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505.92KB ,
资源ID:12232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232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一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一生物《生物圈中的人》知识点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1、(2)视觉形成的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当视网膜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像信息时,会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视觉。A、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只有落在3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图中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图表示的是近视眼成像的过程。故是错误的;B、近视的原因是由于用眼不科学,导致2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是正确的;C、物像是在3视网膜形成的,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

2、一定区域(视觉中枢)形成的。D、看远物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看近物时,晶状体的曲度会变大。晶状体的曲度是由睫状体调节的。图中的1是角膜。故是错误的。故选B。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3正在认真学习的你,突然听到老师喊你的名字,听到老师的声音,需要以下结构参与,请你选出听觉形成的正确顺序()听觉神经听小骨外耳道大脑中的一定区域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鼓膜A BC D【答案】C试题分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C正确。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

3、4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大脑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神经视觉的形成是: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掌握视觉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5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射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要经过的路线是( )肺动脉 肺静脉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主动脉A

4、B C D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入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先体循环:注射部位-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胃)。故选D。关键正确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6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是A玻璃管模拟的器官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B玻璃罩模拟胸廓,肋间肌收缩容积变大C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变化D图中气体吸入呼出引起气球膨大和缩小平静吸

5、气时,呼吸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2模拟的是人体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收缩,胸廓的上下经增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甲图中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A、玻璃管模拟的是气管,气管能够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A正确。B、装置中的玻璃罩模拟的是人体的胸廓,当呼吸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

6、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增大,B正确。C、装置中的气球模拟人的肺,橡皮膜模拟膈肌,C正确。D、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因此,是肺的扩张或回缩引起的吸气或呼气,即图中气球的膨大或缩小使气体吸入或呼出,D错误。故选:D。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呼气和吸气时胸廓、膈肌和肺的变化。7如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ab Babc

7、Cacb Db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a、b、c间的气压关系是abc。B。肺内气压与大气

8、压间的气压差是肺的通气的关键。8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购买食品时要关注包装上的()保质期添加剂的种类生产日期厂家厂址质量安全标志A B C D本题涉及的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人为改变其性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法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有如下专门规定:预包装食品应当有标签,且标签应当标明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强制要求标注的十类法定事项: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2、成分或者配料表;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4、保质期;5、产品标准代号;6、贮存条件;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

9、中的通用名称;8、生产许可证编号;9、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应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10、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如根据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当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应当有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我们购买食品时,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生产厂家,有利于我们了解所购的产品是否由正规厂家生产;关注质量安全标志,有助于我们了解产品是否安全、合格,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关注添加剂的种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其添加剂是否安全,是否有违禁的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选项D符合

10、题意。平时购买包装食品,注意查看标签上的相关信息,注意不要购买和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9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结合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如下:消化

11、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故A正确;肝脏是人体内有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所以,显微胶囊不进入结构肝脏,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有消化酶,故B错误;胃是消化道内最膨大的结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蛋白质在胃内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为氨基酸,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胃,胃处可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故C正确;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小肠,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

12、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这些特点是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故D正确。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10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A卵巢 B胎盘 C子宫 D输卵管胎盘是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胎儿生活在子营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脐带、胎盘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所以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是胎盘。B正确。胚胎发育最初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着床后

13、来自母体此时胎盘是物质交换的场所。11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A1-2-3B2-1-3C3-2-1D3-1-2【答案】A【解析】1肾静脉,内流经过肾脏的静脉血,尿素含量最低,2是肾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3是输尿管,内流的液体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故从低到高,顺序是1-2-3。故选A。12如图是肾小管内某种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该物质是()A水 B无机盐 C葡萄糖 D尿素此题可以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来分析解答。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

14、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图中这种物质原尿中有,到尿液时变为0,所以从原尿中有,而尿液中没有的物质为葡萄糖。C。熟记尿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熟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3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的长度为5-6米 B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壁非常薄小肠是消化道中

15、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6米,有利于吸收,故A不符合题意;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利于吸收,故B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故C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14下列与人体生长、发育的调节无直接关系的激素是( )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雌性激素 D胰岛素【解析】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患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如果成年人的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A符合题意;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患呆小症,成人

16、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B不符合题意;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与生长发育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胰岛分泌的是胰岛素,主要调节糖的代谢,分泌不足患糖尿病,故D不符合题意。15如图,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为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B包括大脑、中脑和小脑C有反射和传导功能D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为神经元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三部分,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图中是脑,是脊髓,是神经。为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脊髓有反射和传导功能;神经系

17、统的基本单位为神经元。综上所述,ACD正确,B错误。16有些药物常被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特点来看,其原因是()A胃能消化淀粉,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人体各段消化道对食物中含有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胃液内的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起消化作用,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所以药物进入小肠后,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AB胃中只含有胃液这一种消化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对

18、淀粉、脂肪等营养物质没有消化作用,故A错误,B正确。C胆汁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可以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利用脂肪的消化,胆汁可以暂时储存在胆囊内,流入小肠乳化脂肪。故C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D淀粉的初步消化是在口腔中开始的,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淀粉转化成了麦芽糖,最终在小肠内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故D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段消化道的消化特点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17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 产生了语言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A B

19、C D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四肢行走转为双足直立行走,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产生了语音。关键掌握人

20、类的起源和进化。18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人体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故选A19在抽血或输液时,要将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下列解释中不恰当的是A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B动脉中血

21、液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A、用胶皮管扎住针刺入部位的上方,可以阻止血液回流到心脏,其目的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的向心运动,有利于寻找目标血管;A正确;B、动脉血液是由心脏流向远处的,而不是流向心脏,B说法错误;C、血液暂时不能流回到心脏,储存在血管内,可以使血管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刺入,C正确;D、多数静脉分布较浅,壁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所以输液或抽象都是选择静脉,D正确。20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正常情况下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是A瞳孔 B角膜C晶状体 D玻璃体此题考查的是瞳孔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环境光线强弱变化和瞳孔的变化方面来切入。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光线的多少。光线强,瞳孔变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减少;光线弱,瞳孔变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矿难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瞳孔最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多;被救助上井后,外界光线强,瞳孔来不及缩小,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过多过强,会严重伤害眼睛,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脱落,而失明。因此被救助上井后,通常被蒙上眼睛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强光的伤害。A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