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51.86KB ,
资源ID:1255484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5548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16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专练.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16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专练.docx

1、专题16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题型专练1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用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实验,后代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子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答案C解析根据测交后代中“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是13”可知,玉米的有色子粒、无色子粒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应是至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2紫花和白花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对下列三对组合的分析错误的是 ()项目亲本组合子代性状紫花白花组合一P

2、1紫花P2紫花8160组合二P2紫花P3白花8070组合三P4紫花自交1 245417A.紫花植株P2、P4的基因型不同B根据组合二或组合三都能判断出紫花为显性性状C若将组合二中的P2改成P1,其后代也一定全开紫花D组合二中的P2、P3都为纯合子答案C3高茎(T)腋生花(A)的豌豆与高茎(T)顶生花(a)的豌豆杂交(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腋生花:高茎顶生花:矮茎腋生花:矮茎顶生花3:3: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亲代基因型为TtAaTtaa高茎与腋生花互为相对性状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为F1中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为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

3、可能为TTAAA B C D答案C解析亲代杂交,子代中高茎:矮茎3:1,则双亲基因型为TtTt;腋生花:顶生花1:1,则双亲基因型为Aaaa,故双亲的基因型为TtAaTtaa。茎的高矮与花的位置是两对相对性状。F1中两对基因均为纯合子的概率,两对性状均为隐性的概率。F1中高茎腋生花的基因型可能为TTAa或TtAa。4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D测交结果

4、中红色非甜所占子代的比例为答案B5有人将两亲本植株杂交,获得的100粒种子种下去,结果为结红果叶上有短毛37株、结红果叶上有无毛19株、结红果叶上有长毛18株、结黄果叶上有短毛13株、结黄果叶上有长毛7株、结黄果叶上有无毛6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株亲本植株都是杂合子B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红果短毛C两亲本的表现型都是黄果长毛D就叶毛来说,无毛与长毛的植株都是纯合子答案C解析根据后代中红果:黄果3:1,短毛:无毛:长毛2:1:1,可确定亲本都为杂合子,亲本的表现型均为红果短毛;就叶毛来说,短毛的个体为杂合子,无毛和长毛的个体为纯合子。6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D)对

5、矮茎(d)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D、d在4号染色体上。如果用此植物验证遗传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统计叶形、株高或花色都可以B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统计叶形和花色或株高和花色都可以C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需要统计一个较大的实验样本D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纯合矮茎红花植株和纯合高茎白花植株杂交,F1测交或自交答案B解析该植物的叶形、株高、花色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都可以用来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叶形和花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用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需要统计的实验样本应足够大,

6、以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用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再让F1测交或自交。7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全部都是绿色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A2/7 B1/4C1/5 D2/5答案C8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

7、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1/9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题干信息,节瓜存在雌雄花都有的正常株,则该植物不存在性染色体,根据实验一F2中正常株:全雌株:全雄株10:3:3,推测节瓜性别应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实验一中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F2中全雌株、全雄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aaB_(A_bb),正常株的基

8、因型为A_B_和aabb,由此推测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实验一中F1(AaBb)测交,即AaBbaabb,后代为1全雌株(Aabb或aaBb):2正常株(AaBb和aabb):1全雄株(aaBb或Aabb),选项D正确。实验二中,根据F1中全雌株:正常株1:1、F2中正常株:雌株3:1,推测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为纯合一对基因为杂合,则亲本中全雌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正常株基因型为AABb(或AaBB),故F1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C选项正确。9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时存

9、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A黑色:白色3:1B黑色:棕色:白色1:2:1C黑色:棕色:白色9:3:4 D黑色:棕色:白色9:6:1答案C10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现型比例为 ()A3种、3:1 B3种、1:2:1C9种、9:

10、3:3:1 D9种、1:4:6:4:1答案D解析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所以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有9种;后代中r1r1r2r2占1/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6/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占1/16,所以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11番茄易软化受显性基因A控制,但该基因的表达受基因B的抑制。若在培育过程中筛选得到了基因型为AaBB(A对a为显性,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没有B基因)

11、的植株。按自由组合定律,该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软化耐贮藏番茄的比例为 ()A13/16 B12/16C6/16 D3/16答案A解析AaBB自交产生A_BB的概率为3/41/43/16,故抗软化耐贮藏番茄的比例为13/1613/16。12雕号鸟(鹰类)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已知绿色条纹雕号鸟与黄色无纹雕号鸟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雕号鸟彼此交配时,其后代(F2)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F1中的

12、黄色无纹个体测交后代比例为1:1:1:1BF1中的绿色无纹个体都是双杂合子C显性性状分别是绿色、无纹DF2中致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4答案A13与家兔毛型有关的两对基因(A、a与B、b)中,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原因可能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C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一定可以自由

13、组合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答案C解析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会导致F2出现不同表现型;若两对基因自由组合,F2中只有其因型为A_B_与亲本毛型不同,则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5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可能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自由组合,也可能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14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属于演绎推理的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 :3 :3 :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

14、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 :1 :1 :1解析:在假说演绎中,测交实验的理论分析和预期结果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答案:D15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为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小花瓣,aa无花瓣。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R对r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B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C若基因型为AaRr与Aarr的亲本杂交,

15、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D若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答案:B16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其中两种基因型的豌豆杂交,子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为3 :3 :1 :1,这两种豌豆分别为()A甲、乙B甲、甲C甲、丁 D丙、丁解析:甲植株(AaBb)与丁植株(Aabb)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 :3 :1 :1。答案:C17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B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左图中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

16、16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图中的,A项错误;表示受精作用,B项错误;左图中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2的原因之一,C项正确;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1/16,aaBb的个体占整个子代的比例为2/16,所以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项错误。答案:C18某种狗的毛色的遗传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黄、黑色三种色素在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图所示。现选择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F1之间相互交配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黑

17、色 :白色 :黄色1 :2 :1BF2中的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分析实验结果发现F2中性状分离比与理论值有差别,这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如果发现在某黑狗的背上长有一块“白斑”,则可能是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答案:C19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野鼠色 :黄色 :黑色 :棕色9 :3 :3 :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解析:由F1的表现型可知:野鼠色为显性,棕色为隐性。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出现野鼠色 :黄色 :黑色 :棕色9 :3 :3 :1,说明

18、双显性为野鼠色,双隐性为棕色,M_N_为野鼠色,mmnn为棕色,只具有M或N(M_nn或mmN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A符合题意。答案:A20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 F1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BF1紫翅绿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相应性状之比是15 :5 :3 :1CF1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DF1紫翅绿眼个体与黄翅白眼个体交配,则后代相应性状

19、之比是3 :3 :1 :1答案:D21金鱼草正常花冠对不整齐花冠为显性,高株对矮株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不完全显性,杂合状态是粉红花。三对性状独立遗传,如果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与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杂交,在F2中具有与F1相同表现型的植株的比例是()A3/32 B3/64C9/32 D9/64解析:假设纯合的红花、高株、正常花冠植株基因型是AABBCC,纯合的白花、矮株、不整齐花冠植株基因型是aabbcc,F1基因型是AaBbCc,自交后F2中植株与F1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3/43/41/29/32。答案:C22小麦有大、小穗和抗虫、不抗虫两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

20、别用A、a和B、b表示)独立遗传,现有两组杂交的情况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杂交组合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小穗不抗虫小穗抗虫大穗不抗虫大穗抗虫1大穗不抗虫(甲)小穗不抗虫7532517622482大穗不抗虫(乙) 小穗抗虫001 5081 529(1)上述两对性状中,_是显性性状。(2)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小穗抗虫和大穗抗虫植株的原因是_。(3)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_。(4)若要利用亲本中的小麦品种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_自交。(5)已知题中所给杂交组合1、2的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为40%,若它们的子一代中所有个体全部存活,则子一代群体中a的基

21、因频率是_。答案:(1)大穗、不抗虫(2)基因重组(3)AaBb、AaBB(4)大穗不抗虫乙(5)60%23虎皮鹦鹉羽毛颜色的遗传机理如图所示,当个体基因型为aabb时,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表现为白色。现有一只纯合绿色鹦鹉和一只纯合白色鹦鹉杂交得F1,再让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F2。请回答:(1)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定律,请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对你的观点加以验证。实验方案:_。预测结果:_。(2)如果让F2表现型为绿色的鹦鹉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3)如让杂合的黄色鹦鹉与杂合的蓝色鹦鹉杂交,且因某种因素的影响,后代中的白色鹦鹉全部死亡,则绿色鹦鹉所占的比

22、例为_。(4)如欲判断一只绿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应从绿色、蓝色、黄色、白色纯合子群体中选择_与其杂交:如后代全为绿色鹦鹉,则其基因型为AABB;如后代_,其基因型为AABb;如后代绿色 :黄色为1 :1,则其基因型为_;如后代_,其基因型为AaBb。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方案:用F1绿色鹦鹉和白色鹦鹉杂交预测结果:杂交后代中鹦鹉羽色出现四种表现型:绿色、蓝色、黄色、白色,比例约为1 :1 :1 :1(2)绿色 :蓝色 :黄色 :白色64 :8 :8 :1(3)1/3(4)多只白色雌性鹦鹉绿色 :蓝色1 :1AaBB绿色 :蓝色 :黄色 :白色1 :1 :1 :1

23、24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

24、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性突变。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上述推测正确。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答案(1)2aabb38/9黑aaBB、aaBb(2)A显黄鼠:灰鼠:黑鼠2:1:1 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

25、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 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26、。注意解题中处理数据时,要看清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如看到9灰:3黑:4白,就能想到它是孟德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9:3:3:1变式,属基因修饰,同时确定控制相应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5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雌花序,侧生雌花序,已知玉米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试根据下图分析回答:(1)玉米的等位基因R、r的遗传遵循_定律,欲将甲、乙杂交,其具体做法是_。(2)将图1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2所示,

27、则丙的基因型为_。丙的测交后代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3)已知玉米高秆植株易倒伏。为获得符合生产要求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按照图1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对植株进行_处理,选出表现型为_植株,通过多次自交并不断选择后获得所需的新品种。(4)科研人员在统计实验田中成熟玉米植株的存活率时发现,易感植株存活率是1/2,高秆植株存活率是2/3,其他植株的存活率是1,据此得出上图1中F2成熟植株表现型有_种,比例为_(不论顺序)。答案(1)基因的分离对雌雄花分别套袋处理,待花蕊成熟后,将甲(或乙)花粉撒在乙(或甲)的雌蕊上,再套上纸袋(2)ddRr1/2(3)病原体(感染)矮秆抗病 (4)412:6:2:126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2)上述两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