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1.94KB ,
资源ID:117094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7094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docx

1、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必修4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点击下载:本【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3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方社会进步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理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3)马克思

2、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三个统一,唯物主义与 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理解(1)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作为思想化范畴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对时代问题的科学解答,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由于当今时代仍然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察问题的视域,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3)实

3、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3运用(1)运用哲学与经济、政治和化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哲学对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作用。(2)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根据19世纪中叶的社会历史背景,

4、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哲学与时代精神关系的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时代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观察从一般的经验层面上升到比较深刻的哲学层面,学会自觉地运用哲学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进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3)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

5、识到“抽象的哲学”其实并不脱离时代,真正的哲学恰恰对时代问题的“理论解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使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现实,热爱生活。(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坚实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它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而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学生要在实践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培养与时俱进的品格。二、教学重难点1哲学

6、与时代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三、教学工具:多媒体。四、时:三时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学生活动:“忆一忆”化生活中涉及的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图片,引导学生 “从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哲学景观?”(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大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治上:社会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产生;部分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成

7、为新兴地主;部分奴隶成为农民;部分奴隶主贵族经济政治实力日趋衰落。化上,经济政治的变动造成化的变动,化特别是哲学极为活跃。)二、正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一)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引前面的活动告诉我们,作为化组成的哲学也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学生活动:你能从不同时代的哲学思想中选取一个进行论证吗?举例: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反对君权神授,主张君主专制。其中“人对人而言是豺狼”反映的就是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发展中人们过度重视人的经济关

8、系的时代反映。董仲舒的哲学建构,正是儒者反映时代心灵的特殊写照,因为汉帝国建立之后,君权的绝对性已经使得所有的儒学理想非透过君王的教化不足以落实,因此思考如何使君王行仁政的方法成为了儒家价值之得以落实的关键要点,董仲舒一方面绝对化君权为君王是天之子故称天子,另方面则立即藉由天对天子的制约权而约束天子,藉由天神对天子的赏罚谴告之说以恐吓君王不得行暴政,从而约束君权,可为苦心孤诣唯天可知。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h: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举例: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布鲁诺(1481600)在出现封建反动的政治局面

9、和教会禁锢哥白尼学说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坚决捍卫科学,并以此为据,提出了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学说,把十五十六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推向了高峰,成为反封建、反神学的杰出战士。他以泛神论的形式否定上帝存在。他说:“那自然界不是别的,就是事物中的神,神就是自然界每一事物本身,因此,并不存在一个万能的人格化的上帝。”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欧洲哲学的思想运动(最著名的代表是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的一批唯物主义思想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他们大多参与了由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启蒙运动一开始,就把言论自由视为第一自由。其政治含义在

10、于,剥夺封建统治阶级对于真理的话语垄断权,把真理看作是人类理性的产物。约翰弥尔顿认为,真理是通过各种观点、意见和思想的公开辩论和自由竞争获得的,不是权力赐予的。从长远看,真理一定能够通过自我修正过程战胜谬误。而权力对于思想的压制和垄断,只能导致愚昧。他在论出版自由这一政论小册子中早就指出:“虽然各种学说流派可以随便在大地上传播,然而,真理却已亲自上阵,让它和虚伪交手吧。谁又看见过真理在放胆交手时吃过败战呢?”学生活动:结合前面对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和启蒙运动的了解,谈谈它们在后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具体作用?(引导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二)社会变革的先导学生活动:阅读P-1/163

11、/17,了解哲学是如何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的,并举例说明。1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首要体现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举例:教材P16-17的艺复兴运动的意义;我国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对过去“两个凡是”的否定,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胡耀邦、邓小平)。2哲学对社会变革作用的重要体现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举例:教材P17的德国古典哲学的事例;我党提出的“一国两制”

12、方针(1982年会见撒切尔夫人),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的“三步走”战略(1987年十三大)、现阶段提出的科学发展观3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学生活动:阅读P1/182/19,结合历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的。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英国的宪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的主

13、张。(无产阶级为实现创立新社会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的基础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因而从哲学上概括自然科学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法性质的条已经成熟)(3)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是德国古典哲学 在总结工人运动和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

14、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而不完全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机械相加。举例:艺复兴时期的特莱肖(109188)是意大利的自然哲学家,是市民资产阶级哲学的创立者之一。一生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反对中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唯心主义。他提出了“万物本原是物质,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客观存在。”就很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参P2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

15、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它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学生活动:阅读P20的活动材料,思考其中的问题。(一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从总体上是相互分离的,古代朴素唯物论与自发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出现了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二是在历史观上,唯心主义当然坚持唯心史观,而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由于不能理解社会生活的辩证性质,也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成了“半

16、截子”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领域成为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学生活动:阅读P1/201/21,归纳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举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古代科学中曾有过自发的结合,但是很简单。在近代二者却处在分离状态,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而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

17、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举例:一切旧哲学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主义的,旧唯物主义企图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但它不理解劳动、实践的历史作用,因而最终陷入唯心史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h):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举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2)革命性(h):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18、法论。举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在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4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学生活动:“学生讲坛”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历史中已经有了完整的学习,前由学生自行准备,堂请三位学生代表进行讲解。1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P-1/2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概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

19、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2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邓小平理论的主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举例: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性质;改革是一场革命;对外开放

20、是改革和建设不可缺少的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富起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一国两制”推动国统一大业完成;等等。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举例: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21、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不断取得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和力量泉。(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三、小结 本节从哲学的意识本质出发,学习了哲学与实践的关系,进而指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实践的产物,具有其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同

22、时它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德国古典哲学是其直接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它具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而其中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一个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在学习中还要明确,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业设计:1同步完成学习评价手册的内容。2选取一篇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认真阅读并写出读后感,在全班交流。(推荐:共产党宣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实践论;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江泽民的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向赖宁学习,做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