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3.76KB ,
资源ID:11750326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7503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章 职业教育.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章 职业教育.docx

1、第五章 职业教育第五章 职业教育第一节 发展简况滁州市现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普通中专学校3所,成人中专学校3所,职业高中19所,职业初中3所,技工学校5所。在农村高中里,通过联合办学的方式,开设了若干个综合高中班。中等职业教育从1984年教育体制改革兴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市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成立职业教育局和农科教办公室。1991年国家五部委在滁州召开现场会,之后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闻名遐迩,一度辉煌。1998年,由于毕业生就业不景气的和“普高热”,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影响,但市教育局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不变,并及时调整思路。一是认真宣传职业教育法,并就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职业教

2、育工作的思路和办法进行研讨;二是提前开展加大招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入到各中学,实行面对面的招生;三是调整专业结构,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努力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即能顶岗;四是在南谯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二次创业”试点工作,在农村技术学校进行“3+1”试点;五是积极推荐和组织毕业生中的自愿者赴外地就业,拓宽就业门路;六是与成人教育沟通,积极参与培训下岗职工。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职业学校招生开始逐渐回升,加之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2002年走出低谷,当年招生6932人(不含中专、中技)。2003年至2005年,三年三大步,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招生95

3、68人,2004年招生13385人,2005年招生21018人,比2001年增长3.4倍,平均年增幅达84%。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由2001年的18%提升到39%,两类学校招生比例逐步趋于合理。至2008年中职类招生达27105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38409人,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高中校生比例(职普比)达46:5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4.8%。2003年,省教育厅开展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实习实训基地“三重建设”。每个项目连续三年,给予资金支持。每年20万50万。2003年以来获得省“三重建设”项目的有: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的电子与电器应用专业、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的机电技

4、术应用专业、机电实习实训基地、开长职业教育中心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全椒第一职业高中的计算机应用等六个重点建设项目。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明光市职业高级中学被评为“全省职教先进单位”。2004年3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分管教育副市长朱云霞作工作报告,刚到任的代市长缪学刚和分管副书记汪炳瑜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2004年7月,市政府颁发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滁政200464号文件)。文件中指出,全市的职业教育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一是在稳定中求发展;二是面向市场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急需人才;三是产教结合,校企联姻,促进自身发展;四

5、是依靠企业部门办学或是同企业、部门联合办学的培养;五是招收新生放宽年龄和届别;六是在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渗透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月份,市政府成立“滁州市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发改委、教育局、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农委、人事局、经贸委、地税局等部分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以市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滁州市的职业教育步入稳步发展阶段。2006年以来全市的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骨干,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以社会培训机构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基地,多层次衔接,具有滁州特色”的职业教

6、育发展格局。大胆探索“权宜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2008年全市有14所学校与外地32所学校和410家企业实现联合办学,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3298人和4011人,有15所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了51个校外实习基地,有2所职业学校成为安徽省半工半读试点学校。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目的,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毕业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计算机证、普通话水平证书等“多证书”就业制度,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自2003年起,毕业生就业出现“稳、优、高” 的趋势,2008年毕业生9499人,就业9303人,就业率97.9%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了“国家农村劳动转移培训

7、工程”,“学校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等培训工程,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的中职学生实行生活费资助,全市中职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2008年资助中职学生4.53万人次,资助金额3395万元,学校也按规定从事业性收费中拿出5%专项用于学生资助。各县(市、区)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南谯区政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帮助滁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筹助资金 万元,建起一所崭新的职业学校;凤阳县政府率先将教育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全椒县委、县政府将文体局所属65亩地和地面建筑以低价转让给全椒一职高;定远县委、

8、县政府积极整合职教资源,将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第一职业中专合并,组建了定远县职教中心,并协调减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天长将劳动技工学校并入开长市职教中心,又协调有关部门新修一条3.85公里的“职教大道”;来安县将县党校并入县职高扩大学校面积,免除各项基建规费;明光市拿出在工业新区200多亩土地用于明光职教中心的整体搬迁。至2008年,全市有5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明光市职教中心、天长市职教中心、滁州卫校、来安县职业高级中学;4所省级示范职业学校:天长市工商职高、全椒县职教中心、定远县职教中心、凤阳县职教中心;2所省重点技工学校:滁州市交通技工学校、滁州市农机技工学校;3所

9、市级示范职业学校:滁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南谯区)、定远县永康职业高级中学、凤阳县刘府职业高级中学。附表51 滁州市19912008年职业高中发展一览表学校数(所)毕业生数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教职工数专任教师1991年3425414115935011605471992年3529423518863812275321993年2928752945852811395501994年343185335579289634701995年412583445196369274891996年34240640601093011096521997年34344144651169812247441998年31399934391

10、026612927991999年2933183089952111217762000年283552274880077985182001年232697248869756855292002年212411477495767895952003年2222996392141627105312004年2532938846193108186222005年216072130553174513679972006年27713614704325832007年289396154853865211229362008年241245614149384091065895第二节 学校选介凤阳师范学校凤阳师范学校座落在凤阳县府城北郊

11、万岁山南麓。学校占地312亩,另有二期发展用地5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是“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安全文明小区示范单位”、“全省学陶师陶先进单位”,隶属滁州市教育局,正县级单位。凤阳师范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光绪34年(1908年),当时的凤阳知府恩镇创办了一所官立师范学校,校名为凤阳师范学堂,学生53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停办。1915年在凤阳原府置旧址设立安徽省立第五师范。1927年安徽省实施中等教育改革方案,师范和中学合并,学校并入省立五中师范部。1934年省立五中与省立三女中师范部合并,

12、成立安徽省立凤阳师范学校。1935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来校讲学,在此期间,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水平、效果都达到了较高水准,享有“文冠皖北,武冠全省”的美誉。学校抗战后期停办,1956年7月重建。校址设于原属凤阳管辖的蚌埠东郊双龙山下,改名为“淮河师范学校”。1959年7月迁至现址,恢复现名。1961年郭沫若为“凤阳师范学校”题写了校名。十年文革期间,学校受到了严重干扰。1967年停止招生一年,1968年、1969年曾招收两届初中班和高中班,1970年全面恢复师范招生。1972年3月经上级批准,将凤阳师范学校由原凤阳县管理收归滁县地区管理,属地区教育局直管学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获得了新生,

13、学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学校得以持续快速发展,无论是办学质量还是办学规模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为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1999年起学校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小教大专班,尝试专科办学方式。2000年、2001年、2006年挂靠高校招收高中起点三年制专科初等教育专业。学校现有62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2400余人,专业设置有中文与社会、数学与科学、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学前教育等八个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小学教育专业;高中起点有文科、理科、英语三年制专科初等教育专业;三年制中专有幼师、广告制作与装潢、高级文秘、旅游服务与管理、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计算机技术

14、与软件应用等专业。学校多年来坚持为农村、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强化职业基本功训练,努力使每个师范生具备一专多能;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培养对象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强化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实践课四大板块课程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培养、文理渗透、注重实践、提倡创新”的培养模式,把培养层次定位在专科上,确立“道德高尚、知识丰富、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特色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两万名小学教师,成为支撑地方基础教育的骨干,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建立健全教育教研激励机

15、制。近年来全校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承担国家、省市级教科研课题6项。学校现有教职工184人,专任教师151人,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39人,研究生39人。另有外聘高校兼职教授14人,外国文教专家2人。教师中获国家、省、市各类表彰的有16人,获国家、省、市“优秀教师”及“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有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1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的1人。学校拥有纸制图书19.01万册,电子图书46万册,中外文期刊292种,建有电子资源数据库3个、电子阅览室2个,开通了网上文献资源服务系统。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354.5万元,钢琴88架,计算机683台,

16、多媒体教室设备6套,电子琴60架,语音、语言实验室5个(256座),多媒体教室11个(1409座)。建有现代教育技术、影视节目制作、数码钢琴、微机组装与维护、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21个,有效满足了中专和大专教学需要。校园网走进了办公室、教室和教职工家庭,并建立了网络教学及信息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打下了初步基础。为了重视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学校有教育实践基地12个,教学实习点26个,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基地14个,专业实践基地2个。学校建有音乐厅、塑胶标准运动场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区、教学区、休闲区规划整齐。学校高度重视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工作,校园四季绿

17、草如茵,整洁干净。正如光明日报曾经报到的“凤阳师范校舍整齐壮观,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令人满意。”为了提升办学层次,满足小学教师大专学历的要求,完成中师教育向高师教育的过渡,2002年滁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凤阳师范学校基础上筹建凤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12月,安徽省高校设置专家组全票通过“凤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设置评估。2006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已正式行文向国家教育部申报。由于教育部政策调整,学校升专工作未被列入考察评估之列。2007年教育部将凤阳师范列入“十一五”高校设置升格规划,2008年省政府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凤阳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专

18、科学校,扩充高等教育资源,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戮力同心,奋力拼搏,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6月,安徽省高校设置专家组来校评估,对学校办学条件给予了高度评价,9月,安徽省政府再次行文上报教育部,申请将凤阳师范学校升格。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热忱关心下,凤阳师范学校这所百年老校必将将翻开新的一页,必将在皖东大地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滁州卫校滁州卫生学校的前身是淮南卫生学校,创办于1958年,1965年9月改为淮南医学专科学校,1969年11月根据省政府意见,学校迁至现址重建,并更名为“安徽省滁县地区卫生学校”。1994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滁州卫生学校”。建校50余年来,滁州

19、卫生学校由最初的不足690平方米的几间陋室,扩大到今天占地近8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1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教职工由过去的十余人,增至现在的196人,教学、科研、医疗人才济济,其中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60人,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6人,在读研究生9人,省卫生厅确定的“跨世纪重点师资培养对象”7人;学科由最初的普通、基础、临床三大学科,细化为如今的文科、理科、基础1、基础2、护理、康保、妇幼七大学科,先后开设了医士、护理、妇幼、助产、检验、五官、康复技术、临床医学等专业;学生由最早的200余人,发展到今天的近7300人。世界银行官员、外国友人、卫生部及省市领导曾先后到校参观

20、指导,并对学校的发展和管理给予充分的肯定,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情况,滁州卫生学校的社会声誉不断提高。2006年,护理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安徽省示范专业”, 并率先在全省开设康复技术专业,学校招生数年年创历史新高。2009年,学校大中专各类在籍学生7272人(其中大专层次1425人,乡镇医护半脱产中专班1911人)。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支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习获得技能证书,如按摩师资格证、计算机操作技术资格证书等,为就业提供充足条件。学校专门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广开就业渠道,多方联系用人单位,帮助推荐就业,实行双向选择。毕业生除在本省就业外

21、,许多毕业生还被推荐到上海、江苏、广东、福建、浙江、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医疗单位工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护理、康复技术专业就业率达100%。滁州卫生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多渠道拓展”的运行机制使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多样化,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先后与安徽高等专科学校、滁州广播电视大学、蚌埠医学院等联合办学,1997年成为蚌埠医学院教学点,并开办成人大专班,1999年开办“夜大学”,2000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大专)试点学校。2002年、2005年学校还分别在肥东卫生学校、合肥市卫生

22、干部进修学校设立教学点。2000年学校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滁州卫生学校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学校注重培养教师的学术能力,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使他们保持不竭的动力,鲜活的创新力。近几年来,学校教职工在各类杂志、报纸、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的论文每年都达百篇以上。建校以来,已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万多名优秀的医护人才,学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始终名列前茅。学校占地面积120亩,总建筑面积51890平方米,教学设备配套齐全,

23、拥有各类实验室20个,附属医院一所,内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等十几个科室,30张床位,是公费医疗定点医院,另有省内外县级以上教学实习医院28家。校图书馆藏书19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2万册)。学校有电化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微机备课室,有电脑近400台,学校设备配套齐全、先进,价值近1000多万元。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楼宽敞明亮,教室装有电视、广播、投影仪等设施;学生宿舍楼整洁干净并装有电话,学生公寓24小时有专人管理,实行教职工夜间值班制度;校园内安装有24小时监控录像,保障安全;2000多平方米的学生餐厅宽敞明亮,学生浴室常年开放。学校先后荣获:滁州市市级文明单位、安徽省卫

24、生系统先进集体、滁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安徽省劳动保障管理信得过单位”。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中专招生先进学校”、滁州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安徽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巾帼建功”先进集体、滁州市“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安徽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培训基地、“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安徽省示范专业,率先在全省开设康复技术专业、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滁州师范学校前身滁州师范学校,属省重点师范学校,创建于1950年,座落于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下。1979年3月,根据当时地委、行署的批示,将原校的一切财产、师资留给了新建的滁州师专,在原滁县

25、六中的基础上重建。1985年,因学校所在地改为滁州市而更名为滁州师范。学校有26个班,在校生2000多人,设有普师、幼师、艺术等专业,有10个科室、11个教研组;在职教职工140多人(含合同工30名),专兼职教师80多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讲师25人、讲师40人,本科学历占95%,在职研究生16人;学校占地面积约7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有两所附属小学和一所附属幼儿园。1979年3月以来,学校一边办学一边建校。在原滁县六中仅有一幢教学楼的基础上征地兴建了、一幢礼堂饭厅楼、三幢学生宿舍楼、一幢科学宫楼、一幢图书楼、一幢音乐楼、一座体育馆,还有400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1991年,因学校办

26、学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了国家教委的表彰。87、91年,被省教委授予“省电化教育先进单位;94年在全省中师办学水平检查评估中,在全省41所师范中总成绩名列第二;95年被省教委授予“教学语言普及普通话工作达标学校”、“安徽省贯彻学校体卫工作先进学校”;9499年连续被评为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和省文明单位;99年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等。建校50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2349名合格的小学、幼儿教师,为滁州的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座落在凤景秀丽的琅琊山东麓,滁州市中心凤凰东路371号。学校原为滁州市第六中学,始建

27、于1979年12月,1981年9月招生。1983年更名为滁州市第六中学,1985年7月改制为职业中学,更名为滁州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园占地150亩,分南北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藏收3.8万册,设有电子阅览室。学校拥有一支门类齐全的精干的教职工队伍,全体在岗正式教职员工114人,在90位专任教师中,高、中级职称占86.5%。大学本科71人,大学专科19人;专任教师中大部分通过自学或在岗培训做到一专多能。另外聘专家及专业教师20余人。学校以电子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为骨干,设有财会电算化、制冷与空调、幼师、服装设计与工艺、园林花卉等10多个专业。46个教学班

28、,在校学生3024人。校内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对毕业生一律实行“多证制”。学校拥有各类专业实验及实训室18个电工实验室、制冷与空调实训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五合一多功能家电实验室、电子设备组装室、微机室(4个室机房共有400台并全部接入宽带网)、多媒体教室、财会模拟室、财会模拟室、画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服装设计室、服装制作室(内有剪裁设备和电动缝纫机40台)、形体练功房、琴房、电视演播室,仪器设备价值800余万元。毕业生就业渠道畅通。就业率达95%以上。学校与南京、苏州、昆山、上海等地的合资、独资企业及本地的守塑(滁州)有限公司、安康集团、扬子集团大型企业建立良好的学生实习就业合作

29、关系。学校1994年被评为县级示范职业中学;199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中学;1999年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评估;2000年5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学校于2001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安徽省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2003年4月被省教育厅等三个部门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同年6月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重点建设示范专业”;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012002、20032004年度市级“文明单位”;被市教育局命名为2002年度职教先进单位。2003年11月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重新调整认定评估,被教育部命名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椒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创办于1986

30、年8月,1994年12月被原省教委首批确认为“安徽省县级示范职业高中”,滁州市重点职业中专,经县常委会决定将县教师进修学校与该校合并办学,使之成为一所集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为一体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高级职业中学和师资培训中心。目前,学校占地30亩,在岗教职工9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7人,本科学历的76人。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财会、建筑装饰、种植园林等专业和综合高中、全日制教学班26个,在校学生1463人。学校同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工人再就业、国家公务员、工厂企业等办有计算机应用、电工电子、会计电算化、公务员英语等短训班,承担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年培训人数达150

31、0余人,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003年2月被中共滁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滁州市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地处全椒县城内南屏路126号,交通便捷,环境优雅,雕塑画廊,画坛草坪,处处透出浓浓的育人氛围。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资料室、计算机室、钳工室、车工室、多媒体教室、理化实验室等,教学设施齐备。近来年,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1、面向市场,办学模式灵活,职成结合,校企结合,校校结合,长短结合,以长班带短班,培养与培训并举。2、突出实践,推行“多证”制度。学校建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实践教学。3、严格管理,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实行全程管理,强化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已为社会培养了各在专业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毕业生2600余名。学校先后获得了安徽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安徽省教育工会先进单位、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滁州市文明单位、滁州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滁州市职业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全椒县文明单位、全椒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椒县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来安县职业高级中学前身是来安二中,1982年由普通中学改制为职业中学。学校占地9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藏书近40000册,各类专业实验室18个,实习工位1042个,教学楼、实训楼、办公楼、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宿舍楼、餐厅、体育场等教学、生活、活动设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