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64KB ,
资源ID:1257659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576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分析报告.docx

1、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分析报告2016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和法律政策.51、政府部门.52、行业协会.53、主要法规政策.64、主要标准文件.75、法律政策的影响.8二、行业发展状况.111、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情况.12(1)配电网的发展历程.12(2)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13(3)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142、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情况.15(1)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15(2)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趋势.16三、行业市场容量.171、电网建设投资情况.172、智能电网建设情况.193、细分行业情况.19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2、.211、有利因素.21(1)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大力支持.21(2)我国电力工业投资结构将趋于合理.22(3)城镇化建设带动产业发展.22(4)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需求旺盛.23(5)新能源的发展促进行业发展.23(6)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带动行业发展.242、不利因素.24(1)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4(2)人力资源结构失衡,缺少复合型人才.25(3)行业内研发投入偏低.26五、行业主要壁垒.261、技术壁垒.262、资格壁垒.263、资金壁垒.274、人才壁垒.275、品牌和信誉壁垒.28六、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281、周期性.282、区域性.293、季节性.30七、行业上下游的关系.31

3、1、上游行业.312、下游行业.32八、行业主要风险.321、技术革新的风险.322、技术泄露的风险.333、资金投入需求较高.33九、行业主要企业简况.331、国网自控.342、雅达股份.363、四方股份.364、国电南瑞.375、上海知祺电力自动化有限公司.386、武汉国电华星电气有限公司.38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和法律政策1、政府部门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主要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各地方分支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和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其各地方分支机构主要负责研究拟订电力工业的行业规划、行业法规和经济技术政策,发布行业标准,对电力等

4、能源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按照国务院授权,依照法律、法规对全国电力履行统一监管,配合国家发改委拟定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制定电力市场运行规则;监管电力市场运行,规范电力市场秩序;监管输电、供电和非竞争性发电业务;颁发和管理电力业务许可证;组织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等。工信部负责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2、行业协会行业自律组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是由全国电工产品的制造及相关企业、用户单位和有关的科研、设计、院校、工程、销售等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

5、组成的非营利性的、不受地区、部门隶属关系和所有制限制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其主要职责为:组织调查研究,为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服务;开展各项活动,为企业走向市场、开拓市场服务;进行推广宣传,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行业融入全球化经济铺路;加强信息交流,帮助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3、主要法规政策4、主要标准文件5、法律政策的影响2010年6月,国家电网颁布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状况,针对已有设备和正在研制的设备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策略,为输变电设备和无功补偿装置的技术升级带来

6、了机遇。2011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的关于做好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区根据工业发展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政策,完善工作机制,编制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工业用电预测、预警机制,完善企业电力消费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2011年6月23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将“电网输送及安全保障技术”、“电力电子器件及变流装置”列入我国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2012年3月27日,科技部印发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7、以下简称“专项规划”),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专项规划对智能电网、电力自动化的建设设立了长期目标和要求,并布置了相关任务和提出了保障措施。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2012年4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

8、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号),对符合集成电路生产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规定条件的企业实施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了对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企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7月9日,国务院颁布“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028号),要求提升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实施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工程建设;加强以网络化操作系统、海量数据处理软件等为代表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关键软件的开发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电网智能化建设离不开电力软件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国家长期支持的战略性产业

9、的一部分。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103修正)将“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列为鼓励类产业。根据2013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南方电网发展规划(2013-2020年)预测,南方五省(区)2015年用电量将达到10,500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8.3%;到2020年将达到13,630亿千瓦时,“十三五”年均增长5.3%。另外明确提出要推广建设智能电网:到2020年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0%;应用微电网技术,解决海岛可靠供电问题;基本实现电网信息标准化、一体化、实时化、互动化。中国国家能源局于2015年8月

10、31日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小时,供电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5-2020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21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101万千米,分别是2014年的1.5倍、1.4倍。”行动计划在配电网建设改造重点任务中提出要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可观可控,具体为持续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高配电

11、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中心城市(区)、城镇地区推广集中式配电自动化方案,合理配置配电终端,缩短故障停电时间,逐步实现网络自愈重构等。发改委于2015年9月2日发布的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在智能电网方面提出:“开展智能互动信息体系顶层设计与建设,鼓励应用光纤等高效通信方式;同时,有序建设主动配电网、微电网,鼓励应用分布式多能源互补、发电功率预测等方式,提高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协调能力。”综上所述,国家鼓励并支持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未来将加大对配电网建设的改造投资,智能化是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大力推动

12、配电自动化覆盖率的提升,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行业政策有利于刺激电力行业市场需求增长,扩展公司的发展空间。二、行业发展状况电力工业主要包括发电、输变电、配电三个环节。发电厂将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水能、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再通过输变电和配电系统提供给用户,实现产品的销售。电力自动化系统是指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等技术对电力工业各环节进行控制、监测、保护、运行、管理的设备或系统,一般由软件和硬件构成,主要分为发电厂(电站)自动化、输变电自动化和配电自动化。公司的产品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主要用于配电自动化,发电厂(电站)

13、自动化和输变电自动化相对较少。1、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情况配电网的功能是给各配电站和各用电负荷供给电源,按照电压等级不同,可分为高压配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低压配电网(220-380V);按照地域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配电网与农村配电网。配电网工程作为国家过去和将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关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社会和谐各个方面。(1)配电网的发展历程根据投资力度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电力建设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重点在建设发电领域,将近75%的电力投资都投向了发电侧;2000年至2010年,电网建设投资占比逐步提高,输变电领域投资力度较大;2011年

14、至今,发电侧和输变电侧建设逐步完善,投资重点开始转向电网智能化及配电网建设。尤其是2015年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和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两项文件的出台,使配电网建设和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性上升到了新的高度。配电网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配电网到数字配电网,再到智能配电网三个阶段。传统配电网是由变电站单方向流向客户,信息传输慢,信息不完整,信息孤岛较多,业务流局限于部门内部;数字配电网仍是由变电站单方向流向客户,但信息系统集成更为有效,能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流能做到纵向与横向贯通;智能配电网能实现潮流的双向流动,支持互动业务流程,实现双向对等通信,支持分布式处理,

15、在业务流方面支持互动业务流程,具备全局优化的决策支持。目前我国配电网正向电网智能化转变。(2)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现状配电自动化是配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高性能的配电设备,对配电网进行智能监控,开展配电网数据采集,实施故障诊断及断电管理,实现调度自动化和分布式发电管理。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减少停电范围,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为用户服务的水平。最终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

16、的发展呈以下特点:第一,技术研究较为深入并得到初步应用,配电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第二,配电网侧分布式发电与清洁能源发电接入技术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第三,部分城市初步建成了配电生产业务高效处理的公共支撑平台。但是,我国配电自动化程度处于相对欠缺的水平。根据国家电网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底,我国仅完成了29个城市的配网自动化试点,且仅限于试点城市的核心区域,按此估计,我国配网自动化率远不足20%,而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率普遍在50%以上。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存在以下不足:亟需补充制定智能配电网运行、调度、智能控制终端等方面的标准;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偏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配电自

17、动化系统覆盖范围远低于2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配电侧、用户侧通信信息网络仍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数据传输通道存在不足;部分地区城市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水平不高,配网节能降耗技术应用较低。(3)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前景国家电网公司从三个阶段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目前已经进入了前两个阶段建设的尾声,马上进入第三阶段建设的关键时期:2009-2010年,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工作,制定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2011-2015年,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在关键技术和装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

18、6-2020年,引领提升阶段。将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另外,国家能源局2015年8月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95%,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国家将加大配电网自动化个领域的投资,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通道。2、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情况(1)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现状根据电力系统各设备的具体功能不同,电力系统可划分为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其中一次系统包括能完成发电、输电和配电等任务的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路、电抗器、电感器、电容器、开关设备、电线电缆等主设备,一般被称为“一次

19、设备”;二次系统主要由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自动化系统、监控系统及通信系统等组成,一般被称为“二次设备”。二次设备主要完成对一次设备的保护、控制、监测等任务,为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我国输配电及控制制造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在2014年年末达194,941,089万元;2015年7月的累计值达109,986,837.20万元。(2)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电力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另外,我国地域辽阔,电力资源分配不平衡现象严重,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进一步拉动了电力设备需求增长。2009年国家电网提出“坚强智能电

20、网”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电力智能化国家电网建设的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于2011年、2012年开始采取集中化经营管理的发展战略,逐步开始采取集中招标、统一标准的模式。集中化招标打破了以往出现的省网公司采购地域性垄断问题,确保有核心技术、良好品牌的企业顺利中标,从而拓展了业务覆盖面,提高了整个电力系统的建设质量。标准化生产、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三、行业市场容量电力主要应用于生活、办公、高能耗行业等传统领域以及目前兴起的电动汽车充电领域,从发电到用电需经过输电、变电、配电等过程,目前由国家

21、电网、南方电网掌控,电力设备行业贯穿整个过程。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的电力需求实现了快速增长。同时,国家对电源建设及电网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也保持快速增长。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和特高压领域投入将不断增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1、电网建设投资情况电网建设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电网数据,2008年-2014年电网基本建设投资额均保持较高水平,并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同比增幅达24%。投资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同时,计划开工11

22、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6.4万公里,变电容量3.5亿千伏安,直流线路1.3万公里,换流容量1.4亿千瓦;投产110(66)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4.6万公里,变电容量2.4亿千伏安。虽然我国配电网投资处于逐年增长态势,但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电网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与国外先进电网相比发展较为落后。另外,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一直“重发电、轻供电”,电网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根据当前我国配电网的实际情况,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对配电网建设改造提出了具体目标与七大任务,要求大力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和加强配网智能化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在2015-2020年间,配电网建设改

23、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高压配电网变电容量达到21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101万千米,分别是2014年的1.5倍、1.4倍,中压公用配变容量达到11.5亿千伏安、线路长度达到404万千米,分别是2014年的1.4倍、1.3倍,5年后城市供电可靠率将达99.99%。近年来,我国配电网建设投入不断加大,配电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用电水平相对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供电质量有待改善,未来配电网建设投资空间大。2、智能电网建设情况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技术和体制革命的重要手

24、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2015年7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满足电源开发和用户需求。目前,我国的配网自动化率远不足20%,国家能源局2015年8月发布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95%,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智能电网建设将刺激相关设备行业快速发展。3、细分行业情况细分行业正处于持续快速增长状态,随着投资力度的加大,未来将保持该增长趋势。2015年7月,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主营业务收入

25、达到109,986,837.20万元,同比增长6.40%;2014年末达到194,941,089.10万元,同比增长13.92%;2013年末达到171,117,447.40万元,同比增长21.73%。根据wind资讯数据,2015年7月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4,053,812.50万元,同比增长5.13%;2014年为59,425,729.50万元,同比增长9.17%;2013年为54,433,729.80万元,同比增长16.44%。受相关政策的影响,该细分行业收入预计在未来将保持增长趋势。四、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产业政策对行业的大力支持智能电网是未来电网的发

26、展趋势,而公司所属的细分行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是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心城市(区)智能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大幅提高,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到2020年,配电通信网覆盖率达到95%;到2020年,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90%。”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重点任务,其中之一为“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可观可控”。“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多次突出强调工业软件的重要性,而软件则是电网智能化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工业软件的代表之一。因此,国家鼓励软件行业的发展的同时将推动电气设备的技术发展,提高

27、产品技术含量。公司所属行业将受益于软件行业的发展,令产品功能更为完善。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因此,从政策层面分析,国家将加速配电网建设,且大力支持智能电网的发展,对行业公司的业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新能源政策的推出,以及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要求也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新机遇。(2)我国电力工业投资结构将趋于合理我国电力建设一直奉行“重发电、轻供电、不管用电

28、”的发展策略,造成了电网建设、配电能力大幅滞后于电力供应的现状。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电网输配电投资约为电源投资的1.2倍左右,配电网投资也较输电网投资多,而我国的配电网投资远不足输电网投资。2009年电网投资首次超出电源投资,然而2010-2012年电源投资仍大于电网投资。2015年1-8月,电网基本建设投资额为2,262亿元,电源基本建设投资额为1,923亿元。这种电力投资结构的不合理使得我国配电发展具有很大空间,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也规定“十三五”期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加大对配电网建设的投资是电力工业投资结构区域合理的结果。(3)城镇化

29、建设带动产业发展配电自动化能有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升居民电气化水平,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同时城镇化建设能够带动配电网自动化产业的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2014年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化率达54.77%。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2020年要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左右的目标,并且对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因此,我国积极推进的城镇化建设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

30、行业提供了广阔空间。(4)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需求旺盛我国的输配电设备目前已进入更新换代周期,产品升级换代的需求旺盛。输配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0-15年,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户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早期引进的设备已经接近或超过使用寿命,随着时间的推移,升级换代的需求将逐步增长。中国配电变压器与配电开关控制设备的向节能化、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产品专业性趋强,产品更新和技术升级对行业的生命周期具有较大影响,刺激了行业发展。(5)新能源的发展促进行业发展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66%,远高于29%的世界平均水平。在当前日益严峻的环保和减排压力下,加快新能源的发展,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而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是我国转变能源和电力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新能源利用方式来看,新能源主要通过转化为电能实现其终端的利用。例如,预计2015年和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总量将分别达到50万辆和500万辆,大量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将会接入配电系统,局部地区配电网将要承载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充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