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0.96KB ,
资源ID:1190761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90761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记录.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记录.docx

1、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记录二十里铺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教研组数学低段教研组时间10月 28日参加人员数学低段教师主讲人魏延峰地点二、四教室研讨内容二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学习除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后续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 0 的除法和初步感知余数。本单元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通过“森林聚会” “动物联欢” “水中救援” “猴子捞月”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2、性。知识结构安排合理: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知识结构的重要依据。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研讨高娟: 教学时从生活入手,层层推进,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在例一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此时关注结果,只要符合定义就行;在例二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另外,在教学环节上,层次性也比较突出: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实际

3、操作,记 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全课总结,拓展平均分。王伟: 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场景入手,再到小录 棒操作平均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找平均分,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实,例题教学平均分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进行,练习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无疑也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跃富: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起点,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平均分。2、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的平均分。“生活中的数学”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是小学

4、数学的一种学习方法 , 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学观点。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3、让“反思”走进学生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反思、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最佳方法;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巩固练习时各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经常让学生体验因反思带来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有利于对自己的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加深、巩固,理清知识形成的过程。高干: 本课平均分的本质内涵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操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平时的课堂中, 动手操作一直是老师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孩子天生好动, 组织教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由于平常的训练,课堂操作效率大大提高,平常我要求孩子小棒统一竖放在数学

5、书的另一角,一旦操作,第一时间一字排开小棒在桌子正中央,通过训练与表扬的手段,学生操作的有序性得到很大提高。本课全班统一操作小棒有 4 次之多,操作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这样的操作有效的让学生抓住平均分的本质。讨、高庆瑞: 对于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更何况要学生汇报时用自己的语言,估计学生存在的难度,进行了有效的预设:在进行叙述“平均分”的过程中,通过提要求,让学生统一运用一定的语言格式, 比如例一让学生汇报时说清楚: 分成了几堆,每堆几根?试一试说一说你什么怎么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迁移,使得汇报有序:分成了几份,每份几根。在例二的汇报中,难度进一步加大,引导学生统一拿小

6、棒在左手,然后右手拿 2 根说一说,拿 2 根说一说:每 2 根一份,每 2 根一份运用这样的语言,学生在理解平均分、汇报平均分来的更有序,语言更有数学味。当然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1、表扬的激励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2、语言还要进一步精炼。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学生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教学准备:铅笔 橡皮 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探索新知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那咱们一起去大森林参加它

7、们的丰收聚会吧。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课件生:有熊猫、小兔、小猴、小松鼠。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你还发现了什么?生:桌子上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生:我发现了桌子上有 12 个桃子、 6 个竹笋、 16 个萝卜、 15个松果。师: 你们真是些善于观察的孩子。 你知道每一样食物是分给哪种小动物的吗师: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生:我们多想吃这些竹笋呀!生 2:该怎么分这些竹笋呢?师:咱们来帮帮熊猫吧! (同学们表示一致赞同。 )师:如果用小棒来代替竹笋,你准备拿多少个学具?得分成几份?为什么?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分一分吧!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分

8、一分)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汇报:(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来, 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有一种分法最特殊,你能找出来吗?师:你为什么把 6 个分成 3 个和 3 个分成一类?生 1:这样分一般多。生 2:一样多。升 3:同样多,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说明自己的理由。师总结: 也就是说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只熊猫看作一份,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师:那到底什么是平均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正确的评价。 )像这样,把 6 个竹笋分给 2 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同样多,叫

9、做平均分。 (同桌之间像老师这样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二、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师: 刚才同学们不仅帮熊猫分了竹笋, 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完成课后练习一三、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师:咱们再来帮小猴分桃子吧!它们都快等不及了。课 件 出 示 信 息 : 把 12 个 桃 子 , 分 给 3 只 小猴, ?学生提出问题,把信息补充完整。“把 12 个桃子,分给 3 只小猴,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请同学们取出学具在小猴卡纸上分一分吧!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分,总结各种分法,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边展示边说自己是怎么分的:生 1: 1 个 1 个地分。生 2: 2 个 2 个

10、地分。生 3: 4 个 4 个地分。得到的结论都是每只小猴都分到 4 个桃子。师:大家看,这几种分法中,哪种分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 让学生体会到分法的优化)师小结:不管是 1 个 1 个地分, 2 个 2 个地分,还是 4 个 4 个地分,每只小猴都分到 4 个桃子,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教师边小结, 课件动画展示每只小猴都分到 4 个桃子,然后再让学生圈一圈,让学生切身体会这种分法是平均分。点评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并且继续利用学具分一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四、探求平均分的方法师: 唉! 同学们仔细听, 小兔子在说

11、什么? (课件出示录音: “有16个萝卜,每只兔子分 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师:谁听清了,再帮小兔子说一遍?(学生复述)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再取出学具分一分,开始。(学生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我一次分 4 个给一只小兔子, 这样分了 4 次,所以可以分给 4 只小兔子。教师巡视指导)展台展示学生分的情况, 教师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最后在让学生较熟练掌握分法地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展台上圈一圈,充分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师小结: 16 个萝卜正好分完,把 4 个作为 1 份分给 1 只小兔子,这样分了 4 份,所以可以分给 4 只小兔子。所以 16 里面有 4 个 4。像这样把几个作为一份来

12、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教师边总结边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点评学生通过摆学具、分一分等方法,从感性上认识了 16里面有 4 个 4 的含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了平均分的另外一种含义。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比如:咱班有40 个人,平均分成 10 个小组,每个小组有 4 个人。再比如:有 16个同学参加接力赛,平均分成 2 个队,每队几个人呢?( 8 人)那你们能举一些吗?请说给同桌听听。请学生举例。生 1:我们班有 18 个男生,平均坐在 3 排,每排 6 人。生 2:我们班 35 人,平均分成 5 个组管理小西红柿,每组 7 人。五、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方法师:

13、咱们再看小松鼠在想什么呢?(课件出示信息窗,出现小松鼠的信息:“有 15 个松果,每只小松鼠分到到 3 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松鼠?”)(学生思考,得到结论每只小松鼠分到 5 个。 )再出示“把 15 个松果,平均分给 5 只小松鼠,每只小松鼠分到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分一分, 边分边说是怎么分的, 得到的结论是可以分到 3 个。 )六、巩固练习:我们小朋友真能干, 帮小动物们分到了它们爱吃的食物, 我们用什么方法平均分一分我们爱吃的水果呢?1、分西瓜(实物贴图)112块西瓜,平均放在 6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12块西瓜,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2、分草莓(实物贴图)18 颗草莓,

14、每盘放 4 颗,可以放在几个盘子里?28 颗草莓,每盘放 2 颗,可以放在几个盘子里?3、排椅子师:谁来说一说,我是怎么排的?生 1:平均排了 3 行,每行 4 把椅子。生 2:平均排了 4 竖,每竖 3 把椅子。七、总结师: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心得,教师给予补充指导。 )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 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关于平均分的问题, 那你能创造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这个平均分的过程吗?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八、板书设计:平均分熊猫哥哥 熊猫弟弟1 54233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前奏。 认识平均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

15、册第四单元认识除法里的教学内容, 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 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 能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 老师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

16、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1、新课开始,利用小动物分东西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让学生在分圆片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圆片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说分的过程,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摆小棒,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总之, 本节课的教学, 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