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631.85KB ,
资源ID:122917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2917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ocx

1、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11年度全国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一、概况2011年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17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117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这117个城市是指2011年1-4季度中参加数据汇总的全部城市,各个季度城市数量会有变动,但基本稳定在100个城市左右。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大同秦皇岛包头阳泉赤峰廊坊(10个)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鞍山吉林齐齐哈尔通化延边白城白山辽源牡丹江四平佳木斯松原抚顺本溪(18个)上海济南南京合肥福州青岛烟台淄博东营苏

2、州常熟绍兴威海潍坊蚌埠无锡盐城徐州芜湖黄山安庆景德镇马鞍山南通萍乡三明南平泉州温州新余(30个)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洛阳常德佛山汕头湛江荆州海口潜江十堰襄樊许昌宜昌郴州桂林黄石柳州株洲益阳安阳恩施湘潭衡阳孝感岳阳(28个)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广安乐山泸州宜宾玉溪曲靖绵阳昭通德阳六盘水保山(15个)兰州西安西宁白银宝鸡铜川渭南延安银川金昌喀什咸阳石嘴山吐鲁番昌吉库尔勒(16个)2011年,监测城市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招聘人员累计2068万人次,进入市场求职人数累计1956万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 = 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表明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如0.8表示

3、10个求职者竞争8个岗位。 约为1.06,与上年相比上升了0.05。(表1)表1. 供求总体情况需求人数(人次)求职人数(人次)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年相比变化本期有效数20680563195633051.06+0.05分季度看,2011年四个季度,监测城市市场用人单位招聘人数平均每季度约517万人,进入市场的求职人数平均每季度约489万人,平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6。分年度看,2001年以来市场中岗位需求和求职人数总体上保持上升态势,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求职人数的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市场中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始终保持在0.9以上,尽管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8

4、年-2009年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运行状态,2011年回升至1.06,呈现上升趋势。(见图1)图1 2001-2011年度市场职业供求总体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2011年全国117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特征:1从全年总体情况看,劳动力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市场运行稳定。2从产业需求看,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基本稳定。从趋势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稳步上升。分行业看,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趋于下降。3从用人单位需求看,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5、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私营及个体企业用人需求比重趋于上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逐年下降;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变化不大。4从求职主体看,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是求职主体。从趋势看,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波动中略有上升,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波动中呈现下降;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总体上趋于上升,但近年来有所下降。5从年龄看,16-34岁年龄组用人需求量大,45岁以上求职人员就业依旧相对困难;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是市场中的求职主体,市场需求量较大,2010年以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量回升。6从技能看,劳动力供需总量集中在初、中级技术等级;从供求对比

6、看,各技术等级的求职者均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能人才短缺仍较为突出。二、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状况从需求总量看,2011年监测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8%、39.3%和58.9%,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格局相对稳定。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见表2)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产业需求人数(人次)所占比重(%)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第一产业3621061.8-第二产业814381639.3+0.6第三产业1217464158.9-0.6合计20680563100/2001-2011年度,第二产业的用

7、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25.7%上升至2011年的39.3%,上升了1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从2001年的72.5%下降至2011年的58.9%,下降13.6个百分点。(见图2)图2 2001-2011年度三次产业需求比重变化从行业需求看,81.7%的单位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六个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32.2%、15.7%、13.1%、8.9%、7.2%和4.6%。(见表3)与上年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的需求比重上升

8、了0.1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2011年间,制造业需求旺盛,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制造业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的需求比重波动中趋于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3%以内;建筑业的需求比重基本稳定。(见图3)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行业需求人数(人次)所占比重(%)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农、林、牧、渔业3621061.8-采矿业2014861.0+0.1制造业666248832.2+0.1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48561.6+0.

9、2建筑业9546464.6+0.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629922.2-0.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5703742.8-0.1批发和零售业324713115.7-0.8住宿和餐饮业270108913.1+0.1金融业2903601.4-0.3房地产业5065362.4-0.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4915007.2+1.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587330.8-0.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81710.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8467878.9-0.1教育2025481.0+0.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27600.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146011.5-0.1

1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845050.4-国际组织168940.1+0.1合计20680563100.0/图3 2001-2011年部分行业市场用人需求比重变化注:2005年3季度行业指标采用新标准分类,上述指标统计有所变动,故2005年全年未作汇总。其中,社会服务业需求比重,2006年及其后各年度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合计。三、用人单位劳动力需求状况从用人单位看,企业用人需求占主体地位,所占比重达96.8%,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所占比重仅占0.6%,其他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为2.6%。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用人需求占76.1%,其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

11、公司的用人需求较大,其需求比重分别为22.1%、31%和11.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6.3%;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7.4%;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10.2%;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4%。(见表4)与上年相比,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其中,内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下降了1.1个百分点。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年至2011年,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私营及个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2001-2006年间上升了7个百分点,需求比重逐年上

12、升,2007年以来呈现缓慢下降态势;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基本保持在15%左右,变化幅度较小。(见图4)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单位性质需求人数(人次)所占比重(%)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企业2001102696.8+0.3内资企业1523357776.1+1.3国有企业4570182.3-0.4集体企业3486921.7-0.3股份合作企业6838563.4+0.2联营企业3607131.8-0.5有限责任公司619661531.0+4.3股份有限公司221290311.1+1.5私营企业443078622.1-3.2其他企业5429942.7-0.3港、澳、台商投资

13、企业12528876.3-0.2外商投资企业14882747.4-1.1个体经营203628810.2+0.1事业884670.4-0.2机关419120.2-其他5391582.6-0.1合计20680563100.0/图4 2001-2011年部分企业需求比重变化注:2005年3季度企业登记注册类型指标采用新标准分类,上述指标统计有所变动,故2005年全年未作汇总。其中,股份制企业需求比重,2006年及其后各年度为股份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比重合计。四、各类职业劳动力供求状况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2011年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

14、分别为34%和32.8%,二者合计为66.8%。从各类职业的求职情况看,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所占比重分别为28.8%和30%,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58.8%。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高,分别为1.12、1.21、1.05,劳动力需求略大于供给。(见表5)从各年度情况看,2001-2008年,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用人需求旺盛,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呈现上升态势,2009年有所回落,2010年以来有所回升(见图5)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职业

15、类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次)需求比重(%)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次)求职比重(%)与上年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年相比供求变化单位负责人6557763.2+0.27075793.6+0.10.90+0.10专业技术人员273335613.2+1.7253850613.0+0.71.05+0.1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212746910.3+0.9285197414.6+0.60.73+0.07商业和服务业人员703016634.0+0.7562608428.8-0.41.21+0.11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2991771.4-0.12603801

16、.3-0.21.11+0.15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678744632.8-2.6587185330.0+0.31.12-0.03其他10471735.1-1.011382315.8-0.90-0.10无要求/5686982.9-1.0/合计20680563100.0/19563305100.0/图5 2001-2011年市场部分职业供求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五、求职人员分类状况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4.2%,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占24.5%,就业转失业人员占16.4%,其它失业人员占13.3%。求职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占33.7%,其中,本市农村人员和外埠人员分别占17

17、%和16.7%。与上年相比,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比重下降了2.2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0.8个百分点,本市农村人员的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外埠人员的比重下降了1.9个百分点。(见表6)从各年度情况看,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中的求职主体(占70%以上),这两大群体的求职比重基本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动态势:2001-2003年,失业人员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之后回落,2003-2008年间下降了11.3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略有回落;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则从2001-2003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之后不断上升,2003-2008年间上升

18、了15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略有上升。在失业人员中,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从16.5%上升至24.5%,上升了8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2001-2003年度从21.8%上升到28%,上升了6.2个百分点,之后不断下降,2003-2011年间下降了近12个百分点。(见图6)表6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求职人员类别求职人数(人次)所占比重(%)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新成长失业青年479960324.5-2.2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210936543.9-3.1就业转失业人员320345016.4+0.8其他失业人员259313013.3+0.4在业

19、人员10332805.30.2下岗职工6323403.2-0.5退休人员1306440.7+0.1在学人员5660342.9+0.2本市农村人员333533517.0+2.9外埠人员326948916.7-1.9合计19563305100.0/图6 2001-2011年部分求职人员所占比重变化六、招聘、应聘条件状况1. 性别从对劳动力的需求看,66%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略高于女性。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女性的求职业比重分别为54.9%和45.1%。从供求状况看,男性和女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04和1.07(见表7)。从各年度情况看,20

20、01-2011年间,男性和女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女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高于男性;2009年以来,男性和女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之间的差距趋于缩小。(见图7)表7.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性别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次)需求比重(%)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次)求职比重(%)与上年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年相比供求变化男736566735.6+1.31074594154.9+0.51.04+0.05女629365330.4-881736445.1-0.51.07+0.04无要求702124334.0-1.3/合计

21、20680563100.0/19563305100.0/注: 关于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的计算:表7中“无要求”一栏数据,已按照表中实际男、女的求职比例分别加权计入男、女需求人数,然后,再以“需求人数 / 求职人数” 算出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加权分配后的男女需求人数未列入本表中。以下“年龄”、“文化程度” 中“无要求”一栏处理方法同此表。图7 2001-2011年分性别供求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2. 年龄从用人单位的年龄要求看,86.4%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分年龄组,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约占总体需求的63.4%,其中,对16-24岁

22、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28.1%,对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约占35.3%。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青壮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0.3%。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4.4%,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5.9%。求职者的年龄构成与用人单位的年龄需求结构基本一致。从供求状况对比看, 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18、1.06和0.77。(见表8)从各年度情况看,25-34岁、35-44岁年龄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趋于上升。见图8)表8.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年龄劳动力供求人数

23、比较需求人数(人次)需求比重(%)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次)求职比重(%)与上年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年相比供求变化16-24岁580503028.1-3.7672883934.4-5.51.00+0.0825-34岁731049035.3+0.8702043435.9+2.41.18+0.0235-44岁367857917.8+1.3401116020.5+2.21.06+0.0345岁以上11249915.4+0.218028729.2+0.90.77+0.02无要求276147313.4+1.3/合计20680563100.0/1956330

24、5100.0/图8 2001-2011年分年龄供求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3. 文化程度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87%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比重为39%;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需求比重为23%;对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5%。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41.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者占24.7%;大专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34.2%。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需求大于供给,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12、1.14。(见表9)从年度情况看,2001-2011年间,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岗

25、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市场需求量较大;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001-2006年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波动中略有上升,2007-2009年趋于下降,2010年以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市场需求量回升。(见图9)表9.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文化程度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需求人数(人次)需求比重(%)与上年相比需求变化(百分点)求职人数(人次)求职比重(%)与上年相比求职变化(百分点)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与上年相比供求变化初中及以下476020823.0-1.4482521124.7-1.01.12+0.02高中805690339.0+1.2805298541.2+0.91.

26、14+0.05职高、技校、中专477309559.2+1.5467032758.0+0.81.36+0.06大专351410717.0+1.0435729322.3+0.70.94+0.06大学16019187.7-225328811.5-0.60.85+0.06硕士以上627380.3-0.1745280.4-0.10.98+0.12无要求268468913.0-0.7/合计20680563100.0/19563305100.0/图9 2001-2011年分文化程度供求变化(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4. 技术等级或职称从用人单位的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约占总需求人数的54.2%,主要集中在初级工、中级工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6%。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54.1%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等级的职业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