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100.02KB ,
资源ID:1253209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532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docx

1、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教学设计课题:11.认识光教学内容:11.认识光主备人共 1 课时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什么是光源,以及光的传播。在探究光传播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光现象的传播,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提出的猜想,并能获得光能沿直线传播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但是,也能认识到在利用光的时候也会产生光污染,从而为后面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目标:1.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2.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对光的传播方式提出假设性解释,并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懂得合作交流与讨论

2、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是可以通过实验重复验证的;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重要性;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将探究的结题与假设相比较,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教学重难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激光笔,蜡烛,火机,手电筒,毛玻璃、图钉(圆珠笔芯)、直尺、彩笔、纸、简易小孔成像箱等。教学过程自我修改一、温故知新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为什么有了这两个条件就会产生影子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光。【板书课题:1

3、1 认识光】二、研究“能发光的物体”(一)寻找发光的物体师:光是从哪里来的?能发光的物体有哪些呢?【板书:发光的物体】课前,让大家分组搜集整理了能发光的物体,哪个组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其中一组成员到黑板前用磁铁将组内搜集到的资料贴在黑板上。师:其他同学看一看,他们组所找到的有没有和你们组是相同的。师: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找到的。先来看看符合不符合“发光”这个要求?引导学生将不符合要求的,如反光的镜子等剔除掉。怎样判断物体自己能不能发光?剩下的这些都是自己能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板书:光源。】就像水源一样,有了水源,就有了水流,而有了光源,我们才看到了光。(二)合理分类,认识光源虽然都是光

4、源,但剩下的里边有没有类似的呢?共同剔除同一类的,如火把、火柴;电灯,灯泡,手电筒;只留其中的一个代表哪个组还有与他们不一样的。各小组依次补充前面小组没有找到的。但仔细对比一下,还是有些不同的?在科学上我们可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课件展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生物光源; 】(三)适时记录,充实教材将这个几个词记在教材第30页的位置上。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光又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只有能自己发光的物体才叫光源。三、研究光的传播(一)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这是一只蜡烛,它是光源吗?对,只有点燃后的蜡烛才成为光源。你看到这个光源了吗?放得高一些呢?往左一点?再往后一点、也能!我们每个同学所处的位置

5、相对于蜡烛来说,都是不同的,前后左右都有,用个词那就是“四面八方”,由此可见,光源所发出的光是向着四面八方传递的。【板书:向着四面八方传递】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向四面八方传递到我们眼睛里的呢?根据经验说说你的猜测?学生自由交流(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来,把我们的猜测记在实验探究1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现有材料的前提下,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将你的想法用一个词、或几个字等简洁的方式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现在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成员说一说,然后选择其中的几种进行试验。倘若学生有难度,则出示教材当中所提示的方法。学生交流各自小组的探究过程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

6、,我们知道了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递的。【板书:沿直线】(三)小孔成像点燃蜡烛后,光会照到这张纸上,但如果在中间再挡上一张纸呢?如果在中间的这张纸上扎一个小孔呢?把你的想法画在有蜡烛的实验记录单上。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做做看看。学生操作后讨论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课件展示,播放小孔成像的原理录像】从理论上来讲,整支蜡烛等整体物体透过小孔后都会形成一个倒像。这里的“倒”不仅是下下颠倒,而且左右也是(相反)的。【出示小孔成像图及相关记录】师: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自己的感受师:是啊,二千四五百多年前的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之间就有着这样的渊源。四、课堂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

7、道光源是,并且知道光源所发出的光线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递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有一部分光线便被挡住了,于是便产生了影子。如同我们做手影游戏,影子为什么会动?是因为我们的手在动导致被挡住的光线在不断变化的原因。五、光与人们的生活(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学科学、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照相机外,哪些地方又应用了“光是沿直线传播”这一点的?(二)哪些地方需要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光?学生说,课件展示生活中用到光的图片。(三)光的两面性1、倘若,世界上没有了光2、没有光不行,如果光太多,太亮呢?3、我说,光的“功”与“过”六、反思评价在

8、本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及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又哪些想说的?七、课外拓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越来越多的灯饰在美化、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这是科技进步对于人类有利的一面,但灯光过多、过亮就会产生光污染,课后请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现象。并回顾反思课堂上的探究过程,将课上略记的实验报告详细地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11 认识光 发光的物体光源 光是沿直线 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练习题:1.下列光源中属于人造光源的是( )。A.太阳 B. 水母 C.蜡烛2. 光的传播路线是( )。A.直线 B. 曲线 C.无规律3.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A.340米/秒 B.330米/秒 C.350米/秒4.

9、 下列物体中,( )是光源。A.太阳 B.反光的平面镜 C.白纸5. 下列物体中,( )是自然光源。A.月亮 B. 太阳 C.蜡烛 D.篝火参考答案:1.C 2.A 3.A 4.B 教学反思:课题:12.玩镜子教学内容: 12.玩镜子主备人共 1 课时教材简析:本课从学生照镜子的生活经验引入,让学生认识更多种类的镜子,知道不同种类的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各种镜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平面镜反光”这两个实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习科

10、学操作实验的方法,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提高学生科学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平面镜反光的性质教(学)具准备:实验学具:每位同学一个平面镜、不锈钢汤匙,每组一个凸面镜、凹面镜、手电筒或激光笔、黑色卡纸、科学课本、科学实验单。电教资源:图文并茂的PPT课件、镜子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投影仪。教学过程自我修改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师:同学们,瞧,这个小宝贝在干吗?师:镜子里不仅有漂亮的我们,它还有很多的奥秘。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镜子,探究镜子的秘密。二、活动探究,解决问题(一)活动一:认识平面镜及特点1.认识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师:同学们,生

11、活中的镜子不止一种。你们的桌面上就有多种镜子。请同学们拿起自己准备的这一面镜子,用眼睛仔细看看、用手认真摸摸,然后告诉大家你观察到了什么?介绍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2.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同时观察这三种镜子,它们所呈现出的像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经验先说一说通过实验先先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学生将观察发现进行汇报。请把你的发现填写到“科学记录表(一)”里。镜子种类镜中像的大小(和实物相比)镜中的像(正立、倒立)成像范围大小(看到周围景物的多少)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中的像和镜外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上下不变,且正立成像。3.凹、凸面镜成像特点师:下面请同学们

12、将平面镜和凹面镜与凸面镜摆放在一起,通过对比观察的方法,看凹面镜和凸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将你们的发现逐条填写到“科学记录表(一)”里。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在凹面镜、凸面镜中的影像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弯道反光镜、室内装潢镜,汽车后视镜图片师:你知道它们分别是用什么形状的镜子制成的吗?这些镜子还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学生运用刚才所发现的原理解释这三种镜子的不同用途。)(二)玩各种各样的镜子1.提出问题:关于镜子,有多少种玩法?2.学生思考,自由汇报3.对各种玩镜子的方法进行提示,包括各种镜子的玩法和猜想玩镜子中遇到的各种现象。4.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活动。5.学生汇报

13、观察发现并与猜想进行对照。6.小结:参与聚光的镜子所排列的形状是一个弧形时,镜子聚的光最强,从而可以推想出太阳灶的反光板实际上可以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镜子;将一个物体放在两个或三个平面镜面前,发现会得到多个物体的像。7.课后拓展生活中我们用到了镜子,其实镜子的作用还被人们运用得更加神奇。资料卡:聪明的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七十多岁的时候,罗马帝国的舰队来进攻他的国家。阿基米德把全城的妇女召集到海边,让他们拿着自己的铜镜,把阳光反射到敌舰的船帆上。过了一会儿,敌舰就燃起了大火。阿基米德用科学的方法成功击退了侵略者。师:你知道船舰为什么会燃烧起来吗?(学生讨论交流进行猜测。)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提供了许多资

14、料,运用这些材料你该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呢?师:下面我们进行分组实验。注意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实验记录单平面镜的数量温度的变化画出镜子的排列形状交流实验结果3、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由活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学生交流自己的资料与经验)四、拓展活动师:(手拿万花筒)生活就像万花筒,充满了神奇。其实万花筒的神奇就跟镜子有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万花筒的资料或课后自己搜集资料,动手来制作一个漂亮的万花筒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板书设计: 12玩镜子镜子种类镜中像的大小(和实物相比)镜中的像(正立、倒立)成像范围大小(看到周围景物的多少)平面镜大小相等 左右相反正立适中凸面镜缩小

15、正立范围大凹面镜放大倒立范围小练习题:1. 汽车的后视镜是( )镜。A. 平面镜 B.凸面镜 C. 凹面镜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 ),左右相反。A. 相等 B.缩小 C.放大3. 镜子反射光的本领比白纸( )。A. 大 B.小 C.一样4. 太阳灶是( )。A. 凸面镜 B.凹面镜 C.平面镜5. (多选)镜子的种类有( )。A. 平面镜 B.凸面镜 C. 凹面镜 参考答案:1.B 2.A 3.A 4.B 5.ABCD 教学反思:课题:13.筷子“折”了教学内容: 13.筷子“折”了主备人共 1 课时教材简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中13 筷子“折”了教学

16、目标:1.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孩子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运用光的折射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解释。2.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的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科学探究需要围绕已提出和聚焦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获取证据,经过推理得出结论,并通过有效表达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和观点,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3.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教学重难点:探究光的折射现象教(学)具准备:课件,玻璃板、毛玻璃,平面镜,三棱镜,凹、凸透镜,平面镜,透明塑料吸盘,亚克力板,红外线,碗,吸在磁铁上的硬币,烧杯,筷子,盛水的量杯,八棱柱的塑料量杯教学

17、过程自我修改一、质疑激趣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探究了光在一种透明的固体中,一种透明的液体中可以沿直线传播,像红外线在空气这种透明的物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在光的传播过程中,除了经过空气等这一种透明的物质外,再经过另一种透明的物质,光的传播方向会如何呢?”说说你的猜测二、探究光的折射1.结合现有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刚才我们大家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测,那么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结合桌上现在的实验器材,我们先来一起认识一下它们:纸屏,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三棱镜,透明塑料吸盘,亚克力板,毛玻璃,玻璃板,红外线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呢?先自己想一想。有想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在

18、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吧!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参与其中,适时了解学情。2.交流实验方案,明确变量实验中的“变”与“不变”传播方向会不会发生改变,我们主要看什么?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不变的条件是什么?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根据情况选择是否需要对实验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进行演示,以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要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3.分组合作,实验探究 呈现实验提示,各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实验数据并思考: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都经过了哪些物质?光点的位置有变化吗?4.讨论交流,初步得出结论哪个小组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探究过程?交流时,注意让孩子说清光都经过了哪些透明的物质?光点的位置如何了?

19、(学生交流时,通过微信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当我们垂直照射透明的玻璃板时,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因为对于垂直照射这种特殊情况,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所以在这里会根据孩子的实验情况,选择是否加以呈现。】课件展示折射动图梳理学生的汇报交流,初步得出结论,即“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筷子“折”了折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好玩的现象。比如说,当我们把一根筷子放进盛有水的杯子里,你看到了什么?自己做一做。筷子真得“折”了吗?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在这个“折”字上标注引号。为什么筷子会“折”了呢?当我

20、们把筷子放进杯子里时,从侧面看,从上面看,筷子“折”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从侧面看水里的筷子是经过水玻璃空气然后到了我们眼里;水面的筷子是经过空气玻璃空气,到了我们的眼里。从上面看,水里的筷子是经过水空气,到了我们眼里;水面上筷子是经过空气这一种透明的物质,到了我们眼里。所以我们看到偏折最明显的位置就是水面处。从上面看一看,筷子是向哪个方向偏折的?想知道原因吗?我们再来做一个好玩的魔术。2.淘气的硬币(1)微视频展示碗底硬币从看不到到看得见,再回到看不见的过程。在播放的过程中,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原因是什么?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所改变的又是什么呢?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原因。(2)学生分组实验,真切感受

21、折射的好玩。引导学生反思实验的过程:只是往碗里倒入了水,我们就不仅看到了原来看不到的硬币,更看到硬币下面的磁铁。是硬币浮起来了吗?不是!是因为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所以让我们看到更深的位置,不仅看到原来看不见的硬币,更看到了硬币下面的磁铁,但给我们的感觉却是碗底变浅了。(3)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折”了筷子,相信你也明白为什么会是这个“折”法了吧!3.古诗里的折射课件展示古诗唐代诗人储光羲的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潭清疑水浅”说得是什么现象?水为什么会浅一些?4.怎样才能捉到鱼?水浅了,水底浅了,水里的鱼也浅了,但真实的鱼呢?要比我们看

22、到得怎样?所以如果当我们要捉鱼的时候,应该怎样?5.水变“深”了小明要从一条看起来挺浅的小河趟过去,结果呢?因为当我们面对此类情况时,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溺水!做一个守纪的好孩子!6.拓展提升光从一种透明的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行另一种透明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果再进入一种透明物质呢?传播方向会再次发生偏折。7.神奇的折射世界(1)课件展示:钻石、露珠(课件展示钻石折射的动图)(2)透过凹透镜、凸透镜看周围,再次感受折射的神奇。(3)透过盛水的烧杯看手指(4)硬币竖放在水中,对比水上、水中的不同(微视频展示)(5)鱼缸的形状为什么多是圆形的?(6)云海佛光图(7)微视频展示:三日同辉、

23、海市蜃楼的奇景及产生的原因四、课堂回顾,课后拓展1.结合板书对全课进行回顾整理2.布置课后拓展任务(1)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光的折射现象,不要让它骗了你的眼睛。(2)继续了解和光的折射有关的话题(比如可以探究在古诗词中还有没有关于光的折射等科学现象)板书设计: 13 .筷子“折”了一定的角度透明物质透明物质光偏折传播方向折射练习题:1.插入水中的筷子,水里部分从水面斜着看起来( )。A.向上曲折 B.向下曲C.与水对光线的反射有关,难以确定2.在下列现象中,(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A.司机从观后镜中观看车后的情况 B.用太阳灶可以烧水做饭 C.峨眉佛光D.哈哈镜照出变形的人像3.从侧面看上去,圆形

24、鱼缸中的一条金鱼捞出后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4.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就会产生( )。 A.折射 B.反射 5.(多选)(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A.海市蜃楼 B.彩虹 C.小孔成像 D. 云海佛光参考答案:1.A 2.C 3.B 4.A 5.ABD教学反思:课题:14.彩虹的秘密教学内容: 14.彩虹的秘密主备人共 1 课时教材简析:彩虹,就像一架彩桥,时常横亘在雨后初晴的天空。孩子们熟悉它,喜欢它,当然也愿意研究它。本课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光的传播与折射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法来认识彩虹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然后提出

25、研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进而获得科学的结论。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合而成的,我们看到的物体的不同颜色是色光反射形成的。2、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在实践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彩虹形成的模拟实验。教(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形成彩虹的实验材料水盘、平面镜、纸屏、喷雾器、光碟、肥皂;看到物体颜色的材料几张不同颜色的纸片。学生准备:空心塑料三棱镜;制作彩色陀螺所需材料火柴梗,红、绿、蓝圆形卡纸等。教学过程自我修改1、导入新课1.谈话:(1)(出示彩虹挂图或投影片)你们认识它吗?说一说彩虹是什么样的?(2)彩虹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天空的哪个

26、方向?(3)关于彩虹你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回答)2.讲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及关于光的有趣问题。二、自主探究(一)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构成的1.让学生猜想:彩虹一般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 2我们可以利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出彩虹的色光。(教师出示三棱镜并介绍:这是一种光学仪器三棱镜,借助它,我们可以在纸屏上看到美丽的彩虹。这是水槽,在水槽里都放了适量的水,在里面放上平面镜,也可以看到美丽的色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实验,如装水的瓶子、光碟等。)3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4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掌握好水面、

27、镜子、三棱镜和阳光照射的角度,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反复调整,让学生在调试中学会三棱镜的使用方法,还要注意镜面、三棱镜和纸屏之间的距离,尽量让七种色光在纸屏上均匀分布。)5讲解七色光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回答:用三棱镜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把平面镜放在水中,调整到一定的角度也可以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小结:阳光可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教师板书:阳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认识彩虹的形成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1.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2.设计实验验证(学生讨论回答,确定用实验的方法来

28、证明)想一想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小水滴?(教师出示小水壶、农用喷雾器。)你想怎样做才能呈现出美丽的彩虹美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利用喷壶喷水,教师也可以提醒学生从嘴中喷水。鼓励学生走出室外实验。)3.进行实验。4.汇报实验结果。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5.讨论: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通过对彩虹的制作和探究了解彩虹的成因及光的色散原因。)6.师生小结: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夏天,雨后转晴的天空仍然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像水中的镜子一样,将白色的阳光分成七种颜色的光,形成彩虹。彩

29、虹总是出现在太阳的哪一边呢?提问:你还在哪里看到像彩虹一样的七色光?你还有哪些方法做成彩虹?三、自由活动利用喷壶,自己制作一道美丽的彩虹。师:你制作的彩虹能长时间停留在空中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概括:如果小水滴没有了,彩虹也就消失了。)四、总结拓展1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知道了彩虹形成的原因,并且还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你认为这节课中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法怎么样?为什么?(学生自由回答)2有句气象谚语是“东虹日出西虹雨”,你认为这句话有科学道理吗?你想通过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设计:14.彩虹的秘密阳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练习题:1.用喷雾器做模拟彩虹实验时,应该( )太阳观察。 A.对着 B.背着2太阳光是一种( )色光。 A.单 B.双 C.七3三棱镜由透明材料制成,截面是( )三角形的光学仪器。 A.等腰 B.等边 C.普通4彩虹在空中出现的时间 ( ) 。 A.很长 B.较短5.(多选)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 )7种色光。 A.白 B.红 C.橙 D.黄 E.绿 F.青 G.蓝 H.紫参考答案:1.A 2.C 3.B 4.B 5.BCDEFGH 教学反思:课题:15.飞旋的陀螺教学内容: 15.飞旋的陀螺主备人共 1 课时教材简析:飞旋的陀螺一课是从学生的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