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31.57KB ,
资源ID:12121432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1214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方法图文百.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方法图文百.docx

1、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方法图文百第41卷第1期2011年1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1No1Jan2011doi :103969/jissn10010505201101006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方法王洋袁慎芳董晨华吴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南京210016)摘要:提出多信道多基站架构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连续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异步时钟对命令进行等间隔多次发送以保证命令的可靠传输;通过TDMA 和CSMA

2、/CA机制保障数据的实时可靠收集;基于异步时钟采集、多退少补机制以及节点功能单一化技术对采样点的时间间隔抖动进行优化;提出一种灵活轻量型的晶振漂移补偿机制消除分布式采集系统中独立晶振的累积漂移经实验验证,本架构可以实现所有采集节点长期和连续地进行同时刻数据采集,并且实时地将采集数据传输给监控中心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晶振漂移;同步信道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505(2011)01-0025-06Synchronous method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for distributed continuous data acquis

3、ition systemWang YangYuan ShenfangDong ChenhuaWu Jian(The Aeronautic Key Laboratory of Smart Material and Struc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 :The multiple channels and multiple stations architecture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on-tinuous re

4、al-time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was presentedTo ensure reliable transfer of commands ,asynchronous clock was adopted to issue order respectively with equal intervalBased on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an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mechanism ,reliable and real-time dat

5、a was collectedBased on asynchronous clock collection ,plus-minus average mech-anism ,as well as single function of the node ,the jitter of sampling intervals was optimizedA flexi-ble and lightweight crystal oscillator drift compens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 to eliminate the inde-pendent crystal osci

6、llator accumulated drift of the distributed acquisition systemExperiments wereconducted to verify the above mechanismThis architecture can achieve all the nodes that are syn-chronously to sample data ,and real-time to transfer data to the monitoring centerKey word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crystal

7、oscillator drift ;synchronous channel 收稿日期:2010-07-16作者简介:王洋(1985),男,硕士生;袁慎芳(联系人),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ysfnuaaeduc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772072,508302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7AA03Z117)引文格式:王洋,袁慎芳,董晨华,等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方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2530doi :103969/jissn10010505201101006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大量依据特

8、定通讯协议和可进行相互通信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1无线传感网络综合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源技术等,可以使人们在任何时间、地点和环境下获得较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船舶、飞机等采集数据多、实时性要求高的场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了很好的智能化分布式监测网络,为实现高效率、低重量、智能化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手段以航空结构强度试验系统为例,目前,航空结构强度试验普遍存在应变测量点多、规模大等特点,造成其试验系统引线复杂、附加重量大此外,试验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程度不高,造成试验效率不高2 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将减少器件引线数量,从而降低由于增加测试系统导

9、致的结构重量的增加;无线传感器可方便地安装于结构形状复杂、不便于引线的部位;同时,无线传感网络可以显著降低试验系统的成本4本文提出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测试方法,给出了连续数据采集系统中时间同步、命令可靠传输、数据实时可靠收集、网络吞吐量提升等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1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的整体构架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中采集通道数目多,各采集通道需同步采集,采集数据需实时传输给监控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无线应变节点4包含4路应变采集通道,以构建N 路采集通道以每个通道每秒M 次应变采集的航空结构强度试验系统为例, 此时整个系统需N /4个采集节点节点的处理器选择MSP430

10、芯片,该节点采用10位AD 对数据进行转换,每个通道采集8次,产生数据段为8 4 16bit =512bit ,将该数据段与一些必要信息按IEEE802. 15. 4标准6进行封装后产生648bit 的数据包,通过节点的射频模块CC2420发送给基站节点基站节点负责将网络中收集的数据包通过串口提交给监控中心,整个系统需要提交的数据量有(N /4) (M /8 648)bit /s本文取N =320以满足航空结构强度试验应变采集通道多的要求,取M =32以满足航空结构强度试验所需的应变采样频率要求,即整个系统需80个采集节点采集节点产生数据包的间隔为1s /32 8=0. 25s如图1所示,采集

11、节点同步采集导致节点同时产生数据包,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 )机制对节点产生的数据进行发送如图2所示,采用单信道单基站架构构建试验系统,每个节点以各自地址获得一个独立的数据发送时隙0. 25s /80=3. 125msIEEE802. 15. 4标准支持250kbit /s的数据速率,该时隙很难实现数据包通过无线信道发送给基站节点,再通过基站节点利用串口可靠地传输给监控中心 图1基于节点地址的TDMA机制图2单信道单基站架构示意图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基于IEEE802. 15. 4标准的多信道多基站架构构建试验系统如图3所示,采用10个数据信道,每个信道由8个采集节点和一个基站节点构成星型网

12、络,每个基站节点接收该信道中8个采集节点的数据,并将数据实时提交给监控中心,每个数据信道产生的数据达(32/4) (32/8 648)bit /s=20. 736kbit /s,可以采用57600波特率的串口速度由于不同信道中的数据不产生碰撞,此时每个采集节点的发送时隙为0. 25/80=31. 25ms ,该时隙使数据包传输成功率得到较大提高图3多信道多基站架构示意图同时,多信道多基站架构需对位于不同数据信道的采集节点进行时间同步引入同步信道对位于不同信道节点的同步采集提供支持;引入管理节点负责在网络初始时在同步信道发送开始命令,并且在网络工作过程中周期地切换到不同的数据信道发送同步消息,对

13、采集节点的同步采集提供支持2采样时刻的一致性2. 1初次采集的同时性若2个采集节点同处在一个发送节点的通信范围内,且收到了该节点发送的同一消息,即可以认为两者收到该消息的时刻是相同的1在网络开始正常工作前,所有采集节点位于同步信道,采集节点在接收到命令后并不立即执行命令,而是根据接收命令的序列号启动时钟,所以需要保证管理节点等间隔地将命令发送到同步信道上本文利用节点处理器MSP430中定时器B 的一个独立的比较通道等间隔地触发中断,并在该中断服务中完成命令的发送,采集节点接收到包含命令包序列的开始采集命令包后,切换到各自数据信道上,完成相应的延时后,同时刻进行初次采集2. 2采样点时间间隔的一

14、致性无论节点处理器位于何种工作模式,外部晶振可以连续稳定工作,节点定时器B 的时钟源来自外部晶振,周期为32768Hz ,时钟分辨率为30. 5s ,本文基于定时器B 来构建采集触发点,要求采样频率为32Hz ,即每(1s /32)/30.5s =1024个时钟周期采集一次,采样点的时间间隔对应定时器的计数差值如果这个差值等于采样周期对应的计数差值(1024),说明采样点的时间间隔具有一致性本系统采用的软件平台是基于TinyOS 操作系统实现的IEEE802. 15. 4标准6TinyOS 采用事件驱动机制,硬件中断中触发的事件称为异步事件,任务中触发的事件称为同步事件,异步事件和同步事件之间

15、通过投递任务来连接投递任务进入一个先进先出的队列,任务之间不可以相互抢占任务之间的不可抢占和禁止中断的语句使采集操作不能及时获得处理器的控制权,导致采样点的时间间隔产生抖动为此,本文引入如下方法对采样点时间间隔抖动进行优化:1)利用多退少补机制对抖动进行平均对采样点的时间间隔对应的定时器的计数差值进行记录,如本次的计数差值是1030,那么设置下次的计数差值就是1018,即保证定时器的计数差值平均是10242)定时器中断如果在此中断服务程序中投递了采集任务,那么通过任务中的同步事件告知上层进行采集,则称为同步时钟采集,此时,任务之间的不可抢占和禁止中断的程序会使采集触发延迟;如果在此中断服务程序

16、中通过异步事件告知上层启动采集,则称为异步时钟采集,此时,只有禁止中断的程序会使采集触发延迟本文利用MSP430中定时器B 的一个独立比较通道构建异步时钟采集,比较通道的中断标志位为该异步时钟所私有,不仅可以减少采样点的时间间隔的抖动,而且可以保证采集稳定触发3)本文引入节点功能单一化机制,消除或减少采集节点中禁止中断的程序,进而优化采样点的时间间隔抖动首先,引入地址识别机制,CC2420包含硬件地址识别功能,节点初始化时,处理器会将该节点的地址写入到CC2420的寄存器中如果启动地址识别功能,CC2420对所接收数据包中的地址段进行硬件识别,如果不是发送给本节点的数据包,CC2420不会使得

17、节点的处理器外部中断脚触发中断,进而减少节点的微处理器对无用包的处理工作其次,本文保留用以实现冲突避免载波多路侦听访问(CSMA /CA)机制的退避单元时刻点触发,裁剪其他用以维护IEEE802. 15. 4标准的时刻触发点,进一步提高节点功能的单一化3独立晶振漂移的消除晶振具有频率漂移特性,对于有多个采集终端的分布式系统,如果仅仅在系统启动时进行一次同步,数据的同步传输将会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长而失步考虑漂移:即使各采集节点采样点的时间间隔对应的定时器计数差值都为1024,但各采集节点采集的触发时刻仍有偏差,且偏差会产生累积如2个精度为10 106的晶振,1h 累积偏差可达20s 60 60

18、=72ms此外,本文采用TDMA 发送机制,当累积漂移使2个节点发送时刻重叠时,数据包发送将产生碰撞,此时采集节点的采集时刻点偏差早已脱离试验系统要求鉴于此,必须引入同步机制以消除不同节点之间的晶振漂移本系统属于连续实时数据采集系统,采集节点需要完成采集、数据发送和同步3种工作,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采集节点产生的任务,必须选择一个灵活、轻量型的同步机制目前,文献9提出的同步机制大部分是基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同步算法,需要节点之间进行消息的交互,这些机制使得节点的任务量增多,并且算法复杂,使采集时刻触发点产生偏差的概率增多延迟测量时间同步(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

19、ization ,DMTS )机制10基于同步消息在传输路径上所有延迟的估计,实现时间同步该机制改进了时间标签的获取方法,去除发送端的处理延迟和MAC 层的访问延迟,但是,需要对一些延迟进行估计本文将该机制与连续采集结合,提出晶振漂移阵痛消除(pains to eliminate crystal drift ,PECD )机制来消除连续采集过程中的晶振漂移累积由于PECD 机制通过2个同步消息之间的关系,且与连续采集的时刻触发点相结合,所以不需要对数据发送过程中的延迟进行估计3. 1晶振漂移阵痛消除机制本文以管理节点的计数器差值为参考来消除晶振所导致的不同漂移所有采集节点收到同步消息后,在下次

20、采集触发(T NST 表示下次采集触发时计数器值)的服务程序中对下下次采集触发的计数器值进行设置,使得表征2个同步消息到达的这段时间间隔的计数器差值与管理节点一致本系统属于单跳传输,数据在空气中传播延迟微小,所以本文忽略该段延迟的偏差系统收到第1次同步消息时要做首次调整,解决命令采集与真实采集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如图4所示,管理节点在命令包发送给射频模块前读出管理节点的计数器值T 01,T 01放入命令包中,采集节点收到命令包时读出采集节点的计数器值T 11,采集节点在第1次触发采集的时刻读出计数器值T 21同理,得到同步消息发送过程中的时间标签T 02和T 12从初次采集到第1次收到同步消息这段

21、时间,采集节点对应的计数器差值为T 1=T 12T 21(1)同时,管理节点对应的计数器差值为T 0=T 02+NT T 31(2)式中,T 31表示采集节点初次采集时刻对应的管理节点计数器值;N 表示同步消息大小;T 表示射频芯片发送每比特所需要的时间晶振漂移使得管理节点和采集节点表征的该段时间的计数器差值T 0与T 1不等 图4第1次同步消息到来时的PECD 机制管理节点和采集节点都采用相同类型的外部晶振,由于晶振的周期偏差微小,因此本文假设采集节点收到命令到开始采集这段时间很短,管理节点和采集节点定时器计数差值相等,即T 21T 11=T 31(T 01+MT )(3)本文规定命令包大小

22、M 和同步消息大小N 相同,则管理节点第1次时间间隔对应的计数器差值为T 0=T 02+NT (T 21T 11+(T 01+NT )=T 02T 01(T 21T 11)(4)本文假设:管理节点也是每隔1024个计数器差值触发一次采集,晶振漂移使得采集节点与管理节点的采集触发点产生了偏差由分析可知,第1次同步消息到达时累积的偏差为T 0T 1,考虑到同步消息到达的不确定性,采用在采集节点下次采集触发的服务程序中设置下下次采集触发所要求的计数器值来一次性消除累积偏差,即下次触发到来时设置下下次触发时刻的计数器值为T NST +1024T 0T 1连续采集时,管理节点周期地发送同步消息消除累积漂

23、移如图5所示,管理节点在同步消息到达射频模块时读出当前计数器值,管理节点表征的2次同步消息的时间间隔对应的计数器差值为T 0=T 02T 01(5)采集节点收到同步消息时读出采集节点的计数器值,采集节点表征的2次同步消息的时间间隔对应的计数器差值为T 1=T 12T 11=T 12NT (T 11NT )(6)晶振漂移使采集节点与管理节点的采集触发点产生了偏差,分析可知,T 0T 1表征了2个同步消息时间间隔内累积的偏差,即T 0T 1=T 02T 01(T 12T 11)(7)则采集节点下次采集触发的服务程序中设置下下次采集触发时的计数器值为T NST +1024T 0T 1该机制消除了累积

24、的偏差,保证采集节点的计数器差值和相应的参考节点计数器差值相同 图5基于2个同步消息时间间隔的PECD 机制3. 2晶振漂移阵痛消除机制优点综上所述,PECD 机制对连续数据采集系统中不同节点的晶振漂移偏差进行消除的优点如下:没有引入乘除运算和递归算法,所用的操作只82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1卷是读出计数器值,完成一些加减运算,是一个轻量型的机制同步消息的周期不要求准确,该机制调整一段时间的累积漂移采集节点可使用任意2个同步消息来与管理节点的参考时钟保持同步该同步周期可以视系统对累积漂移的忍受程度而具体设定,是一个灵活型的机制4实验验证按照上述机制构建实验系统,如图6所示采集节点在采集

25、触发时通过指令访问该节点的定时器,读取采集节点计数器值,用2次采集触发时刻之间的计数器差值替代数据包中的数据段基站节点将各采集节点按照TDMA 方式发送来的数据通过串口转发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数据包进行保存,通过对数据包中相应数据段进行读取可以得到各叶子节点2次采集触发时刻之间的计数器差值 图6实验系统图图7表示采用异步时钟采集,利用固定值触发采集所获得的采样点时间间隔对应的计数器差值本文截取了一段包含1000个点的计数器差值序列,在该段序列中最低点为1034,最高点为1192利用固定值触发采集将引入延迟,并且这些采集延迟得不到补偿,累积延迟将使得采集节点对应采集时刻出现累积偏差 图7固定计

26、数器差值触发采集为此,本文设置新触发时刻点以补偿采集时刻点的偏差如图8所示,利用多退少补机制及异步时钟采集技术使得采样点的时间间隔的计数器差值保证平均为1024,但是在该段序列中采集延迟既有很小也有较大的情况分析可知,没有采用节点功能单一化机制时,采集节点会接收其他节点的数据包,当数据包到达MAC 层后才会被丢弃采集节点对其他采集节点发送的数据包的响应过程被禁止中断的程序封装,当采集触发时遇到禁止中断的程序,采集触发即被延迟 图8节点没有使用功能单一化机制鉴于此,本文引入节点功能单一化机制后得到图9由图可见,由于各采集节点不接收网络中其他采集节点的数据包,使得禁止中断的程序大量减少,得到的采样

27、点时间间隔的计数器差值与理想差值(1024)有正负3的偏差,即183s ,与采样周期之间的偏差为6/1024=0. 586%但是,通过实验发现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碰撞现象大量产生,丢包严重即使各节点采样点的时间间隔对应的定时器计数差值都是1024,各节点采集的触发时刻仍然有偏差,且偏差累积 图9引入节点漂移消除机制的情况采集节点收到同步消息时,得到管理节点表征的两同步消息间隔的计数器值T 0,同时得到采集节点表征的计数器值T 1,将计数器差值T 0T 1放入包中传输给基站节点得图10,采集到4 104点时,累积偏差最高达791 30. 5s =24. 1255ms ,由于每秒32个数据点,即每秒

28、该节点与参考节点有19. 3s 的偏差92第1期王洋,等: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布式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方法30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1 卷 差控制在 183 s 范围内; 单数据信道吞吐量可以 稳定达到 20. 736 kbit / s 本文还有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 各数据信 道的数据是通过串口传输给监控中心的 , 串口数量 和串口速度都是该系统的瓶颈; 目前系统的覆 盖范围不足, 需要研究如何将这些机制引入到两跳 或多跳的监测网络中 图 10 漂移累积图 参考文献 ( References) 1 于宏毅, 李鸥, 张效义 无线传感网络理论、 技术与实 M 北京: 国防工业出

29、版社, 2008 现 2 Kim S ,Pakzad S ,Culler D ,et al Health monitoring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using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s C/ / Proceedings of the 6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Sensor Networks Cambridge,M A , USA , 2007 : 254 263 3 Spencer B F,Yun ChungBang Wireless senso

30、r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NSEL023R Urbana,IL ,USA :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of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10 4 Yuan S F, Lai X S , Zhao X , et al Distribute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smart w ireles

31、s sensor and multiagent technology J Smart Mater Struct, 2006 , 15 ( 1 ) : 1 8 5 Wu J,Yuan S F,Zhou G Y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w ireless sensor netw ork based aircraft strength J Sensors , 2009 , 9 ( 6 ) : 4195 4210 testing system 6 Cunha A ,Kouba A ,Severino R,et al OpenZB : an opensourc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EEE 802. 15. 4 / ZigBee protocol s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