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4.31KB ,
资源ID:1216137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1613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知识点细化.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知识点细化.docx

1、教育学知识点细化教育学知识点细化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知识细点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

2、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3、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此而来。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

4、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20、洛克提出(白板说)。他主张(绅士)教育。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

5、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二、名词解释1、 广义的教育2、 狭义的教育3、 学制 4、 义务教育5、 终身教育6、 全民教育7、 教育民主化三、简答题120世纪以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有哪些新变化?2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

6、趋势?3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有哪些特点?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5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6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 知识细点1、 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4、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

7、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5、 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6、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7、 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8、 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9、 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

8、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10、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二、 名词解释1、 人力资本2、 校园文化三、 简答题1、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2、 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3、 简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4、 面对新科技革命,教育观念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变?四、 论述题1、 试论教育与文化的承传、改造与创新的关系。2、 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是什么?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一、知识细点1、 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9、2、 内发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格塞尔)。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3、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4、 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 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6、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7、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8、 (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9、 学校

10、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0、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11、 (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二、名词解释1、 个体身心发展2、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3、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4、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5、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6、 发展关键期7、 最近发展区8、 心理断乳期9、 遗传10、 成熟11、 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 简述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3、 简述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四、论述题1、 试论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

11、、 试论教育在人类地位提升中所起的作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一、 知识细点1、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2、 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3、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4、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5、 夸美纽斯主张造就(泛智)的人。6、 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

12、,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7、 1924年,孙中山规定了“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儿童个性)的发展。8、 日本把(个性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列入21世纪的教育目的。9、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名词解释1、 广义的教育目的2、 狭义的教育目的3、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4、 体育5、 美育6、 智育7、 劳动技术教育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目的

13、的层次性。2、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3、 简述美育工作的主要内容。4、 简述五育的关系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 知识细点1、 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2、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专业)。4、 教师专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5、 教育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6、 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7、 教师的语言

14、首先是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8、 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9、 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权利)问题。10、 (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11、 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12、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

15、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13、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14、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15、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二、名词解释1、 师生关系三、简答题1、 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2、 简述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四、论述题1、 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2、 论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第六章 课程一、 知识细点1、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

16、科。2、 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3、 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4、 (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5、 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七艺”)等,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学科课程。6、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7、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8、 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9、 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

17、(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10、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标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二、名词解释1、 课程2、 学科课程3、 综合课程4、 活动课程5、 核心课程6、 潜在课程7、 校本课程8、 课程计划9、 课程标准10、 教科书11、 形式教育论12、 实质教育论13、 学科中心论14、 儿童中心论三、简答题1、 现代条件下,制约课程的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2、 比较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异同。3、 制定课程计划的依据有哪些?4、 简述课

18、程计划的要素与结构。5、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有哪些?四、论述题1、 论述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2、 论述学科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的异同第七章教学理论一、 知识细点1、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 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目标要求。3、 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4、 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5、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

19、运用知识、检查知识。6、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7、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8、 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9、 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0、 合作学习提倡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二、名词解释1、 教学2、 教学任务3、 教学过程4、 教育模式5、 教学结构6、 教学策略三、简答题1、 教

20、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2、 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3、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 教学过程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6、 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哪些?7、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四、论述题1、 论述教学过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关系。2、 论述课程的基本类型及其各自的优缺点。3、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4、 论述现代教学策略的构建。第八章 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一、知识细点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

21、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5、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6、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7、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8、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班级授课制。9、 分组教学一般有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两种。10、 小队教学又称(“协同教学”),是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的一项尝试,旨在发掘教师个人的特殊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11、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班级教学中,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即合作的、(竞

22、争的)和不相干的。12、 课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类,即根据教学的任务和(主要教学方法)来划分。13、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14、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15、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和检验教学效果。16、 教学评价根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17、 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指导性原则。二、名词解释1、 教学方法2、 教学组织形式3、 教学评价三、简答题1、 教学方法选

23、择的依据有哪些?2、 班级教学有哪些优缺点。3、 教学评价有哪些功能?4、 教学组织形式受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制约?第九章 德育一、 知识细点1、 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2、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3、 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4、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格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5、 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24、)。”6、 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7、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8、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与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9、 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0、 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

25、间的矛盾。11、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可以将其归纳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12、 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3、 德育的开放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向国内社会开放,二是(向国际社会开放)。14、 涂尔干的德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论一书中。15、 (“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育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16、 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1

26、7、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们幸福的决定因素。18、 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19、 社会学习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其代表人物是(班杜拉)。20、 社会学习论者研究儿童道德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二、名词解释1、 德育2、 德育目标3、 德育内容4、 德育过程5、 德育原则6、 德育方法三、简答题1、 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2、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3、 简述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区别与联系。4、 中小学德育包括

27、哪些基本内容?5、 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的联系与区别。四、论述题1、 论述德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第十章 学校班级活动与课外活动一、 知识细点1、 班级集体活动是学校按班级组织学生的(教育活动)。2、 (班级)既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3、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基本标准是由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形成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4、 日常性班级活动有班级(晨会与班会)、值勤、班级自办报刊等舆论宣传活动。5、 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是自主活动能否开展起来的首要条件。6、 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主要包括: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和(集体成员间的自我教育)。7、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8、 教学是学校实践活动中的主干部分,(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是它不可或缺的两侧。二、名词解释1、 班级活动2、 课外活动三、简答题1、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 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与组织形式有哪些?3、 班级的教育功能有哪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