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1.45KB ,
资源ID:1215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15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五节月相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五节月相教学设计.docx

1、第五节月相教学设计第五节月相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课时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知作为基础,以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作为动力,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前提,创设教学情景,解决教学难点,关注实践体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根据斯金纳提出的:积极发现原则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性,主动进行月相成因及规律的探讨。小步子原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一步步设疑引导,促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一蹴而就。及时反馈原则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检测反馈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

2、念与观点。二、教材分析月相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月相一节,文字内容不多,但是包含大量知识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与人类的关系。教材文字叙述不多,但高度概括,在教学处理时,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图像信息,补充有关知识内容。二要注意添加科学而细致的讲解和说明,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月相的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结合动态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月相变化规律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月相与人类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农历的介绍

3、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三、学情分析认知方面,学生对月相的产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而且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但具备这两个条件还不够,知识还只停留在形象的表达上,并不知道其形成原因和规律。探究方面,学生对操作模拟实验还不是很熟悉,对制定实验方案还缺乏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操作方面的素养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能够合理地分工合作,严谨、细致地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科学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平时观察过月相,对这个天文现象并不陌生。初一的学生充满好奇心,他们不会因为感兴趣而就会有秩序地完成实验,需要教师充

4、分利用这份兴趣来做引导。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描述月相的概念;概述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说出月相变化周期与农历的关系以及月相与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运用一定的手段演示月相的形成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根据月相变化规律,估算农历、学会分析具体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的特点,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感受到模拟实验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通过月相学习,留心观察自然现象,欣赏自然美景,热爱大自然。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难点:月相的成因及变化规律。六、教学方法教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合作研讨法学

5、法:观察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七、教学课时课时八、教学准备一半涂黑的乒乓球、木棒、黑色水彩笔、多媒体、学案九、教学过程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上课前】播放Flash但愿人长久【设问】上课之前,我们听的这首歌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是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清楚里面有句描绘月亮的诗句:“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那么我们生活中看到的月亮又是如何的呢?大家先动手把你脑海中的月亮的形状画出来。【学生活动】画月亮的形状。画完后,自告奋勇地的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同学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都很仔细,大家都看到了月亮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我们称之为月相。【板书】一、月相:月

6、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回顾旧知】在第三节中我们知道了月球是圆的,它和地球一样不会发光,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但我们看到的月球却有圆缺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板书】二、月相形成原因【回顾】在章中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怎么样的?【思考与讨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解释【讲述】今天我们就要来按照科学探究的思路探究一下月相。首先,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我们先要提出问题。【媒体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月有圆缺变化?建立假设:【讲解】之后,我们要建立一个假设。为使假设更接近真理,我们先搞清楚这几个问题。【媒体展示】为什么能看到月亮?

7、月球会动吗?它是怎么动的?月球动到不同位置时看到的形状一样吗?【思考与讨论】【模型展示】一个用木棒支撑的一半涂黑的乒乓球【讲解】现在有一个一半涂黑,一半是白的乒乓球。我们把这个当作是月球,黑板当作是太阳。白色的部分代表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黑色的部分代表未被太阳照射到的部分。大家把自己当作地球,将乒乓球绕你转动,相互看看,你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一样吗?【学生动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都观察到了所看到的月球的白色部分形状不一样。【假设】学生纷纷提出各自对月相变化的假设。【讲解】肯定学生的假设。对于这些假设我们需要一个一个来验证,首先我们先来验证下面这个假设。【媒体展示】可能是月球、太阳、地球

8、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形成的?【媒体展示】设计方案,着手实验三球模拟简化实验【讲解】现在请两个同学上来,同学甲当月球,拿着乒乓球按照屏幕上的指示从AH的逆时针方向绕地球运动,同学乙当地球的观察者,当月球运动到A、c、E、G时,把所看到的月相在黑板上画下来。注意月球在运动的时候白色部分要始终对着黑板,即太阳。【学生活动】两位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帮忙纠正其错误的地方。【讲解】评价两位学生的演示。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桌上的乒乓球,两人一组,也像刚才同学甲乙一样,自己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两人合作,一人当月球,一人当地球观察者,然后再换过来;一定要边观察,边记录你看到的月相,记录在发下来的

9、表格中;因为座位的活动范围不大,所以大家可以站起来做;小球白色的一面一定要朝向太阳光射过来的方向,即黑板;先观察A、c、E、G四个位置,然后再观察这四个位置中间的月相,即B、D、F、H;【小组合作】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月相变化,完成学案。【交流】画完后,请几个代表上来展示,进行比较。指出错误,并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给出正确的记录,并把正确的月相画到黑板上【媒体展示】用再次重复实验中观察到的月相并填图。【媒体展示、小结】得出结论,评价交流月相的形成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只是反射太阳光;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被太阳光照亮

10、的月球部分的形状也有规律地变化,从而产生了月相的变化。【动画展示】展示月相动态变化的形成过程,加深印象并探究其变化规律。【板书】三、月相的变化规律【动画展示】月相动画演示【讲解】同学们仔细观察月球的位置、月相的变化以及日期的变化,完成学案中的表格。边操作动画,边讲解:其实,月相变化是连续的。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此时正好是农历初一;然后逆时针转过1/4圈,当日月地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的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此时是农历初七、初八;再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当我们看到月球全

11、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此时正好是农历十五、十六。同样的道理,再继续转,转过1/4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变成一半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此时是农历廿二、廿三;再转过1/4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又变成了新月。【思考与讨论】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或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满月或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媒体展示】列出各种月相,让学生根据图填名称。【纠错】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察并画图】大家看课本105图331月相变化;外面的圈表示月球亮的一半始终朝着太阳光的方向。里面的一圈表示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强调:从地球的角度观察,下面的图要倒过

12、来看。然后补充完成几个空白的月相图。【交流】互相交流,看看画的对不对?拿一本学生的书上来展示。【动画】观察各种月相出现时间,让学生特别留意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位置。【思考与讨论】将表格完成。【小结】1.月相变化规律一: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或朔初一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不可见上弦月初七、初八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面朝西满月或望十五、十六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通宵可见,一轮明月下弦月廿二、廿三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记忆口诀: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间。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满

13、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月球变化规律二:a.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b.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可以简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展示】由此及彼,升华质疑在月相探究的整个过程中,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呢?比如说我们模拟的是简化了的,那么在实际的宇宙中,这三大天体是如何运动的呢?根据这些运动,还会发生哪些情况?【提示】:地球、月球都有公转、自转存在;且两者有夹角存在;当三者真正在一条直线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展示】课后探究作业:探究月相变化的具体规律;探究月球始终以同

14、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探究月食、日食归纳总结,知识内化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由学生总结月相的形成原因以及变化规律,教师补充并纠正。新知应用,知识深化【填一填】1.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形成原因是_三者的_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_,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_。初七、初八为_月,二十二、二十三为_月。【猜一猜】列举诗句,让学生根据诗中描绘的情景,猜一猜诗句描绘的是哪种月相。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采莲去,月没春江曙。E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F海上升明

15、月,天涯共此时。G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判一判】1.判断正误: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直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第二课时回顾新知,导入新对上节课的课后作业进行校对交流,复习月相的变化规律【引入】从新月到上弦月、上弦月到满月、满月到下弦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的月相是怎样的呢?【媒体展示】月相变化图【思考与讨论】根据月相变化图回答【讲解】边进行动画操作,边讲解。新月到上弦月之间,我们称作是娥眉月;上弦月到满月之间,我们称作是凸月;满月到下弦月之间,我们称作是凸月,下弦月到新月之间,我们称作是残

16、月。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四、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设问】我们研究月相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月相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考与讨论】联系日常生活讨论【讲解】月球绕着地球跑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有29.53天,我们叫做农历月,又叫朔望月。农历上规定,当月球是新月的时候是初一,月球满月的时候是十五或十六。现在我们过的什么节是根据农历确定的,你知道吗?【媒体展示】让学生填一填各个节日的日期及月相。【设问】为什么满月会有两个日子?【思考与讨论】【讲述】月球绕地球转的周期是29.53天,不是30天,所以日历里面安排的农历月有时候是29天,有时候是30天,所以,满月的日子变成了十五或十六。【延伸拓展】

17、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会听到这么一句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是为什么呢?【思考与讨论】【讲解】根据科学学习中100个疑难问题P180进行讲解【提问】一个公历年恰好能安排12个农历月吗?【思考与讨论】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回答。【讲解】农历一年为12个月,每月29天或30天,但一年不足365天,调整的办法是安排了闰月,第19个农历年加7个闰月,再去平均值。人们利用月相制定了历法,如阴历或农历,并根据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的现象,演变出星期。可见,月相的变化对于人类制定计量时间的尺度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归纳总结,知识内化结合板书和多媒体,由学生总结月相变化规律以及月相周期,教师补充并纠正。新知

18、应用,知识深化【辨一辨】用多媒体展示四幅图,让学生辨认是什么月相以及出现的日期。【选一选】某星期六小明外出旅游,一早起来只见弯弯的月亮挂在东方天边,此时约是农历A.二十六、二十七B.十一、十二c.十七、十八D.初七、初八【判一判】1.当一回福尔摩斯: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你如何推测?十、作业布置巩固月相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阅读月光对植物的影响;连续一个月观察月相,记录月相的变化;探究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探究月食、日食。十一、时间安排创设情景,导入新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归纳总结,知识内化新知应用,知识深化满课时为45分钟,剩余

19、3分钟用于“生成教学”。十二、板书设计媒体演示区第五节月相一、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二、月相形成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月相的形成主要与日、地、月三者的位置有关。三、月相的变化规律四、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自由演示区第五节月相学案一、探索月相成因右边射过来的平行光为太阳光,要求画出相应空白位置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并在旁边注明月相名称及A、c、E、G的农历日期。二、探究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时间日、地、月位置关系视觉形状新月或朔初一上弦月初七、初八满月或望十五、十六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二、课后练习巩固月相知识,完成课后练习月相周期性变化的形成原因是_三者的_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_,满月出现在农历每月的_。初七、初八为_月,二十二、二十三为_月。阅读月光对植物的影响。书P106课外探究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要求:自己设计表格,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预习新课:日食、月食班级:姓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