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11.45KB ,
资源ID:123139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139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docx

1、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论语感悟之学习之道学习之道 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南宋的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绝对不是忽悠,论语里说的孝敬就是这样朴素的起点但是有的人却做不到。我们今天已经远离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在现代社会中,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在今天这样一种人人平等、法律相对公平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立足于今天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大到治世,小到家庭和谐、个人成才,是对传统经典在当代社会的一次激活。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

2、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的,还想发展的干活?”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精致,很到位,不允许出们今天这么远

3、的时代,物质那么贫瘠,孔子的思想体系是怎么形成的?他是从哪学的?这个问题,当时的人也提出过,不好问孔子本人,去问他的学生。卫公孙(公的孙子中国古代的爵位分为公候伯子男)朝问于子贡,仲尼焉学?问问你老师,在哪学的这么多东西?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古圣先贤传下来的,从治国治世的道理,到经世致用的学问,未坠于地,到今天并没有失传,沦丧,在哪儿呢?都在人的身上,在人间的传承里。“孔仲尼都是学习什么?”子贡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没有随着他们的死亡而被埋在地下,仍然在人间流传着.有大才大德的

4、人还记得那些大的方面,没有大才大德的人还记得那些细小的方面,没有人身上丝毫没有文王和武王大道的影响.我的师父没有什么不学习,而且又哪里有固定的老师呢!”你说孔子的思想体系从何而来?他是从人身上学到的。他是简单的学吗?不是,他是综合感悟,最后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世界上的真正道理,法无定法,师也未必有常师,也就是说,一个人转益多师是吾师,你向不同的人去学道理,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非是择其善者。好的你就跟他学,不好的,你就在心中警诫一下自己,诫勉自己的行为,他不也是老师吗?向书本学,不如向人世学,如果有这样一种学的悟性,那么处处皆可学。那么,怎么样去学呢?向什么人去学呢?孔子说:不耻下问。什

5、么是下?在今天,有时候我们换一个逻辑起点,未必要叫高下,换一个思维的角度,换一种思考的方式,我们不去说知识,地位,阶层。简单的高与下,就是年龄,大人一定就有资格,有权力训诫小孩子?孩子的视点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另外的座标吗?1978年的时候,曾经有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70多人,聚集在一起,在巴黎有过一次盛大的聚会,很多媒体采访他们一个共同的问题:你们这些杰出的精英,到底是在哪一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大家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个答案是什么呢?他们的回答是在幼儿园。有一个科学家说,我是在幼儿园里学到了,凡事要跟他人去分享,人要遵守制度和规则,饭前要洗手,中午要睡觉,对人要谦逊礼让,如

6、果自己不小心做错了事,要学会道歉。他说这些道理,都是我在幼儿园学到的。其实我们想一想,在今天这个时代,要学的东西很多,假如让我们回到幼儿园,有很多道理,都会很简单,是最朴素的思维方式。一个孩子跑回家,兴高采烈地对他爸爸说:你知道吗,苹果里面藏着星星,你想要多少颗,就能有多少颗。爸爸想这又是童话,支支吾吾地说,我知道了。孩子说,不,我一定要让你看见。他顺手拿过一个苹果,拦腰切了一刀,苹果的横断面上真的是一颗星星。孩子就一刀一刀横着切下去,爸爸瞠目结舌,在他眼前从苹果里跳出一颗又一颗的星星。我们成人,吃苹果从来都是竖着把它剖开,不习惯于横断面切,所以,成人不会想到苹果里藏着星星。这不是一个童话,而

7、是一个事实。有时候,孩子的思维,是成人世界的老师。不耻下问不见得一定要我们向那些比自己学历浅的,地位低的人去请教,很多时候,转换一种思维方式,也许我们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有一个谦虚的学习态度,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发现知识无所不在。庄子曾经说过,道在屎溺,是说即使在最卑微的事物中,也蕴涵着道理。那么,我们该怎样去学习这些道理呢?学,不怕联想,不怕举一反三。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所以,同样的问题,在他那儿得到的答案不一样。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路问老师,听到一件事,我马上就要去做吗?老师说,有父兄在你就敢贸然行动?有父兄在,你不请教请教他们?你不商量商

8、量?上来就做,好像不合适。子路走了,冉有来了,冉有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同样一个问题:闻斯行之?老师断然说:闻斯行之!第三个学生公西华听见了,问老师:这两个人的问题一模一样,为什么一个说有父兄在,不能这么做,一个你马上说就这么做?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老师说,冉有这个人,生性怯懦,凡事犹豫不决,老往后退,他要听见一件,你就要鼓励他赶快去做。这叫进,给他一种前进的力量。子路这个人,勇猛过人,什么事都要超过别人,对他就要让他谨慎思考,凡事掂量掂量再去做,要给他一种往下撤的力量。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方法,不同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同一个问题可以获得不同的答案。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终极

9、的追问,比如说人生终极价值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什么样的人生叫成功?什么样的生活叫美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终极追问,如果不和个人的生命相结合,它永远是伪问题。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幸福,每个人的态度各不相同。所以,什么是真正的学?有一个秘诀,首先把自己的这个主体亮出来,用自己的主体去学习自己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真正的学习,是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匮乏的经验。如果我们现在去做医学的测量,医生不会说,一瓶维生素开给所有的人。有的人缺少这种元素,有的人缺少那种元素,每一个人都要看他自己的缺少,去进行有机的补充,才是生命的平衡。一个人的心智思想,也需要这样的平衡。先要看到自己是什么人

10、,也许我们没有孔子这样的老师,但是这个世界上哪有常师呢?如果我们自己心里有这样一种斟酌的话,自己就会完成这样的一种平衡。在一个家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一个没边的乐观,一个没边的悲观。父亲很发愁,决定用环境来改变他们。把那个没边乐观的孩子,关在马厩里,锁上门。把特别悲观的孩子,放在屋子里,买了特别多的玩具,把他团团围住。半天过去,天黑了,爸爸先来看看悲观的孩子高兴了没有。只看见那孩子坐在玩具堆里,哭得满脸是泪,一样玩具也没有打开。爸爸问他:你为什么不玩?孩子说,这一个下午,我越想越伤心,任何一个玩具,只要玩了它就会坏,我不知道先打开哪一个?然后,爸爸去马厩,一看那个乐观的孩子,满身是马粪,欢

11、天喜地在马粪堆里刨。爸爸问他:你在找什么呢?我觉得这马粪堆里藏着一只小马驹,我都找了一个下午了。这是两种态度,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是他拥有的,外在的一切,决定他的生活品质,重要的是他自己内心的取向。不同的个人,在向世界学习的时候,都在扬长避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没有完全可以被克服的缺点,我们所完成的,只是长与短的匹配和制衡。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因人而异,只要我们不断地取长补短,完善自身,就是一个好的学习者。说到学习,我们会想到一个苦字,学海无涯苦作舟,既然学习与苦相伴,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学呢?孔子有一个说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大家都知道诗经,是

12、拿来做教科书的,因为它可以认识草木鸟兽之名,可以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从这里面可以学到很多道理,学完以后还可以出去应对诸侯。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他诵诗三百,把整个诗经熟得能倒背如流,但是,你给他一个政事,让他去做,他磕磕绊绊,内心不能做到通达透彻,什么事都完不成。让他去使于四方,办个外交谈判的事情,不能专对,不能流利地跟人家对答。虽多,就算他诗都会背了,有那么多学问,有什么用呢?这段话表明孔子的一个态度,就是学以致用。我们的世界一直在改变着,在这个世界上,知识分子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在这种改变中,去承诺一些责任。你能做些什么呢?宋人张载说得好,他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3、。也就是说,心在天地之间,要立得辽宁壮大,为生民立命,百姓民生给了你一种使命,为往圣继绝学,要去传承那些绝世之学,把它们发挥继承下来,然后为万世开太平,去铺路,去做事。其实,这就是学以致用的态度。那么,学到的东西,真的都能用得上吗?诗经里有那么多知识,它只是那个时代的课本。这么多古往今来的知识,在孔子看来,什么叫真正的有用呢?就是你能把它落在实处。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在实处。现在有很多莘莘学子,可能学富五车,拿到了很高的文凭,如果没有生活经验的话,有时候,这个学问,就是不能被激活。在爱迪生的实验室里,他有一个助手,这个助手毕业于名牌大学,拿着很好的文凭和学历,来到实验室以后目中无人。他

14、觉得,我拿的是名牌大学的文凭,这件事很可以炫耀。爱迪生做实验,忙不过来,顺手拿了一个梨形泡状的小容器给他的助手说,你把这个梨形泡的容积给我马上计算出来。这个助手,真是犯了大难了,这梨形怎么算?下面是圆的,上面是长的,圆形定理不符合它,长形定理也不符合它,找不到一个定理,从哪儿分割它呢?爱迪生忙着做实验,看他走来走去,拿着各种仪器,还在那儿计算。爱迪生终于忍不住了,顺手拿过来,在那个梨形泡里灌满了水,把水倒在一个量杯里,说这就是它的容积。真正的致用,在今天这个时代,不光在考核你的智商,还在考察你的情商,看你怎么样去变通?有一个招聘的故事,一个总经理,他要招聘一个助手,有三个应聘的人,一个人有非常

15、高的学历,是博士,另一个人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个人,显然不如前面两人,学历也不高,工作经验也不多,刚毕业不久,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在办公室里,总经理对秘书说:叫他们三个人都进来吧!办公桌前空空的,秘书说:让他们坐哪儿?总经理说:就这样吧!第一个博士进来,总经理笑着对他说:请坐!博士特别尴尬,四处看看没椅子,我就站着说吧!总经理又说:请坐!博士说:我没有地方坐啊!总经理看了看他笑了笑,提了几个问题,博士答完就走了。第二个很有工作经验的人进来了,总经理跟他说:请坐!他一脸的谄媚,阿谀奉承很谦卑地说:不用,我站惯了,不用坐,我们就这么聊吧!和总经理聊了几句就走了。第三个学生进来,总经理说:请坐

16、!他四下看了一看说:您能允许我上外面去搬一把椅子吗?总经理说可以。他就出去搬了一把椅子,坐下跟总经理聊了起来。就这样,第三个学生就被留了下来。这是什么寓意呢?第一个人可能知识很多,但是他不会变通。第二个人可能经验很多,但是他受经验的局限。第三个人介乎知识和经验之间,他知道,当下应该怎么做,才是最合适的。这里又说到学问的一个概念,就是学以致用的时候,没有说哪一个准确的用法是对的,这里要有变通。变通在孔子看来,是一个很高的层次。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这里讲了几个不同的层次:学,道,立,权。第一个层次叫可与共学,有些人你可以跟他一起去学,这几乎是个零门槛

17、,很多人都想学,那就一块儿学吧!但是,未必可与适道,就是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通达道理的方法。第二个层次叫可与适道,你找到了通达道理的方法,知道了思考的方式,找到了路径,这就上了一个层次。但是,你未必就可与立,不见得在这个方法学成之后能立得起来。第三个层次是可与立,你觉得能立起来了,这就是第三个层次了。孔子说,就算你有学问,能立起来了,道理上都想明白了,而且能做成,但是,未必可以权,权变的权。第四个层次叫可与权,会变通,我们经常说的权宜之计,就是会变通。一个人坚持容易,变通难。坚持之后还要通透,这就学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个层次最难。那么,怎样才能学到这样一个境界呢?怎样才能在变通里去完成你的实现

18、呢?讲一个故事,有两个商人,带着一船精美的陶瓷罐子,到一个大城市,这是一个高消费的市场,去卖他们的手工陶艺品。兄弟俩一路颠簸辛苦,就在船快要靠岸的时候,遇上了大风暴。一场惊涛骇浪之后,两个人筋疲力尽,船靠岸一看,一船成百上千个瓷罐全都打碎。哥哥坐在船头嚎啕大哭,说我这些罐子每一个都有是我精心烧制出来的,上面的纹路,上面的图案,漂亮极了。现在,我们所有的心血,都白费了。这些碎罐子可怎能么办?就是修修补补,粘粘贴贴,也卖不出去了。在哥哥嚎啕大哭的时候,弟弟上了岸,他到最近的集市上,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大城市的人,审美艺术口味很高,不管是咖啡馆,商场,一直到每个家庭,特别重视装修。他就拎着一把斧子回来

19、了,叮叮咣咣把碎罐子全给砸得更碎。哥哥特别错愕,说你在干嘛呢?弟弟笑着说,我们改卖马赛克了,我要把这些碎片卖到装修材料店去。那些罐子设计特别精美,砸成碎片后,特别有艺术感,既不规则,又这么漂亮,结果,这些碎片卖了一大笔钱。这是什么?这就是权变!当完整不复存在的时候,让碎片碎到极致,这不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吗?你可能买了很多面大镜子,要来装修一个店堂,如果镜子不幸破碎,你把它敲得更碎,也许你会换一种碎钻的思路,来装饰这个店堂。思路的转换,这是在一种学问做到极致以后,才能够获得的一种智慧,这就是一种权变。孔子还提出一个特别有价值的观点,就是世界上一些好的品德,通过学习来进行提升,而且要进行制衡。我们

20、说仁爱好吧,但仁爱是无边的吗?我们说智慧好吧,难道智慧就不用学习吗?信义好吧,正直好吧,勇敢好吧,刚强好吧,这六种道德都很好,还需要再学习吗?孔子曾经这样问子路:说有六言六弊,你听说过吗?子路说没有。孔子说,居,吾语汝。你坐下来,听我慢慢跟你讲。然后孔子先说仁,好仁而不好学者,其弊也愚。一个特别仁爱的人,他可以仁达天下,如果他不学习,不思考,有一种弊端,就是会愚笨,也就是说容易受人愚弄。比如说总做以德报怨的事情,就会被人愚弄,你能说这个人不仁爱吗?智慧好吧,孔子说,好智而不好学,其弊也荡。一个人聪明,有智慧,但他老是不学习的话,最后的弊端就是这个人会活得太飘忽不定,没有根基,老在空想中逞他的小

21、聪明,老荡在半空中沉不下来。信誉好吧,笃诚守信,但是,好信者不好学,其弊也贼。贼就是被人陷害,过于诚信,而不权变的人,有时候容易被人陷害。正直好吧,但正直的人,有时候说话不好听,好直而不好学者,其弊也绞。绞就是你说话尖刻,直剌人心,让人心痛如绞。太正直的人,如果不注意言辞,会伤人。如鲁迅先生写的,给一个孩子做满月,有人说,这孩子长大能当官,有人说,这孩子长大会挣钱,有一个人进来说,这孩子到老肯定要死的。这个人说的是真话,你能说他不正直吗?但这话不好听!再说勇敢好吧,孔子说,好勇而不好学者,其弊也乱。乱就是被人利用,去作乱。因为他勇敢,遇事不经过脑子,不问清楚情况就处理,有时候在误会之中,你就采

22、取行动,一个一个的乱子,就起于这种有勇无谋者。最后说一个人的刚强,刚强不好吗?但好刚而不好学,其弊也狂。狂就是这个人极端狂妄,他刚愎自用,内心难免狂妄自大。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过犹不及,并不是说人生找到了一个好的基石,就会一成不变地好下去。所有的美好品德,孔子说的六言,六种美好的品德,它为什么会带来六弊?因为在使用环境中,我们要经受社会的挑战,考验,要在人际交往中去调试,去变通。所以,人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去了解自己,跟社会建立有效的关系,即使是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美好的品德,都得在学习中,去完成你自己的一种定位和制衡。美好的品德,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定位与制衡。 学习永远不是一件僵死的事情,既然没有常师,既然无处不学,学到的学问,既然不能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那么,真正的学,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心,都站在通达的大智慧上,去完成一种激活,我相信,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不过是点燃我们自己的一枚火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