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422.86KB ,
资源ID:1180340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8034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做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做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docx

1、精做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试题君之大题精做君1(2014年山东卷)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

2、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答案】(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

3、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取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3)材料丙。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对其他史料印证。(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

4、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在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的关系。比如:从材料乙中“因为等级觉慧和

5、鸣凤不能在一起”“另外鸣凤被老爷赐婚,无奈选择自杀”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纲常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仍然很严重。材料丙中李淑欣则毅然反对包办婚姻,追求个人自由幸福,可以看出新时期妇女的解放,从而反映结论。第(4)问,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上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经济上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等方面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所谈内容必须回归到对妇女解放的影响上来。【知识拓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2)

6、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3)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4)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2表现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人们的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3特点(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2)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

7、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变化的程度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中国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4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革命斗争的开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使中国文化日趋科学合理。总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 2(2012年上海卷)妇女与教育材料一材料二 1914年,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民国以来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

8、倡种种议论,或主张男女同权,或宣导女子参政盖谓该校在今日,不但毫无利益,而反有巨害。” 问题: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答案】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倡导男女平等。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技能,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这体现了

9、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解析】材料一中北京、上海出现了女子学校,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获得了工作和参政的权力。材料二中教育总长3(2017年四川德阳高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40年代以来,上海租界引入了一系列西方的公共卫生管理政策与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卫生行政机构,颁行了许多卫生行政法令,使租界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于1902年设立天津卫生总局,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此后,清廷于1905年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次

10、年的官制改革,又将巡警部改为民政部,卫生科亦升格为卫生司。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的卫生行政机构隶属于内务部,设卫生司,总理全国卫生行政事宜。1913年政府将内务部卫生司又降级为卫生科。1916年虽恢复了内务部卫生司建制,但学校、工业和军队卫生却分别由教育部、农业和商业部以及陆军和海军部管理。1918年,为了应对绥远、山西发生的鼠疫大流行,北洋政府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并为解决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制定了省区防疫机关暂行编制。次年,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该处生产的生物制品,到1934年共达48种,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

11、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同年,还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卫生处和卫生局,并在各大海港及边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全国已有26省设立了卫生处,各省辖卫生机关共214个。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卫生行政机构的演变特征,并说明其演变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因素:租界的示范引领(或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政治运动的推动;先进人士的呼吁;防治疫灾的需要;政府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立法建设

12、的推进。(2)特征: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影响: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第(2)问,第一小问“特征”,由“成立了临时性的防疫委员会”“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得出由从属临时机构到独立正式机构;由“拉开了中国地方政府施行卫生行政的帷幕”“成立了巡警部警保司下的卫生科,卫生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政府部门中”得出由

13、地方试行到中央推广;由“各地防疫、检疫名称级别编制混乱”“颁布了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市县均要设立”得出由机构设置混乱到形成系统的全国性卫生体系;由“将卫生管理部门从警政中脱离出来,设立了与警政司并立的卫生司。随后,又将卫生司升格为卫生部”得出中央卫生机构的级别不断提高。第二小问“影响”,由“部分满足了国内防疫的需求”得出有利于降低疫病发病率,使居民的健康状况有所改善;由“在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该处生产的生物制品”得出促进了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医学科研成就;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中国医药防疫事业的发展,使医疗卫生步入现代化轨道,增强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

14、能,有利于民众卫生意识的增强。4(2017年江苏如皋高三一模)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 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

15、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材料三 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材料四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铁路网密度按人口计算按

16、国土面积计算总里程【公里】统计年份单位公里/每万人公里/万平方公里中国0.84114910002012美国5.55538.32264272007加拿大16.181009.2572162007俄罗斯5.9699.11280002006法国5533.62299012008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京张铁路修筑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4)根据材料四,比较中国在世界铁路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的看法。【答

17、案】(1)必要性: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交流和巩固西北边防,必须修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能洗刷耻辱,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特点:政府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公营与民营相结合;新建与改旧结合,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3)特点: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运行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国家重视铁路的事业,加快建设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和财力日益增强;铁路建设技术和火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4)地位: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看法:铁路发展符合我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的国情;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铁路建设步伐将会

18、更快;要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引进先进技术;要建设安全系数高、运行速度快、服务质量优的国际一流的铁路交通网。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从1955年起至1988年”“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综合所学,可以从政府重视、经济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第一小问,需要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从总里程与人均里程分析。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需要学生综合所学归纳,可以从国情、综合国力、技术、服务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5(2017年河南开封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近现代报刊业发展历

19、程摘编自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报刊发展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一:18901920年间的中国报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阐述: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向西方学习由器物深入到政治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通过报刊宣传政治主张,推动维新变法与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后,为启蒙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利用报刊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论题二:1978年后的报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形势的变化。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以

20、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报纸的宣传重点由政治宣传转移到经济建设的报道上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增多,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报刊题材种类日渐丰富。(任选其中一种观点论述即可)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市镇大部分集中在苏、松、杭、嘉、湖地区。其次,沿江、沿运河城市发展轴线的进一步发展。长江、大运河是中国明清时期东西、南北两大通道。基于这一时期沿海各大、中港口开放关闭不一,因而河港城市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在西南地区,明、清两代随着政区不断推进,在云、贵、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改土归流”政策,平定了土司叛乱后又广建府

21、、县治所;在西北地区,也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如伊犁、哈密和西宁;在东北地区,沈阳一举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摘编自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城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2)根

2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答案】(1)特点:江南地区市镇大量涌现;沿江与运河的市镇进一步发展;沿海城市发展趋于停滞;边陲地区市镇得到发展。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2)新变化:城镇的政治独立性增强;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发展不平衡,通商口岸发展迅速,传统工商业市镇走向衰落。评价:推动了中国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色彩,便于西方的经济侵略;导致大量的手工业者破产,社会矛盾激化。第(2)问,依据

23、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古代城市完全处于封建皇权控制之下,1908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中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日趋衰落”,概括归纳出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根据对上述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相关的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对上述变化加以简要评价。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风俗是指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因素作用下,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爱好、礼仪,这是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历史现象

24、,形成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材料一 汉人自古十分重视发式与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随意剃发,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剃发易服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许多人因此反抗满清,或者宁愿一死。不仅原先准备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辙,连已经归附的州县百姓也纷纷揭竿而起,树帜反清,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于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几乎遍及全国。满清对此进行了严厉的镇压。清兵在南方的屠杀,多因剃发易服而起。摘自XX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材料二 剪辫与否本身不会给社会生活带来多大影响,但在近代中国它显然又带有观念

25、变革的意义。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显示了一个革命先行者同王朝的决裂。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显示了一个旧官僚在推拽之下的政治转折。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显示了一个“名义上是共和主义者,但内心却是专制君主”的人舍鱼而取熊掌的权衡。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材料三 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于1912年3月5日发出临时政府公报第29号,规定令到之日限20日,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此令发布后,大部分商民立即剪去了辫子。有的在剪发大会中与数千人集体把辫子剪掉,有的却被手持剪刀的军警以强制方式剪去。在1912年初,是否剪了辫子,成了革命与不革命的标志。新政府也用强制手段来速成改朝换

26、代的“剪辫令”。最终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促成了中国男性剪辫运动的高潮。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廷强迫各族人民剃发易服的目的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人物主张“断发(剪辫)”的出发点有何不同。(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近代男性剪辫运动。【答案】(1)目的:维护满族的统治地位,保持满族不被汉族同化削弱汉族的民族意识,便于统治。影响:强令官民剃发易服的举措引起汉人的普遍不满,激起了汉人各阶层人士的反对;导致了长期的政局不稳以至生灵涂炭。(2)不同:孙中山,表明反满清的革命决心。黎元洪,革命潮流下投机以保全自己。袁世凯,民主共和潮流下投机以

27、谋求权力。(3)看待:剪辫运动是当时社会习俗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或近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剪辫运动是当时摆脱落后,追求进步(或革命)的表现;剪辫运动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撞击和融合在社会生活上的反映;剪辫运动是中国由传统向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有1 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

28、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 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铁路网密度按人口计算按国土面积计算总里程(公里)统计年份单位公里/每万人公里/万平方公里中国0.84114910002012美国5.55538.32264272007加拿大16.181009.2572162007俄罗斯5.9699.11280002006法国5533.62299012008德国4.419

29、1.73418962008英国2.85680.09165672006日本1.95489.04234742006印度0.63212.51633272007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答案】(1)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传统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工业生产所需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的研制解决了铁路运输的关键技术。(2)特点:

30、经历了从“西方铁路的知识的传播”到“外国人在华修铁路”再到“国人自主承办”的历程;列强长期主导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和运营;铁路发展艰难,建造速度慢、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原因:两半社会,国家主权不独立、经济发展滞后;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传统观念的制约等。(3)地位: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看法:中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袤,铁路发展符合国情,空间巨大;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物质基础扎实;要处理好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的关系;提高行车速度、改进服务设施、增加安全系数;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跨国铁路运输网。第

31、(3)问,主要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可结合表格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可以从我国基本国情、铁路与经济的关系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等方面作答。【知识拓展】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特点(1)从时间上看: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3)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业最早出现在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