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7.94KB ,
资源ID:117793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7793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物理基本能力测试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物理基本能力测试试题.docx

1、初中物理基本能力测试试题初中物理基本能力测试试题(题样)(120分钟)一、教学常规(共20分)1.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常规(20XX年版)共有六大项、70个条目,其中“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反思六部分。(8分)2.初中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指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5小时。(2分)3.教学常规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科学严谨规范的教学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德育贯穿到育人的各个环节,不断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试举一例谈谈学科教学如何落实或渗透“德育为先”这一原则的。(10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2、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物理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包含着科学家多年的心血、汗水、失败和挫折,教育学生在科学面前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1.比如上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老师可以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的过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欧姆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了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欧姆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

3、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2.在讲光学时,可以介绍我国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如钱学森等历尽艰难险阻返回祖国的事迹就更多了,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教材。二、课程标准(共20分)(一)填空1. 在标准2011版中提到,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4分)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五个: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二是从生活走向物理

4、,从物理走向社会;三是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四是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五是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6分)(二)简答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列出了20个学生物理实验,并将它们分为三类,即基本操作类实验、测定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你能否说出各类有哪些?(10分)1. 基本操作类实验(7个)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 测定性实验(4)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 探究性实验(9)

5、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三、教学设计(共60分) 请你依据“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教学理念,对摩擦力这节课的教学进行设计。(要有学情及教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反思等环节)。(60分)6-4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

6、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学情分析】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

7、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二力平

8、衡的相关知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等。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设计理念】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

9、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

10、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3)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

11、控制变量法”的意义和方法。【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

12、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

13、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

14、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

15、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

16、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

17、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接触部分的面积越

18、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

19、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

20、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

21、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

22、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

23、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五、课后思考题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2,下雪天,

24、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先由教师引导得出相关知识再由学生小组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然而通过教学过程发现学生的设计和操作能力已超出我的估计,只要引导得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全能够完成实验和探究过程。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更加高涨。这我又联想到在前面一章的复习中我尝试让学生依据课本上的章节提示问题和黑板上的补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效果竟比通常由老师引导复习要好得多。由此我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可能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创新。再有一些探究结论平时学生很容易出错,课上时由于考虑到时间问题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一下,因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