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1.58KB ,
资源ID:1244255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4425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工常用18种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工常用18种理论.docx

1、社工常用18种理论窗体顶端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根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二、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与其交互作用对

2、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无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展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根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根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与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根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

3、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四、镜中我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

4、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与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六、埃里克森人格开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开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开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无视的。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开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

5、教育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开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1婴儿期015岁:根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疚的冲突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开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

6、对人格开展都至关重要。1根本信任对不信任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3主动性对疚4勤奋对自卑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繁衍对停滞8自我整合对失望七:九型人格理论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围;反响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围/持久性。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与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围;反响的

7、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围/持久性。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如此发现这九种不同的气质刚好和九型人格相配。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外表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与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

8、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响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响,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确实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承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明确,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

9、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响,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根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与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九、社会支持网络一开展社会支持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网络开始用于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20世纪七八十年

10、代,美国社会支持计划推进了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二根本假设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与仰赖他人协助。人类生命开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资源分为在与外在两种。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三定义A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B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四分类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涵分,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按主/客观来分,可以分为实际支持和

11、主观感受。另外一种分法是我个人觉得比拟容易理解的,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与情绪上的支持等。五功能A社会支持的增加,会使人们的心理与心理健康显著提高;B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的环境中,可以预防或者减少危机的发生;C适当的支持可以介入压力的处理,解决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A开展因素:个人过去经验对其社会生活之影响。B个人因素:如坚毅的性格、自尊、学识等。C环境因素:物理与社会环境影响七应用社会工作需要对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人和社区不同的层面进展评估,从

12、而拟定工作计划。正是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工作的任务是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动网络中的资源解决根本问题;另一方面是帮助服务对象弥补和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他们提升掌握建立和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十、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学领域的一个根本畴、根本原理,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与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在智慧,强调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在的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

13、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式革命的意义。它首先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问题的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的次数多了之后,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长远来看,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他们的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塞勒伯明确提出:“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一次戏剧

14、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的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和寻求、探索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塞勒伯认为,在一段时间,我们在发挥案主的优势方面做得不够。“优势视角的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案主、他们的环境和他们的现状,不再是鼓励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和苦难的荆棘之中,你能看到希望和转变的种子。其实这个公式很简单:动员案主的力量天才、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这样案主将会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优势视角的根本信念包括:1赋权e

15、mpowerment。西门Barbara Levy Simon将赋权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Simon,1994,转引自Saleebey,2004;2成员资格membership。优势取向从承认我们服务的所有人如同我们自己一样,是一个种类的成员,并享有与成员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严和责任。成为成员和市民,享有参与权和责任,保证和安全等特征是赋权的第一步。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

16、,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3抗逆力resilience。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使得人类的这样一个规如此清晰可见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制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4对话与合作dialogue and cooperation。在对话中,我们确认别人的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他人和制度之间的裂缝。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那些为面包、工作和住房而抗争的人们是具有抗逆力和具有资源的,即便在痛苦之中,他们也期望取得成就;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

17、;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关怀、照顾和脉络。以优势和资产为本的取向可以激发案主和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希望和动机。Saleebey,2004优势视角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并贯穿于评估、干预和评价的整个助人过程中。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利益、信念、资源、任务完成和愿望。一、优势视角的原如此Saleebey1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2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3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的服务于案主;4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5关怀,照顾和脉络。二、优势词典1“赋权empowerment赋权意味着帮助个人,小组,家庭,以与社区在其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

18、图和过程。Barbara Levy Simon赋权五理念: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2“成员资格membership人们需要成为市民,为他们的社区负责,成为有价值的成员。3“抗逆力resilience一、抗逆力Resilience是当代国际社会工作领域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的热点问题,它从优势视角挖掘案主的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个体在经历痛苦和危机时可能伴随着成长,个体面对的困难甚至创伤性事件导致个体具有更大的信心或者处理逆境的能力的提升,逆

19、境可以促使一个人反省自己的适应生活的方法、态度和原如此,从而作出必要的调整,进而改良个人的生活方式,当困扰出现时,个体会发现以前所不知的来自于他人的资源并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性,这就成为改变的动力根底。二、优势视角与抗逆力优势视角的概念框架是基于对缺陷模式的反思而建构起来,它的核心是对案主的优势和资源的洞察,“优势strength与“抗逆力Resilience近年来成为西方社会工作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频繁的词语,其实它们都是对案主所具有的特征进展积极的、正面的描述。这概念最早见于堪萨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的Weick, Rapp,Sullivan和Kisthard于1989年发表的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

20、A Strengths Perspective for Social Practice一文,它是从批评现存的主流的病态或缺陷模式开始,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社会建构和叙事治疗。优势视角已经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一种式,将“优势视角strength perspective运用于不同的人群和各种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优势视角为指导的实践意味着作为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都要从发现,开发和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出发,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和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话语的控制。抗逆力的根本思想就是个人或者家庭虽然面临比正常情况要严重的问题和危险,但是过上了比预想的要好的生

21、活,或者是能够很好的适应所面临的危机状态。“抗逆力的概念被视作是人类天生的一种潜能,抗逆力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求助者的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的负面影响,而是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的潜能激发和自我超越。抗逆力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抗击逆境的潜质,人在面对危机和困境时,潜质被唤醒,生成为应对困难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正在使得人类的这样一个规如此清晰可见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和社区可以超越和克制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它使人在遇到挑战甚至危险和非常严重的危机后仍然能顺利地反弹复原的能力,其临床使用领域主要包括边缘青少年、家庭治疗和精神病人等领域。家庭在成

22、员遭遇到不幸事件时仍能够发挥比拟好的功能;那些有过创伤经历的人能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三、病态视角的假设优势视角是对病态模式的反思和批评,认为在病态学模式背后有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反过来为案主刻画出一幅并不可爱的图画,主要有以下假设1贴上问题或病态的标签,认为案主有已命名的问题或病态。对于各种类型的诊断的标签很快成为案主的“主要身份,被贴上标签的人的社会身份或地位将会贬低,成为“异类;2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倾向。强化案主的问题导致一系列对案主,案主环境,案主应对环境的能力的悲观期望和预测,对案主的看法经过屡次重复,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和周围人对他们的看法,认为自己的无力感,这些看法会融入他

23、们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认同,也使得他们自己对应付逆境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悲观主义和负面的思想,产生对他人的依赖。3案主问题的个人化,导致问题评估中环境的抽离。以问题为本的评估鼓励对案主个人式的而非生态式的解释,无视案主生活的重要要素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以与忽略这些要素如何导致和影响一个人的失败或错误;4假设所有的障碍都由疾病导致,于是假定问题的解决之道必在于此。认为在原因与治疗直接存在线性简单关系的理念,忽略了案主情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把个人,家庭,朋友,社区这些可能带来改变的能力和资源抛在一边,妨碍对案主应对逆境可能应变能力的探究,以与缺乏对案主问题,需要,可能性的了解,对案主问题进展简单的

24、归因。四、优势视角的核心信念1优势。Saleebey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和社区资源。人们在创伤,疾病,困惑,压迫之中挣扎和抗争时,人们能够从自己,他人和周围世界获得东西,获益于困难和失望的经验,人们在经历痛苦和危难之后可能伴随着成长,因为曾经面对的困难甚至创伤性事件导致遇到另外的挑战之时具有更大的信心或者处理逆境的能力的提升;当困扰浮现时,人们会发现以前所不知的来自他人的资源并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性,这就为改变提供了动力根底;2赋权empowerment。认为探求人们部的力量就“必须推翻和抛弃歧视性的标签;为家庭,机构和

25、社区资源的连接提供机会,让受害者远离自己的思维定式,确信人们的梦想。3成员资格membership。优势取向要求社会工作人员承认所有的服务对象与自己一样,是一类成员,并享有与身份随之而来的自尊,尊重和责任,而不是将其身份边缘化和异化。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4抗逆力resilience。它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的能力。研究和实践证明,人们在遭遇不幸与磨难时会反弹,会努力去克制和超越不幸与磨难带来的负面效应Saleebey,2004。4“治愈和整合healing&wholeness5“对话与合作6“悬置怀疑十

26、一、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即社会化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局部组成。由于对弗洛伊德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 plex和死亡冲动D

27、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根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如此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它唯一的要获得快乐,防止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与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局部,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如此,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局部,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过化道德规,化社会与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视、批判与

28、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局部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承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如此。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理健康,三个局部必须始终是和谐的。十二、生态系统理论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如此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开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与影响表现为: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

29、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承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肩负着一定的社会公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目的,如职业上的角色。情感角色是为满足身心情感的角色,比如在家庭中父母、子女间的角色。这样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常常碰到性别角色模糊问题以与伴随而产生的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4父母角色转换为祖父母角色。除了角色转换外,老年人还将遭遇多重“突然失去的威胁,如子女情感支持的突然失去子女成家分居,老年人进入“空巢家庭、健全身体的突然失去疾病并可能面临肢残或死亡、配偶的突然失去丧偶并带来心理健康

30、上的问题。所有这一切对老年人而言都使将要面临的新的问题,都需要通过继续社会化、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和不断自我调整来予以解决。十三、社会化理论许多传统的理论认为,人进入了老年期应该以享受为生活目标而不再需要社会化了,传统社会的老年人具有天然的教化权位,他只对别人施行教化,而自己如此决不会重新面对社会化的问题。然而,现代社会开展证明,老年人仍然需要继续社会化,主要的理由之一在于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与影响表现为:1劳动角色转换为供养角色,这容易使老年人产生经济危机感;2决策角色转换为平民角色在家庭中,由“家长角色转换为被动承受照顾的角色,它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被抛弃感和寂寞感;3工具角色转换为感情角色。工具角色是指人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