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85KB ,
资源ID:1197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97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期中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期中复习资料.docx

1、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期中复习资料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期中 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一般被称为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人类的起源 (P49)1 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2 促使一部分古猿直立行走的直接原因是:自然条件(地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森林面积减少,退化成草原) 人类化石最早的发现地:东非大裂谷:一千多万年前,东非的古猿被迫下地生活,走上了向人类进化的道路。3

2、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高级生物是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的,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直立行走为何能实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劳动不仅使猿直立行走,还促使人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4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3、新石器时代。(两者比较,见后表格)5 课本中列举的中国境内处于旧石器时代的远古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元谋人:距

4、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使用天然火。(云南元谋县)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距今年代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用火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年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使用天然火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3万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开始掌握磨光、钻孔技术、骨针采集、渔猎人工取火氏族 问题1:火的使用,它有什么作用?答:照明取暖;驱赶野兽;烘干潮湿的洞穴;烧烤食物。火的使用,促进了人类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问题2:人工取火与利用天然火相比,有哪些好处?答:人类可以随时随地用火,自

5、由地生火烧烤食物,用火照明,防寒等。第二课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 P1015)1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即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大约产生于 一万年 以前。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类还发明了陶器。农业村落出现,人类实现了定居。2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约九千年前。3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

6、屋,过起定居生活是在出现了( D )A、打制石器以后 B、磨制石器以后 C、狩猎以后 D、农业以后 4课本中列举的中国境内处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有: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陕西西安的半坡(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5问题: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使用陶器、磨制石器和木棒等工具,都进行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生产,都会建筑房子过着定居生活,都建立了农业村落。不同点:河姆渡人主要居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种植水稻,使用黑陶;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种植小麦和粟,使用彩陶。(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不同特点:

7、从自然环境特征,建筑形式,农作物三方面比较。)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比较生活时间生活自然环境特点房屋建筑特点农作物陶器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干栏式建筑高于地面,通风防潮水稻(牛)黑陶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5000年 位于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这里气候干旱少雨,河流少半地穴式建筑避风避寒小麦粟(猪)彩陶小口尖底瓶相同点都属于新石器时代我国人类遗址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都从事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生产,过着定居生活。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生活时间 原始人特点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人我国境内发现

8、的已知最早人类距今约100万-50万年陕西蓝田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保留猿的特征、使用天然火、群居距今约3万年山顶洞人外貌与现代人一样、懂磨光钻孔技术、会使用人工火,氏族生活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年出现了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距今约7000年浙江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黑陶距今约6000-5000年陕西半坡人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种粟、彩陶距今约5000-4000年炎黄尧舜禹人文初祖、禅让制、大禹治水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特点比较特点旧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生产生活靠采集狩猎为主生活方式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上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生活靠种植粮食和饲养家禽为主生活方

9、式上过着定居生活开始使用陶器619世纪末,在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岩壁上发现许多动物的形象,反映了当时这里人们的狩猎生活。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制作了项链,人们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也有了宗教意识。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半坡遗址出土了小口尖底瓶,证明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P1618)1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2西亚的吉尔伽美什: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希腊最早的文学作品。记述特洛伊战争(木马计)。炎帝、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

10、部落首领,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自称为炎黄子孙?答题要点:炎帝和黄帝是距今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那时候,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后来,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我们也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3炎帝的功绩有: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的功绩有: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4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治黄河水成功。5部落联盟

11、民主推举贤能有才德的人做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第一个通过禅让得到部落首领的是舜。尧、舜、禹的传说主要反映了禅让制,禅让制是部落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民主制。6考古发掘和古代传说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意义:相互印证,都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可以从不同侧面揭示历史事实,帮助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发展与沿革。考古发掘为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古代传说为人们提供了第二手资料。第二单元 文明的起源以国家的产生、文字的发明为标志,人类历史掀开了文明时代的篇章。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出现是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 文明起源的物

12、质基础(重点突出物质文明)早期国家的形成 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重点突出政治文明)告别野蛮 文明起源的文化特征(重点突出精神文明) 第一课 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文明起源的物质基础) P2428问题1:对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大河流域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答: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而大河流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较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的培植和生长,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问题2:为什么文明古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答:因为大河泥沙冲积而形成的平原(或三角洲)上往往有着肥沃的土地,这为耕种作物提供了良田沃土;河水又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用水和灌溉

13、之利,这就为这些地方发展农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大河流域往往成为农业发达、经济繁荣、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而最早的文明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又促进了其他文明的发展。所以说,大河是孕育文明古国的摇篮,世界文明故国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南亚次大陆亚洲东部干旱少雨干旱少雨气候温暖、湿润长江流域温暖湿润黄河流域冬暖夏凉1尼罗河的赠礼埃及古代埃及兴起的线索:自然条件、农业发达、村落城市兴起、人口增加、手工业商业发展、出现早期国家。古埃及文明发展史: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几十个小国,这是最早国家的出现(古埃及文明的

14、诞生);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政治中心为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埃及达到鼎盛时期,成为一个地跨亚、非的军事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被西亚的波斯所灭。古埃及城市:孟菲斯、底比斯(位于尼罗河流域,距今约3500年)世界最早的统一国家出现在( B )A、长江、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2新月沃地:西亚文明的发祥地古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城镇、神庙、宫殿和文字,成为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苏美尔人是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把两河流域带进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古巴比伦在今天

15、的伊拉克境内。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古代两河流域还居住者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希伯来人是今天犹太人的祖先。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城市:乌尔城(位于幼发拉底河东岸,距今约3500年)3印度河与恒河的哺育古代印度古代印度: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城市国家,那时人们已学会种植棉花。最早的居民是达罗毗荼人。后来西北的雅利安人入侵,征服当地居民。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古代印度城市:哈拉帕、摩亨佐达罗城(都位于印度河流域,其中摩亨佐达罗城是印度规模庞大,保存最完整的城市遗址。距今约2500年)印度种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棉花。古代印度是佛教的诞生地。

16、印度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巴基斯坦。4黄河与长江:中华民族的摇篮 P2628为什么黄河长江会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1)在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早期农业。(2)黄河流域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半坡村落遗址。长江流域发现了距今约 七千年的河姆渡村落遗址。(3)在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发现了距今约五千年的古城遗址,有城墙、城门和排水管道。标志着中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的门槛。在长江下游的一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象征权力的玉器。在同一时期的黄河下游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些磨制石器,并有相当数量的蚌器和骨器,在一些遗址中还发现了铜器,表明这时已开始向金属时代过渡。距今五千年左右,长江流域的农业率先进入犁耕时

17、代。(4)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建在黄河流域。(5)古代城市:黄河流域二里头(夏朝晚期)(6)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蛋壳黑陶杯反映了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图25 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的分布 P27 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不仅在黄河长江流域,而且在东北的辽河流域、南方的珠江流域和西南等地区都有古老文明的出现。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建立夏朝。夏:禹启(王位世袭制)桀。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1世纪)。汤建立商

18、朝。公元前1600年后商灭夏,在商汤(位于黄河下游)的统治下强大起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四大文明古国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建立者和古文明发祥的流域。文明古国发源地域出现年代建立者共同点原 因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约前3000年美尼斯都发源于大江大河,受惠于大江大河的哺育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见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古巴比伦两河流域约前18世纪汉谟拉比古印度印度河恒河约前3世纪阿育王古中国长江黄河约前2070年禹建立夏禹第二课 早期国家的形成(文明起源的政治特征)

19、P2935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文明古国城市的出现王权神圣社会等级军队与刑罚古代埃及孟斐斯底比斯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和奴隶建有常备军古巴比伦BC3500年,乌尔城汉谟拉比,自称“世界四方之王”奴隶主奴隶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BC2500年,摩亨佐达罗城阿育王种姓制度四大等级古中国夏朝后期,二里头宫殿禹,划定九州,铸造九鼎商王贵族(官员和部落首领)平民和奴隶有强大的军队1、城市开始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最早的城市。我国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夏朝。(河南堰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朝后期的都城)城市地域时间城市的布局设施乌尔城幼发拉底河东岸约公元前3500

20、年城墙、护城河、街道、房屋、商店、公共设施、宫殿、神庙、作坊摩亨佐达罗城印度河流域约公元前2500年城墙、堡垒(内有浴池、粮仓)、街道、房屋二里头黄河流域夏朝后期宫殿、宗庙、作坊古代城市的功能:防卫、交通、公共设施、宗教活动、商业活动、作坊制作业等。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异同:(作业本P22)相同点(1)规模大,布局合理,城内街道交织,商铺林立,城市周围分布着一些村镇。 (2)地理位置优越,大多沿河而建,便于生活用水与交通。 (3)经济发达,大多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同点(1)在布局上:古代城市大多为封闭式,没有城墙。而现代城市往往没有城墙,为开放式。(2)在功能上,古代城市中央往往建有神庙

21、,表明非常注重宗教,而现代城市中央建筑不固定;古代城市沿河而建,注重防卫功能,而现代城市河道主要起交通运输作用。 2、王权神圣古埃及: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各个小国的国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并兼任宗教领袖。法老自认为是太阳神之子。(君权神授的思想)古巴比伦:汉谟拉比自称“巴比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巩固统治的措施:建立官僚统治机构,各级官吏由他直接任免,建立了军队,指挥官由他任命。古代中国:禹巩固统治:“涂山之会“,接受各部落首领的朝贡;诛杀不服从自己的防风氏; 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划定九州;铸造九鼎,作为权力的象征。启巩固统治: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3、分化

22、的社会埃及 统治阶级:王室、僧侣、贵族; 被统治阶级:自由民、奴隶印度 种姓制度(统治阶级为婆罗门、刹帝利;被统治阶级为吠舍、首陀罗)等次名称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及其权利和义务第一等婆罗门僧侣,掌管祭司大权第二等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长官政治大权第三等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供给前两个种姓第四等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这种种姓制度的特点:四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相互通婚。 这种等级制度的本质: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奴隶主积极对奴隶和其他劳动人民进行统治的社会制度,是阶级分化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贵族、奴

23、隶主的特权地位。中国商朝 统治阶级:商王、官员、部落首领;被统治阶级:平民(平民是社会的主体)与奴隶。商朝奴隶的悲惨命运:人牲、殉葬。揭示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已知文字记载中,中国第一位女将领:商朝的妇好4、军队与刑法军队的作用:维护国家统治、巩固王权、开拓疆域。刑法的作用:维护社会秩序。古代埃及:建立常备军古代中国:夏朝启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加强国家权力。 商朝时军队数量更多,军制也更加完备(图217)。刑法(图220)。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P34制订者:汉谟拉比。制订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维护国家社会的统治秩序。法典的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法典的历史地位:迄今发现的最

24、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问题1:法典的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答案要点:法典体现了当时刑法的残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这同现代法律所弘扬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精神是不同的。问题2: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主统治秩序的工具?答题要点:在古巴比伦社会中,居民有不同的等级,法典的制定,客观上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有不同的规定。法典规定了奴隶主对平民和奴隶所享有的特权;法典规定了奴隶可以买卖、抵债,使奴隶买卖合法化;法典还规定了对盗窃私有财产的处罚。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人身、私有财产的安全;在法典中奴隶的生命和安全毫无保障;可见,法典具有十分鲜明的阶级性,是维

25、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第三课 告别野蛮 P3644从刻画符号到象形文字远古时期:口耳相传(有语言,但没有文字,容易出错,不容易记忆)文字的雏形:刻画符号、 图画文字。真正的文字:真正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埃及:象形文字;西亚:楔形文字;中国商朝:甲骨文。在西亚广泛传播的是楔形文字。刻在龟和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的情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纸草;西亚的楔形文字的书写材料是泥版;中国商朝的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龟甲、兽骨。宏大的工程和精巧的技艺古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最大的是胡夫的金字塔,胡夫的儿子哈

26、佛拉的金字塔旁有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巴比伦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国商朝:青铜器。中国的青铜器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古老的科学探索古埃及: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编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制作了木乃伊,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在数学上巳能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的面积,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6。两河流域:编制了太阴历,

27、七天一星期制度。古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包括零在内的10个数学符号,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宗教的奥秘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佛陀或释迦摩尼。(“佛”意为大彻大悟的人;释迦摩尼意思是释迦族隐修者)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四谛。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开始向外传播。阿育王发展佛教的措施:佛教向外传播的路线:(1)向东南传入东南亚;(2)向西北传入中亚,公元前后(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此后又由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文明古国文字建筑和工艺科学技术宗教古代埃及前3500年象形文字金字塔(胡

28、夫)太阳历、几何学圆周率3.16 解剖学和木乃伊阿蒙神来世审判观念古巴比伦苏美尔人楔形文字空中花园太阴历、星期制60进位法古印度阿拉伯数字佛教古中国商朝时,甲骨文青铜文化:商的司母戊大方鼎西汉末年(公元前后)佛教传入我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演变进化和文明的发展进步都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人类改造了自然环境,创造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人类智慧的痕迹,但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如果人类不顾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依赖于自然条件的优越,例如:人类的进化:因为自然条件的改变,被迫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生产劳动。原始农业、畜牧业都与气候的变化、自然条件有关。早期亚非文明源于大河流域: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