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65.09KB ,
资源ID:12557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557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历史重要课知识点.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历史重要课知识点.docx

1、高二历史重要课知识点选修商鞅变法春秋:前770前476年、战国:前475前221年1、经济:铁器、牛耕;井田制瓦解; 小农经济、商品经济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 宗法分封制崩溃3、思想:百家争鸣一、原因1、必要性(1)诸国变法、提供经验(2)秦国落后、富国强兵2、可能性 求贤-商鞅入秦-扫清障碍 论战权贵,扫清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说服秦王,获得支持。商鞅入秦,尽显才华二、措施1、军事(1)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2)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1、废世卿世禄制,设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2、严肃军纪3、严格户籍制度,建立什伍制度2、经济(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2)废除井田制,

2、承认土地私有(3)统一度量衡3、政治: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制度;秦律4、文化:焚烧诗书5、生活:移风易俗你认为商鞅商鞅被残酷地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1)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2)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支持者。(1)顺应了历史潮流。(2)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四、评价1、性质:地主阶级改革、社会转型改革2、进步性(1)经济: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地主经济 实力增强(2)政治:打击旧贵族、增强新兴地主阶级力量 加强中央集权(3)军事:增强战斗力,在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4)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3、局限性(1)法律严苛,轻视教化,造成暴政(2)摧残文化学

3、以致用: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根据材料,加以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商鞅变法的措施。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实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为道武帝。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北

4、魏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北魏孝文帝改革一、背景1、鲜卑族拓跋部统一北方2、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3、社会发展落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4、冯太后、孝文帝决心改革二、主要内容1、经济(1)均田制条件:大量无主荒地内容:按人口分配土地;农民交租、服役意义性质:土地国有制作用:抑制兼并、增加收入、巩固统治 经济恢复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农业化、民族融合为隋唐提供制度借鉴(北魏至武则天时期)(2)租调制均田制与赋役制密切联系。均田令公布后,北魏又制定了新的租调制。均田农户除丁男负担征戍、杂役外(调),一夫一妇出帛或出布一匹,粟二石(租)。 这一制度使农民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的农民

5、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486年,魏孝文帝采纳大臣李冲的建议,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选择本乡“强谨”的人充当。三长制是北魏基层行政组织。其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的推行一是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地控制,二是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二、主要内容1、经济(1)均田制(2)租调制2、政治(1)三长制(2)整顿吏治:俸禄制、考核制(3)迁都洛阳3、移风易俗穿汉服,改汉姓,说汉语,与汉人通婚废鲜卑旧制,行汉制改革的实质: 经济

6、农业化、制度封建化、思想儒学化、生活方式汉化、社会进程封建化三、意义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社会转型全面改革2、作用(1)经济上,农业化、恢复发展、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2)政治上,封建化,巩固统治、缓和矛盾(3)民族上,汉化、加速大融合(4)思想上,儒学化(4)长远上,为隋唐统一繁荣奠定基础 启示:1、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2、改革需顺应潮流,适应生产力发展。3、改革措施须全面、得当,有持续性。4、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的精髓。认为孝文帝改革 忽略北方边境地区; 忽略军事上的改革; 不加扬弃全盘汉化, 忽视本民族文化 支持第二种观点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使鲜卑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7、。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进程来看,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北宋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提供经验教训。王安石的个人品质和经历对变法有何影响?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任地方官期间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的积累;为人刚正,意志坚强,提出“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精神)一、历史背景 1、“三冗”和“两积”导致社会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个人品质和经验 可能性4、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二、变法的内容 1、富国(理财措

8、施)措施内容作用均输法政府协调供求关系抑制兼并、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募役法政府出钱雇人服役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哪些措施争议最大?青苗法 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农民按20%-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农户以前在青黄不接时,向地主、富户借高利贷,利息高的为本金的一倍)你对青苗法有什么看法?积极: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收入,保证农业生产,打击高利贷盘剥。局限:地方官员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导致百

9、姓负担更加沉重。募役法又称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作用:保证农业生产,但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大官僚、大地主由于免役特权收到限制 ,强烈反对新法。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 措施内容作用和主要成效省兵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节省了军费开支,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3、取士之法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措 施内 容作 用改革科举改革考试内容废除诗赋词章取士

10、,要求考生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考试发展了教育,使有真才实学的新进之士取代了反对改革的旧官。选官制度批评“恩荫”,择优录用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主要: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推行新法操之过急。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妥协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

11、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4、从改革失败的原因看: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要用人得当; 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行动要坚决彻底;要处理好改革派内部及改革派与守旧派间的关系。 材料一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分)(3)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

12、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3分)(1)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2)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3)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1.判断表态 立场鲜明2.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3.表述条理 逻辑性强俄国农奴制改革

13、克里木战争关于这场战争,恩格斯精辟地论述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民族进行的绝望的搏斗。” 问题: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的一场绝望的搏斗?这场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哪些问题?引发哪些结果?(1)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俄国无获胜希望。(2)经济、军事落后,落后的根源在腐朽的农奴制。(3)国际地位下降;加剧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农奴制的建立及特点: 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在以劳役制为主要剥削形式的地主庄园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经济、法律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实际上是农奴。俄国当时资本家的主

14、要烦恼:劳动力少,市场狭窄,技术薄弱,社会环境不稳定 知识分子 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十二月党人 废除农奴制,实行立宪君主制一、原因1、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2、沙俄:专制、落后(1)军事:克里米亚战争战败(2)经济: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政治:沙皇专制统治,矛盾尖锐(4)思想:十二月党人、知识分子群体(5)沙皇维护专制统治二、措施1、经济:“二一九法令”(1)内容:人身自由、赎买份地、受村社管理(2)评价进步性: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农业发展局限性:不彻底性:受村社控制;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掠夺性:高价赎买份地 ,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土地更少,为生

15、计重新受盘剥二、措施1、经济:“二一九法令”2、政治(1)司法改革:条文、程序、法院 法律意识、民主气息(2)地立自治:农村自治局、城市杜马 资产阶级占主导、没有改变专制政体3、军事、教育(近代化)三、评价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2、进步性转折点、近代化(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2)政治:出现民主化气息(3)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4)军事、教育近代化3、局限性 农奴制残余、贵族土地所有制、沙皇专制 1861年改革是俄国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一、经济现代化:农奴制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二、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

16、制方面上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三、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归纳:俄国历史上的主要变革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农奴制改革1905年革命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建设二战后三次改革(赫-勃-戈)1991年苏联解体艰巨、曲折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2

17、)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日本的简介: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殖民地19世纪末:侵略扩张二战后:议会内阁制国家前1世纪:小国林立4世纪:统一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12世纪末:幕府统治 幕府时代:公元1192年到1867年,日本历史上是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经历三大幕府的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一、背景1、幕府统治面临危机(1)政治:幕藩体制、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2)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 阻碍商品

18、经济、资本主义发展(3)对外:闭关锁国落后世界大势(4)文化:洋学(兰学)传播2、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3、由幕政改革到武装倒幕4、明治政府的建立(1)施政纲领:五条誓文1)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稳定大名、公卿,建立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2) 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发展资本主义3) 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废除等级身分制4)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放弃攘夷口号,与外国交往5)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学习西方科技文化(2)目的:富国强兵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近代化国家(脱亚入欧)二、措施1、废除旧体制,确立新政体(前提)(1)废除旧体制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19、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等级身分制 ,宣布“四民平等”(2)确立新政体 大日本帝国宪法原因“自由民权运动”兴起 内容A、议会: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B、内阁:行政机构,对天皇负责C、天皇:最高统治权、统率权评价A、形式:体现民主B、实质:天皇专制C、结果:确立近代天皇制、亚洲第一立宪D、局限:封建主义、军国主义残余比较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不同之处。形式:君主立宪制实质:君主专制 不同点形式:君主立宪制实质:君主专制国家君主权力议会与君主关系内阁与议会关系国家权力中心英国统而不治议会权力大于君主内阁对议会负责 议会 日本至高无上神权色彩天皇解散议会内阁对天皇负责天

20、皇殖产兴业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日本殖产兴业的初期主要采取官营示范主义和技术移植主义,大办官营企业,由国家出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依次向私人企业示范。2、殖产兴业,促进工业化(中心)(1)内容:军工、重工(2)特点力量:政府主导部门:军工、重工为主途径:接收、示范、转让(3)影响:工业革命、工业国(联系英国;美国、苏联、中国) 3、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关键)(1)发展近代教育,推行教育平民化(2)传播启蒙思想,福泽谕吉(3)兴办新闻出版事业(4)社会生活西化-资本主义文化改

21、造日本传统文化4、军事,建立新军队(1)内容:义务兵役制、武士道(2)特点:效忠天皇、富有军国主义思想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有哪些有利因素?1)政治:明治维新消除国内封建害据,建立中央集权国家。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军事:军事实力得到很大增强。通过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日本为什么会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军国主义。2)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天不足三、评价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2、进步性(1)走上近代化道路政治:统一;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经济:工业体系、

22、工业国军事:现代化军队对外:独立;亚洲强国思想文化:西方文化传播社会生活西化(2)为落后国家实现民族振兴、启动近代化提供借鉴3、局限性(1)经济: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贫困;影响市场、制约工业发展(2)政治:近代天皇制、藩阀掌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3)军事:极端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大陆政策、亚洲各国带来灾难(4)文化:愚民政策、崇拜天皇四、特点 1、善于学习、破旧立新 2、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3、同心同德、持之以恒1.内部条件(1)社会背景: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较大发展;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2)领导力量: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四强藩的支持。(3)具体措施:

23、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落实课标: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近代化途径(方式):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立法的方式:如英国、法国等2、通过资产阶级改革和立法的方式:如日本、俄国等3、通过国家统一和立法的方式:如德国、意大利等4、通过民族解放独立和立法的方式:如美国、拉美各国启示:1、决定不同道路的选择因素是本国国情(特别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国情不一样,选择的道路也必然不同。2、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道路,可以求同存异,尊重各自选择,和谐共处。3、不同道路之间无优劣正误之分,并不排斥。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一、背景1、社会: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2、经济:民族

24、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维新思想早期、康梁主要先驱者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康有为孔新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变法通议民权思想;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变科举。谭嗣同仁学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法才能救亡共同主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 维新变法运动一、背景类别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方面政治民主化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改订律

25、例。2.裁撤冗员。3.澄清吏治。经济方面经济工业化1.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3.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文教方面教育近代化1.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4.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军队近代化1.精炼陆军,改习洋操。2.添置船舰,扩建海军。淘汰旧军。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原因:一是由于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所致二、经过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2、发展:团体

26、、报刊、论战3、高潮:百日维新4、失败:戊戌政变、1898年(三)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作用(1)爱国:救亡图存、促进民族觉醒(2)民主:改革运动、政治民主化的起步(3)启蒙:传播西学、思想解放作用(4)文教、社会生活近代化3、败因 主观: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小、软弱、不成熟(1)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2)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群众。(3)对列强和反动势力寄予幻想,缺乏反帝反封勇气(4)改革缺乏策略,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缺乏全盘考虑,未能循序渐进,树敌太多。 客观: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教训: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

27、折。项目明治维新(19中)戊戌变法(19末)社会背景封建统治相对薄弱资义发展不充分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领导力量 倒幕派 资弱,皇帝无权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法令如“一纸空文”国际环境自由资义时期 西方侵略中国 向帝义过渡 瓜分狂潮 19世纪下期,俄国、日本、中国三国都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各国的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在当时,三国走向近代化的主要障碍分别是什么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和农奴制度。日本:幕府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中国: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亡。(2)三国的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俄国:沙皇直接发

28、动、领导了改革(领导)。日本:天皇一直支持改革(支持)。中国:前期光绪皇帝支持改革,后期慈禧太后破坏了改革(阻碍)。(3)三国的改革对这三个国家的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 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 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一)经济上:工业化 1、俄国改革:废除农奴制 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3、戊戌变法:奖励农工商业发展(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俄国改革:颁布“一二九法令”,

29、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颁布司法章程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 1、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2、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