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6.94KB ,
资源ID:119276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927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1、学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收集制 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 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2、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相对于租让企业,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但是,它们多是磨粉厂,碾米厂、榨油厂、制革厂甚至是一些小作坊,承租人多是原来的业主,另外大约有1/4

2、的承租人是合作社。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 )A. 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业体系 B. 准备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C.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D. 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3、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 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出( )A.战争局势阻碍政策推行 B.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C.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斯大林体制完全确立4、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

3、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的意图是()A肯定新经济政策在工业化方面的作用 B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 D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它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经真正认识到( )A. 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巩固工农联盟。B. 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C. 新经济政策有助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并能巩固政权D. 新

4、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6、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7、.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8

5、、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9、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回归理想的实验”的重要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国家对

6、经济进行间接管理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优先发展农业和军事工业10、 以下为1913-1926年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项目1913192019251926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3.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10013.875.5108.1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 )A. 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C. 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 D. 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11、 1946年,有人在战后经济政策的手稿中向国家(苏联)提出如下建议: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

7、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这一建议( )A. 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转型 B. 揭露了苏联政治弊端C. 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恢复 D. 否定了苏联经济模式12、1955年,苏联关于修改农业计划工作方法决议规定,农业发展由各区执行委员会下达计划任务,由集体农庄和农庄庄员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国家计划委员会只负责农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协调平衡工作。这一做法( )A.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提高了庄员的生产积极性C.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13、有的史学家认为: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一半是失败的,但也说明另一

8、半是成功的。”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A彻底冲破了斯大林的束缚 B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的模式C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4、1962年11月,赫鲁晓夫决定在边疆区和州的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各自成立自己的一套领导机构,以保证对工农业生产的更具体的领导。这一措施( )A. 从根本上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使苏联的农业形势有所好转C. 混淆了党政机关和经济组织的职能 D. 有助于实现扩大企业自主权1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

9、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的“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 )A. 农业上大规模种玉米 B. 一味发展重工业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16、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对经济体制进行局部调整C利用市场来调节国民经济 D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企业17、 1979年7月,勃列日涅夫出台工业管理体制,“建立长?中和短期相结合的计划经济体系,使企业经营活动

10、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 )A. 打破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B.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自主性C.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 D. 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1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的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19、 1979年7月,勃列日涅夫出台工业管理体制,“建立长、中和短期相结合的计划经济体系,使企业经营

11、活动有较大的余地;把企业的物质利益形成指标;将科技人员的物质利益和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挂钩。”这一举措( )A. 打破了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B.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自主性C. 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 D. 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20、1990年10月,戈尔巴乔夫指出:“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才能保证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财富的公正分配、公民的社会权利和社会保障、自由和民主的扩大”。对其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 旨在为“民主的人道主义”造势 B. 主张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众利益相结合C. 这一改革思路将会加速苏联的解体 D. 说明苏联已确立市场经

12、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的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

13、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 材料三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此后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或统治分别有哪些缺点?其共同的缺点是什

14、么?(2)从苏联三次改革的失败和苏联最终解体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可以得出哪些重要启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材料二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

15、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19-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1)材料一威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或者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 恩格斯论历史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行动的目的与结果”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一、选择题1、【

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实施的是新经济政策,故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和“租借企业比较多,仅1924年就由国家租出6488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苏俄(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私人资本主义,可以是本国资本家,也可以是外国资本家)发展经济,故选C项。苏俄(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为了恢复发展经济,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而非借助本国资本建立工

17、业体系,故排除A项。当时苏俄(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谈不上改革,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举借内债来解决民生方面问题,故排除D项。3、B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具体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贡献根据题中的材料“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主要肯定斯大林模式对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贡献C项指出斯大林模式在工业化方面具有一定贡献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A、B、D三项说法不符材料故选C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 “其实党向新经济 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

18、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 新形式”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故C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D不符合史实,错误。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内战爆发以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把仅有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用于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实行一些临时性政策,这些政策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苏俄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的主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7、【答案】

19、B【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农场”,与工业无关,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增加,D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所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此时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使国家农场生产与私人生产形成鲜明对比,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8、B9、C10、【答案】A【解析】1926年是新经济政策推行的时期,新经济政策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故A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公有制,属于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当时,斯大林模式没有建立,故B错

20、误;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的发展,强调计划经济,不符合新经济政策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特点,故C错误;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本题解题关键是“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本题考查学生图表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11、【答案】A【解析】由“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可以看出实际上有人建议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转型,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选,题干材料体现的是经济不是政治弊端;C项不选,题干中的建议并不是新经济政策的恢复;D项不选,由题

21、干可知建议修改斯大林模式,但是没有否定。1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恢复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据材料“根据需要自行确定各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可知农庄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排除C项;赫鲁晓夫改革最后失败了,“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需要掌握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对题干材料的分析理解依据题干“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结合所学可知,成功是指赫鲁晓夫的改革将改革

22、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C项正确A项错在“彻底”,应排除BD两项不符合赫鲁晓夫的改革史实,应排除故选C14、【答案】C【解析】“党组织中设立领导工业生产的党委会和领导农业生产的党委会”说明赫鲁晓夫运用党政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农业生产,严重背离经济组织的功能,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冲击,故A项错误;这种措施只会导致农业生产积极性挫伤,不会促使农业形势的好转,故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遏制了企业生产的自主权,故D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

23、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答案选D。16、【答案】B 【解析】题干中苏联政府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对商品货币关系的态度是肯定的,但是“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可知政府报告虽在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但对该体制也有触及,可见该政府试图对经济体制进行局部调整,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24、可知材料强调了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勃列日涅夫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并未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实现企业自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是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措施而非经济措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1971年”“五年计划”说明此时苏联正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代,对斯大林体制虽有触及,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仍然存在,这一点为五年计划报告内容所证实,其中“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体现了触及原有体制,

25、故D项符合题意“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是对原有体制坚守的体现,A、B、C三项与材料明显不符故选D19、【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对科技人员的重视,也就体现了勃列日涅夫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价值,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并未打破传统的斯大林模式 ,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实现企业自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苏联成为了超级大国是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措施而非经济措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我国社会向市场经济过渡完全是由人的利益决定的”“只有市场与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方向相结合”

26、等信息可知,戈尔巴乔夫强调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与人的利益紧密结合,故B项符合要求。“避免苏联解体”“当务之急”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D两项排除。C项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二、非选择题21、(1)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改革目标不切实际,且不顾自然条件的限制而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军备竞赛,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但没有实现“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目标,反而使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共同的缺点: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

27、平不高的问题(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复杂的;社会主义改革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改革一定要切合实际,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改革要稳步推进等【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考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缺点和共同的缺点;从苏联三次改革的失败和苏联最终解体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中可以得出的启示需要掌握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内容和影响(1)第一小问的缺点,依据材料一“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可以得出赫鲁晓夫提出的改革目标不切实际,且不顾自然

28、条件的限制而扩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依据材料二“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可以得出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进行军备竞赛,从而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高涨;依据材料三“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仅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

29、年的3.2%”可以得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不但没有实现“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的目标,反而使经济增长率进一步降低第二小问的共同的缺点,依据第一小问的回答可知,共同的缺点是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2)本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题,依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曲折复杂的;社会主义改革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改革一定要切合实际,遵循客观经济发展规律;改革要稳步推进等22、(1)原因: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

30、: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促进了城市体制改革。【解析】(1)根据1934年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分析。(2)由“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联系所学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即可。23、【答案】论题: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1918年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政权,同时为了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打击了国内外敌人,捍卫了苏维埃政权。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导致了1921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可见,在战争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部分实现了预期目标。但战争结束后,这一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的出现了背离。【解析】根据材料很容易得出“行动的目的与结果的背离”的论题,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这种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而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史实具体,语言表述要准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