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8.89KB ,
资源ID:1239803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3980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docx

1、届 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大气运动原理一、大气的受热原理默写大气对太阳辐射和地面的热力作用;对流层大气的特点画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三个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1)大气成分: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水汽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如全球变暖。(2)天气状况:主要是大气中云层、尘埃影响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作用对象集中表现时段作用过程保温作用地面辐射夜间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白天散射、反射等(3)地面状况:近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水陆热力性质、植被、冰雪等差异不仅直接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而且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度。地形起伏、地势高低通过影响大气层的厚度来影响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

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二、大气运动默写热力环流的成因;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风形成的直接原因画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含等压面);气压带、风带图;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分布场及风向1.三条要领判读等压面(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高空则相反。(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2.两个季风环流易错点辨析(1)季风环流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几内亚湾沿岸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2)存在季风环流的地区并不都能形成季风气候。季风环流主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

3、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因此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很广,但只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因季风环流显著且影响明显,才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三、气候成因及特征分析默写各种气候分布、成因、特点、植被;气候特征要素;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影响因素;四种降水类型画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读图世界气候分布图;气候直方图1.两组气候判断必需的数据(1)气温数据温度带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候类型举例热带1525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015(不含0)18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15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0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02 000年雨型热带草原气

4、候7501 000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1 5002 000夏雨型热带沙漠气候800夏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 000冬雨型温带温带季风气候400800夏雨型温带海洋性气候5001 000年雨型温带大陆性气候400夏雨型亚寒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250少雨型2.四个要领分析气温差异的成因(1)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2)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某地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是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季气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3)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气温高低

5、差异一般考虑洋流因素。(4)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高低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因素。3.四个要领分析降水差异的成因(1)两地位于相距较远的南、北方向上,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2)两地位于相距较远的东、西方向上,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3)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4)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四、天气系统默写4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画图5种常见天气系统示意图1.七个常用的天气特征要素天气特征气温、气压、光照、阴晴雨雪、风向、风力、湿度(空气干燥、水汽丰富)2.两条天气原理晴朗盛行下沉气流(如反气旋)单一气团控制阴雨

6、盛行上升气流暖气团抬升(如冷锋、暖锋)一、大气受热原理1.(2018全国文综)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答案A解析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A对;与重庆相比,毕节纬度较低,B错;毕节和重庆都位于大陆内部,远离海洋,C错;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的交替控制,D错。(2017全国文综)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

7、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4题。2.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3.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4.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 B.河北省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2.B3.C4.D解析第2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较小,可进一步判断: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为枯

8、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故选B。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C正确,D错误。第4题,一般来讲,该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90E,加上寒冷、种植葡萄并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故选D。二、气候特征及成因判断(2019北京文综)平顶山市地处豫

9、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下图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下题。5.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答案D解析影响降水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等。图中年降水量南部较多、北部较少,推测可能是地形因素影响的结果,故D选项正确。如果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降水应该是东多西少,故B选项错误。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的高低,故A选项错误;图示区域内植被覆盖率对降水的影响不大,故C选项错误。(201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6.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 B.青 C

10、.港 D.黔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该机场空调410月以制冷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段气温较高。11月次年3月以制热耗能为主,说明该时期气温相对较低。黑龙江纬度较高,4月份气温仍较低,无需制冷。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410月不用制冷。香港纬度较低,全年气温较高,冬季无需制热。贵州纬度较低,夏季气温较高,需要制冷;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多阴雨天气,气候冷湿,需要制热。(2018江苏地理)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

11、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8.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A.1月5月 B.5月9月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答案7.C8.B解析第7题,斯里兰卡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多,雨季长,气温无明显季节变化,C对;印度河上游谷地、帕米尔高原都属于高寒气候,不可能“草木常茂”,A、B错;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冬夏差异大,不可能“田种随人,无有时节”,D错。第8题,古代行船主要靠风力。根据图中的图例,从耶婆提国返回中国所经海域59月盛行偏南风,顺风利于行船

12、。故选B。三、天气特征判读(2019北京文综)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9.图示区域()A.地的风向为东南 B.地有大雾出现C.地未来有强降水 D.地寒暖流交汇答案C解析根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判定原则,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可以判断地的风向为偏北风。地受台风影响,风力较大,不会出现大雾天气。地受台风影响,未来有强降水。地处于日本暖流流经地区,无寒暖流交汇。(2018北京文综)图示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011题。10.据图推断()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13、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11.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答案10.B11.A解析第10题,据图判断,甲地位于低压(气旋)中心,且等压线密集,气流上升强烈,水汽易凝结,成云致雨,形成强降水天气,B对;北京位于高压(反气旋)中心的东部附近,等压线较稀疏,风速较小,A错;根据等压线数值可知,此时气压最高值出现在北京的西北部,即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C错;由图中亚洲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是高压中心可推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而热带太平洋的台风主要生成于夏秋季节,D错。第11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北半球为冬季,四个选项中只有冬至是冬季的节

14、气。故选A。一、气候特征描述和成因分析1.(2017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要求。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答案位于西风带,盛行西风;惠灵顿位于两岛海峡之间,加大风速;依山傍海,迎风。2.(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位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

15、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疾;瘴气等。二、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3.(2018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16、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解析第(1)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可以直接判断出图中西北部有一高压系统,东南部有一低压系统。第(2)题,由图可知,T时刻北部的冷锋锋面并不完全与低压槽吻合,说明冷锋不是与低压系统

17、相伴形成的,因此在T时刻之前应该是2个冷锋,1个暖锋,共3个锋面。原因一方面从低压中心冷暖气团的辐合角度来解释,另一方面从北部冷空气南下来解释。第(3)题,根据图示推测,P点首先将经历暖锋过境,之后又将经历冷锋过境。天气变化是:暖锋过境,气温上升,气压下降,阴雨天气;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第(4)题,注意题目限定词“该区域春季”。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该区域升温快,而此时较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则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且春季为冬季风与夏季风的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大气运动快,因此天气系统活跃。(2019全国文综)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18、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答案1.C2.D3.A解析第1题,垂直气流有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且上升气流形成积云,

19、故积云与上升气流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为分散的形态。A选项中连续层片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B选项中鱼鳞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C选项中间隔团块状云为分散形态,故正确。D选项中条带状云为连续形态,故错误。第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上升气流是形成积云的必要条件。近地面越热,空气越容易上升,越易形成积云。A选项中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地面气温低,故错误。B选项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在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故错误。C选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但D选项中热带雨林地区所处纬度最低,气温最高,积云出现频率最高,故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第3题,据材料信息可知,积云的云底

20、高度取决于下垫面温度,下垫面温度越低,积云的云底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气温最低时为日出前后。A选项中日出前后为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故正确。(2019海南地理)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4.祁连气象站所在地谷风的风向是()A.偏南风 B.偏东风C.偏北风 D.偏西风5.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大致走向及地形特征是()A.南北走向,西高东低 B.东西走向,北高南低C.

21、南北走向,东高西低 D.东西走向,南高北低答案4.C5.D解析第4题,材料中提到,“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可知谷风主要出现在白天空气增温之后,图中显示, 11时以后,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故正确答案为C,ABD错误。第5题,“白天”,“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意味着晚上,空气沿坡面下沉,形成山风。图中显示晚上以南风为主,白天以北风为主,说明气象站附近南面为高坡,北面为低谷,得出山谷呈东西走向,且南高北低,故正确答案为D,A、B、C错误。6.(2018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

22、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1)读上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答案(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

23、,(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3)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龙卷风实质就是气旋,北美龙卷风的湿热气团主要发源于南部的墨西哥湾,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的气旋呈逆时针旋转,在北上的过程中遇到冷气团主动爬升。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对龙卷风削弱作用较小;平原南北延伸,有利于冷暖气团相遇,利于龙卷风的形成和移动。第(3)

24、题,春季南部气温回升快,导致南北温差大,冷暖气团交汇频繁,容易形成龙卷风。7.(2019济南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雷暴是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天气。雷暴通常根据导致其空气上升的机制来进行分类,如果因地表加热不均匀导致空气上升,称为气团雷暴。气团雷暴有两种类型,海风型雷暴常见于夏季的沿海地区;地形雷暴发生于气团因地形抬升而上升时。在雷暴中小尺度分布的差异上,地形、海陆风和日最高气温等的作用较大。海南岛是我国雷暴多发地区之一。下图为海南岛夏季月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图。(1)海风型雷暴属于源地性气团雷暴。说出形成海南岛海风型雷暴气团的源地和运动方向。(2)夏季,我国雷暴天气整体南多北少,而

25、海南岛却北多南少。据此推测海南岛日均最高气温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对北部雷暴天气形成的作用。(3)海南岛五指山(海拔1 867米)地区白天雷暴活动明显多于周边地区。从地形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4)雷暴常产生强降水天气,并衍生其他灾害。若你计划暑假到海南岛山区野外研学,应注意防避哪些衍生灾害?答案(1)气团源地:海南岛周围海域。气团运动方向:首先由海南岛周围海域向陆地运动;登陆后再做上升运动。(2)特点:北部高,南部低。作用:北部日均最高气温较高,对流旺盛,利于形成雷暴天气;北部海陆之间温差较大,使陆地空气上升形成雷暴天气。(3)五指山白天四周山坡受热产生上升气流,在山顶附近汇合上升,同时由

26、于山顶的气温会高于其周围同等高度大气的气温,加剧气流上升形成雷暴天气;白天由沿海深入内陆的海风遇山地阻挡,使空气抬升形成雷暴天气。(4)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8.(2019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冰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大量微小冰晶组成的雾,冰晶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成。冰雾是辐射冷却雾,气温日变化直接影响冰雾的日变化,日落后降温,低于40的温度出现越早,冰雾出现也越早,当相对湿度在55%65%时,就会出现冰雾。但不是每次气温低于40都会出现冰雾,如有降雪,风速较大时也不能形成。冰雾出现后一般不会间断,出现越早,持续时间越长,日出后浅薄的冰雾容易消散,但在45以下出现强浓雾

27、时,冰晶长得很大,即使太阳升起,也不会立即消散,直到冰晶体自然降落才趋于消散。(注:空气中含水量一定时,气温越高,相对湿度越低)(1)根据材料说出冰雾的形成条件。(2)分析冰雾在一天中1420时占比较少的原因。(3)分析冰雾发生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4)推测我国最容易出现冰雾的省份和月份。答案(1)近地面降温快,出现逆温;气温极低,在40以下;相对湿度在55%65%之间;静风,大气稳定。(2)午后气温升高,(逆温结束)上升气流增强,风速增大,利于冰雾蒸发和消散;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不利于冰雾的维持;强浓雾维持时间长,直到午后才自然降落、消散。(3)能见度极低,对交通出行不利,易发生交通事

28、故;对水电、通讯设备有损害;家禽、家畜易被冻伤甚至冻死;冰雾发生时逆温现象严重,阻碍污染物扩散,空气污染加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等。(4)省份: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月份:1月份。一、选择题(2019天津新华中学模拟)下图为“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题。1.2018年11月26日8时,地()A.太阳辐射较强 B.地面辐射较强C.大气逆辐射较弱 D.云层反射作用较弱答案C解析读图,地位于我国新疆北部,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此时北京时间是11月26日8时,地位于90E附近,可推出地此刻的地方时为26日6时,11月新疆昼短夜长,日出时间晚于6:0

29、0,即此时新疆还处于黑夜,没有太阳辐射。同时云层对太阳辐射没有反射作用,A、D错;夜晚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B错;受高压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云层薄、水汽少,大气逆辐射较弱,C对。(2019南京、盐城调研)下图为“某地连续5天气温和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2.该地5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A.第1天 B.第2天C.第3天 D.第4天3.该地最高气温持续增高的原因是()A.天气持续晴朗无风B.太阳辐射持续增强C.大气热量持续盈余D.大气逆辐射逐渐减弱答案2.B3.C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曲线的最低点出现在第2天,故B正确。第3题,第一天太阳辐射较弱,说明多云。此

30、后太阳辐射每日都有波动,高值不定,太阳辐射持续增强不符合事实,B错;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相对稳定,D错。题图缺少风的相关信息,A错;大气热量盈余,气温才会升高,C正确。(2019大连模拟)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力。在相同海拔,隆起地块的表面积越大,山体对其本身和周围大气的影响越大。下图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据此完成45题。4.图中落基山脉山体效应最为显著的是()A.38N山体 B.39N山体C.40N山体 D.无法确定5.导致图中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A.吸收太阳辐射多 B.反射的太阳辐射少C.大气逆辐射强 D.吸收地面辐射多答案4.A5.D解析第4题,比较三幅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10等温线分布高度图可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