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2.08KB ,
资源ID:1215180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1518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ocx

1、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详细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点,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及其意义,明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奋斗目标和历史意义,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举措和战略,增强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的自觉性。要求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所见所闻理解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以及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更好的把握我国在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基本路线以及基本纲领,并通过本章的教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二、授课学时:5学时三、本章基本概

2、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与特征;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问题;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要求和奋斗目标。教学难点: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2、使学生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关系。本章教学基本内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与发展1、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到中国共产党,都对此进行

3、了长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过程,体现出科学预见、历史反思和实践检验的综合。19世纪,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预测了资本主义以后的社会主义发展大趋势。在 1875年发表的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把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或称“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恩格斯还认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不同的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和

4、经常变化的。(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2)资本主义以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趋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或称:“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第二,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 第三,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3)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将经历不同的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和经常变化的。列宁的探索与发展: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思想,对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问题作了进一步探索。1917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把“

5、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他对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提出了创造性见解,认为虽然落后国家发生革命较先进国家容易,但是由于特质准备和民主准备不足,革命胜利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却要困难得多。当时有人曾提出要探讨发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斥之为“空想”。他认为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要经过多少阶段还不清楚,所以首先要解决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列宁根据当时俄国的国情,提出了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成熟程度不同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列宁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

6、主义长期性的深刻认识。(1)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 (2)共产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还有一个过渡时期,需要经历若干阶段; (4)按社会主义成熟程度的不同,有“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等。斯大林的判断及后来苏联领导人的左倾和右倾错误: 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成为苏联党的最高领导和理论权威。到了20世纪30年代当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后,怎样判断本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问题摆在斯大林和苏联共产党面前。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在1936年以前比较客观。他把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

7、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建成社会主义时期,第三个阶段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但是,到1936年以后,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了错误的判断。1936年11月,斯大林在关于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宣布:“我们苏联社会已经做到在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者又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的制度。这就是说,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斯大林文集(19341952),1071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之时。1939年在联共(布)十八大上,斯大林进一步提出:“

8、我们还要前进,向共产主义前进。”(斯大林文集(19341952),2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他提出只要在经济上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就可以向共产主义过渡。由于斯大林的影响,这种超越阶段的理论,曾一度广为流传,给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消极影响。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比斯大林走得更远。赫鲁晓夫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时期,并声称到1980年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一直到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始终没有认识清楚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其他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也曾长期陷于“左”的错误,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这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

9、一个重要原因。(1) 斯大林初期的正确判断:(1936年前)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建成社会主义时期; 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时期;只有在社会主义生产力高度发展,而且比资本主义制度有更高的劳动产生率,产品和商品十分丰富,劳动者生活富裕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基础上,才能建成社会主义。(2)斯大林后期的失误:(1936年后) 脱离实际,盲目乐观,超越阶段,左倾冒进。宣布已经建成了社会主义;两年后又宣布苏联已经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并向共产主义过渡;不久又预言再过两至三个五年计划,苏联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给苏联及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3)1961年赫鲁晓夫的冒进。他提出:苏联将20

10、年建成共产主义。(4)勃烈日涅夫冒进到顶峰。他执政后,苏联进入鼎盛时期,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其宣布苏联已处于发达社会主义阶段。(5)戈尔巴乔夫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果,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及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在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指导下,使苏联解体,对社会主义的发展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与实践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认识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对发展阶段的认识还比较谨慎。1957年,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

11、制度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阶段作出了符合实际的估计。但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1958年,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提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已不是遥远的将来”,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对此,毛泽东曾有所反思,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作的读书笔记中,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然而毛泽东在实践中并没有坚持和发展这一闪光的思想。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

12、错误判断,使社会主义实践付出了沉重代价。(1)进入社会主义,但尚未完成;(2)大跃进的冒进失误;(3)毛泽东的研究设想:“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但在阶级斗争的理论框架中,未能进一步发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党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13、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在经过长期地探索、尝试、波折并付出沉重代价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真总结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逐步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综合反映,它最能客观地、全面地表明一个国家地发展现状和发展要求,也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地最根本的客观依据。确认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而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1980年,邓小平在谈到建国三十周年经验时候强调,“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

14、。1981年在邓小平主持下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初级的阶段”这一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地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第一次系统阐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再一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意义,并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联

15、系。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过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第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的系统的论述。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初级阶段理论。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在这里,江泽民首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过程中来定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分漫长、异常艰难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再到发达的逐步发展的历史过

16、程。我们现在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相对于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言,只是一个起始阶段。所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2002年的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一切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只有从这个最大的国情和实际出发,我们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的战略措

17、施。由此可见,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认识过程。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而逐渐形成、完善起来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根据之一。(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就明确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首要因素。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它揭示了我国现阶段

18、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和过程特征。这是全面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时必须正确掌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上述两层含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完整、正确地理解它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1)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2)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已确立;(3)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已确立。这些基本成果表明,我国

19、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已具备社会主义的属性,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1)生产力不发达,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生产力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2)没有最终摆脱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3)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生产力落后,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不成熟不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显示出来。)所以要进入发达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长时期的努力。这样的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

20、民主主义社会因为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而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在社会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党的十五大全面地从现代化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区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了新概括: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概括。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括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

21、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及其发展进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和基本特点。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进程所呈现的基本特征。第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

22、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变化的基本特征。第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区经济结构呈现出的特征。第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等发展变化呈现出的特征,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第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

23、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精神状态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的基本特征。第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实现这一阶段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在分别叙述了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各项特征和任务之后,从当代世界范围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历史进程特征的又一总的概括。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

24、性特征。(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不是从一般原则出发,不是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得出的逻辑结论,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1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没有给我们奠定社会主义建设必需的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奠定自己的物质基础。2.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我国现实国情决定的。经过几

25、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方面,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国家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社会主义文化有了相当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的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这种情况表明,我国至今远未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中国要实现的现代化,其水平和标准既不同

26、于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19世纪日本的明治维新,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已经有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成熟的社会主义。 总之,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21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算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资本主义用了好几百年才实现现代化,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用一百年的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并不算太漫长。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可能实现这个宏伟

27、的设想。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意义明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对这个阶段的矛盾、主要任务做出科学判断,从而确定党在这个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有效地避免犯“左”的或“右”的错误,特别有利于克服急于求成、盲目求纯的急躁情绪,脚踏实地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二,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对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28、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定,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它既坚持了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又坚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克服超越阶段,追求“一大二公三纯”错误观念和政策的结果。 第三,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思想准备,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提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 总之,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

29、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才能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决策,才能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因为,正确认识国情,不仅要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科学的界定,同时还应准确判断主要矛盾,这直接关系到该阶段中心任务的确定。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有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功经验,也有错误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导致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挫折的沉痛教训。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19

30、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对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判断和对主要任务的规定,尽管在表述上不完全准确,但总的精神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惜这些正确的认识未能坚持下来。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判断上的失误,到党的八届三中全会转而认为,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从而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乃至十年动乱,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

31、了严重损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废除“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这些任务。”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对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全面阐述的同时,对主要矛盾也作了规范表述:我

32、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前提。为此,必须牢牢树立以下观点:第一,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不是主要矛盾。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实践证明,无论缩小或者夸大,两者都要犯严重的错误。1981年6月作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现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对这种阶级斗争,既不能扩大它,又不能忽视它。处理这种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要按照法制化的要求,运用法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