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02.21KB ,
资源ID:120864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0864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殷富如此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殷富如此讲解.docx

1、则宜用度之空匮也而殷富如此讲解探討問題建議(2):開皇、貞觀、開元盛世各有什麼特色?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然考之史傳,則未見其有以為富國之術也。夫既非苛歛以取財,且時有征役以糜財,而賞賜復不吝財,則宜用度之空匱也,而殷富如此。原文大意:從古到今國家財政最富裕的莫如隋朝,但查考史籍,則未見有記載隋代使國家富強的辦法。隋代既沒有苛索暴歛,也不時有征戰勞役,而且賞賜也不吝嗇,按理國家應該財政匱乏,但事實卻異常殷富。引自馬端臨:文獻通考國用考(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上冊,卷23,頁考225上-中。開皇十二年,財物達到庫藏容納不下的程度。資治通鑑記載: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到了隋末,雖然經過隋

2、煬帝的窮兵黷武和窮奢極欲的耗費,但倉廩府庫仍是充實的。直至唐朝建國後的貞觀六年,馬周對唐太宗說:隋朝洛口倉庫的儲積,隋末李密用過;東京所積布帛,王世充曾佔據過;西京的府庫也為國家所用,到現在還未用盡。可見隋文帝時財政經濟之富裕,國庫儲藏充足。參考張玉法總校訂:名君評傳4隋唐五代(台北:萬象,1993年),頁12。舊唐書太宗本紀稱讚太宗是歷史上最能納諫的君主:聽斷不惑,從善如流,千載可稱,一人而已!譯文:聽事處斷不迷惑,從善如流,千年可稱道,他一人而已!資料來源:劉昫:舊唐書太宗本紀(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冊1,卷3,頁63。 自高宗以降,經武后、中宗六十年間,唐的政治日趨敗壞,其最大的

3、病象,大致有三:一是政治上形成奢淫貪縱的風氣,這種風氣的形成,與武韋二后大有關係。二是科舉制度過份膨脹,加上武后的濫賞以及韋后安樂公主等的賣官,因而形成官多的現象;官吏的素質,也自然日漸低落。三是官多而且貪縱成風,必然的造成經濟上的紊亂與財政上的危機。玄宗得位後,便針對三種政治病象,加以改善。引自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眾文圖書,1990年),頁62-63。建議討論問題:根據以上各段資料,開皇、貞觀及開元三個時期有什麼特色?隋代國計的富足一方面是田多而人口少,亦即生產多而消費少,造成大量的節餘,一方面是隋文帝提倡節儉,致力於財政的節流,另一方面隋文帝整頓吏治,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盡力於生產。引

4、自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頁607。(隋)國計之富足,每為治史者所艷稱。所以府庫充盈者則有數端。一、周滅齊,隋滅陳,均未經甚大之戰禍,天下寗一,已有年數。二、自宇文泰蘇綽以來,北朝君臣大體均能注意吏治。隋承其風而弗替。三、其尤要者,則為中央政令之統一,與社會階級之消融,故下層之負擔尚甚輕,而上層之收入已甚足。至於王室生活之節儉,僅其餘事。參考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82年),頁286-288。文帝本人生活的節儉程度在歷史上很少能找到其他皇帝相比擬,宮內妃嬪的衣服都一再洗濯,自己的馬車破了,命令隨時修補,不許換新,除了宴會之外,文帝平日所食不過一肉。宮內用品常

5、不齊全,有一次,文帝配止痢藥,需要用胡粉一兩,在宮中竟遍求不得。又有一次,文帝要賜大臣劉嵩之妻衣領一件,宮中竟無衣領。文帝並命令群臣平時不得衣綾綺,不得有金玉之飾。引自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頁35。高祖(文帝)令州縣大索貌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引自魏徵、令孤德棻:隋書食貨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冊3,卷24,頁681。開皇年間文帝進行的賦役減免措施:年份賦役減免情況開皇三年(583)令軍人以二十一成丁,減力役至二十日。減調絹一疋為二丈。開皇八年(588)免當年租賦。開皇十年(590)年滿五十歲免力役。開皇十二年(592)令河北

6、、河東田租減三分一。開皇十七年(597)暫停當年正賦。參考呂思勉:隋唐五代史(香港:中華書局,1980年),頁4。建議討論問題:1. 資料五至八指出隋之國富有不同的原因,你認為哪些是主要的因素?哪些是次要的因素?為什麼?2. 資料九列出自開皇初年起國家實施的一系列賦役減免措施。賦役是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減免賦役意味著國家的收入減少,為什麼在開國之初,國家尚未富強起來文帝便實行這些措施?為什麼減免賦役不單沒有減少國家收入,反而隨後更富強起來?當中有什麼原因?吳兢貞觀政要(卷一、卷二)部分內容摘要年份上諫者有關大臣上諫討論事項篇目貞觀元年魏徵太宗論帝王之道在於必須先存百姓,要存養百姓則必須先正其身

7、,不可耽於聲色。君道貞觀元年蕭瑀太宗言帝王未能盡知天下事,故要詢訪民間疾苦。政體貞觀元年王珪太宗勉勵大臣要堅守直道,勇於提出意見。政體貞觀元年王珪太宗與王珪論治後,決定今後宰相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從,有失輒諫。求諫貞觀二年王珪唐太宗能知惡即改,採納王珪規諫,將美人遣返親族。納諫貞觀二年杜如晦總結隋朝和西晉的歷史教訓,認為明主與暗主的區別在於如何對待自己的短處。求諫貞觀二年王珪王珪論治國要任用經學儒術之士。政體貞觀二年魏徵魏徵論明君與暗君之區別,闡述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君道貞觀二年魏徵太宗接受魏徵的勸諫,取消禮聘鄭氏女為後宮嬪妃。納諫貞觀三年侍從大宗論大臣要勇於諫諍,不可阿旨順情。政體貞觀三年裴

8、寂唐太宗能認真處理臣下的上書奏事。求諫貞觀三年李大亮李氏就獻鷹之事規諫,太宗表彰他立志方直,賜漢紀一書。納諫貞觀三年魏徵魏徵反對朝令夕改,簡點中男入軍。太宗停止選拔中男入軍,並賜魏徵金甕一只,賜王珪絹五十匹。納諫貞觀四年蕭瑀唐太宗藉隋文帝治國的歷史教訓,論帝王不能獨斷,每事須與百官商量穩便,方可施行。政體貞觀四年張玄素上疏指出太宗修乾元殿五點不對的地方。納諫貞觀四年張玄素賜張玄素絹二百匹,停修乾元殿。納諫貞觀五年侍臣太宗言治國猶如養病,需要君臣協力同心。政體貞觀五年房玄齡唐太宗勉勵大臣盡情極諫,大臣也要聽取下屬的意見。求諫貞觀五年魏徵指出帝王輕信小人,就會使臣下離心。太宗欣然接納,賞魏徵絹五百

9、匹。納諫貞觀六年虞世南等唐太宗要大臣敢於犯逆麟,盡誠規諫。求諫貞觀六年魏徵魏徵分析帝王無道就會被民眾推翻。政體貞觀六年魏徵魏徵反對舉行封禪大典,太宗稱善,決定停止封禪。納諫貞觀六年魏徵論忠臣與良臣的區別,良臣不僅使自身獲得美名,而且保障國家安全。太宗賜魏徵絹二百匹。納諫貞觀六年侍臣論君上不責犯顏忤旨,臣下竭力盡忠匡救。政體貞觀七年魏徵論國親外戚憑恃皇權,驕奢縱欲,須加禁斷。納諫年份上諫者有關大臣上諫討論事項篇目貞觀七年魏徵封德彝魏徵認為大亂之後,只要上下同心,就不難實現大治。封德彝不以為然,認為魏徵的意見會敗亂國家。最後,太宗採納魏徵建議,經過幾年努力,贏得了華夏安寧,遠戎賓服的局面。政體貞觀

10、七年姚思廉上諫帝王應須以欲從人,太宗賜姚氏帛五十段。納諫貞觀八年魏徵魏徵通過晉文公的故事,說明輕徭薄賦的重要。政體貞觀八年侍臣唐太宗注意自我反省,以寬和態度對待諫諍。求諫貞觀八年魏徵論上書激切與訕謗不同,人君宜詳其可否。納諫貞觀八年魏徵強調君王做了不對的事,大臣當奏請罷止。納諫貞觀九年侍臣唐太宗惟欲清靜,使天下無事,百姓安樂。政體貞觀十年房玄齡魏徵唐太宗強調創業之難已經過去,安天下時要重視守成之難。君道貞觀十一年魏徵論時政疏:分析隋亡原因,強調聖王德治,無為而治。君道貞觀十一年魏徵諫十思疏:提出十個問題,希望太宗深思,從而選賢任能,無為而治。君道貞觀十一年魏徵回答魏徵諸疏的手詔,論君臣宜共治天

11、下,臣下應直辭正諫,君主要虛襟靜志,加以採納。君道貞觀十一年魏徵論用人要發揮其長處,不能只見其短處。納諫貞觀十二年魏徵論唐太宗對待諫諍態度的變化,反映後期不如前期。納諫貞觀十三年魏徵勸阻皇子親王不可隨便折辱大臣。太宗賜絹一千匹。納諫貞觀十五年魏徵魏徵論守天下甚難之原因在於帝王貪圖安樂。君道貞觀十五年魏徵探討朝臣不評議的原因,強調要開懷抱,打消臣下怖懼。求諫貞觀十五年魏徵魏徵勸阻到西域諸國買馬,強調懷恩政策的重要。納諫貞觀十六年魏徵言治亂興亡首先取決於君主,如果君主昏暴,忠諫不從,臣下也無法挽救其敗亡的局面。政體貞觀十六年房玄齡論帝王要有自知之明,須有諫臣匡扶。求諫貞觀十七年褚遂良君臣要注意防微

12、杜漸。求諫貞觀十七年高季輔高季輔上疏陳得失,太宗賞賜藥石。納諫貞觀十八年長孫無忌太宗主動徵求臣下的批評意見。納諫貞觀十九年侍臣唐太宗言吸取驕矜敗亡的教訓,倡導臣下直諫。政體/公卿太宗論述主欲知過,必藉忠臣,勉勵公卿極言規諫。求諫/韋挺太宗給韋挺書信,勉勵他要以管仲為榜樣,極言規諫。求諫/皇后唐太宗接受皇后的勸諫,不怒殺養馬宮人。納諫/太子太宗在接受太子的犯顏直諫後,說明太子受他感染。納諫輯自吳兢著,許道勳注譯:新譯貞觀政要(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頁1-134。貞觀十三年魏徵十漸不克終疏節錄陛下貞觀之初,孜孜不怠,屈己從人,恒若不足。頃年已來,微有矜放,恃功業之大,意蔑前王,負聖智之明,

13、心輕當代,此傲之長也。欲有所為,皆取遂意,縱或抑情從諫,終是不能忘懷,此欲之縱也。志在嬉遊,情無厭倦,雖未全妨政事,不復專心治道,此樂將極也。譯文:陛下在貞觀之初,孜孜不倦,屈己從人,常常覺得有所不足似的。近年以來,卻稍微驕矜放逸,自恃功業盛大,在心裏蔑視前代的帝王,自負聖智英明,從心中輕視當代的人物,這是驕傲滋長的結果。想要有所作為,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即使有時抑制私情,聽從諫諍,最後還是不能忘懷想做的事,這是欲望放縱的結果。把心放在嬉戲遊樂之上,從不感到厭倦,雖未完全妨礙政事,但已不再專心於治道,這是娛樂將要過度的結果。引自吳兢著,許道勳注譯:新譯貞觀政要(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頁

14、559-571。從貞觀政要中看君臣的對話,真像是老朋友一樣,君臣互相真誠相見。不像其他朝的君臣,君說的是冠冕堂皇的空話,臣說的是道德文章的高調。在貞觀時代,君臣互相稱讚對方的優點,也批評對方的缺點。如此親切的君臣關係在中國古代是極難找到的。引自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頁120-121。太宗是個很有自覺的君主,深深關切自己身後的名聲。我們知道,實錄中有關創業建國及玄武門之變的記載,太宗都曾刪改,想藉此提高自己的地位。太宗對外的大部分言行舉止,似乎出自本心者少,想讓朝臣讚許的成份者多特別是負責記錄起居的官員的讚許太宗在歷來的史書中,常被歌頌成聖君,造成這樣的原因,不單是太宗刻

15、意造作的結果,也因為史家自己是士大夫,自然會把一個這麼重視他們士大夫階級且行止接近儒家理想的帝王塑成偶像。引自高明士總校訂:劍橋中國史(3)隋唐篇(上)(台北:南天書局,1987年),頁202-205。建議討論問題:1. 綜觀資料十,當中有多少是紀錄了太宗因聽從勸諫而改變了決定?有多少是與大臣討論治國之道?記錄中有多少具名的大臣曾向太宗上諫?以上這些你認為反映了什麼?(若教師認為學生未必能一次有效閱讀相關資料,可將學生分為不同組別,分別研習某一段時期,如貞觀元年至三年;貞觀四年至七年;貞觀八年至十一年;貞觀十二年至貞觀十九年等,然後綜合學生的看法)2. 你認為太宗納諫是本身的優點?還是如資料十

16、三所言,是刻意造作的結果?試就資料十至十三加以討論。開元時期在革新吏治方面的措施(1) 制定內外官互調制度,凡中央官有才識者,便派到地方去任都督、刺史,而都督、刺史在地方上有政績表現者,也調升到中央為侍郎和列卿。(2) 大規模裁汰冗官,使官員精簡卻能負責任事。(3) 舉行甄別考試,開元四年集新任縣令於宣政殿,舉行策試,成績優良者予以擢升,不及格者予以解職。(4) 限制科舉,規定明經科、進士科每年及格者不得超過一百人,以防止素質降低。引自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頁165。玄宗早期的財政問題,其成因主要在於逃戶過多,因此應繳稅者有一大部分因戶籍政策之疏漏而未列入納稅人口中。玄

17、宗時規定未登錄之居民凡向官府登記,將免其6年賦調。此計劃極為成功,最後有80萬以上逃戶註冊登記,這些戶數約佔全國登記戶口的12%。引自高明士總校訂:劍橋中國史(3)隋唐篇(上)(台北:南天書局,1987年),頁422。在開元之初,他把宮中的妃嬪、宮女遣散了許多;他厲行節約,生活相當儉樸,把織錦坊(專門替紀嬪織造錦繡)裁撤;規定三品以下的官,身上不能夠佩帶金玉的裝飾;並且大規模淘汰和尚尼姑。引自陳致平:中國通史一百講(台北:嘉年出版社,1995年),頁391。建議討論問題:1. 你想玄宗是基於唐代當時什麼情況而決定實施上述的措施?2. 你認為上述這些措施,與唐代的強盛有什麼關係?嚴格來說,開皇之

18、治,其功在予民休息,開元之治,主要是糾正武韋亂政之措施而已,祇有貞觀之治較為多姿多采,而且開皇九年始統一,二十年改元仁壽,那麼,實際上開皇之治不外十一年,開元比貞觀多五年,但事實上太宗與玄宗初年都能勵精圖治,中期以後,玄宗則委政于李林甫,而太宗朝卻未有姦佞之臣當國,加上太宗之後,高宗尚能守成,大臣中多老成謀國之輩,藉太宗之餘威,東征西伐,而有永徽之盛。但文帝後之煬帝,卻是亡國之君。玄宗天寶以後,安史之亂啟其端,藩鎮、宦官專橫于內,吐蕃、回紇威逼于內外,其不致于亡國已屬萬幸。因此,貞觀之治,其成就遠在開皇、開元之上。引自林天蔚:隋唐史新論(台北:東華書局,1978年),頁394。建議討論問題:你

19、是否同意資料十七對開皇、貞觀及開元三者的評價?為什麼?請說明你的理由。附錄一:學者對三朝盛世的觀點時期特色學者的觀點開皇之治國家殷富有關隋代國家富裕之情況,在議題1已提供有關資料及數據。至於其致富的原因,傅樂成(傅樂成1990:17-18)曾作以下的分析:隋自統一後,國勢直線上升,府庫的充裕為亙古所未有。隋的富強,原因甚多,文帝的節儉務實,注意吏治,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自西魏以降,北朝君臣大體注重吏治,文帝也承襲了這種習慣,處理政事,異常勤勉。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全國統一,政治步入正軌,人民的生產建設,不再遭受戰爭的阻礙和破壞。尤其是淮南江北之地,縱橫將近千里,在分裂時代,是南北政權的大戰場,人口稀

20、少,一片荒涼。到統一後,荒地悉化沃壤,大大的增進了帝國糧食的生產。而魏晉以來的門閥,至此已不再是政治上的特權階級,中央政府可以令行禁止,行政效率自然大為提高。這些都可以說是統一的賜與。文帝的政績,可稱述者甚多。其中整理戶口與當時的國計民生有著密切的關係。整理戶口在開皇三年實施,主要在關東地區。當時關東地區的百姓,習於北齊時代的腐敗政風,丁壯之避役遊惰者佔十之六七,其他地區的人丁,也有詐老詐小,以規免租賦的。因此文帝下令舉行戶口普查,大索逃戶。結果查獲沒有戶籍的百姓達一百六十五萬餘口,其中壯丁佔四十四萬三千人。這對政府的稅收,自然大有增益。時期特色學者的觀點貞觀之治君臣議樂要了解貞觀一朝君臣議政

21、的情況,吳兢的貞觀政要一書提供了大量材料。全書選錄了唐太宗和四十五位大臣的言論,分為十卷四十篇,每篇大致按年代先後排列史事,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君道政體、任賢納諫、歷史鑑戒、太子教育、道德規範、學術文化、刑法貢賦、征伐安邊、慎始慎終等。此外,近代史家亦對貞觀議政風氣予以表揚,例如: 從唐初的各項制度看,太宗只是遵循前代舊軌,但他在位時的唐帝國,仍然具有開國的新氣象,這完全由於他的過人才識與氣度所造成的。貞觀君臣論治,傳為千載的美談。(傅樂成,1990,頁44-45)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能納諫的君主,納諫須有一個前提即度量寬大,凡是度量狹窄的人絕對不能接納別人不同的意見,何況古代的君主,權威感極重

22、,諫諍是以下逆上、以臣抗君的行為,對君主的權威是一種打擊,如果沒有寬宏的度量,君主很難納諫的,所以,中國古代向來認為納諫是一個君主的美德,但真正能納諫的君主卻相當稀少。貞觀時代諫諍的風氣極盛,善諫之臣首推魏徵,然除魏徵外,能諫者尚多,從新舊唐書的實例來看,當時幾乎內外文武官員都曾諫諍,甚至皇后、妃嬪也都對太宗諫諍。如果諫諍有理,太宗不但接受,而且對諫諍者有賞。在太宗的鼓勵和誘導下,諫諍風氣的大盛遂成貞觀時代的一大特色,後世史家多認為群臣之諫諍與太宗之納諫是導致貞觀之治的主因。(王壽南,1994,頁117-118)開元之治扭轉政風對於開元之治,史家多褒揚玄宗能扭轉政風,如傅樂成謂自高宗以降,經武

23、后、中宗六十年間,唐的政治日趨敗壞,其最大的病象,大致有三玄宗得位後,便針對三種政治病象,加以改善。第一,玄宗崇尚節儉,對後宮和百官的服飾器用都有限制,並曾下令國內,不准開採珠玉,織造錦繡。第二,玄宗講求吏治,經常以有才識的京官外放為都督刺史,又以有績效的地方官調京任用。第三,以宇文融清查戶藉,共得八十餘萬戶,對僧尼大加淘汰,以偽妄勒令還俗的達一萬二千人。由於唐玄宗的悉心革弊,唐帝國再度進入一個富強康樂的時代。(傅樂成,1990,頁62-63)附錄二:建議學習活動:辯論比賽活動1:引入活動派發資料一至四,著學生間劃每段資料的主題句。著學生根據資料,歸納開皇、貞觀與開元時期的特色。活動2:課題內

24、容學習1. 進行辯論比賽:2. 每組選派主辯一名,副辯兩名。3. 發言次序及時間為: (1) 正方主辯 (1分鐘) (2) 反方主辯 (1分鐘) (3) 正方第一副辯 (1分鐘) (4) 反方第一副辯 (1分鐘) (5) 正方第二副辯 (1分鐘) (6) 反方第二副辯 (1分鐘) (7) 反方主辯總結 (1分鐘) (8) 正方主辯總結 (1分鐘)4. 讓同學投票選出最佳辯論員、最佳合作、最善於運用史事等獎項。 把學生分成十二組,第一至六組派發開皇之治討論重點摘錄,第七至十組派發貞觀之治討論重點摘錄,第十一及十二組派發開元之治討論重點摘錄。 著學生先按三份討論重點摘錄的指引,分析有關討論資料,然

25、後就以下的論題及立場準備資料:正方:第一組 反方:第二組論題一:開皇致富,實由於時代的助力,並非文帝個人努力的成果。正方:第三組 反方:第四組論題二:開皇致富,實源於文帝的節流而非開源措施所致。正方:第五組 反方:第六組論題三:隋文帝開皇時期實富國而不富民。正方:第七組 反方:第八組論題四:唐太宗是一位虛心接納諫言的君主。正方:第九組 反方:第十組論題五:貞觀一朝的諫議風氣是導致治世出現的主要原因。正方:第十一組 反方:第十二組論題六:開元時期的施政能改革武后以來的弊政。活動3:綜合及總結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國家殷富、君臣議樂、扭轉政風三項,是否最能夠分別代表開皇、貞觀、開元三朝的特

26、色。開皇之治討論重點摘錄 班別:_ 姓名:_ 班號:_時期隋文帝開皇之治資料一、二顯示了什麼特色?資料二列出了什麼證據支持上題的特色?據資料五至九,分析導致上述特色產生的原因。時代助力個人努力開源措施節流措施貞觀之治討論重點摘錄 班別:_ 姓名:_ 班號:_思考問題唐太宗接納諫言的例子唐太宗不接納諫言的例子貞觀時期進諫的有哪些人?他們是甚麼身分?他們進諫與討論多圍繞哪些主題?太宗面對大臣諫諍的態度及反應如何?大臣與太宗對諫諍的態度對國家施政有甚麼影響?開元之治討論重點摘錄 班別:_ 姓名:_ 班號:_武后以來的弊政(資料四)開元時期的措施措施的成效?參考書目高明士總校訂:劍橋中國史隋唐篇(3)(上)(台北:南天書局,1987年)王壽南:隋唐史(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張玉法總校訂:名君評傳(4)隋唐五代(台北:萬象,1993年)吳兢著,許道勳注譯:新譯貞觀政要(台北:三民書局,1995年)陳致平:中國通史一百講(台北:嘉年出版社,1995年)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眾文圖書,1990年)錢穆:國史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82年)呂思勉:隋唐五代史(香港:中華書局,1980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