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3.89KB ,
资源ID:119186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9186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docx

1、论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论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内容摘要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 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 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 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本文通过对正当防卫的概念、特 征以及防卫过当等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并阐述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 体内容,由此而提出关于正当防卫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的相关 问题。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 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关健词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不法侵害,无过当防卫,必要 限度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沿革和立法取向正当防卫对维护

2、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社会秩序以及公民的合法权益 都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从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方面来 看,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措施是刑罚无法取代的。从习俗到法律、从观 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 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作为 法律制度在刑法中地位的真正确立,是1791年的法国刑法典。可 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正当防卫制度,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所鼓吹 的天赋人权论的产物。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在总结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法制建设和 社会主义时期的司法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根 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草案第33次稿规定

3、:“为了使公共 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 取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 的危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979年 颁布的刑法基本上保持了正当防卫条款的原貌,只是防卫过当“可 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修改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可见,立 法的取向是逐渐放宽对正当防卫的限制二、正当防卫的目的和意义(一)正当防卫的目的允许运用私力救济受侵害的权利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时代 的规则,现代法治国家中应该由国家机关根据法定程序来阻止侵害或 解决冲突,个人运用私力来阻止侵害或解决冲突一般而言是不被允许 的。但是在侵

4、害迫在眉睫而依靠国家机关来阻止或恢复来不及时或不 可能时,不允许私人运用私立救济就不仅不能保护受侵害的权利,还 将难以维持法律秩序。正当防卫作为国家机关公力救济的补充,受到 各国的普遍重视。从正当防卫的法定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当防卫行 为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 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正当防卫的目的在正当防卫的概念 中占有主导地位,它对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的本质以及确定 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的正当性表明正当防卫 不是违法侵害,更不是对不法侵害人的惩罚,它具有正当防卫的性质, 是一种有限度的防卫行为。它充分说明了正当防卫行为仅仅

5、是在合法 权利被正在侵害或威胁之中的一种紧急情况下,为保护国家、社会公 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紧急救济措施,是针对 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有利的反击。正当防卫行为在客观上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人身或者财产 的损害,因此具有犯罪的外在形式。但是,正当防卫行为和违法犯罪 行为在性质上有着内在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明确正当防卫的目的, 才能知晓正当防卫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 法权利的本质,才能真正把握住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二)、正当防卫的意义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 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鼓励公民和正在

6、进行的不法 侵害作斗争,震慑犯罪分子,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正当防卫不 仅是免除正当防卫行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而且是公民和正在进 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的法律武器。特别是现行刑法中对正当防卫规定 作了重大的修改补充,主要立法精神是适当地放宽正当防卫的构成条 件,除原则性地规定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以外,还对某些特定 情况下的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了特别规定,这就有利于公民大胆 地运用正当防卫的法律武器同不法侵害作斗争。三、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构成条件(一)正当防卫的概念1979年刑法对于正当防卫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 于它是建立在传统的正当防卫观念基础之上,把正当防卫与刑事犯罪 紧密

7、联系,对正当防卫的界限缺乏明确界定,司法实践中对防卫人过 于苛求,不能实事求是地处理防卫案件。因此,新刑法对正当防卫立 法作了重大修改,为公民积极行使正当防卫权提供了军有力的法律保新刑法第二十条分三款进行了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对不法侵害人 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 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 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8、。“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新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较旧刑法有可了 以下变动:1、增加了保护利益的内容,扩大了保护对象范围。2、 增加了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内容,从而使正当防卫的概念更加明 确,也为正当防卫的认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标准。3、放宽了防卫限 度的条件。79刑法规定,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是 防卫过当,而新刑法则修改为正当防卫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 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可见,新正当防卫的限度大大放宽,在确定防卫 行为是否应负法律上的刑事责任时,必要限度成为参照标准而不再时 绝对标准。4、规定了无过当之防卫,即绝对正当防卫。这时新正当 防卫制度较正当防卫制度的最重要的修改。5

9、、将正当防卫行为由“应 当酌情减轻或免除处罚”改为“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这一修改消除 了对过当行为处罚上的误区,使减轻或免除处罚成为法定的硬性规定, 即某一加害行为只要认定为防卫过当,在坚持加害者负刑事责任的同 时,必须予以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不象以往那样在综合防卫过当的动机、手段、时间条件、危害后果等基础上决定是否给予减轻或免除处罚。这样旧确保了对防卫过当“罪当其罪”。(二)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正当防卫权利不可滥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 在刑法理论上,必须同时具备五个条件:(1)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一一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1、 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对合法行为不能实施防卫。

10、2、不法侵害 行为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假想的。没有不法侵害,行为人误以 为有不法侵害发生而实施所谓的防卫,称为假想防卫。假想防卫,则 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罪过而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刑事责任。3、不法 侵害行为通常应是人的不法行为。对于不法侵害的理解,刑法中并未给出明确的解释。我们认为不 法侵害的含义具有三方面的特征:1、侵害性。侵害一词从其意义上 讲,“侵”的含义是侵入,接近,“割 的含义是伤害,妨害。侵害就 是“侵入而损害”。由此可见,侵害是一种具有积极攻击性,并有可能 会造成损害的行为。首先,不法侵害必须是一种行为,可以是自然人 的行为,也可以是单位的行为。其次,这种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

11、, 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特征,亦即它是对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攻击, 或者会产生一种使合法权益感受危害的状态,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才 能成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否则谈不让进行防卫的问题。2、违法 性。从新旧刑法的有关条文看,刑法都涉及“不法侵害” 一词,一定有其内在的特定含义,可以看出这一含义并 不只限指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同时也应当包 括于犯罪手段基本相同,但尚未触犯刑法的一般违法行为或虽然触犯 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许多学者都认为防卫行为 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而不法侵害行为,既包括一般的违法行 为,也包括犯罪行为。法律没有规定无责任能力人具有侵害他人的

12、权 力,只是规定了无责任能力人不承担法律责任,法律的这一规定也说 明无责任能力人可能会产生侵害他人的行为。笔者认为,正当防卫的 性质决定了它只能通过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者财产造成一定损害的 方法实现其目的。3、可制止性。“制止”从词义来讲有使其停止之意, 可制止性就是致使不法侵害得以停止,或者有效的防止危害结果的发 生,或者减少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法侵害的行为虽然可以是不 作为的行为,但通常都是以积极作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并且这种积 极作为的行为往往带有暴力的或侵袭的性质,肯定带有一定的强度。 如果一个不法侵害的行为一经发生,危害后果随之造成,即使实行正 当防卫,也不能阻止危害后果的发生或

13、者即使即地挽回损失。这样的 不法侵害没有可制止性,因而不能进行正当防卫。同时也存在这样的 情况,即使不再实行正当防卫,也不会再发生危害后果或者危害后果 不再扩大。在这种时候,不法侵害虽然没有结束,危害结果也没有继 续发生,如受害人已死亡,但犯罪分子仍继续加害,也已经失去了对 不法侵害的可制止性,因而就不能对之实施防卫行为。(2)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一一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即已经 开始,尚未结束。这个条件解决的是不法侵害的真实性和适时性问题。 如果不符合这个时间条件的防卫,称为防卫不适时。防卫不适时,有 两种:不法侵害尚未开始就实施防卫,叫事前防卫;不法侵害行为已 经结束实施的防卫,叫事后防卫。

14、防卫不适时,属于故意犯罪。(3)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一一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 不能及于与侵害行为无关的第三人。如果对第三者实施,属于故意犯 罪。如果针对不法侵犯人以外的第三人包括其亲友进行防卫,不仅不 能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反而可能新的不法侵害。 (4)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一一防卫意图。所谓防卫意图,是指 防卫人意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 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而决意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 害的心理状态。因此,防卫意图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于正 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认识,即正当防卫的认识因素。2、对于制止正 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决意

15、,即正当防卫的意志因素。然而我们应该注 意,某些行为从形式上似乎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但由于主观上 不具备防卫意图,因此,其行为不能视为正当防卫。这种情况可以包 括以下两种:1、防卫挑拨。即是故意地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而借 机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为。它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不法侵害,挑拨人 也实行了所谓正当防卫,形式上符合正当防卫的客观条件。但由于该 不法侵害是在挑拨人的挑逗下故意诱发的,其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而 没有防卫意图,客观上实施了犯罪行为,因而是故意犯罪依法应该承 担刑事责任。2、互相斗殴。是指参与者在主观上不法侵害故意的支 配下,客观上实施的连续的互相侵害的行为。在互相斗殴的情况下, 由

16、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其行为也不得视为正当防卫。(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一一我们每一位公民在运用正当防卫 这个法律武器的同时,也必须要把握住正当防卫的界限,防止滥用法 律赋予的权利,造成防卫过当。根据新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 事责任。因此我们应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限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进行考察。1、不法侵害的强度。在确定必要限度时,首先需要确定不法侵 害的强度。所谓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已经 造成的损害结果的轻重以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 打击部位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

17、如果用轻于或 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 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 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2、 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 对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的危 险程度。不法侵害的缓急对于认定防卫限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 防卫强度大于侵害强度的情况下,确定该行为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 度是否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更要以不法侵害的缓急等因素为标准。3、 不法侵害的权益。不法侵害的权益,就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 益,它是决定必要限度的因素之一。根据不法

18、侵害的权益在确定是否 超过必要限度中的作用,为保护重大的权益而将不法侵害人杀死,可 以认为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因而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 度。而为了保护轻微的权益,即使是非此不能保护,造成了不法侵害 人的重大伤亡,而就可以认为是超过了必要限度。四、关于防卫过当新刑法在正当防卫的适用上,较明确的划清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 当的界限,对于防卫强度的规定,较之旧刑法更为明确具体。新刑法 第22条第2款指出:“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 当减轻或者免除刑罚。”衡量防卫强度的法定因素有两个,一是“明显 超过必要限度”;二是“造成重大损失”。前者是防卫强度的说明,后 者

19、是防卫结果的表现,对于构成防卫过当来说,二者缺一不可。如何理解和把握“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以及“造成重大损失” ? 我们认为,新刑法典中所谓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应当是指防卫行 为非常显著地超出了制止不法侵害的需要,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 强度与不法侵害的性质、手段、强度不是过于悬殊。所谓的“造成重 大损害”,应当是指防卫行为不仅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而 且造成重伤、死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等重大的损失等。 应当注 意的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实质是正当防卫 限度条件的一体两面。“造成重大损害”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具 体表现:“超过必要限度”是“造成重大损害”判断标

20、准。也就是说, “并不存在所谓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换 言之,只是在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才存在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问 题;不存在所谓的手段过当而结果不过当或者相反的现象”。 在实践中,如何认定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应从防 卫方,侵害方及客观条件综合分析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性质及其重要 性,侵害行为的性质,侵害手段,侵害的缓急,侵害的人数,侵害人 的能力,防卫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各种因素。不能只看防卫的强度 于侵害的结果是否相当,也不能一看见侵害者被杀伤旧认为防卫过当。因为正当防卫是在遭突袭的情况下被迫实行的行为,难以准确的判断“必要限度”。当然,也不允许为保护

21、合法权益就随意进行主动性防卫。五、关于无过当防卫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首次规定了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 犯罪可以采取无限度的防卫,即使造成了不法侵略者的损害后果也不 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 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 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在刑法 理论界上有学者称,此款规定是我国的无限防卫权,或特别防卫权, 或无过当之防卫等。据此规定,“对正在进行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的暴力犯罪实行正当防卫,不存在过当情形”,这一规定是我国刑 法在正当防卫制度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它使公民在受到正在进行的暴 力

22、犯罪时,能够站出来进行英勇的反击,不至于因过多地考虑防卫过 当责任而畏首畏尾,不能适时制服犯罪。无过当防卫赋予了防卫人无 限的防卫权,因此必须对无过当防卫的使用严格掌握,以免滥用,使 得防卫权蜕变为私刑权,造成社会混乱。必须明确无限防卫是正当防 卫的一种。因此,除了没有限度条件外,正当防卫的其他四个条件: 起因条件,防卫时间,防卫对象以及防卫意图必须同时具备。六、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新刑法明确规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既然正当防卫的有 利无害社会效果,是应受完全的表彰,其中的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 英雄行为,还当歌颂;则法律的良心就不能单纯从消极方面论断为无 罪或不负刑事责任,而应当

23、进一步从积极方面肯定其有利无害、有功 无过,而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特别是当今社会治安往往因各种暴行 而趋于严峻,法律倘能促使社会群起而攻之,则其制止和预防犯罪的 及时有效性,便相对大于司法机关的事后究办。可是,许多正当防卫 案件的处理,特别是那些为保卫重大利益作殊死斗争,因而容易涉嫌 过当甚至被误以故意行凶论罪的防卫适当行为,即使最后终于水落石 出,如果司法机关只是就事论事地宣告无罪了事,而不昭示其功于社 会,不强调其应受法律完全保护的效果,则甚至会因这种不作为抑制、 削弱、伤害公民的正当防卫积极性。现时,公众面对歹徒逞凶,虽然 对被害人也寄予同情,但不少的人宁可袖手旁观,不愿挺身而出。法 律

24、的社会效果落后于时代要求,这确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七、刑法对正当防卫规定的不足之处及其完善的意见(一)关于正当防卫的适用对象的限定存在缺陷刑法第20条第3款之规定,无过当之防卫的适用对象是行凶、 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那 么,如何理解这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呢?严格地说, 行凶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术语,因而其含义十分宽泛,难以界定。 例如打架是行凶、伤害是行凶、杀人也是行凶。赤手空拳可以行凶、 手持凶器可以行凶。因此,修订后的刑法采用行凶一词,存在一定的 缺陷。对此,我们认为应当对行凶一词加以限制解释,限于使用凶器 的暴力行凶。因而构成无过当之防卫的

25、行凶,应当是指使用凶器、对 被害人进行暴力袭击,严重危及被害人的人身安全。在这种情况下, 才能对之实行无过当之防卫。杀人、是指故意杀人,而且在一般情况 下是指使用凶器,严重危及被害人的生命安全的情形。对于那些采取 隐蔽手段的杀人、例如投毒杀人等,事实上也不存在防卫的问题,更 谈不上无过当之防卫。抢劫和强奸,根据修订后的刑法第20条之规 定,是无过当之防卫的对象。那么,是否对一切抢劫和强奸犯罪都可 以实行无过当之防卫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强奸和抢劫,从 犯罪手段上来看,有暴力方法。胁迫方法和其他方法之分。这里的其 他方法往往是指麻醉、灌酒、利用失去知觉不知反抗的状态等。对于 暴力强奸、抢劫

26、,显然可以实行无过当之防卫。但对于采用胁迫或者 其他方法实行的非暴力的强奸、抢劫能否实行无过当之防卫,我们认 为是值得商榷的,在我们看来,对这种非暴力的强奸、抢劫犯罪不能 实行无过当之防卫。至于绑架,一般情况下是采用暴力的,因而可以 实行无过当之防卫。但也有个别情况下,是非暴力的。例如胁迫等, 在这种场合,一般不允许进行无过当之防卫。总之,在认定无过当之 防卫的对象的时候,应当以暴力犯罪来严格界定与限制修订后的刑法 所列举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犯罪。只有严重危及人身 安全的以暴力手段实施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犯罪,才存 在特殊防卫的问题。(二)建议增加正当防卫的民事责任的规定

27、我国的相关法律中未明确规定正当防卫的民法责任,即正当防卫 人是否要对损害结果作出赔偿或负其他民事责任。防卫人在行使防卫 权利时,既没有违反公共利益,或以损害他人为主要目的而滥用权利, 又尽了防止过当的义务,其行为既有理、有利、又有制,与所产生的 损害结果之间,只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不 具备损害赔偿或其他民事责任的原因要件。由此可知正当防卫人无需 为自己的行为负民事责任。相反,根据正当防卫的完全正义性和有利 无害的社会性,防卫一方在要求不法侵害者承担其直接侵权行为所造 成的损害责任的同时,有请求赔偿防卫人因防卫造成的物质上和精神 上的各种损害的权利,这乃理所当然(三)举证责

28、任责任问题在修订后的刑法实施以后,适用无过当之防卫,存在一个举证责 任问题。因而无过当之防卫是被害人的一个无罪辩护的理由。无过当 之防卫的立法初衷是鼓励公民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但是也造成了一 种危险,这种危险是指可能使不轨之徒易于歪曲利用无限防卫权以遂 其杀人目的。11为此,对无过当之防卫必须严格审查,防止滥用。 这里涉及一个举证责任的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刑事 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不 负证明责任,亦即他们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但我们认为,被 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过程,仍然通行“谁主张、谁证明”的原则。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35条规定:“辩

29、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 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这里证明无罪 的材料和意见,就包含证明责任的含义在内,在无过当防卫的情况下, 公安司法机关当然要全面收集证据。如果发现无过当之防卫的事实材 料的,应当据此认为无罪。但如果公安司法机关只发现证明被告人故 意杀人的事实材料,未发现无过当之防卫的事实材料,被告人及其辩 护人提出无过当之防卫的辩护事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否 则无过当之防卫就不能成立。12八、结束语新刑法的修改,对正当防卫的规定更加准确,具体,完善。无论 是正当防卫概念上的修改还是对防卫过

30、当负刑事责任的两个基本条件 的界定,以及增加的无过当防卫的规定,都充分反映了在我国现阶段 的社会治安状况条件下,进一步强化防卫制度的必要性。这不仅有利 于鼓励公民积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有效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 权益,还有利于震慑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形成敢于通犯 罪分子作斗争的良好社会风气。参考书目1、 徐华新正当防卫制度论 绥化师专学报第22卷第2期2、 王作富中国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 刘守芬主编新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出版第Ill页4、 陈兴良主编刑法总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第 36页5、高铭暄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7、 赵秉志、赫兴旺主编:论刑法总则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法 学1997年第2期。8、 高西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改与试用,中国检 察出版社1998版,第18页9、 陈兴良主编: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23页。10、 赵秉志新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89页11、 范忠信:刑法典应力求垂范久远一一论修订后的刑法的局 限与缺陷,法学1997年12、陈兴良论无过当之防卫法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