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8.86KB ,
资源ID:1210263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102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docx

1、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随笔人教版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2012-06-20 10:41:22|分类: 初中历史积累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的时间为1949年9月,地点在北平。内容:(1)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4)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5)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6)以北平为首都后改名为北京;(7)采用公元纪年。 (8)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

2、怀。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3.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4.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6、54门礼炮象征新中国成立前54个独立的民族;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第二课 最可爱的人1.最可爱的人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2.抗美援朝起止时间:1950年

3、10月1953年7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3.出兵原因:(1)朝鲜内战爆发。(2)美国侵略朝鲜。(3):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威胁中国边境安全。(4)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4.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5.英雄: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6.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7.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8.结果:1953年7

4、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第三课 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土地改革的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4、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时人民政权更加巩固,(目的: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结社准备了条件。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19531957年。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一五”计划,内容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超额完成各项任务。2、一五计划成就:(1):重工业成就: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场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工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2)交通运输成就:1957年

6、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3)工业基地: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一五计划的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3、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国宪法,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4、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

7、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五课 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分别采用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采用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2.三大改造的结果: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三大改造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第六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1956年八大指出的主要任务是

8、: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生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3 探索失误:(1)表现: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2)失误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后果: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4)启示: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

9、发展。4.建设伟大成就:铁人 王进喜;两弹元勋 邓稼先;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5. 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时间:1966年1976年。2.原因:毛泽东错误的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复辟的危险。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他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3.性质:一场由统治者错误发起,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4.经过:林彪、江青、康生、张春桥等利用“文革小组”的名义,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1976年十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果断措施,一举粉碎

10、江青反革命集团。5.刘少奇是文革最大的冤案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典型事例。6.文革期间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的抗争:“二月逆流”和“四五运动”。7.结束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8.汲取教训: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逐步健全民主与法制制度;要防止个人崇拜与思想僵化。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内容: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全会。会议彻底否定“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11、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他完成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2)成就: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3):意义:a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

12、局面。c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第九课 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对外开放)1.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2.国企改革: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生产责任制。(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对外开放:(1)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2)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13、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作用:为了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扩大对外贸易。第十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后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4、。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1987年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4.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讲话,邓小平南巡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

15、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6.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答: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改革开放后,他提出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十二大他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4、十三大上他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十三大根据他的

16、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说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走进新时代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 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段歌词包含了从建国到现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及功绩.这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各是谁?(3分)这三位领导人的核心领导地位分别是在哪三次会议确立的? (2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的开始事件各是什么?(4分)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报

17、告是什么?(2分)现在,我党的指导思想有哪些?(4分)这个文艺作品艺术地表现历史,在春天的故事中的歌词讲述了“一位老人”的历史活动,也是历史事件。请回答:上面这首歌歌颂的是谁?人们怎样称誉他?人们这样称誉他的原因是什么?(6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春天”指当时的什么事?(2分)“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2分)“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4分)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1.民族团结: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

18、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2.处理少数民族关系的政策:(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的,正式确立是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建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以及许多自治州、自治县。(2)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方发张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与基本政治制度。(3)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表现:西藏我国五大牧区之一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我国第二大塑胶基地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国家商品粮基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

19、国西部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杰出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誉为“活菩萨”。第十二课 香港澳门的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提出的,目的是实现祖国统一。意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香港、澳门回归。(1)原因: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过程:港:1984年年底,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中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1987年四月,中葡签署联合声明,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20、1.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出台方针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2000年,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两岸关系的变化: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近三十八年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会长辜振甫。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会长汪道涵。1992两会达成 “九二共识”

21、,就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将“加强两岸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2000年以来,台湾当局发生变化。2.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局面初步形成。第十四课 钢铁长城一 海军1.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建立|);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2.1971年,自行研制出导弹驱逐舰;1974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3.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兵种: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二 空

22、军1.战绩:空军建立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击落敌军战斗机多架。蒋道平碧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战斗机。2.1956年,仿制成功第一架歼5型歼机机。三 战略导弹部队1.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2.研制导弹核武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3.导弹核武器: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第十五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是苏联,第一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有17个。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于我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就两国在西藏大区

23、的关系问题,由周恩来首次提出;正式确立是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印总理尼赫鲁、缅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二、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参与者:亚非独立国家首脑2.性质:第一次没有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3.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4.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成功。 同:都曾被侵略,都面临发

24、展本国经济。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5.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的精神。第十六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中美关系正常化1.背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形势变化;两国共同需求。2.过程:(1)1971年4月乒乓外交;(2)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3)1972年,尼克松正式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4)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3.影响:中美两国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二、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2.意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25、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三、中日建交1.时间 1972年2.过程: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出现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热潮。四、中国承办亚太经合会议。(简称”APEC)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高。2.时间:2001年10月21日 地点:上海科技馆3.参加者:布什(美) 普京(俄)等19位国家领导人。4.主题: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5.议题: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6.结果:通过了上海共识,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7.意义:上海亚太经合组织

26、会议是中国迄今举行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时间:2001年11月2.意义: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新的发展。第十七课 科学技术成就(一)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

27、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005年,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11年,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无人和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4.2007年,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2010年,嫦娥二号,中国第二颗绕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5.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发给水稻专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6.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被称为杂交水稻之

28、父。第十八课 科学技术成就(二) gn hng ch1、1986年3月,四位老科学家(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2863计划纲要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1996年又将海洋高技术定为计划的领域。3、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4、2004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8.1亿,其中80% 以上是青少年。5、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6、科学技术是

29、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提出来的。7、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青少年有了较为完备的网络行为道德规范。8、网络文明宣传语:健康上网,快乐成长;点击文明,演“e”精彩;给网络一片蓝天,给心灵一片净土;网络沟通无限,文明健康相伴。9、为什么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健康上网,有利于增强自己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关系,但同时,网络的不健康现象也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第十九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略,明确提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30、,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 德 、智 、体 、美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党和政府尤其重视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2000 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3、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4、高等教育的发展表现在: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学校数量增加,学科门类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有明显提高。5、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他们承担的国

31、家863计划项目,占三分之一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第二十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1982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第一届获奖作品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天。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是 梁山伯与祝英台。2、毛泽东对学生提出 “健康第一” 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把体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3、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洲运动会,北京申奥成功时间2001年7月13日;2008年成功地举办奥运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