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85KB ,
资源ID:117647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7647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证券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证券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docx

1、关于证券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一)缘起 两年以来,随着证券市场的持续低迷和佣金战的进一步恶化,证券经纪业务的收益大幅下降。在证券公司从事营销的人员,像经纪人、客户经理、有营销任务的投资顾问,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这一点,从经纪人协作网上贴子的倾向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绝食讨薪的、说经纪业务没前途的、骂券商的,几乎占了论坛的半壁江山。 我是2007年进入证券行业的,一直在的一家证券公司工作,新近离职,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大题目比较悲观,叫“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因为对于我而言,证券公司确实耽误了我。 我进证券公司之前,工资是5000元,远

2、比进证券公司的800元高,离开证券公司后重新起步,在二线城市,底薪都有6000元,也可以超过绝大多数在证券公司的时候。我在证券公司,三年没有社保,平均月收入仅3000元,至今公司还欠得有该给我却没给我的钱。在公司里比我惨的大有人在,所以,从收入上说,证券公司确实对不起我们这些营销人员,更对不起的,是营销人员要孝敬的父母和要养活的家人。 但券商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营销人员挣不到钱是营销人员自己没本事对这种观点,我很鄙视,我与原证券公司有很多价值观上的冲突,这只是其中一个。就像我离开证券公司时谈及离开原因,我说:“我在公司期间,公司有三个女同事怀孕了,她们最终全部都离职了。我一直都不能接受。”老总

3、回答:“公司没有赶她们走,她们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才要走的。”我大吼道:“凡是怀孕的都被开除了,公司居然还觉得没一点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是的,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很多证券公司并不把营销人员作为一个“人”来尊重。其他的种种问题,都只是由这个问题衍生出来的。 离开证券一个多月了,回望过去的种种,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供其他证券营销人员和可能成为证券营销人员的朋友们参考,大致拟的题目有: 1、 证券公司需要营销人员吗 2、 经纪人和佃户的相似性 3、 怎样才能成为成功的证券营销人员 4、 证券公司的信用问题 5、 悲摧的证券行业:只见传说,未见传奇 6、 边际效益递减与经纪业务前景 7

4、、 路在何方 工作很忙,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写完,一家之言也不求人认同,但我会尽量写出来的。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二)证券公司需要营销人员吗? 经纪业务困局,更具体地说是证券营销困局,是由来以久了的,从我2007年进入这一行开始,证券营业人员的日子就很苦,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的苦并不广为人知。加上熬过了20022006年苦日子的人在随后两年确实风光了一把,许多人都便只看到了少部分人一时的成功,不再想更多人更长时间的等待。 我那时就广泛地查阅了证券经纪业务的相关资料,知道这行不好混,但年少气盛,总觉得自己会成为大浪淘沙始见金的那颗“金”。却没有想过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证券公司需要营销人员

5、吗? 有人会觉得这简直是费话,证券公司不需要营销人员他还成天招聘干嘛。不,这个问题准确表达的意思是:证券公司需要营销人员作为他的员工或者说证券公司需要营销人员作为他的自己人吗?就像一个男人需要妻子于是到处找女人,但事实上他又不需要这些女人作他的妻子一样。证券公司尽管成天招聘营销人员,他实际上却是不需要营销人员的。对于券商来说,没有营销人员的日子才是美好的日子。 那是90年代券商当坐商的时代,多么风光的日子啊,上班时间短、福利好,股民求着上门,我们公司后台的老员工直今还对那样的日子念念不忘。只是到了接近2000年的时候,市场化的浪潮也拍打到了证券行业这个小圈子,开始有些炒股的人给券商介绍客户,拿

6、点好处,形成经纪人的前身,小部份营销部试着雇佣营销人员,多数券商也开始搞宣传促销来拉客户了。 2002年以后的大熊市,以及国信证券大搞人海战术的成功,使得“证券经纪人”流行起来,而更多的券商特别是老牌券商,则直到2008年左右才着手扩建证券营销团队,银河证券这些,更是到了这两年才出手。所以营销人员并不是证券公司天然就需要有的,而是市场变化下的应对之举。 想想营销人员是怎么诞生的,营销人员其实是随着新开营业部诞生的。我2007年进行证券行业的时候,统计全国营业部,是3081家,现在已经有5000多家,短短几年时间几乎翻了一倍。仅2010一年就新增了871家营业部,一年相当于以前10年前增加的数量

7、的。这是何等疯狂的扩?与此同时,股民的增速却赶不上营业部的增速,2007年全国A股账户总数是11287.27万户,到了今年(11年)7月,是13689.69 万户,只增长了20%。 新设营业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从老营业部嘴中夺肉吃,所以要雇佣大量营销人员来拉客户。当拉来的客户达到了营业部盈亏平衡点了以后,营销人员的重要性便开始下降。这时新营业部就有些不想要营销人员了。特别在牛市里看着营销人员“白”拿钱,很多券商员工心中是不爽的。 尽管建立了营销团队,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营销人员成本依然巨大,这时券商心中也许在想:没有这部分开支该多好啊? 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现券商拖迟营销人员工资,券商借故

8、开除营销人员的事情。他们心底深处,是想把拿钱的人逼走,重新回到那个不需要付营销人员工资,却照样赚佣金的日子。 只是多拉的盒子一打开,便没那么容易关上。新营业部还没来得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更新的营业部也组织营销人员来抢客户了,老营业部也回过了味,觉得不招兵买马反击是不行的,于是招更多的人和新营业部抢。对于券商来说,整个境遇套用一句台词就是:“你带着老婆,坐着马拉的火车,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经纪人给抢了”。在“你抢我,我抢你”的混战中,佣金一步步下滑,打完了才发现谁也不讨好。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老牌大牌的券商会在扩建营销团队上这么不积极,甚至看来很多措施只是无耐之举。

9、如果没有营销人员,股民还是这么多,券商大伙儿分,既轻松又剩钱,这是理想状态。但现实中的券商却如囚徒困境中的博弈者,只能选择次优状态尽量低成本地雇佣营销人员。这种情况下券商怎么可能将营销人员当成自己人?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劳工”。 所以我说,作为个体来看,某个证券公司或营业部有可能在某段时间是需要证券营销人员的,对营销人员也会比较好。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证券公司是不需要营销人员,所以你无论跳槽到哪家证券公司,只要作营销人员,命运便已经决定。人家都不需要你,又怎会像对待人才一样对待你,他只需要不太明显的违反劳动法和当地最低工资要求就可以了。 那么,在哪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可能会需要

10、营销人员呢?第一、当营销人员不再是单纯的营销人员时,营销人员会因其他身份而受重视。第二、当证券公司需要卖理财产品时,理财产品没有营销人员就卖不出去,这可不像炒股,没有营销人员股民照样要上门开户。具体的分析我留在路在何方中详谈。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三)经纪人和佃户的相似性 离开证券公司之后,我和原营业部的同事仍有联系,一个比我晚一点时间进公司的同事打说,现在行情低迷,做客户经理的人收入锐减,那些原来一个月一两万的人,上个月居然才八九百元(他们基数大,五险一金扣得利害),而他自己在则入不敷出,信用卡欠了好多钱。 他现在很怀疑自己选择是否正确,毕竟三年了,一分钱没存到还倒欠一万多,母

11、亲生病了都没钱寄回去。如果现在还在餐厅当服务员的话,每个月包吃包住,1800的底薪加上300600的销售提成,现在至少应该存了6、7万了。 其实他算错了,我刚才查了一下,他原来所在餐厅服务员的底薪已经涨到2300了,如果他三年下来升成了领班,现在就该是3500了。他在都能住150元一个月的仓库储物室,以他的节约,三年存个810万怕是没有问题。 这件事折射出证券经纪业务的悲哀。这位同事(我暂且称之为A君)刚到时在某大型连锁餐饮集团做传菜员。有天他们寝室租了当幸福来敲门。他看完后热血澎湃,觉得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二话不说直接跑到周围证券公司问要不要招人。他们餐厅在陆家嘴,证券公司很多,才跑半天就

12、遇到要招聘的券商,也就是我所在营业部。尽管连什么是股票都不知道,但他的激情感染了招聘官,奇迹般地凭借60元买来的大专学历进入证券行业。第一个月拉到60万资产“转正”,迄今为止有1000多万资产。 A君最后跟我说,他必须考虑出路,要么回去当服务员,要么去送快递,但不管做什么,剩下几年他都会努力把文凭拿下来,并学门技术,在证券公司做了几年,还是什么都不会,实在是窝囊了。 就是这样一个在进入证券公司后天天为命运改变而鹊跃不已的人,现在却怀疑他当年选错了,竟要放弃原来的资产,回去当服务员或者是送快递,证券营销人员到底这是怎么了,会连服务员都不如? 我想,在A君心中之所以不如,是因为两者工作性质上有不同

13、,如果把券商比作地主,那么证券营销人员就相当于佃户,而服务员则相当于长工。地主划一块地说是自己的(营业部牌照),租给佃户耕种(营销人员拉客户挣佣金),虽然是佃户种出的粮食,但大部分却要交给地主,地主只要不饿死佃户就行了。但长工不同,长工干活受剥削不假,但饭得要地主管,干完活还要有工钱。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证券公司从来没有年终奖,现在明白了,鲜有地主给佃户发过年钱的,长工也许还能有一点。 证券营销人员与佃户何其相似,以我所在证券营业部为例。营销人员名下客户产生的净佣金,先扣除营业部成本,再扣出发给营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最后剩下的才给营销人员23成。地主赚了多少钱?以广发证券为例,09年经纪

14、业务净收入是81.35亿,当时它注册资本才多少呢,25亿。我所在券商10年经纪收入一般,也达到注册资本的一半(我们注册资本虚高)。天下有这么爽的投资吗?只要拿到牌照,一两年的利润就能把投资全赚回来。 当年我看到这些数据时差点哭了,多少券商一年净利润上百亿啊,却不肯拿出哪怕那么一丁点钱给营销人员。我所在券商把净润31亿中的10%来改善营销人员待遇,也能让全国3000名营销人员每人一年多10万元钱。一年多10万,我们能不给券商卖命吗?可券商不干,他们宁可像地主一样把粮食囤积起来发霉。经纪业务看天吃饭,但行情如何不好,该收的租税一样少不了,考核还是那么重,地主想的是趁天灾把佃户手里的自留地也夺过来。

15、无论行情有多好,多赚了钱,地主也没想过给佃户赏一点,地主想的是你吃饱了饭,赶快去多开点荒地。 经纪人养活了营业部,却养不活自己,我见到一些新员工穿着发黄的衬衣和那些上百万的投资者谈业务,心中就一阵好笑,又想马儿跑得好,又不给马儿吃草,亏老总还指望靠这样一群人把上亿的客户拉来,把上百万门槛的理财产品卖出去,还指望我们和行长谈判把渠道拿下来,真不知是天真还是天才。 经纪人是佃户,这与我做得很多工作都完全不一样。我以前所在公司利润比证券公司低,待遇却要好得多,因为老板愿意把利润的一部分给帮他干活的员工。但为什么证券行业的老板就不愿意拿出那么一丁点钱呢?像我们,笔自己买的,开户费自己掂的,没社保没工装

16、没考试费用报销,连下班了在公司上网都被指责浪费公司空调,证券公司就不用收买人心了吗?还是证券行业的道德水平要低于社会平均道德水平? 对于这个问题,我原来老总的话仍振聋发聩:“你们哪点不满意,一群要学历没学历,要能力没能力的人,能到国有单位当正式员工,在最有前途的证券金融行业干,这是祖坟埋正了!” 我仿佛听到地主在骂:“一群泥脚子,要不是我租地给你,你们全家早饿死了!”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四)怎样才能成为成功的证券营销人员 严格说来,我不应该写这样的题目,因为首先我自己就不是一个成功的证券营销人员,又怎能教别人如何成为成功的证券营销人员。只是很多证券业的新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17、,而那些成功的证券营销人员又太忙不能现身说法,我这个“没吃过猪肉,只见过猪跑”的loser只好代劳了。 前文说到了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的原型克里斯加德纳应该是一个成功的经纪人,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多半都会想:他都能成功,我就更应该成功了。我以前也这么想过,比如,我的学历比他高,我更年轻,我没他那么多负担,我也很努力。但我忽视了他成为成功经纪人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1、 对数字敏感; 2、 善于与人打交道; 3、 敢。 电影里面着力表现了前两点,比如他记,他面试时的幽默,但第三点都没有明显点出来,我也不好找词语来概括,所以就用一个字“敢”。以中国的文化,诚如道德经所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

18、者,或利或害。”所以我认识的多数证券营销人员都没有“敢”的品质。你看克里斯,找工作时不管自己条件如何都敢说敢要,你行吗?没钱付出租车费的时候敢上车敢跑路,你行吗?没地方住敢住厕所,还敢把公厕门关起来作私房,你行吗?没车要瞒着说有时脸不红心不跳,还能积极应对儿子的失误,你行吗? 我所认识的成功的证券营业人员,这里的“成功”姑且以挣到钱为标准,多数都是“敢”的。招揽客户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一个月要推多少涨停板,卖理财产品的时候,一般要说这个产品肯定赚钱,所以他们拉得来客户,卖得掉理才产品。我这里倒并不是指责有的从业人业满口假话,而是觉得目前市场环境下,勇于不敢者很难得活。 首先是自身问题。不

19、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证券营销人员,业务做得最好的时候,往往是他对证券一知半解的时候,业务做得最好的人,也基本上不是专业水平最高的人。无知者无畏,真正技术好和熟悉金融市场的人,一是会受知识束缚,一眼看到很多问题,或一说假话就发现漏洞太多,因而不敢说不敢做;二是会花大量时间在学习研究上,相应的营销工作投资的精力就会少了很多,这样的人做不好营销很正常。 其次是市场问题。从客户需求上说,他本来就需要你说假话安慰他,你不去满足他,他自然不会选择你。举个例子,我有一次去修手机,问技师:“这手机你换了电压器肯定就好了吧?”技师回答:“从电压不稳的情况来看,情况可能很复杂,换了不一定有用,如果烧坏了电路就修

20、不好了。”我听了后明知道他说的真话,心理却不高兴,觉得是他水平差。“成功”的技师会这么回答:“你老放心,以我的水平,绝对修复得好!”隔行如隔山,证券行业的人,知道股市的随机漫步、噪音干扰、信息不对称,但外行不这么想,想成为他们的经纪人,你要表现出的“专业”与在行业要表现出的“专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市场让那些能忽悠的人越活越好,备受公司重视,实事反而成了弊端。 由于以上两个原因,要成为成功的经纪人,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途径便是:牢记重要数字,如点位、代码、涨幅,供忽悠时所用;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呆在客户或潜在客户身边,花时间看行情和看书远不及花时间搞人际;敢说敢做敢许诺,向证券公司的领导看齐,你

21、怪人家说话不算数的时候,想想为什么人家怎么升上去的吧,他要像你这样老实,早被淘汰了!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五)悲摧的证券行业:只见传说,未见传奇 央视今年出了一部记录片,叫华尔街,其中一集说道“一个叫易斯莱奈瑞的固定收益债券交易员首先突发奇想,他要把8000万人的美国梦从传统的贷款模式里发展出一种债券,再把这些债券源源不断地卖出去,这个包含巨大商机的念头立即得到了敏感的华尔街的热烈回应。” 华尔街中说的易斯莱奈瑞被誉为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之父,今天我就来讲一讲他的传奇故事。 1968年,19岁易斯正在圣约翰大学英语专业读二年级,为了生活,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收发室找了一份夜急送的兼

22、差。所罗门付他的薪水是每星期70美元。上班几个月之后,他遇到了巨大的经济困难:他的老婆生病了,医药费单子上的数字越来越大。但他父亲在他13岁时就已经去世了,没有亲人可以依靠,他名下的全部财产就是每周支付的薪水。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好去找一位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合伙人,他们的关系仅仅是认识而已。易斯以为他找公司帮忙会被开除。出乎他意料的是,合伙人告诉他公司会负责。他又以为这笔钱会从他的周薪中扣除,结果公司是直接支付没有扣费。所罗门兄弟公司在3个月里为这位卑微的收发室职员的太太支付了1万美元的账单(注意是1968年的1万美元)。甚至没有走什么行政流程,没有搞捐款仪式,那个合伙人在答应下来之前也都没有

23、犹豫一下,他只知道公司应当支付账单,别无其他理由。 “公司会负责的”凭着这句话,所罗门征服了少年易斯的心。他从此爱上了这个公司,在他眼里,所罗门公司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了。他拼命工作,逐渐从普通投递员晋升为收发室主管,随后,又从收发室调到职员后台办公室;1974年,他当上了公司的债券交易师;1979年,他被任命为公司的住房抵押债券部负责人;1985年,他跻身董事长办公室,成为董事长候选人之一。 易斯创造性地发明了住房抵押债券,但他没上完大学,数学不好,于是邀请一位大师级数学家迈克尔沃尔德曼出任研究负责人,并劝说公司给他组织一支销售队伍展开“天知道”的抵押债券营销。最终他取得了巨大成功,所罗门公

24、司三分之一的利润都由他来创造,在华尔街,他领导的抵押部所创造的利润,超过了其他所有公司相同业务的利润总和。所罗门公司被称为华尔街之王,奠定其在华尔街霸主地位的,就是这项住房抵押贷款债券业务!(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结局大家也都知道。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我这里为什么要说这个传奇故事,因为我所在的证券行业太缺乏传奇故事了,有的只是传说。传说最怕的就是考证,某员工年入上百万超过了老总,一考证,公司欠了一半,说分期发,分期如何发,鬼知道。一个刚进证券公司的营销人员,在银行驻点扶了一个老太太,结果老太太的儿子是上市公司老总,于是拉来一个亿,一考证,那一个亿没有挂到他名下,(招商证券的政策是转正前算

25、实习期,期间开的客户不下挂)。某某人是证券公司宣传的标杆,每每说起都赞赏不已,还以为要加薪提拔哩,一考证,此人仍在街上发传单。 标杆本来少之又少,还经不起考证,拿什么来激励那些在困境中的证券营销人员?回想易斯的故事,1万美元和华尔街之王,所罗门公司是很会选,但就算易斯一辈子都没什么贡献,所罗门就会选择不支付了么?关键的问题是态度。可扣可不扣,扣;可挂可不挂,不挂;可给可不给,不给,证券公司凭借自己的地位优势,扼杀了创造传奇的可能。(XX资料:说起所罗门兄弟公司鼎盛时期的辉煌,可能有人不信,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在投资银行界数一数二的摩根士丹利的业务实力只是它的零头。1986年,高盛公司总裁在谈

26、到公司上市前景时的说法是:上市可以帮助高盛“与行业占据首位的强大的所罗门兄弟公司竞争”。1985年,商业周刊的一篇文章称所罗门兄弟公司是“华尔街之王”,这个称号逐渐流传开,演变为外界对所罗门兄弟公司总裁约翰古特弗伦特的称呼。)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六)证券公司的诚信问题 忘了是哪位大神说的话,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只会干两件事,第一是自欺,第二欺人。证券公司里的人,这两件事做得尤为出色。 我之所以要离开证券公司,是因为我发现,我已经对证券公司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领导说的任何话我都不再相信,包括他说要发给我的工资,只要不到我手上,我就根本吃不准他会不会发。领导挽留我的时候,说得掏心掏肺,

27、但我心中却腹诽不已:“我不是多心的人,可问题是我有脖子,脖子上顶着脑子。你说了这么多,情真意切,但没有一点涉及实质利益,我分不清真假,还分不清得失么。哪怕你说把从我身上扣掉的3%的营销经费拿来给我报销请客送礼的费用,或者是说把从我身上扣掉的5%的管理费用补贴给我,也远远强过我打算把你培养成营销总监这样的虚话啊。” 十几年的教育虽然没有把我培养成为一个多优秀的人,却给了我非常独立的人格,我不可能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终于,我不能为人所欺,也不能再自我欺骗下去了,我更不可能问心无愧地对家人说:“我很好工作很好领导对我也很好你们放心,我在这行一定会做出成绩的暂时不能给家里寄钱,你们再支持我一下” 于是

28、我离开了,但还有更多的人会进入这个行业,从事证券营销工作,他们一定会以为证券公司作为一个金融机构,应该是信用卓著的,而想不明白为什么证券公司的信用会这么差。这里,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说说我的看法。 有时候人要想通一些复杂的问题会特别困难, 幸好,我们有类比这样一种思绪方式。先拿个同样曾令我疑惑的问题来考考大家:为什么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实事上,这句话的全语境是“优秀的男人就算坏,女人也爱” 。如果把一个男人按人品、相貌、才学、财富等若干项放在一起打分,能拿高分的男人,他就会觉得自己有资格去坏,而且就算他坏,最后打的总分还是很高,一般的男人就算人再好,分也不高,他就不敢坏了,又差劲又坏,那他还不人

29、见人厌? 把这个事情结合到证券公司不讲信用上,就很容易明白了,证券公司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有相当的威信和吸引人,就像一个“优秀”的男人一样,就算女生听说他名声不好,也情不自禁地贴上去,总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例外。如果证券公司认为营销人员好找,自己有资格不对营销人员讲信用,那么他就不会有什么信用。 第二个原因在于,“信用”这个概念是多面的。经纪人认为证券公司没有信用,并不影响投资者、银行等机构对证券公司的“信用评级”。说直白点,证券营销人员根本就没进资本圈,他们无论被怎么对待过,都不影响证券公司在圈子里的名声。如同你是个搞私募的,你骗了投资者,要不了几天,整个私募圈都会知道,你就不能在私募圈子里混了。

30、可如果你骗的是手下卖私募产品的人,他闹上天也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我是工作了几年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进入证券界的,那时也就明白了营销人员为什么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劣待他们并不把我们看作一个圈的。我曾非常感伤地说了一个很偏激的比喻:就像一个人离开家门时拍拍小狗的脑袋说:“你在家要乘,我回来给你带骨头。”然后他回家时忘了带骨头。他朋友知道了这个事,会因此觉得这个人没信用吗?他觉得养小狗烦,就把小狗扔了,他朋友知道了这个事,会因此觉得这个人很无情吗? 第三个原因是,证券公司本来就有大浪淘沙的计划。承诺经常不兑现,制度变来变去,就是为了让一些人自己走掉啊。犹太商人是以守信著称,一般人却不知道他们有句名

31、言:“只有最后一个诺言是不需要兑现的诺言。”公司领导的有些话,从说出口开始就没打算执行过,说白了,他是当这个诺言是对你的最后一个诺言的,反正都是要你走的,说什么也就无所谓了。 基于这三个原因,我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证券公司仍然会不诚信的。毕竟,证券公司名头大的现状没有变,营销人员没资格进资本圈的现状没有变,证券营销大浪淘沙的模式没有变。 回到本文的开头,大部分人这一辈子只会干两件事,第一是自欺,第二欺人。你还要继续下去吗?PS:那什么时候证券公司的信用才有可能变好?答曰:当证券公司臭名昭著的时候。就像网上卖商品的小店一样,正因为大家都对他们抱有怀疑,结果他们的信用出乎意料地好。必须要大家都不信任证券公司了,证券公司才可能会为挽回自己的声名而努力。目前,事情正在往这个方向上走着,至少很多有责任感的学校,已经禁止证券公司去招营销人员了。一入证券误终生对经纪业务的一些思考(七)边际效益递减与经纪业务前景分析一个行业的前景是相当困难的,幸好我们有一些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可以拿来作分析的工具,这才让我们分析经纪业务时不会完全没有方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大家觉得当农民的前景如何?几千年的历史表明,当农民的前景真的不太妙。一直以来,农业苦,农村穷,这几乎是无法更改的局面。可是为什么农民就要这么穷呢? 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