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2 ,大小:324.44KB ,
资源ID:1206983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0698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docx

1、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三:文言文阅读 班级 姓名 第一章: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学习重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学习安排】一课时一、方法指津1知识积累是基础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只有脑中储备了足量的文言词语,记住了它们的常见义项,才能在解题时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具体措施有二:其一,记住典型例句。高考文言实词,基本能在中学教材中找到实例。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熟读典型例句,记住常见义项,不断充实自己的词汇仓库。其二,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可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常见偏义等内容分类整理,把握其基本特征及类型,提高分辨能力。2紧扣具体语境是关键由于任

2、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依据上下文作出选择,也就是说要遵循“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解题原则。例:“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这句话中的“亡”与“举大计”并举,而其结果都是“死”,可见它绝不会是“死亡”的意思,而只能是“逃亡”的意思。句中的“等”字,也不是“等待”的意思,它是承上句的两个“亦死”而来,意思是“同样”。3学会推断方法能提高(1)观字形,究其义。根据字形合理猜测字义(根据该字的形旁推断大致词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字占12%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破译文言

3、实词的词义提供了有益的帮助。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系梁父子以组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3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4抚军亦厚赉成名。 5汗交颐不少休。 6可以独飨白粲。 7眇(mio)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特别是“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猜测词义提供依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就有可能较为准确的把握词义。凡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灬(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 ”者词义与兵器有关;凡“马、牛、羊、

4、 犭、鸟、虫”等与动物类有关;“讠(言)、辶(辵)、忄(心),彳(行)”等与行为有关,“禾”与五谷关;“贝”与金钱关;“皿”与器具关;“阝”与地名关;“求”与毛皮关;“隹(zhu) ”与鸟雀关;“能”与熊罴关;“尸”与身体关;“女”、与妇人关;“冖”与笼罩关;“系”与捆绑关;“攴(p) ”与敲击关;“歹”与死亡关“月”关肉,“页”关首,“自”关鼻,“目”关眼总之,本字关本义,形符表义不可不知。 (2)依对举,推其义。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这种特殊的互文对举现象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有时同一句中相对应之处的字词也具有这种性质,因此有时用互

5、文对举法可帮助你快速判断。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词义,我们从该句的对仗特点来看,“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再如判断“去郑而之许”中“去”与现代汉语的异同, “郑”和“许”同为地名,都作宾语,“之”为动词“到”,“去”与“之”相对,应为“离开”,刚好与现代汉语相反。请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且翟王犹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 2. 追亡逐北。 3.是谓求祸而辞福。 4.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5.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6.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3)循语法,断其义。根据汉语语法知识可知

6、,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例如:同样一个“微”字,在“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中,它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藏匿”;在“微行入古寺” 中,它作状语,修饰“行”,释为“暗暗地、隐蔽地”;在“微风鼓浪”中,它作定语,修饰“风”,释为“微小、微弱”等等。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3.令国致乐不已。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意 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4)善联想,晓其

7、义。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课文或熟知的成语典故或同义组词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充分调动大脑中的储存信息,进行灵活迁移。如(2014山东卷)“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联系语境,再联想课文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可以理解为“改变”。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 3.势拔五岳掩赤城 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 (5)明

8、通假,辨其义。通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其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此处“说”字如不从通假角度考虑就难以理解,这里的“说”通“悦”,以此代入,符合上下文语境。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堂高三尺,壤陛三累,茅茨弗翦,采椽弗刮。 2.必每莫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 3.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4.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当然,以

9、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若能就此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作,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二、实战演练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3.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病梅馆记) 4.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 6.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指南录后序) 7.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8.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三、课

10、后反思 第二章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目标】1回归教材、熟悉文本,积累文言知识。 2掌握文句翻译的方法,了解常见文言翻译误区。【学习方法】讲练结合,注重积累。【学习安排】2课时( 1课时方法指导,1课时巩固练习)一、方法指津(一)文言文翻译标准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

11、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愿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二)归纳文言文翻译方法翻译下列句子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结合以上句子,归纳具体的翻译方法:1、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其中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

12、名、年号、政区名、国号、庙号、谥号、书名、器物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等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可保留。2、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汉语中还有一些词类的活用现象,也应该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3、删减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4、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5、调序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

13、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二、教材巩固1.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5.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6.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7.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8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14、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0.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1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2.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 13.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三、拓展阅读,翻译画横线的句子。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

15、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 。六 国 论(节选)李桢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 总结文言句子翻译题的解题步骤:“五步法”第一步: 通读语句、整体理解第二步: 找得分点、发现“生词”第三步: 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 草拟底稿、连词成句 第五步: 调

16、整至答卷四、课后反思 第三章:文言文断句【学习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学习安排】2课时(第1课时:方法指导。第2课时:练习巩固)一、方法指津一、方法指津(一)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二)方法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

17、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2、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例3: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尔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贵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何 也规律

18、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1)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

19、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例5: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例6、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20、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7:(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2)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 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 呼 万 岁 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

21、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例8 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例9 君 子 之 言 寡 而 实 小 人 之 言 多 而 虚 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

22、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10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11 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规律六: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

23、构断句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二、实战演练1、(2016年山东卷)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

24、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结合上面的文段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2、(2015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

25、为言天下事, 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3、给下列文段断句。(1)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今 受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髡 左衽 矣 岂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也(2)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 而 浣 衣 于 水

26、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虎 熟 视 之 至 以 首 抵 触 庶 几 其 一 惧 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 虎 亦 卒 去 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 而 不 惧 之 人 威 亦 无 所 施 欤 (3)国 初 有 乔 山 人 者 善 弹 琴 精 于 指 法 尝 得 异 人 传 授 每 于 断 林 荒 楚 间 一 再 鼓 之 凄 禽 寒 鹘 相 和 悲 鸣 后 游 郢 楚 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 邻 媪 闻 之 咨 嗟 惋 叹 既 阕 曰 吾 抱 此 半 生 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 款 扉

27、扣 之 媪 曰 吾 夫 存 日 以 弹 絮 为 业 今 客 鼓 此 酷 类 其 声 耳 三、课后反思 第四章:识记常见的文化常识【学习重点】熟记常见的文化常识【学习方法】理解、识记【学习安排】2课时一、方法指津寻找规律,分类巧记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是两三千年来积累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博大庞杂,识记的最好方法是分门别类,日积月累。比如:1、“科举”识记法:明清时期的正规的考试共分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

28、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2、称谓”识记法:礼貌称呼很重要,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居室称“尊府、贵宅”。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3、“数字”识记法:有一首打油诗,就是用数字记常识的,可依此巧记: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门下、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

29、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有八荒(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称九州(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4、“文体”识记法:教材中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四种文体来优选文章: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其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5、“语境”识记法:除上述方法外,还要知道,考试并不主张“死记硬背”,所有考题,均与语境有密切的联系

30、,可以根据前后语境,体察辨析。有时候,我们记常识,还要辨与常识有关的语境。二、教材回顾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天文地理、科举官职、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等都包含其中。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对解释字句和理解内容很有帮助。现就中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文化常识,作简要说明并归纳整理。【姓名称谓】1.谦称:主要用家、舍、愚、贱、敝、鄙、小等自谦,如“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帝王自称朕、孤、寡人,臣子称臣、仆、下官,女子称妾,如“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烛之武退秦师)。2.敬称:主要有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庙号,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称对方的官名、爵名,如“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用令、尊、贤、贵、高、玉、大等敬辞表尊敬,如“恐太后之玉体有所隙”(触龙说赵太后)。其他朋友尊长称公、卿、君、大人、夫子、足下、子、媪、执事等,如“今急而求子”(烛之武退秦师),“夫子哂之”(侍坐)。3.贱称:主要有竖子、小子、黔首等,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小子无所谓”(孔雀东南飞),“以愚黔首”(过秦论)。4.特称:“从”表叔伯关系,“先”表已逝的尊长。如“先大母婢也”(项脊轩志)。【官职科举】1.官职:表授职的有拜、除、授、补,表升职的有迁、擢、升、陟,表降职的有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