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94KB ,
资源ID:123150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15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docx

1、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学习资料保护生物学复习资料答案.一.名词解释1.胎生苗:植物种子内的胚胎在未离开母本时即萌发生长,形成类似动物由母体直接产生下一代的形式,故称为胎生苗。或果实内的种子会往下长出一根胚轴,胚轴称为胎生苗。2. 生境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与过去不同的背景基质所隔离。(生境破碎化是指对生物物种种群群落的生存繁衍起干扰抑制作用的因素分割压缩生境的过程。)生境片断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很大,使片断状生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生境片断化将物种种群分割为若干个小种群,影响物种的迁入和迁出

2、,基因的流动受阻,遗传变异丧失,加之小种群易于灭绝,结果使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从而加速物种灭绝的进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生境面积的降低,二是剩余地区重新分布为非连续的碎片3.遗传漂变:由于某种随机因素,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在群体(尤其是在小群体)中出现世代传递的波动现象称为遗传漂变,也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4.集合种群:是指某一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各局域种群的集合,这些局域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迁移而使复合种群系统成为一个有相互联系的整体。 5.关键种:是指其活动和丰富度决定群落的完整性,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系统稳定的物种。 6.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 7.时

3、间种:指一个物种在其生存时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生物个体。 8.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自然保护: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最新研究成果,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根据自然规律,利用人的社会属性,对自然界这一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积极保护,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地被人类所利用,为人类文明的继续发展提供物质保证。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具有相同的内涵,生态保护是指人类对生态环境有意识的保护,是以生态科学为指导,遵循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及策略。 9.生物入

4、侵:一种生物以任何方式传入其原产地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并在那里定殖、建立自然种群、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 10.生态系统 :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11.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12.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5、,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3.灭绝:是指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逐渐丧失并且不再繁衍后代的过程。 14.功能群:即适应性症候群,就是具有相似的结构或功能的物种的综合,既是将一个生态系统内一些具有相似特征或行为上表现出相似特征的物种尽可能的归类。即指在某一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地化过程中作用相同的生物群落的组合。 15.MVP与MDA:是设计自然保护区的一个重要准则。 16.温室气体:指任

6、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辐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 17.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通过彼此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共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18.遗传瓶颈:遗传瓶颈是指一个大的多样性群体在某种条件的限制下,只有少部分个体可以通过某一个时空到达新的繁殖地,并由这些个体进一步繁殖成一个多态性的小群体。由于这少部分的个体只代表了原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的一小部分,故称为遗传瓶颈。 由于环境或统计事故使一个种群中大部分个体死亡而剩下几个个体,导致该种群数量明显下降的现象。 19.灭绝旋涡:种群越小,就越容易受到统计随机性、环境变化和遗

7、传因素的影响而使繁殖率降低、死亡率升高。这些影响将进一步降低种群大小,使种群趋于灭绝。小种群衰退直至灭绝的这种趋势已被拟为一种旋涡效应。20. 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栖息地差异、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惊人的多样性。二.填空1. 种群监测方法有:样方法(种群编目,种群抽样调查,统计研究,种群生存力分析)和标志重捕法。1)种群编目:指对现有的种群数量进行清点计数。在连续的时间间隔重复清查可确定种群数量是否稳定,是增加还是减少,并能发现物种分布区的变化。2)种群抽样调查:使用重复抽样估计一个群落或一定区域内某一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它适用于种

8、群数量很大或其分布很广的物种调查。步骤:将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个样地单元;在每一个样地单元里计算个体数量;根据每个单元所计算的个体数量来估计实际种群数量。3)统计研究:依据已知种群中的个体来确定其出生率、生殖率和存活率。这种研究应涉及物种的不同年龄、不同大小的个体。统计研究能提供一个种群年龄结构的资料、种群的生殖特征,还可帮助人们确定环境承载量。4)种群生存力分析2.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及其变化的多样性。全球:热带雨林、稀树草原、红树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温带草原、荒漠、冻原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

9、统、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岸与海洋生态系统、3. 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确定关键地区的4条原则:(1)具有世界意义的物种丰富的区域(2)物种种类丰富,特有种多的区域(3)遗传资源丰富或者濒危物种集中的区域;有17个,陆地类地区11个,湿地类3个,海洋类3个;4.景观是一个大尺度的宏观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5. 集合种群的类型有:1)大陆和岛屿型:这种类型的集合种群中有一个种群很大或者它的栖息地特别好,在没有很大的外界干扰情况下,可以单独地长期生存,为大陆种群。另有一些局部种群比较小,称岛屿种群,它们不断地灭绝,再由大陆种群的迁入个体重建种群。局部

10、种群的灭绝率和迁入率与种群的大小、和“大陆”的距离以及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这种集合种群的生存力主要取决于大陆种群。2)斑块型:由一系列栖息在斑块状栖息地内的局部种群所组成。扩散能力很强的动物通常可以在斑块间迁移。如许多地区的森林受人为影响形成斑块状分布,生活在斑块中的某些鸟类个体形成局部种群,进而组成斑块集合种群。3)卫星型:由位于分布区中央的一个大种群和周围的多个不同种群所组成。4)完全隔绝型(非平衡型):物种的各局部种群之间完全隔绝,或虽有联系但极少。6. 自然保护区的职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7. 生态恢复

11、:是修复被人类损害的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及动态过程;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及更新的过程;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8. 荒漠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地区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土地退化的现象。9.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时间和地点: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10. 遗传多样性的特征:遗传多样性表现形式的层次*(1)在分子水平,可表现为核酸、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2)在细胞水平可体现在染色体结构的多样性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3)在个体水平,可表现为生理代谢差异、形

12、态发育差异以及行为习性的差异。(4)遗传多样性通过对上述各层次的生物性状的影响,导致生物体的不同适应性,进而影响生物的分布和演化。(5)许多遗传变异并不导致任何可观测到的表型上的差异1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与层次是:定义:是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各种生命系统,生物群落,生物与非生物的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所形成的群落和所产生各类生态现象。层次:遗传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根本;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的直接体现;生态多样性生物与环境关系多样性12. 五界分类系统是: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13. 中国主要陆地生

13、态系统类型有:可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受人工干预的农田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2)灌丛生态系统(包括灌草丛生态系统)(3)草原生态系统(4)荒漠生态系统(5)湿地生态系统(6)海洋与海岛生态系统(7)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寒温性针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草原生态系统温带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高寒草原、荒漠区山地草原14. 举出10种珍稀野生动物与5种珍稀野生植物:(1)10种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黑脸琵鹭、藏羚羊、扬子鳄、大鲵、丹顶鹤、雪豹、猞猁(2

14、)5种珍稀野生植物:水杉、银杏、巨柏、银杉、桫椤、普陀鹅耳枥、绒毛皂荚、百山祖冷杉、羊角槭、天目铁木、滇桐、膝柄木、银杏、望天树15. 生物学家已研究出哪些新的技术来提高珍稀种类的低繁殖率:交叉抚养(cross-fostering)。兀鹫每年仅产一窝蛋,但如果这窝蛋被移走,母鸟将产下并饲养第二窝蛋,如果将这第一窝蛋给另一近缘种鸟抚养,则每年每只雌兀鹫会产两窝蛋。人工孵卵(artificialincubation)。将采集的卵放在标准的孵化条件下,在孵化幼仔的早期易受攻击阶段,人工仔细照料和喂食,稍大后释放到野外或笼养。人工授精(artificialinsemination):当动物园仅有一头或

15、很少几头稀有个体时,可以采用此法。胚胎移植(embryotransfer):能增加一些稀有动物的繁殖量。其它方法:单性别培育物种(当仅残留一个个体时)、种间杂交(cross-specieshybridization)(当一个种的残留成员不能在它们自己中繁殖时)、诱发冬眠和滞育技术、遗传检测技术、亲缘谱系技术和克隆技术。可还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和繁育中心来增加目标物种的人工种群16.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最简单、最容易的划分法是将所有的生物分为3个功能群,即生产者(植物和一些微生物)、消费者(动物和一些微生物)和分解者(微生物)。17.景观基本结构:嵌块体、廊道、基质。三、简答题1. 试述

16、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哪些。(1)直接价值:食物,药材,木材,燃料,建筑,肉类。(2)间接价值: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藏起来,从而形成食物链中能量流的来源,为所有物种的生存提供生命维持系统。贮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保护水源,维持水体的自然循环,减轻旱涝灾害。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吸收和分解环境中的有机废物、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娱乐环境。维持进化过程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人类社会适应自然变化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原材料。存在价值。在美学、社会文化、科学、教育、精神及历史放面均有重要价值。2. 物种灭绝有哪几种形式?绝种:当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某一

17、物种的个体存在时,即可认为该物种已经灭绝,即绝种。(最后一只杜杜鸟1681年死亡,至此该鸟种绝种)野外灭绝:仅在饲养条件下存活,而其过去的野外分布区里已没有分布的物种称为野外灭绝。(富兰克林树)局部灭绝:如果一个种在生活过的某栖息地不再存在,而在其他地方仍有发现,则称为局部灭绝。(灰狼、美洲埋葬甲虫、大熊猫)生态灭绝:一个种的数量减少到对群罗中其他成员的影响微不足道时,即可认为是生态灭绝。(老虎)生殖灭绝:一个种的某些个体虽然还活着,但它不能繁衍生存,即可认为是生殖灭绝。3. 试述红树林的家族组成。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

18、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具有呼吸根或支柱根,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长成小苗,然后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全世界约有55种红树林树种。红树林的成分以红树科的种类为主,红树科有16属120种,一部分生长在内陆,一部分组成红树林,如红树属、木榄属、秋茄树属、角果木属。此外还有使君子科的锥果木和榄李属、紫金牛科的桐花树(蜡烛果)、海桑科的海桑属、马鞭草科的白骨壤(海榄雌)、楝科的木

19、果楝属、茜草科的瓶花木、大戟科的海漆、棕榈科的尼帕棕榈属等。在红树林边缘还有一些草本和小灌木,如马鞭草科的臭茉莉(苦郎树)、蕨类的金蕨、爵床科的老鼠簕、藜科的盐角草、禾本科的盐地鼠尾黍等。在靠近红树林群落的边缘还有一些伴生的所谓半红树林的成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耐盐力,如海杧果、黄槿、银叶树、露兜树、海棠果、无毛水黄皮、刺桐。4. 说明生殖隔离的机制。1.阻止杂交和杂种合子形成的交配前及合子前隔离机制:1)生境隔离分布于同一地理区域的群体因生境要求的不同而使潜在的配偶不能相遇因而不能彼此交配。2)时间隔离(季节隔离)群体的交配或开花时间不一致。3)行为隔离由于求偶行为类型不同,致使潜在配偶相遇而

20、不能交配。(心理隔离、有性隔离)2.阻止受精和合子形成的交配后及合子前的隔离机制:1)结构隔离由于动物形态结构的不同而使交配受阻;或因植物花器结构的不同而使花粉传递受限制。(机械隔离)2)配子不亲和性:a.在体外受精不相互吸引。b.在体外受精时配子在异种的雌性生殖道或柱头内很弱或无生活力。3.降低杂种合子育性或生活力的交配后及合子后隔离机制:1)杂种无生活力或过分衰弱2)杂种不育a.发育不育由于性腺发育不正常或减数分裂不正常而致F1杂种不育。b.分离不育由于染色体分离不正常,配子含有不正常的、不均衡的染色体组合或染色体阶段组合,因而,F1杂种不育。3)杂种衰弱:F1杂种正常有生活力而且可育,但

21、F2或回交杂种的育性或生活力降低。5.试比较小进化与大进化的特征。小进化:研究种和种以下的进化的为小进化。大进化:研究种及种以上分类单元进化的为大进化。两者在物种这个层次上相衔接,都研究物种的形成演化。生物学家研究的进化主要是小进化,古生物学家主要以化石为对象研究的是大进化。小进化的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群体的遗传突变、自然选择、随机漂变等。大进化则研究物种及其以上分类单元的起源、进化的因素、进化的型式、进化速度以及灭绝的规律与原因等。6.解释大灭绝事件。第1次:约在5亿年前的晚寒武纪 第2次:约在4.4亿年前的晚奥陶纪 第3次:约在3.8亿年前的晚泥盆纪 第4次:约在2.3亿年前的晚二叠纪 第5

22、次:约在1.9亿年前的晚三叠纪 第6次:约在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 第7次:从1万年前第四纪的晚更新世开始至今一、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约75%-80%的物种灭绝。在五次大灭绝中,这一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海洋中的菊石类生物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二、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亿至2.03亿年前,延续了约5000万年。估计有76%的物种灭绝,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这一次灾难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

23、了,出现过大面积缺氧的海水。三、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地球上发生的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全部灭亡。曾普遍生长的舌羊齿植物群,二叠纪末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蜓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全然无存;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在同期大约有140个属所余无几。总共57%的科、83%的属(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四、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3.75亿至3.60亿年前的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物种

24、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19%的科、50%的属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被称为凯勒瓦瑟尔事件,又称弗朗斯-法门事件。五、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4.50亿至4.40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地球上生物中有27%的科与57%的属灭绝。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7.试述红树林的用途。红树林的直接用途:、红树林是沿海人民的“保护神”、红树林是海洋鱼、虾、蟹、贝、螺的家园、红树林是鸟类的

25、乐园,中日、中澳国际候鸟的通道、红树木是天然的污染处理系统、红树林具有巨大的潜在海洋经济价值、红树林是海上旅游的后备资源1).天然的海岸防护林:红树植物的根系十分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之中。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对保护海岸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内陆的天然屏障,有“海岸卫士”之称。2).净化海水: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防止赤潮发生。3).促淤造陆:红树林在海滩上形成了一道樊篱,促进了淤泥的沉积,而密致的支柱根,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随着红树群落向外缘发展,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4).科研、教育、生态

26、旅游:红树林是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兼具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特性。其特殊的环境和生物特色使得红树林成为自然的生态研究中心,对科普教育、发展生态旅游业也有积极作用。8.试述物种灭绝机制有哪些。(一)外部机制:1.生物学机制:1)种间竞争2)猎物动态的关系*3)病菌及病害的流行2.物理学机制:1)缓慢的地质变化2)气候变迁3)灾变事件:海退现象中的生物区系危机;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所引发的生物大灭绝;来自外星系的灾变事件4)人类活动对生物区系的巨大冲击:首先表现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巨大改变;人类的间接影响也是巨大的(二)内部机制:1.灭绝和进化创新2.物种灭绝与类群的系统发育年龄3.形态单一的类群容易

27、灭绝4.特有类群尤其是特有属容易灭绝5.热带分布类群容易灭绝9.试述新种群建立的方法有几种。1.重新引进计划(reintroductionprogram):释放笼养动物或从野外采集的动物到它们已较长期未被发现的历史分布区。主要目的是在原先的环境创建一个新种群。2.增大计划(augmentationprogram)*:将动物释放到现存种群中以增加其规模和基因库。这些动物可以是在其他地方捕捉到的,或笼中饲养的。3.引入计划(introductionprogram)*:将动物迁移到它们历史分布区以外的地方。该方法适用于当已知一个种分布区内的环境已不适于该种长期存活时(原先引起衰退的因子仍然存在)。需

28、确信这个种不会危害新生态系统或损害当地任何濒危种的种群,必须是在笼养时未检查出任何能传播和毁灭野生动物的疾病。10.说明确定物种濒危等级的主要指标。IUCN濒危物种的等级的主要指标包括:种群减少情况、分布区与占有面积变化情况、种群内成熟个体数量及其变化情况、估计的成熟个体数量及其变化情况、估计的成熟个体数以及定量分析预测今后一个时期内物种的灭绝速率共5各方面。美国等级标准依据:(1)物种生境(范围)的破坏、调整、缩减;(2)以商业、娱乐、科研、教育为目的的过度利用;(3)疾病或掠夺;(4)现有法规及管理机制不完备;(5)其他自然或人为影响因素5个方面。11.说明物种形成的含义。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同种的一群个体与其它个体生殖隔离,则物种形成。 一个物种在时间向度上的延续构成一条线系,线系发生分支则物种形成(分支形成)。 一个物种通过进化和种内分异而占据两个或多个新的适应峰,种就此形成。 一个物种因进化和内部分异而产生出逸群个体,在生态系统中占据了新的生态位,物种就此形成。 从分支系统学观点看,物种形成是衍征产生(获得)与祖征丧失的过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