研为特长的体育教师(4)复合型的体育教师41、体育课程类型的分类标准(89-93)(1

27、)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直接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6)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42、教案模板(220 表22)43、课余体育管理机构(373 图13、图14)四、论述1、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反应(43、44)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应试教育是一种面向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以升学率为教育评价的根本依据。(2)应试教育只用应付考试的一种模式来教育学生,忽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3)应试教育搞的是智育至上,知识中心。(4)应试教育

28、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因而一切围着少数有可能升学的学生转,置多数学生于不顾,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得一部分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产生厌学情绪,或由于应试的失败而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变态。2、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114-117)(1)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B引进新兴运动项目C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D整合各种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E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程(2)对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B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C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3、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39

29、1-395)(1)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A高尚的道德品质B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播知识a基础理论知识b专业知识与技能c教育学心理学知识d横向学科知识C良好的专项技能技术D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E全面的专业工作能力(393-395)【可简答】a教学能力b教育能力c训练能力d运动能力e组织能力f科研和创新能力g社会交往能力F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2)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396-399)【可简答】A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各种教育教学文件B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C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D开展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E从事学校体育科研F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G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H参与社会体育工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