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47.25KB ,
资源ID:119854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19854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光学透镜巩祥山.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光学透镜巩祥山.docx

1、光学透镜巩祥山初二物理教案: 年 级:初二 课时数:3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巩祥山课 题光学 教学目标1、 加强学生光学部分的认识,尤其是实验表格题的得分率。重点、难点1、 重点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难点是表格归纳题的解法。考点及考试要求1、 光的反射、折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教学内容课前练习一、填空:1、光在真空中沿_传播,在10秒内传播的距离为 千米。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25,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4、小芳同学的身高是1.6米,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1米处。镜中她的像高是_米,她

2、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米。二、选择: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2、如图所示,把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它在镜中之像将(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变倒立3、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A. 8时20分B. 4时20分 C. 3时40分 D. 8时40分,三、作图与实验:1、平面镜反射光的方向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上作出入射

3、光线并标明入射角的大小 第1题 第2题2、如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4.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u像物在凸透镜同侧、异侧像的正倒大小像的虚实像距v应用u 2f 异侧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 =2f异侧倒立等大实像v=2ff u 2f异侧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一束平行光探照灯u 2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2)、当u=2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3)、当fu2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 4)、当u=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5)、当uf时,画出物经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巩固练习:1

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浓密的树阴下有许多圆形光斑 B. 阳光下出现树的影子C. 平静的湖水中映出岸边树的倒影 D. 游泳池中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2. 晚上,人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变化的情况是( )A. 先变短后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逐渐变长3. 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 A. 逐渐变大 B. 逐渐变小 C. 始终不变 D. 无法确定4. 关于平面镜所成的像,图中正确的是( )5. 晚上在水平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A. 镜面、白纸都是

5、亮的,因为都有光的反射 B. 镜面、白纸都是暗的,因为侧面没有反射光线C. 镜面是暗的,因为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纸是亮的,因为它发生的是漫反射D. 镜面是亮的,因为它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纸是暗的,因为它发生的是漫反射6.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B.人在河边看见“自云”在水中飘动C.奇妙的“诲市蜃楼”景观. D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7. 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经过月球反射返回地球共需2.56秒,那么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 A千米 B千米 C米 D米8. 图中所示为平面镜所成的一块手表的像,若手表所指的时间为4时45分,在图中正确的是:

6、9.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 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下的部分看起来上翘了10. 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反射角的大小为 。11. 在真空中光沿 传播,传播速度为 米/秒,10秒内传播的距离为 米12.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20时,反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35时,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90时,入射角为 。13. 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增大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增大 。14. 人立于平面镜前3米处,若人以1米/秒的

7、速度背离镜面方向运动2秒,则人与像间距离变为 米。1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16.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大小1、考题汇总2、20(08年上海题)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随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

8、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_;(3) 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出的结论:在 _条件下, 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19(07年上海题)在图12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并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19(06年上海题) 在图ll中,凸透镜焦距为lO厘米

9、,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厘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20(05年上海题)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

10、中。(已知f1f2)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实验序号u(米)v(米)uv(米2)v/u1/u(米1)1/v(米1)10.2000.2000.04001.005.005.0020.3000.1500.04500.503.336.6730.5000.1250.06250.252.008.00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实验序号u(米)v(米)uv(米2)v/u1/u(米1)1/v(米1)40.2000.3000.06001.505.003.3350.3000.2000.06000.673.335.0060.5000.1580.07900.322.006.33(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

11、5与6)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比较_;(b)分析比较_19、(04年上海题)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况如图11所示,图中A是_(选填器材名称),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被烧痛(选填“会”或“不会”)24、(04年上海题)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

12、厘米,则所成的像定是 ( )A 缩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25、(04年上海题)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 B 20厘米。 C 30厘米。 D 40厘米。26(03年上海题)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_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19. (02年上海题)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

13、另一侧离透镜10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移至凸透镜前10厘米处,所成的是(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正立等大的虚像。26. (02年上海题) 如图11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实验时,当入射光为AO时,反射光为OB;当入射光为CO时,反射光为OD;当入射光为EO时,反射光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实验序号入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1AO502CO403EO20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6(09徐汇)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厘米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

14、缩小的像,若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10厘米,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缩小的 B倒立放大的 C正立放大的 D倒立等大的 3(09闸北)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 )A 观察像的角度。B 镜面的大小。C 物体的大小。D 物体与镜面的距离。 25(09闸北)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

15、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15012.5倒立实像缩小23015倒立实像缩小32020倒立实像等大41530倒立实像放大实验序号u(厘米)v(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55015.8倒立实像缩小63020倒立实像缩小72030倒立实像放大81560倒立实像放大 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f2=12厘米) (1)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_。(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

16、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5(09青浦)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固定透镜位置,对调蜡烛和光屏位置后,光屏上 ( )A 一定不成像。 B 可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C 可能成缩小、倒立的像。 D 一定成放大、倒立的像。24(09普陀)某同学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实验前他调节凸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使之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 (1) ,当他把

17、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放在如图13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能成一个清晰倒立的像,此时这个像是_(2)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 (3) 移动,就能在光屏上再次找到清晰的烛焰像。24. (09浦东)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实验前,应首先观察并记下凸透镜的 (1) 。在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时,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2) 。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在图12中,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与物体(烛焰)相比,像应该是 (3) (选填“等大”、“缩小”、“放大”)的。若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蜡烛由光具座的10厘米刻度

18、处向30厘米刻度处移动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4) (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位置不变”)。6(09闵行)当烛焰离凸透镜40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当烛焰离凸透镜10厘米时,所成的像( )A 一定是虚像 B 一定是缩小的像C 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D 可能是缩小的像23(09闵行)如图17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M的位置垂直放一块 ,实验时,点亮蜡烛a,移动M后面没有点亮的同样的蜡烛b,直到从前面不同位置看去,M后面的b好像被点亮似的。观察比较a、b的大小,可以得到像和物体的大小 。当蜡烛a慢慢靠近M时,观察到蜡烛像b的大小 (选填“变小

19、”、“变大”或“不变”)。若在M后面挡一张黑纸, (选填“仍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24(09卢湾)在图13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并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此时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相比是_的。3. (09黄浦)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反射角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反射面的两侧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24、(09奉贤)在研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时,甲组同学安装的器材如图13所示,他们在实验

20、中只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残缺的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乙组同学安装的器材如图14所示,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在不改变烛焰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当把凸透镜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烛焰的像。他们是把凸透镜向 (选填“左”、“右”)移动到该位置的,新出现的像是 (选填“缩小”、“放大”)的 (选填“实”、“虚”)像。图13 图1424(09松江)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提供的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厘米,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图14表中所示:要顺利完成实验应选用 透镜(选填“甲”或“乙”),在实验中需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

21、是为了 。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中将遇到的问题是 。序号直径(厘米)焦距(厘米)甲630乙515 图1420小明利用如图10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他发现蜡烛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像越 (选填“大”或“小”),再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当蜡烛继续向凸透镜靠近的过程中,发现蜡烛的位置在 时,(选填“小于f”,“大于f,小于2f”或“大于2f”)则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2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是 。实验中,当未点燃的蜡烛看上去好象点燃似的时,说明镜后的蜡烛与镜前

22、蜡烛所成的像完全 ,若在成像处放置光屏是为了 。 光学测试(补充或课外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 ( )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日食和月食 D、海市蜃楼2、白亮污染是都市较为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铝合金板等都能在白天将强烈的太阳光反射到路面上和居民的居室里,给道路交通安全和居民的工作和休息带来很大影响。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 )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3、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 ( )A、没有光射到物体上 B、光被物体全部吸收C、光被物体全部反射 D、物

23、体不能发光4、雨后彩虹是光的什么现象 ( )A、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B、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折射现象 D、不同色光的组合5、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日食、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C、“水中月”比天空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反射6、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站在水池边能看到水中的游鱼,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C、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D、有些商贩在橘子上打蜡,使橘子看起来更光亮,是利用了镜面反射的道理7、在透明玻璃杯的杯底放一枚硬币,然后倒

24、入一些水。把杯子端到眼 睛的高度,再慢慢下移。当杯子下移到某一位置时,如图所示, 可以看到大、小两枚硬币。以下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大、小硬币”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大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小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大硬币”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小硬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8、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A、看到插入水中的铅笔弯折 B、平静的水面映出一轮明月C、小丽对着镜子练习舞蹈 D、在阳光的照射下,地上有树的影子9、如图是两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则 ( ) A、甲需

25、配戴的眼镜是凸透镜B、乙需配戴的眼镜是凹透镜C、甲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D、乙需配戴的眼镜是近视镜 10、下列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 A、 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看到湖上游船的“倒影”D、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11、下列光学仪器中通常用来成放大实像的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平面镜 12、集体照像时,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体人员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照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照相机

26、离人远一些,镜头往前伸一些 D、照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13、一个同学在观察凸透镜成像时,发现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比28厘米小一些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总成放大的像;距离大于28厘米时,屏上总成缩小的像,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A、约28厘米 B、约14厘米 C、大于28厘米 D、小于 28厘米1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由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的过程中小丽观察并记录了像在光屏上的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像不断变大 B、像始终是实像C、像始终是倒立的 D、像先变小后变大1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他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了缩小的像。小明将光屏从光具座上取下,把这支点燃的蜡烛置于原来的光屏处,则此时蜡烛通过这个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16、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去观察邮票想看清楚邮票上的细微之处,这时放大镜与邮票间的距离应( )A、l0cm B、略小于10cm C、大于10cm D、在l0cm与20cm之间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7、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0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18、坐在电影院的任何一个座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