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7 ,大小:41.29KB ,
资源ID:12349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49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docx

1、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 一 单 元骨 骼一骨骼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

2、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

3、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11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12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13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2学生交流讨论。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1)队列训练运动;(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8安全教育。四、作业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

5、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1活动:分组组装人体骨骼模型,说说人体的骨骼由哪几部分组成。2思考:人体的骨骼系统有什么作用?二、探索:了解骨头的特点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1)各组学生从老师处领取一根煮熟的鸡腿骨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鸡腿骨;(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鸡腿骨的表面;(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5)洗干净手,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3思考讨论:根据观察结果,你认为骨和石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活动:说说动物的骨

6、头是什么样子的。(建议用多种方法描述骨头的特点)三、观察:了解骨头的结构1讲述:在希腊文中,“骨骼”的原意是“一个死亡了的身体”。其实,骨骼中的骨都是由活细胞构成的,骨是有生命的。2观察活动:提供猪的腿骨解剖实物,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3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4提问:你还可以提供哪些证据来说明骨头是有生命的吗? 四、巩固拓展1谈话:通过两节课的学习,你对人体的骨骼有了哪些了解?2补充:了解人体内的另一种骨头软骨。(1)摸一摸鼻子尖,感觉到了什么?(2)鼻尖中含

7、有软骨。(3)讲述: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软骨会发生变化。婴儿的骨骼大部分都是软骨,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大部分的软骨会被硬骨所代替。(观察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手的X光照片)(4)讲述:当人停止发育后,大部分的软骨被骨组织完全代替。当然,还存在少部分软骨,除了鼻尖的软骨外,在我们的膝盖处还有软骨。二、关节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教学重难点: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

8、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学生交流介绍。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

9、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8汇报实验结果,交

10、流试验体验。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汇报。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5学生交流讨论。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 (5)转动你的头; (6)跪下。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四、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

11、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三肌肉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

12、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2.臂活动模型3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2学生交流。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

13、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3活动体验:(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2)左手

14、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4学生交流体验。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6学生阅读资料。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五、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

15、游戏:谁是木头人?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3作业(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四.骨骼、肌肉的保健教学目标: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2“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3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

16、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3学生交流介绍。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

17、不完全一样。6思考、比较、讨论:(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1谈话:我们平

18、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3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

19、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3)防护知识介绍。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如维生素A、D、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附录)3拓展:营养与健康。五、拓展延伸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

20、意安全)2延伸:身边的科学说出你和家人锻炼身体的五种方法,然后与家人讨论对每一项活动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把它们都列出来。思考:如何将这些安全措施付诸实践呢?第 二 单 元: 养 蚕1、我们来养蚕教学目标1、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2、观察蚕卵和蚁蚕。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3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

21、蚕吐的)、询问:你们养过蚕吗?、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二、学习新课1、师生谈话(1)、 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2)、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3)、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2、认识蚕卵(1)、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2)、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画的形式描述蚕卵。(3)、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

22、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3、认识蚁蚕()、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看书上第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用语言描述蚁蚕。()、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三、总结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2、为蚕宝宝记好成长日记教学目标:1、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2、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3、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2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4、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交流观察记录(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提问:蚕宝宝吃

24、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5)观察蚕茧和蛹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6)观察蚕蛾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2、归纳蚕的一生(1)蚕的一生分为几

25、个阶段?2)小结并板书三、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板书设计2、给蚕宝宝记日记卵蚕蛹蚕蛾(幼虫) (成虫)3、我们来抽丝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测量一根丝的长度。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准备: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教

26、学活动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3揭题: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二、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3)集体交流(4)小结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1)谈话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2)阅读26页课文(3)讨论(4

27、)交流抽丝方法(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6)汇报测量结果(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三、巩固总结1、 讨论:(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四、布置作业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4、养蚕交流会一、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蚕与人类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2知道蚕是一种变态发育的昆虫。3养蚕可以给人类带来许多价值,但要注意如何合理利用,让它不至于破坏生态。教学重点:理解

28、昆虫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联系“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推测引起其灭忙的生态原因。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一、活动引入。通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我们发现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不同的阶段?蚕卵蚕蛹蚕蛾同学们对蚕发育的最初和最后发育成熟阶段的形态有什么发现?外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态发育。蚕蛾,变态发育的昆虫。二、蚕与人类的生活有些什么密切的关系呢?1、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然后思考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1)、蚕的经济价值。(2)、蚕的药用价值。2、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造就了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富庶的“楼兰古国”。考古发

29、现丝绸帽当地的养蚕业非常发达,水土肥沃,桑树,胡杨。但这个美丽的古国却神秘消失了。结合资料,请同学们对其中的一些原因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3、看能不能在养蚕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过渡养蚕)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师: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运动,在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2、 揭示课题:因此,一切都在运动中。(多媒体播放课题)二、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1、 播放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牧羊曲)2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