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888.31KB ,
资源ID:121647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1647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大学现代生态学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大学现代生态学知识点.docx

1、河南大学现代生态学知识点第一章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发展简史:生态学分支学科:1.按研究对象的分类类群划分: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生态学。更具体有昆虫,鱼类,鸟类生态学等。2.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3.按栖息类型:森林,草原,海洋,淡水,湿地生态学等。4.按生态学应用领域的门类:农药,渔业,森林,资源,污染,城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5.按交叉学科:生理,数学,化学,分子,能量,进化生态学等。6.按研究方法:理论,野外,实验生态学等。第二章 生物与环境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

2、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总和。生境(Habitat):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大环境:是指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境(Habitat):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按照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前者如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其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了种群数量;后者指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其不随之变化。生态因子五种类型:1.气候因

3、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这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元素称最小因子。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生态幅或生态价。休眠:生态适应:趋同适应:趋异适应:日照长度:光周期现象:有效积温

4、法则:生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 K NT 表示,考虑到生物开始发育的温度,又可写成: K N ( TC ) 其中,N为完成某阶段的发育所需要的天数,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K是总积温(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 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 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历程; 应用积温预报农时。生物零度:节律性变温:贝格曼规律:生活在寒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的身体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同类个体更大,这种趋向称贝格曼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阿伦规律: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较温暖

5、地区内温动物外露部分(如四肢、尾、耳朵及鼻)有明显趋于缩小的现象,称阿伦规律,是减少散热的适应。土壤结构:质地:简述:1.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和联系。2.生长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

6、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3. 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应用的前提条件。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4.光照强度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5.温度变化对生物的影响。6.光周期对动植物的影响。7.生物如何应对极端

7、温度的适应。8.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9.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第三章 地球表层的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在特定时间、空间或生境下,具有一定外貌结构和生物种类组成的,各种生物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集合体称为生物群落 。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与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 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建群种:优势层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一定作用的种。伴生种:群落的常见种类,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对群落环境的影响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指那些在群落出现频率很低的种,可能偶然地由人们带入或随着

8、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也可能是衰退中的残遗种。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种群。最大出生率:实际出生率:生态死亡率:生理死亡率:存活曲线:(三种类型。)根据种群不同年龄或年龄组的存活个体数或死亡率数据绘制的曲线。型存活曲线(type survivorship): 幼体和中年个体的存活率相对高,老年个体的死亡率高。型存活曲线(type survivorship): 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恒定,曲线呈对角线型。型存活曲线(type survivorship): 一段极高的幼体死亡率时期之后,存活率相对高。r-对策,K-对策: r-对策:特点: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

9、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K-对策:特点: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生活史式样的分类:在资源丰富的临时生境中的选择,称干扰型(R);在资源丰富的可预测生境中的选择,称竞争型(C);在资源胁迫生境中的选择,称胁迫忍耐型(S)。它们的能量分配方式分别为:R选择主要分配给生殖,C选择主要分配给生长,S选择主要分配给维持。多度:对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上物种个体数目多少。领域:指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个体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领域的占有者通过身体颜色、分泌物、姿势、发

10、出声音等各种途径向入侵者显示其是领域的占有者,甚至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社会等级:指动物种群中的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的排列顺序的等级现象。利他行为:指生物个体通过牺牲自我而使社群整体或其他个体获得利益的行为。他感作用(allelopathy):也称作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它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位: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环境梯度)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捕食作用:一种生物摄取其它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寄生:寄生是指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

11、质获取营养而生存。共生:物种多样性: 指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包括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均匀度物种多样性的测定方法:群落的结构:群落交错区:边缘效应:群落演替:又称生态演替(ecological succession) 指某一地段上一个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是质的变化过程。植被型:群系:群丛:群落地理分布的规律性: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简答:1.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2. 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基本类型:种

12、内关系。种内关系:通常把存在于同一种群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的不同种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3. 演替类型:起始条件:原(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主导因素:群落发生演替/内因生态演替/外因生态演替基质:水生基质演替/旱生基质演替(粘土/砂/石/水)时间: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代谢:自养性演替/异养性演替4.陆生植物群落的演替模式。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模式。森林的次生演替模式。陆生: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木本植物阶段(灌木

13、阶段 森林阶段)。水生:直立植物阶段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疏林阶段 中生森林。森林:5.演替顶级理论。演替顶极理论主要有三种:单元顶极论、多元顶极论和顶极-格局假说。单元顶极论与多元顶极论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承认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和生境相适应的。不同点:单元顶极论认为,只有气候才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都是第二位的;多元顶级论则认为,除气候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决定顶极群落的形成;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到达气候顶极;而多元顶极论不认为所有群落最后都会趋于一个顶极。6.群落相似性分析指数

14、。7.群落主要类型(森林,草原)。第四章 地球表层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生产力: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的生物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有机物质量或所固定的能量。生物量:总生产量:净生产量:生物量:现存量。生物量:生态系统中一定面积或体积内的生物在一定时间内经生物所生产的有机物质质量或所固定的能量。初级生产:第一性生产,指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利用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贮存能量的过程,绿色植物称为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利用初级

15、生产者制造及贮存的有机物质的过程。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物种流:是指物种及种群在生态系统内或系统之间时空变化的状态。物质循环: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阈值:反馈:(正反)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有两种类型:正反馈: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定。比较少见,破坏作用大,爆发性的。负反馈: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16、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常见。长远看,生态系统的负反馈和自我调节起主要作用。环境调控:系统结构调控:水循环,氮循环过程图。氮循环: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简答:1.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基本组成。基本结构(垂直,水平结构)。2.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类型。3.物种流动对生态系统影响。一、物种的增加和去除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入侵物种通过资源利用改变了生态过程三、物种丧失、空缺所造成分解作用及其速率的影响四、对生态系统间接的影响 (1)改变原有系统内的成员和数量; (2)改变了系统内营养结构; (3)改变了干扰、胁迫的机制; (4)获取和利用资

17、源上不同于本地物种。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途径和过程。5.物质循环的特点。6.生态平衡失调的机制和原因。第五章 地球表层的景观景观生态学:斑块:(类型)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要素显著差别,且空间上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又可分为种植斑块和聚居斑块。另外,根据斑块存留时间的长短,还可以分为短生斑块、更新斑块等。 廊道:(类型)是指景观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即可孤立,也可与某种植被类型的斑块相连。类型:按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法。(1)按形成原因划分 干扰廊道:如在森林中带状地伐开森林。 残余廊道:如森林皆罚伐后只剩一条带状的树木。 环境资源廊道:如河流

18、两岸的植被带。 引入廊道:如种植绿色走廊,行道树、防护林。(2)按功能分类 输水廊道、物流廊道、防御廊道、信息廊道、能流廊道等。(3)按组成内容分类 森林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等。(4)按几何形态分类(结构与性质) 按廊道宽度、边缘区和中心区状况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和河流廊道。(5)按空间位置划分 高位廊道、低位廊道。(6)按廊道的起源划分(城市景观) 人工廊道(各种类型道路)、自然廊道(河流、植被带)。(7)按城市廊道的功能划分(城市景观) 绿色廊道、蓝色廊道、灰色廊道。 基质:景观异质性:生态交错带:简答: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第六章 地球表层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简答: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第七章 地球表层的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本地种:入侵种:非入侵种:引入种:简答:1.生物入侵途径。2.影响生物入侵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第八章 地球表层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健康退化生态系统:简答:1.退化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因。2.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3.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特征:活力,弹性力,组织。第九章 地球表层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全球变化:简答:1.近现代全球变化。2.全球变化的生态后果。第十章 地球表层的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