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4.49KB ,
资源ID:120573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0573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3朱子语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3朱子语类.docx

1、23朱子语类BT1朱子语类朱熹是中国近古时期学问最广博、影响最深远的学者。他的学说,体系宏大、条理缜密。从宋明道学发展的历史考察,他综合了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诸大儒的学说,确实做到了中庸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兼长“尊德行”与“道问学”,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独特的学术规模为尔后六七百年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开拓了新的境界,其影响至今余波未已。明清两代统治阶级,编纂教育天下后世的书籍,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无一不以朱熹的思想及著作有关。其门人黄干在朱子行状中说他“绍道统,立人极,为万世宗师”。朱熹如孔子那样,被称为夫子。在中国近二

2、千五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孔夫子和朱夫子,确是两座高高的丰碑,值得特别研习、解读。对朱熹学说的全面阐述有钱穆的朱子新学案、陈荣捷的朱子新探索、张立文的朱熹哲学思想研究、束景南朱子大传等煌煌巨著。这里,我们在初步了解朱熹生平事迹的基础上,以朱子语类为导引,讨论其治学方法,主要关注其独特的功夫进路。BT2执著的思想者朱熹(11301200),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沧州病叟。朱熹是徽州婺源人,其家世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但是到朱熹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朱熹生于建州尤溪,时其父朱松任建州尤溪县尉。朱熹很小的时候就聪颖过人,而且显示出某些特殊的天赋。四岁刚会说话时,朱松指着天教他说:“天

3、也。”他竟发问:“天之上何物?”这使朱松大为惊奇。(朱子行状)五岁开始读书,喜好仰望浩渺太空,苦苦思索:“烦恼这天地四边之外,是什么物事。见人说四方无边,某思量也需有个尽处,如这壁相似,壁后也需有什么物事。其时思量得行几乎成病。”(朱子语类)朱熹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遗命他:“胡原仲(绩溪胡宪)、刘致中(白水刘勉之)、刘彦冲(屏山刘子晖)三人,学有渊源,汝往事之。”又以家事属少傅刘子羽(刘子晖之兄)。朱熹遵父命受学,又依刘子羽,巩第福建崇安五夫里。十八岁,朱熹参加建州乡贡中举;第二年,又登进士第。二十二岁,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二十四岁,又往受学于延平李侗。这时的朱熹虽以儒家经典为学习的主要

4、内容,然于佛家、道家,也无不问津。朱子语类回忆说:“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所谓出入于经传,泛滥于释老,初无常师。师事李侗以后,为学始就平实,乃知以前从事释老之说皆非。他将禅学放下,专心于儒家,构造他的理学体系:“某少时未有知,亦曾禅学,只李先生极言其不是,后来考究,却时这边味长,才这边长得一寸,那边便缩了一寸,到今销炼无途矣,竟佛学无是处。”李侗是罗从彦的学生,罗从彦是杨时的学生,而杨时则是二程的大弟子。应该说李侗是程颐程颢学说的嫡宗正传。从李侗受学,朱熹接上了理学本根脉源,成为儒家道统谱系中的重要人物。二十九岁,朱熹以养亲请祠,差监潭

5、州南岳庙。从此开始了一生奉祠受禄家居的生活主调。三十六岁,面对抗金形势的转机,他向孝宗皇帝上奏:一论格物致知,二论复仇之义,三论言路壅塞。这一年,他写成了论语要义,论语之训蒙口义。三十八岁,访张NB029于长沙。曾除枢密院编修,拜命遂归。第二年编次程氏遗书成,后又创立“五夫社仓”,并在福建和浙江加以推广。四十三岁,编次资治通鉴纲目成,八朝名臣言行录成,西铭解义成。四十四岁,编次太极图说解、通书解成,程氏外书成,伊洛渊源录成。四十六岁,吕祖谦来访,留住十余天,共编辑近思录。接着又同至江西铅山鹅湖,与陆九渊、陆九龄兄弟讲论。这就是有名的“鹅湖之会”。四十八岁,编辑诗集传、周易本义成。第二年,差知南

6、康军。到任后复建白鹿洞书院,作白鹿洞书院揭示,以白鹿洞书院为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形成了自己的学派。五十二岁,请陆九渊升白鹿洞书院讲席,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章。后除直秘阁,改除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次年,与陈亮交往,形成有名的“辩浙学”。五十七岁,编辑易学启蒙成;五十八岁,编辑小学成。此后又辩陆学。五十九岁,除兵部郎官,以足疾丐祠。六十岁,序大学章句、中庸章句。次年知漳州,刊五经(书、诗、易、春秋)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成。次年,又丐祠。六十四岁,差知潭州、湖南安抚,重建岳麓书院。召赴行在奏事,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拜命,进讲大学,寻除宫观。六十六岁,编辑楚辞集注成。次年,落职罢

7、祠。原因是这时掀起了反理学的风潮,朱熹及其门徒受到多方面的打击,史称“庆元党禁”。六十九岁,命蔡沈作书传成。七十一岁,改大学诚意章,病终。通过以上极为粗略的叙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极为执著的思想者形象:朱熹从出仕到逝世,凡五十年,经历了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其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于朝者四十日。”其余四十年都奉祠。这并不是被迫的,以祠禄过讲学著书的生活,这是朱熹自觉的选择。朱熹的一生,从束发就学,到以疾告终,表现出某种极为强烈的使命感,贯穿着“为天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主线,为近千年的文化发展开掘基础,奠定了基调。通过四十年的讲学活动,朱熹编辑了二程的著作

8、及其人的记录,编辑了其他道学家的著作选集,从本体论、方法论、立身处世、辨异端等方面,为理学思想体系初步确立了范围和基础。通过四十年的讲学活动,朱熹重新阐释了儒家的基本经典,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中心,形成规范社会生活的新的文本。通过四十年的讲学活动,朱熹辩浙学、辩陆学,攻乎异端,维护正统理学的观点,为理学扩散、传播和发展披荆斩棘,开拓了道路。通过四十年的讲学活动,朱熹建立精舍,复兴书院,广收门徒,长期讲学,栽培了大量学生,为道学培养了有生力量,为社会贡献了人才。说朱熹是中国中古文化发展最重要的奠基者,是毫不为过的。BT2诠释:阅读与对话朱熹一生著述宏富,其思想内涵主要是以四书新集为文本在与弟子们讲论

9、中展开的,因此朱子语类成为研究朱熹思想的关键材料。作为一个有着崇高志向和缜密思维能力的思想者,朱熹构造了宏大的思想体系,这是一般思想史的公论。有些学者甚至将之比喻为西方同样构造了宏大思想体系的哲学家,如黑格尔或康德。由于广泛吸取了佛家与道家的营养,加之一生的不解努力,朱熹的理性思维能力的确达到中古思想史的高峰。但是与西方哲学家全然不同的是,朱熹是以诠释求创造的思想者。他的思想的负载体,不是自成体栽和规格的宏篇巨制的哲学著作,而是对古代经典的重新解说和与学生日常的论学实践活动。黄干的朱子行状对此曾有极为清晰、确切的描述。他说:GK2!2HTK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策,圣经之旨不明则道统之传斯晦,

10、于是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于大学、中庸,则补其阙遗,别其次第,纲领条目,灿然复明。于论语孟子,则深原当时问答之意,便读而味之者,如亲见圣贤而面命之。于易与诗,则求其本义,攻其末失,深得古人遗意于数千载之上。凡数经者,见之传注,其关于天命之微、人心之奥、入德之门、造道之域者,既已极深研几,探颐索隐,发其旨趣而无遗失矣。至于一字未安,一辞未备,亦必沉潜反复,或达旦不寐,或累日不倦,以求至当而后已。HTHK朱子之于四书确是其一生心力之所萃,是其辑合儒家经典,弘扬儒家精神的深意所在。这样,设置了基础的经典文本并赋予全新的解说之后,则是治学功夫进路的引导:GK2!2HTK先生教人以大学论孟中庸为入道

11、之序,而后及诸经,以为不先乎大学,则无以提纲携领,而尽论孟之精微;不参以论孟,则无以融会贯通,而极中庸之旨趣。然不会其极于中庸,则又何以建立大本,经伦大经,而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哉!(同上)HTHK因此,遵循基础的经典文本,阅读与思辩,对话与争论就成为解释微言大义,研深极几的循环。在白鹿书院揭示中,明白张布为学之序要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宗旨。朱子语类实际上是展开这一修习过程的生动的历史画卷。GK2!2HTK其于读书也,又必使之辨其音释,正其章句,玩其辞,求其意,研精覃思,以究其所难知,平心易气,以听其所自得。然为已务实,辨别义利,毋自欺、谨其独之戒,未尝不三致意焉,

12、盖亦欲学者穷理反身而持之以敬也。(同上)HTHK阅读的过程,也就是思辩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话与讨论的过程:GK2!2HTK从游之士,迭诵所习,以质其疑。意有未喻,则委曲告之而未尝倦。问有未切,则反复戒之而未尝隐。务学笃则喜见于言,进道难则忧形于色。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同上)HTHK由阅读而思辩,由问难析疑而达于至道,这里完成了一种独特的中国式的诠释的循环。朱子语类是南宋度宗咸淳六年(1270年)黎靖德编辑出版的。此前尚有李道传编池州刊,李性传编饶州刊,蔡抗编饶州刊,黄士毅编眉州刊,王必编徽州刊等朱熹语录多种。黎靖德

13、的书收集了以上诸家语录的内容且有增补,编辑了朱子死后七十年间所保存的材料,相当完备。但是,由于朱熹的学生极多,晚年在“沧州精舍”曾达数百人,有关的记录仍有遗漏。尽管如此,黎靖德的朱子语类已经综合了九十七家的记载。关于朱子语类在研究朱熹思想中的作用,南宋时就有不同意见,说“记录之语,未必得师传之本旨。”(黄干)“不可以随时应答之语易平生著作之书。”(李道传)以后,元明清三代叠有疑问。对此,清人朱止泉曾有极为精当的批评。他认为语类记载了朱熹晚年的精要见解,即使其中杂有不确的地方,若善于分析运用,就是研究朱熹思想的不可忽视的材料。他说:“语类一书,晚年精要语甚多,五十以前,门人未盛,录者仅三四家。自

14、南康、浙东归,来学者甚众,诲谕极详,凡文词不能畅达者,讲说之间,滔滔滚滚,尽言尽意。义理之精微,工力之曲折,无不畅明厥旨。诵读之下,謦咳如生,一片暾恳精神,洋溢纸上,是安可不细心审思而概以门人记录之确而忽之耶?”(朱止泉文集)客观地说,朱子语类从某种意义上是震烁古今的大制作。在中国思想史上,对话体的著作,前有孔子言行记录的论语,后有王阳明传习录,以及现代的十力语要,而朱子语类是集大成者。在世界范围内,大概只有柏拉图的对话录可与之媲美,而作为一种哲学的生活状态,有着极强的独特魅力。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语类将朱熹同一次谈话因记录人不同而留下数条详略不同的记录稿都保存下来,这不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朱熹

15、的原意,更重要的是可以令人欣赏一种真实的学术生命形态。对话体更易于论事说理,因为思想是一长串流动生发的过程,曲折起伏,而一般单刀直入的文章不易显示这种思想的过程,而仅能叙述思想的成就。思想的生发线索和惨淡经营的甘苦,比已成就的思想更富于启发性。对话的好处就在反复回答,逐渐便辟入里,从具体事例出发,生动鲜明,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层层深入。辩论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思想生发的过程,对话将其次第条理,曲折起伏,都如实呈现,使人不但看到思想的最后结论和成就,可且看到活的思想的辩证发展过程。朱子语类树立了思想对话的典范。BT2走向澄明之境虽然朱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对经典文本的解释和广泛的学术对话,而且,一直延

16、深到他即将辞世的前夕。朱熹的思想即在解读与问答中至于圆融。本文的这一部分,选辑朱子语类的部分篇目,以见学人风采之一斑。虽然篇幅不多,但是,这是我们的学习中国古典文化,从而走向澄明之境的坦途。1 论为学人气须是刚,方做得事。如天地之气刚,故不论甚物皆透过。人气之刚,其本相亦如此。如只遇着一重薄物事,便退转去,如何做得事!“学者识得脉路正,便须刚决向前。若半青半黄,非惟无益。”因举酒云:“未尝见有衰的圣贤。”学者须是为己。比如吃饭,宁可逐些吃,令饱为是乎?宁可铺摊放门外,报人道我家有许多饭为是乎?近来学者,多是以自家合做底事报与人知。又言,此间学者多好高,只是将义理略从肚里过,却翻出许多说话。如此

17、者,只是不为己,不求益,只是好名,图好看。今之学者多说得高,不喜平。殊不知这个只是合当做的事。学者须是直前做去,莫起计获之心。如今说底,恰似画卦影一般。凶未应时,一场鹘突,知他是如何。到应后,方始知元来是如此。某适来,因澡浴得一说:大抵揩背,须从头徐徐用手,则力省,垢可去。若从此处揩,又于彼处揩,用力杂然,则终日劳而无功。学问亦如此,若一番理会不了,又作一番理会,终不济事。学者须是熟。熟时,一唤便在目前,不熟时,须着旋思索。到思索得来,意思已不如初了。道理生,便缚不住。见,须是见得确定。须是心广大似这个,方包裹得过,运动得行。学者立得根脚阔,便好。须是有头有尾,成个物事。彻上彻下,无精粗本末,

18、只是一理。最怕粗看了,便易走入不好处去。学问不只于一事一路上理会。贯通,是无所不通。未有耳目狭而心广者。其说甚好。帖低谨细做去,所以能广。大凡学者,无有径截一路可以教他了得;须是博洽,历涉多,方通。不可涉其流便休。天下更有大江大河,不可守个土窑子,谓水专在是。学者若有本领,相次千枝万叶,都来凑着这里,看也须易晓,读也须易记。大本不立,小规不正。刮落枝叶,栽培根本。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因论为学,曰:“愈细密,愈广大;愈谨确,愈高明。”开阔中又着细密,宽缓中又着谨严。如其乍狭,则当涵泳广大气象;颓惰,则当涵泳振作气象。学者须养教气宇开阔弘毅。今人言道理,说要平易,不知到那平易处极难。被那旧习

19、缠绕,如何便摆脱得去!譬如作文一般,那个新巧者易作,要平淡便难。然须还他新巧,然后造于平淡。又曰:“自高险处移下平易处,甚难。”人之资质有偏,则有缝隙。做工夫处,盖就偏处做将去。若资质平底,则如死水然,终激作不起。谨愿底人,更添些无状,便是乡愿。不可以为知得些子便了。切须去了外慕之心!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看得道理熟后,只除了这道理是真实法外,见世间万事,颠倒迷妄,耽嗜恋着,无一不是戏剧,真不堪着眼也。又答人书云:“世间万事,须臾变灭,皆不足置胸中,惟有穷理修身为究竟法耳。”2 论读书凡读书,须有次序,且如一章三句,先理会上一句,待通透,次理会第二句、第三句,待分晓,

20、然后将全章反复抽绎玩味。如未通透,却看前辈讲解,更第二番读过,须见得身份上有长进处。书宜少看,要极熟。小儿读书记得,大人多记不得者,只为小儿心专,一日授一百字,二百字,则只是二百字,大人一日或看百板,不凭精专,人多看一分之十,今宜看十分之一。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看书不可收已见硬参入去。随他本文正义看,依本子识得文义分明。自此反复不厌,日久月深,自然心与理会,有得力处。问易如何读?曰:只要虚心以求其义,不要执己见。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着。且放一边,且更读,以来所见。须是胸次放开,磊落明快,凭地去。读书别无他法,只是除却自家私意,逐字逐句,只依圣贤所说,白直晓会,不敢忘乱添一句闲杂言语

21、,则久久自然有得。如此不然,纵使说得宝花乱坠,亦只是自然杜撰见识。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东坡教人读书,每一书当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如欲求古今兴亡之治乱、圣贤作用,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又别作一次,他皆如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读书要切己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又不可助长。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看文学,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怒他方得。HS2HTH思考题:HT1朱熹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2朱子语类的文体特征和意义是什么?3今天我们有可能继承和发扬朱熹所创造的理性主义传统吗?HS2HTH推荐阅读书目:HT1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1年版2朱子新学案,钱穆著,巴蜀书社1987年版3朱子大传,束景南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宋明理学史,侯外庐等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