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8.50KB ,
资源ID:123496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496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doc.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doc.docx

1、土地利用规划考前复习资料详解版doc土地利用规划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与层次(P29-31)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指土地利用规划的种类、类型、项目和不同时序所构成的纵横交错、相 互联系的系统。在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按等级层次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按区域性质可分为行政区土地利用规划、自然区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区土 地利用规划、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期限划分为长期土地利用规划、中期土地利用规划 和短期土地利用规划;按行政区划分为全国、萱、重、县、多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目 的可划分为经营型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型土地利用规划、

2、管理型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的空间 范围可划分为区域性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深度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 利用设计和土地利用施工。2) 土地利用规划层次(见P30图1-1)图1-1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全国、省、市、县、乡5个层次,不同层次规划的任务、内容有 所不同,决定了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类型和特征各不相同,相应的 评价指标体系在时空尺度、详细程度和定量化水平上也存在差异。补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相关内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利划邳键呷璋般扭倍成的比较完整的规划层次。

3、不同层次的规划击果1W级的行政主体雌顾规划审批机关进行审批。在实际工作中还涉及到总体规划纲要、近期建设规划等内容。上层次的规 划为下层次的规划提出强制性框架,并给出指导性意见,并通过下层次规划的编制落实和深化上 层次规划的内容和要求,从而使下层次规划成为上层次规划实施的工具和途径。以规划推进城市 的建设,发挥引导城市建设的作用。2.各种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和任务(P27-28)米开【J /*+口41 、如1) 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是依据区域社会经*然遮土地的自然历姻儡观刖域未来土地 详细进行空间布局上的优化组合,及其保障手段和措施的超前性计划与安排。2)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根据社会经济发

4、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 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 用优化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1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 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1土地利用宏观布局(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 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1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 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

5、。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指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 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 安排的战略性部署和措施。(P149)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协调部门间的土地利用;对全局 的土地利用进行宏观组织;为土地利用监督服务。(P150-151)5)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概念):是在个较小区域或地段内,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对土地用途及 其配套设施的具体配置和详细安排。(P31)6) 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6、的任务: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详细规定各类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 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某一地段、某一土地使用单位的土地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7)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_(概念):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控制和指导下,针对土地利用的某方 面或其他特定目的制定的规划。(P340)8)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任务:改善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系统,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产能力创造良好 的自然生态系统条件。(P341)3.土地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区别1) 联系:农业区划是土地规划的基础,土地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1城市规划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布局和整体的关系;%1国土规划和土地规划是局部与整体的关

7、系;%1土地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2) 区别: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1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1国土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1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第二章基础理论1.土地利用系统(P36-42)及其构成要素(P35-37)1) 土地利用系统:是定的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的结合。2) 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要素:土地、资本、劳动。2.土地利用规划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 原则、动态平衡原则。3.地域分异规律(P43-45)与

8、土地利用规划1)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虹(在某个方向保持特 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方向变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规律。2)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分异分为水平地 带性(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3) 地域分异与土地利用规划(P48-49)掌握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分析地域间的一致性与差异性,为人们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 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及进行必要的自然改造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理论依据。%1根据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农用土地规划;%1根据地域分异进行土地利用分区;%1根据地域

9、分异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与保护。第三章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包括:组成结构分析、数量结构分析(静态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动态的土 地利用结构分析)、空间结构分析、土地权属结构分析四类。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如何进行? (P106-108)%1组成结构分析。通过调查分析,特别是对上一轮规划与实施的分析,确定本地区土地利用现 状的类型组成,历史地考察土地利用系统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土地利用系统的组成分析, 必须建立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系统。%1数量结构分析。在土地利用类型现状分析基础上的定量化,通过调查统计,计算各类用地的 数量和比例o包括静态的土地利用结构分析(要根据土地利用

10、系统构成的各用地类型的数量,分 别计算其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以及在相应土地利用一二级类型中的比例)和动态的土地利用结 构分析(要对不同历史时段或历史序列的各类用地数量和比例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各类用地数 量和比例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1空间结构分析。具体要分析评价土地资源类型、质量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土地利用现状不同 类型的分布特征。重点是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区域空间的分布及其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土地 利用类型与土地类型的空间匹配;分析和评价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和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的合理 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得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空间布局方案。%1土地权属结构分析。具体地要分析国有土地、集体土地

11、的数量和分布,分析国有土地利用现 状,特别是各类大中型土地利用项目的土地权属问题。要十分注意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或土地利 用项目的土地所有权、权属界限以及利益分配等问题。(补充)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 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P10)2.理想的土地利用结构的特征(P107):要素组成结构合理,数量比例结构恰当,时间动态结构 协调,空间布局结构适宜,权属构成结构明确。3.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耕地、园林、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 面积)占辖区总面积的百分率。广义的土地利用率是指农、林、牧、工、

12、商等的总的土地开发面 积占土地面积的比例;狭义的土地利用率是指农用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的比例(也称垦殖系数)。(P10)垦殖率:即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程度和种植也发展程度。(P109)复种指数(又称“耕地复种率”)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反映耕地利用程度。(P109)城镇用地容积率:指城镇建筑总面积与城镇占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城镇利用程度。(P109)林地覆盖率:指林地面积(或不包括园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P109)土地利用集约度:是指单位土地的投入量。(P110)第四章数据预测1.各种人口预测模型的思路及方法(P131-133)1) 自然增长模型:(具体表示

13、见书P131)思路:这种模型是以现有总人口为基数,通过预测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来确定预测 期末的总人口数。方法:pN=p0(i+Ky +apP=C D式中,Pn为预测期末的人口总数(人);P。为预测起始年的人口总数(人);K为人口自然增 长率(%); N为预测年限;AP为预测期末内人口机械增长数(人);C为预测期内迁入的人口数; 。为预测期内迁出的人口数。2) 劳动平衡模型:(详见书P131)思路:将某个区域的总人口划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3类,然后根据有关预测 或资料确定出区域内的基本人口数,利用人口调查资料和类比等方法,确定出区域内的服务人口 和被抚养人口的比例,在此

14、基础上推算出区域内的人口总数。此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城镇和大型农 场、工矿等地区的人口预测。, A A方法:P = F 1-(B + C)式中,F为预测期末总人口; A为预测期末的基本人口; F为预测期末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B为预测期末服务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C为预测期末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注:基本人口是指主要为外地服务的厂矿、交通运输、机关、学校等机构中工作的人员。(基本 人口的多少对城镇规模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o )服务人口是指为本城镇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教育、卫生福利设施等机构中的工作人 员。(服务人口的数量取决于基本人口和城市规模。)被抚养人口是指依靠家庭或社会抚养的人

15、口。3) 数学模型4)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P133)5) 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人口预测(综合预测法)P133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人口预测除可以分别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外,也可以利用总人口预测结果与人 口城镇化率预测间接求算取得。例如,某县1997年总人口数为44.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51万人,占总人口的14.72%, 至2010年总人口增至50.10万人。根据近年人口资料分析,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每年以0.32 个白分点增长,预测2010年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解:首先,求算到2010年的城镇化率,即2010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14.72%+0.32%X (2010-1997) =

16、18.88%1求算2010年的城镇人口。城镇人口=总人口 X城镇化率=50.10X 18.88%=9.46 (万人)%1求算2010年的农村人口。农村人口=总人口一城镇人口=50.10-9.46=40.64 (万人)6) 宋健模型(不常用)P132-1332.决定土地需求的因素:%1人口密度:人口密度高地区,土地需求程度较大;%1利用技术水平:例如,渔猎时代,虽有肥沃土地无人问津;%1土地质量:土地质量低劣,不适生产与居住,自然无人需要;%1生活水平:随着物质文化水平提高,消费增加土地需求;3.耕地需求量预测:重点掌握产品需求量预测、综合平衡法预测。(P140-141)1)产品需求量推算法:在

17、合理预测各类农产品需求量、播面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基础上确定耕地需 求量。计算公式为:式中,G为规划目标年耕地面积;X,为第,种农产品需求量;。,为第,种农作物播面单产;F 为复种指数;N为农作物种类。2)综合平衡法:在分析规划期间耕地增减因素的基础上综合确定耕地需求量。计算公式为:Gn= Gq+( Gz+ Gp+ Gk) (Gj+ Gs+ Gh) 土 Gt式中,Gn为规划目标年(N年)耕地面积;G为规划基期耕地面积;Gz为土地整理增加耕地 面积;Gp为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Gk为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G,为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面积;Gs为生态退耕面积;Gh为灾毁耕地面积;为农业结构调整净增(净

18、减)耕地面积。4.城镇建设用地预测:重点掌握指标概算法(定额指标法)、数学模型法(总量预测法)o(P141-143)1) 定额指标法: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一般采用定额指标法。即在城镇人口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规划目标年城 镇建设用地规模。计算公式为:U=P -A/10000式中,为规划目标年城镇建设用地面积(hn?); P为规划目标年城镇人口(人);A为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n?/人)2) 总量预测法:即在分析建设用地面积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速度、土地产出率、基本建设投资 等因素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平均增长法

19、、回归分析法等)预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5.土地利用潜力预测和分析的内容(P134-136)1) 土地利用潜力:是指一定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一定区域内,针对某种土地用途,土 地具有的潜在利用能力和生产能力。2) 土地利用潜力预测包括:目前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利用程度的潜力;未利用土地开 发为各种用途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3) 土地利用潜力预测和分析的内容有:农业用地的利用潜力(指目前利用的基础上,提高土地 生产率和利用程度的潜力);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挖掘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控制城市发展规 划,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是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潜力的主要途径);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后备 土地资源数

20、量、质量和分布状况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狭义的后备土地资源仅指未利 用土地中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如工矿废弃地和零星闲散地;广义的后备土地资源除了上述内容, 还包括已利用土地中可能改变用途的那些土地,如适宜开垦为耕地的林地、草地、滩涂地和适宜 造林的草山草坡等)。6.土地开发(P342)、土地复垦(P367)、土地整理(P382)的定义与其区别1) 定义:土地开发: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 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 的活动。(狭义,指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过程;广义,指利用率低土地的开

21、垦和对已利用土地增加 投入的过程。)土地复垦: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地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 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规划,采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 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需要,增加可 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2) 区别:对象不同。土地开发的对象是未利用土地,土地复垦的对象是生产过程中被破坏的土 地,土地整理的对象是一定区域内综合性土地;土地整理有权属关系;实施措施不同。第五章土地利用战略研究1.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指对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全

22、局性问题的谋略和策划。(是在土地利用现 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要求, 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是规划中首先要加以解决的问题。)2.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制定战略依据、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方针和战略措施等。 (P164-169)3.土地利用战略重点的具体内容(四个方面):(P168)1) 影响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或扭转区域局面的关键因素;2) 竞争中的优势领域建设用地;3) 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建设用地;4) 区域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用地。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分区研究1.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包括哪四个方面?1) 土地利用结构:

23、是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关位置 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2) 土地利用结构包括:土地利用的组成结构、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土地 利用的权属结构。(P10)2.综合平衡法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的应用(计算规划期内、期末各类土地面积)(P181-182)1)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通常有两类:常规分析法(较易为人们接受的,如综合平衡法)和数 学模型法(如线性规划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2) 综合平衡法(基于面积均衡性的综合法)是在土地需求量预测的基础上,考虑影响土地利用 结构的各方面条件,采用逐步接近的方法,求得土地利用结构

24、平衡。3.土地利用分区的依据和类型(P188-189)1) 类型:按照分区依据和作用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在实际中划分为土地利用地域分区和土 地利用用途分区。2) 依据:%1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限制因 素、土地开发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等差异性,并保持某一级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所作的分区。%1土地利用用途分区:是依据土地规划的基本用途和土地保护、利用、开发、整治措施的不 同所作的分区。4.土地利用分区与布局的异、同(P188)1) 相同点:都是在某一区域内,对工业、农业、城镇、交通运输线路等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类 型、利用方式在空间上进行安排;%1都

25、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确定土地的不同功能和区域分工。2) 不同点: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任务是:划分各种用地区,规定各种用地区土地的基本用途或 主导功能、土地利用原则和管理措施;%1土地利用布局主要任务是确定各类用地比例、规模、空间位置和界限。第七章居民点体系布局及用地研究1.居民点的分类(P195-196)居民点分为农村居民点(农村集镇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和城镇居民点(城市和城镇型 居民点)。其中,按照人口规模大小,城市又划分为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农村 集镇型居民点一般为乡镇所在地,乡属集镇等。城镇型居民点又称为小城镇,按照我国现行的行 政建制,绝大多数小城镇是建制镇

26、和县镇,按职能类型特征划分为:文化和政治型;工矿业 型;集市型;服务工矿型;交通运输型;风景旅游型;乡村结合型;城郊型;边 境口岸型等多种类型。2.概念:城镇体系规划(P201)、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体系布局(P212-213)1) 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妥善处理各城镇之间、单个或数个城镇与城镇群体之间及 群体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为达到地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规划。(性 质上是属于区域规划的范畴,是以城镇发展为重点的区域规划。)2) 小城镇与居民点布局: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小城镇与居民点的性质、类型、作用以 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按着淀的形式进行合理地布局,以

27、便有计划地科学地进行小城镇与农村居 民点的建设。(P210)小城镇(集镇)与农村居民点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以中心镇为主体,以广大农村为腹地, 由许多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和规模的集镇与农村居民点组成的有机结合整体。(其特点:有中心 镇(带动整体发展的中心);层次性;横向性。且集镇体系布局一般只在县域范围内进行,主 要内容是确定中心镇与体系层次,以及各集镇的规模o) (P212-213)3.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形式:卫星式布局、条带式布局、块状式布局、自由式布局。 (P214-216)4.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体系布局的五项原则:(P21L212)1) 符合生产力合理布局的要求。%1生产发展的需

28、要;%1要求生产合理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区;%1人口分布与生产分布合理配合。2) 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1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对区域内不同性质和规模等级的集镇村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城乡体系进 行全面规划;%1每一个中心城镇都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区域。3) 有利于生产,方便于生活。%1若其布局过于集中,会加大耕作半径,给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1若其布局过分分散,又不利提高居民的文化生活福利水平,会给生活带来不便。4) 珍惜土地,节约用地。%1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菜地;%1集镇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应立足于改建、调整;%1必须根据不同生产行业与规模,分别规定用地限额。5) 创造或保持小城镇与农

29、村居民点的最佳生态环境。%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1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做好环境保护规划。第八章交通用地规划研究1.交通运输的方式: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P231-232)2.公路的分级(P235-236)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用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 级公路5个等级。3.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P244)工程造价、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社会环境。4.公路选线的原则:(P244-245)%1要适应远景交通流向和运输量的需要。%1尽量避免穿过地质不良地区。%1要根据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状况

30、,做到线路顺直短捷,节约用地。%1要与其他交通线路的布局协调统一,形成一个较完善的交通网;干线公路应避免穿过城镇。%1要经济合理。%1要为其他建设项目创造良好的条件。%1路线设计要少拆房屋,方便群众。%1依法保护环境、保护古迹。5.公路选线方案择优(技术经济论证)(P246-248)不同方案的线路长短、工程难易、占地及投资多少、运输方便程度以及常年运输费用等都有差 别。此外,在路面质量、道路宽度、纵向坡度等问题上,都可能有不同的方案。一般需通过投资 额、折旧费、管理费、运输费等数量指标,对不同方案进行分析对比,选择出适合当地条件的最 优方案。道路投资和运费少的方案显然是良好的方案。道路投资包括

31、道路本身和道路工程物的投 资;货物运输费用则包括货物的运输、道路和道路工程物的折旧费及管理费用。例如,某地规划一条主干道路,跨河段产生了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采用直跨形式,路长为 5km。为此,需要建两座桥梁。第二个方案是顺河一侧绕行而不修桥,但要延长路程,总长为7km。 如果道路每千米修建费为1400元,每座桥修建费为10000元,该道路常年货运量为15000t,每 吨千米运费为0.2元,道路使用期是7年,桥梁使用期为10年,每千米管理费为150元,试计算 上述两个方案的投资和运输费用支出,并比较分析哪种方案更好。(此外,还要考虑占地损失费, 第一个方案比第二个方案节约3600元。)6.公路用地面积概算的项目包括:公路线路用地、沿线设施用地。7.根据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铁路按客货运量划分为:I级铁路、II级铁路、III级铁路、IV级铁路四个等级。(P250)8.铁路用地面积的概算项目包括:区间路基用地、站场用地、其他用地(包括独立生活区、给排 水设施、独立通讯楼、水电段、供电段、牵引变电所及其岔线等)。9.航空运输用地规划的特点:航空运输的布局与规划主要是各地起止点的飞机场布局与规划。(P254)第九章水资源开发及其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