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0.83KB ,
资源ID:12317447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174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docx

1、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六年科学备课材料刘家中心小学:齐志刚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基本设计意思(思路)学生在前面三个半学期的科学知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学习中,经历了大量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交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本册教材和前面的教材在设计上有所不同,这册教材的内容不是从科学知识的具体层面展开(可对照课标上的 “ 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 ” 的内容框图)而是对前面七个学期科学课学习的梳理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力图打开学生新的视野,引起新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和认识事物的窗口(三大领域 3个窗口

2、), 进一步弄清原来前面科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寻求新的探索和发展,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基础。这就是本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意图。二、教材的基本特点活动更具开放性,探究更具自主性(在教材的各单元、各章节中均有体现)经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总结前面科学课的学习,力图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特点和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三、教学目标六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7个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本学期,我们期望学生发展: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

3、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微小世界单元分析“微小世界”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一个窗口。一、作一点说明:1、本单元的名称是“微小世界”,和科学上所指的“微观世界”有所不同。(1)“微观世界” 所研究的对象指的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及以下的粒子。换句话说 “微观世界” 一般指分子、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实际上用我们的肉

4、眼无法观察到)等极微小粒子的领域。(2)微小世界就本单元指的是用放大镜和简易的显微镜能观察到细节的现象。如:常见的固体物质的晶体、纸和布类的纤维,小昆虫、昆虫的口器、触角等器官,还有一些藻类、菌类植物,植物的细胞,细菌菌落 (还是属于直观世界范围,有一些是用肉眼能观察的到,只是分辨不出细节) 是否可以这么说:“微观世界” 是已经进入物质内部进行研究;“微小世界” 的研究没有真正进入物质内部。2、有关放大镜和显微镜微小世界虽属直观世界范围,有的用肉眼也能观察到,却很难观察到物质的细节部分。这是因为人的眼睛在观察物质的细节部分时,分辨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东西(单元首页的概

5、述)。所以教材就借机安排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内容。其目的有两个:A、借助工具延伸人的感官。用放大镜、显微镜等来扩大人眼观察事物的视角,以便观察更细小的东西,获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B、完善一部分以前所学内容的缺失。如 :三上的3单元运用感官一课的P47页的一句话:“眼睛能看到很小的东西,但更小的东西就看不见了。眼睛能看到很远的东西,但更远的东西就看不见了。” 又如:放大镜,学生已经用过很多次(七个学期约20次左右);显微镜也提到了不少的次数。但它们为什么能放大?是怎样放大的?还有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它们都一样吗?等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许许多多的疑团,那么教材借机安排了放大镜和显微镜内容就是为

6、了减少学生脑海中留下的疑团,弥补所学内容的缺失。二、本单元的核心概念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教材的结构是什么?围绕核心概念,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晶体世界到生命世界。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放大镜放大镜下的发现放大镜下的晶体 显微镜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显微镜不断改进人类探索微小世界更多的成果光学简单知识主要内容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人类

7、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科学家探索微小世界的故事教材安排了8个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教学层次第一层次 感知层次(较粗浅) (运用放大镜) 1、放大镜 认识放大镜 放大镜的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放大镜的放大能力(倍数) 3、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器官等 4、放大镜下的晶体运用放大镜观察物质纤维、晶体等 唤醒原有认识 明确研究目标 激发探究兴趣 获得更多信息第二层次 进一步的感知过程 (用显微镜)5、怎样放的更大 “认识”显微镜6、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7、在显微镜下我们发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7个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步明白“ 随着人类对事物认识要求的提高,发

8、明和改进观察工具促进科技发展”。 。第三层次 单元总结 应用层次8、微小世界和我们 探索、应用成果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医学和食品工业上,将成果展示式的呈现,让学生去了解。通过本课内容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观察工具的发明、改进能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自然界许多秘密。自然界的微小世界(微观世界)中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观察发现、去探索研究。而这些观察发现、探索研究者,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所面对这些孩子。四、本单元的特点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一个有一定教学困难的单元。 五、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重点是拓展

9、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 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的发现。六、本单元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晶体等身边物质的兴趣,激发他们了解微小世界的热情。2、在用观察工具观察、欣赏周围物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3、激发学生对科学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热情。4、体会到技术的发展给学习研究带来的便利,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二)科学探究1、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体。2、能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

10、3、能用图的形式记录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图像。4、培养独立探究微小世界的能力(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结果的记录、交流)和整理、归类相关主题资料的能力。5、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三)科学知识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显微镜是由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组合而成的,凸透镜肯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2、知道计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简易方法以及放大镜倍数跟镜面凸度的关系。3、了解有关昆虫、晶体的知识。4、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七、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要解决几个问题:1、观察工具的解决本单元内容可分两大部分,用放大镜观察和显微镜观察。观察工具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

11、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观察工具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寻找和自制替代的物品和方法。(1)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碗等,这些圆柱形和球形的无色、无纹路和花纹的透明器皿装上水有放大的功能;(2)塑料袋装水后也能起放大作用;(3)凸透镜状或碗状的冰块、水滴有放大作用;(4)透明玻璃球也能放大。(5)不同倍数的老花眼镜片组合起来可制作显微镜。对使用显微镜观察,教材上没有专门的作为新课学习,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包括如何培养、制作显微镜下的标本,以及如何使用显微镜。显微镜下的观察和一般观察不同,对观察材料有其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对较厚不便于观察的物体,如植物果实、根、茎、叶等

12、,需要制作切片。(课文13页第一幅图介绍了制作切片标本需要的工具;第二幅图介绍如何利用新鲜干草培养微生物;第三幅图是以洋葱为例介绍制作切片的制作方法)。教师可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比如如何培养和观察霉菌、如何培养手上细菌的菌落、如何获得生活在水里的微生物等等,提供学生参考。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2、培养观察兴趣(1)要让六年级的学生对用放大镜观察感兴趣,启发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行观察,鼓励学生有新的发现。(2)让学生知道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而且有些细节,不用放大镜是看不出的。从中体验到用放大镜和不用放大镜所看到的

13、物体不仅是大小不同,引起观察的兴趣。(3)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用放大镜观察周围世界的物体,粉笔头,铅笔、钢笔或毛笔的笔迹,各种纸,食品,衣物,植物、泥土等等,希望他们有更多地发现。3、如何发展学生的探究活动(1)逐步提高要求:从易到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能力(2)启发观察、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并提供范例(3)指导观察、研究的方法。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学习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习如何交流研究成果学习评价的方法学习收集、制作简单的资料卡片八、教学中还要注意的问题1、体现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互惠互利的,科学与解决的问题有时需要更精巧的仪器,而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技术的

14、进步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经历从眼睛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用显微镜的观察,并对三种不同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发现的成果。体会到由于观察工具(即技术)的进步,能使人类看到的范围扩大,能发现紧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通过简单的光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原理有助于产生更好的仪器和技术。如放大镜和显微镜实际上是运用了凸透镜放大及成像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自制放大镜、显微镜的活动中,了解科学知识的运用。另外通过资料介绍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过程和成果,了解到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生物由细胞组成,疾病由细菌和病毒引起,从而促进了生物学

15、、医学、农业等方面的发展。显微技术促进了微电子仪器的研制等等。2、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环境和我们单元分析环境和我们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二个窗口一、单元引言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从地球上出现人的迹象开始,和地球上所有生命体一样,都依靠着地球的整个环境繁衍生息下来,人类总是在与环境进行着频繁的物质、能量交换。然而,由于这些年来,人的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实在太大,如:由于大规模城市建设引发的对原始土地的侵害;由于旅游资源的过渡开发影响动植物之间形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我们乱丢垃圾不注意卫生引起的很多疾病,污染自然界等等,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从这个和谐的环境中摄取太多的资源,导致整个地球表面重负

16、不堪,环境问题已成了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直接危害着整个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成了人类共同的影响深远的战略性任务。 因此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本单元内容时,我们应该站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来看待这些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意义应该是最重要的,形成对人类、对地球一种自我爱护的意识,这样我们的科学教育才有实际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孩子的行为是否环保,更多的将会受这种价值观念的支配和影响 。二、我们的思考(一)垃圾问题成为科学课环境教育研究主题的几个特点。1最贴近儿童生活; 2可操作性强; 3可接受性强;4活动性强; 5探究味浓; 6(二)科学课中研究垃圾问题与其它学科环境教育中垃圾

17、问题进行比较,有何特点?区别?是不是更科学,是不是富有教育效果,是不是更符合学生的心理,是不是引导学生进行了主动探究性?是不是可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三)如何更好的组织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这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活动的重心是否发生偏移? 在前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的需求,可以有结构性的制定开展个人和小组活动的研究主题,确立不同内容的研究计划。学生经过四年来的科学课学习,经历了大量的观察、描述、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总结交流等活动,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已获得一定的发展。我们期望在这一学期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引导他们经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

18、学探究过程,这对学生们今后的科学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当然某些内容可以有选择的开展,因为学生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可以把类似的活动持续下去,结束本单元的学习后,活动仍可以继续开展。可以把个人研究和小组研究结合起来,第一手资料的获取以及数据的多样性、广泛性为本单元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活动的重心除了调查过程本身以外,还要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取种种感受,从而提高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影响行为。(四)学生的研究成果应该有哪些?如何进行指导,评价侧重什么?研究成果的内容除了学生得到的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外,更重要还包括学生一种触及心灵的体验和感受。指导的开展主要集中在活动前,教师到每个组参与活动

19、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大部分时间是靠同学们相互指导,指出问题。我们还需要沟通家长一起支持、帮助学生开展研究,把活动的影响力从一个孩子带到一个家庭,从而影响社会,这也是活动的一个成果。 如何给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每个老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在一个活动中学生的发展是综合的,那么本单元,我们的评价侧重就应该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反应出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状态。对于调查活动的方案落实以及操作科学性等等问题,我们也需要关心和评价。研究活动评价建议:评价不仅包括研究的成果,也要包括同学参与活动的态度及合作精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是否围绕环境单元所需研究活动选择主题;2能否围绕

20、主题有计划的进行研究;3能否按计划把研究进行到底,有始有终;4能否根据观察结果对问题和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5参与活动是否团结合作;6能否提出积极的建议,个人对活动的影响力;7在研究中遇到困难自己的态度如何,怎样解决;(五)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的状况差异较大,希望教师们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恰当调整教学时间,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三、整体结构(一)在教材体系中的结构虽然学生在此前参与了有关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许多探究活动,尤其是五年级时已渗透了一些环境教育的内容,但还没有对我们生活的地球和环境问题

21、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前的研究是静态的,重在了解、分析课本当中的一些内容,现在对环境的研究相对来说则是动态,具体的每一次观察和调查,每一个数据和相关内容的获取以及感受性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要求学生带着自身比较明显的价值判断去进行。亲历环境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引领学生主动去关心去爱护我们的地球,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建立一定的习惯。教材安排的整个脉络是围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现今人类处理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展开的,当然围绕目标动态开展这些活动的时候,孩子也可以从多个侧面了解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诸多问题,如:资源的合理利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环保,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可以控制我们对一些材料过渡的利用等等,不

22、断提高孩子对于环境问题整体的认识。(二)本单元内容结构本单元内容主要分两部分,分别是对“垃圾问题”的研究( 1 5 课)和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6 8 课),主要让学生体验两个典型过程:对垃圾的处理过程和对其他环境的考察过程。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模拟各种处理方法,小中见大。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能力,发展其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材安排首先着眼于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让学生去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找找家中会产生哪些垃圾,这些垃圾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如何。接着按照学生探索垃圾问题的发展过程为线索,经历在处理垃圾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后改进处理方法(减量、再使用再回收、垃圾

23、分类)的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处理垃圾的一般方法和工业方法,知道处理垃圾的一些基本原则,为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知识障碍。比如垃圾的分类,就是为了减少处理垃圾的成本,从而使学生明白自己平常一些小的行为也会产生很大的环保价值,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 家中的垃圾调查关于垃圾的讨论称量、记录、统计、分类垃圾堆里有什么 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量大,成分复杂。各种垃圾处理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环境污染问题。减少丢弃和重新利用包装盒的研究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了解某些材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方法和好处 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建一座回收中心举行报

24、告会垃圾的回收利用思考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可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垃圾的分类和分装让每个家庭成为一个处理场分类其实很简单制作堆肥 科学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有利于回收和处理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不仅面临着垃圾问题,还有其他许多环境问题。7、考察家乡的环境家乡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8、我们的环保行动我们每个人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从行动上保护环境单元的68课,以人类面临的其他环境问题扩展学生对环境认识的视野,带领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包括参与一些社会环保活动),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材安排了一些社

25、会公益活动,我们也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和环保有关的活动,有些地方称为小课题研究,这些活动可以在课堂中开展,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甚至在教师或成人的带领下在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的规模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四、科学概念(一)单元的核心概念: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事。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每一个环境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二)单元的具体概念:1垃圾堆里有什么垃圾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产生的,量大,成分复杂。 2建一个垃圾填埋场各种垃圾处理方法都不能完全避免环

26、境污染问题。3减少丢弃和重新利用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4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可回收材料的再生利用不但能减少垃圾的数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自然资源。5分类其实很简单科学地堆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有利于回收和处理。6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不仅面临着垃圾问题,还有其他许多环境问题。7考察家乡的环境家乡的环境问题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部分。8我们的环保行动我们每个人要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做起,从行动上保护环境。五、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1经历关于生活垃圾的产生、数量、种类的调查统计活动;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尝试设计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3经历研

27、究包装盒的活动,了解过度包装和滥用塑料包装的危害; 4经历查阅、收集资料,了解垃圾回收利用方法和益处的过程,亲身经历一次垃圾回收利用的活动;5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6经历调查家乡环境的活动,学习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 7完成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和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三)科学知识:1知道垃圾减量的重要性,探索减少丢弃和物品重新使用的一些方法。 2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知道各类垃圾的合理处理方法。 3认识可回收利用的物品

28、和材料,了解一些常见的可回收材料的回收方法及其好处。 4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缺水、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 5了解家乡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6了解人们开展的环境保护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六、教学建议(一)环境和我们单元教学建议1把正确认识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单元。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人类对环境负有保护和改善的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事例进行教学。教材提供了一般的普适性的内容,而结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教育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追求实效。 3要

29、十分重视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坚持,前提是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充分估计调查、考察、实践体验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从时间、安全、方法、途径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如垃圾堆里有什么中关于家中垃圾的调查要提前布置,提醒孩子争取家长的支持。如考察家乡的环境中对家乡水资源的考察,要强调安全,对查找植物的“杀手”要给予查找途径和方法的指导。5让学生真正行动起来。参加环境保护活动需要真正的行动,而非口号。我们要在学生知道怎么做的基础上,明确哪些是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把我们的环保行动切实开展起来。可以与校外机构的环

30、保行动、学校大队部活动、班队活动等相结合。(二)环境和我们单元课时教学建议1、第一课垃圾堆里有什么教学建议垃圾堆里有什么一课是学生认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认识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的第一课,也是学生从身边的垃圾入手进行调查,了解“环境和我们”的主要探究内容。本课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家中的生活垃圾。 教材从“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纸张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垃圾”引入。告诉学生,垃圾“不可能”不产生,那么这些垃圾会带来哪些问题呢?所以,开展一项对垃圾的调查研究是很有意义的。科学课堂上,我们需要学生把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报,因此,必须提前一周左右进行调查:把作为垃圾

31、扔掉的物品的名称和重量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填写好“我家一天产生的垃圾统计表”。这项活动,不仅需要学生有一个真正做研究的心态,而且也需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如暂时保留垃圾,帮助学生估计垃圾重量,确定分类方法,实事求是地记录等。因为不同的日子产生的垃圾量可能很不一样,为了取得更真实的数据,可以记录几天的情况再算出一天的平均垃圾量。垃圾分类的方法很多,可以按照材料、原来的用途、危害状况,还可以按照来源和处理方法分类。此处的分类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垃圾堆里真正有什么。第二部分,通过研讨初步认识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垃圾的来龙去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垃圾的见解,分析小组内垃圾分类的情况,统计全班各类垃圾和全部垃圾的总量,真实地认识和感受垃圾问题。了解垃圾去向的同时也就为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