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2.72KB ,
资源ID:12590522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12590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修改好.docx)为本站会员(b****8)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修改好.docx

1、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修改好第六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由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其中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这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二、单元整体设计:本组四篇课文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在写法上各有特色。学习中,资料的搜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至关重要,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三、教学目标:1.会认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

2、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与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了解有关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5.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四、教学重难点:1.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五、课时安排:太阳 2课时月球之谜 2课时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课时果园机器人 1课时语文园地六 6课时太阳教学目标:1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每个自然段

3、,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本课生字词。初步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和方法。学习使用“如果就”造句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总课时 第 课时)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2.用“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方法,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划分结构段。二、教学重点、难点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理解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没有中心句的第5、6自

4、然段的内容。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读解生字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划下来。再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读音。1读准本课生字读音,特别注意“菌(j&n)”不要读作“(j(n)”的音。2防止读错以下多音字读音:传chun(传说、传递)都du(都是太阳送来的)zhun(自传、水浒传)d(首都、都市)差ch(差不多)漂pio(漂浮)ch(差数、差错)pio(漂亮)chi(出差)3注意不要读错以下带点字的读音:比较(jio)疾(j)病虽(su)然哪(n)能那(n)里抵(d)得上4“兽”“殖”“蔬”“蒸”是翘舌音,注意不要读错。5正字:生字中,“殖”的右半部“直”

5、不要少一横;“蔬”字不要少写一点;“菌”的下部不要写成“因”;“疗”是病字头,不是广字头。“抵得上”的“抵”是“扌”旁,不要写成“亻”旁。它的意思是顶、相当。“汽”和“气”:“汽”,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汽车、汽水。“气”,如气体、空气、气味。(二)思考解答: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课文?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活动?这篇是写物太阳(属天体)的说明文,但不是自然课。学习这一课,除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还要学习介绍有关太阳知识的语言和表现方法。 (三)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确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投影幻灯出示:1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远。2

6、太阳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第一句是第二段的总括句,如画了这一句也不算错误。)5有了太阳才有云、雨、雪。6有了太阳才有风。7太阳光有杀菌能力(或利用太阳光预防和治疗疾病)。8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或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四)引导学生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出两个结构段。 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很大,很热。 第48自然段为第二段: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提醒学生:第一段写太阳的特点,第二段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二段开头的一句话即第4自然段

7、开头的一句话,既是两段之间的过渡,也是第二段的总括。(五)指名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自然段之间和结构段之间要掌握适当的停顿。 第二课时 (总课时 第 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一边读,一边想”,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二)体会数字说明和比较说明的作用,并初步学习用数字说明问题的方法。(三)学习用“如果就”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一边读,一边想”,通过阅读,了解太阳的特点,明确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二)理解词语和重点句子,认识数字和比较说明的方法,做好词语、句子的练习。三、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1自然

8、段。1指出课文引用了后羿(上古夏代有个穷国的君主,善于射箭)射日的传说做开头,后羿射日的传说是真实可信的吗? (不可信,这是神话传说。)2既然不可信,课文为什么引用它做文章的开头呢?看看不用它做开头,一上来就说“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可以不可以? (可以)既然可以,课文用后羿射日的传说做开头,你觉得有什么作用?3这一小段后羿射日的传说和“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公里”之间用“其实”过渡,“其实”是什么意思?不用这个词可以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段落中还有这个词或类似的词语。其实,所说的是实际情况。起转折作用。 4接着课文写了太阳离我们很远,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远呢?(用数字)如果不用数字,只

9、说“很远很远”或“特别特别远”,哪一种说法好?为什么? (肯定:用数字说明问题,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确切的,有较强的说服力。) 5指名读第2、3自然段。提问:看看这两个自然段用什么写法说明太阳很大、很热的?写太阳很大时,把太阳和什么作比较?写太阳很远时,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要求学生把数字填在“思考练习”第2题的括号里,然后归纳: (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表现太阳很大、很远,还用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抵得上一个太阳作比较,进一步说明太阳很大,就更加具体、鲜明了。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6齐读

10、第一段,做课堂练习:用数字说明天气很冷或很热,火车行驶很快,塔楼很高,树干很粗,等等。有一位篮球运动员身材很高,用数字或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很高。公园有一棵老槐树,树干很粗,用数字或比较的写法,说明它很粗。(二)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这一段。这一段是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从哪些事实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呢?第4自然段中有一句话归纳了这段的意思,把它找出来。2这一小段的第二句的意思和第三句的意思一致不一致?这两句话在说法上相同不相同?(意思是一致的,都说明太阳和地球上的动、植物的关系非常密切。说法上不相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是事实;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不是事实。)第二句虽不是事实,可是当作事

11、实说的,从哪个词看出来?(如果就)3指出:“如果就”通常用在表示假设的句子里。“如果”后面提出的事实“没有太阳”是假设的,“就”的后面是假设的事实所产生的结果: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4课堂造句练习:教师提出假设的事实,学生补充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明天下雪,_星期六如果爸爸妈妈都休息,_村前这条小河如果架起一座桥梁,_5读第五自然段。根据前面概括,这一段告诉我们: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云、雨和雪,为什么?根据下面的问题,画出段中的答案:雨和雪是什么生成的?(云)云是什么生成的?(无数小水滴)无数小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水蒸气是哪里来的?(从地面上的水)地面上的水是怎样

12、变成水蒸气呢?(吸收了太阳的热变成的) 6看看这一小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句话?上一句末尾的词语和下一句开头的词语有什么特点?(上一句末尾的词语也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归纳:这一小段话,承上启下,环环相扣,清楚地写明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云、雨和雪。7做课堂练习,用课堂讨论形式模拟第5小段句式,说几句话。上句末尾和下句开头使用同一个词语。出示第一句:“走进公园大门,迎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接下去,要求学生用“花坛”开头说出第二句。如“花坛里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花朵围绕着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喷出清亮的水珠”,“水珠映着阳光,闪着七色光彩”。(如有同学问起这

13、种说法叫什么,可以说明是“顶针”辞格)8读第6自然段。提问:这一小段是写有了太阳才产生了风,从段中指出的,谁能用一句话归纳:风是什么?(风是流动的空气)空气为什么会流动?(空气有的地方冷有的地方热的缘故)空气为什么会有的冷,有的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的热量多空气就热,有些地区吸收太阳热量少,空气就冷)为什么空气有冷有热就会流动呢?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补充: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受热膨胀变轻就会上升、移动,随着冷空气就会补充,这就形成了流动,也就是形成了风。9读第7、8自然段。简要地说说太阳光有杀菌能力,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的实例(师生共同举例)。提问:第8自然段共写了三句话,哪一句是全文的总

14、结?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第一句话)再谈谈“第一句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词语可以替换它? (总之、总而言之、总括起来说)10回忆一下第4自然段的学习,再看看这一小段前两句的意思和说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思相同,说法不同:第一句是从正面说的,第二句是从反面说的,是假设的,也用了“如果”。)这一小段中的“自然”是什么意思?是自然界的意思吗?用什么词可以替换它? (当然、理所当然)(三)通读课文,结合板书总结:太阳这篇说明文,通过阅读、分析,我们获得了有关太阳的特征的知识,明确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课文两大段在内容上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距离我们又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

15、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初步了解“数字”和“比较”的说明事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说明问题,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会背最后自然段。2做模句练习如下。仿照第1、2句,做第35句的模句练习:教学反思:22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16、第一课时 (总课时 第 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师: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的另一个星球月球。师:(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情境,你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优美的词句、古诗?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生: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这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么不少美好的遐想。对这一个神奇的月球,人们有许多不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完成生字新词学习:师:(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生:

17、(听范读,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再自读)师:同学们在自读课文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几点要求来进行: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生:完成自读后,组内交流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三、全班交流师:请各小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师:你在阅

18、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生: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生: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生:为什么水藻一旦放进月球尘土中,就长得特别鲜嫩青绿?生: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师:这些都是科学家到达月球后发现的什么啊? 生:谜。 师:板书 谜。这些谜很多科学家都没有研究出来。我们来看看图片,看看这些人发现的这些谜是怎么样的?(出图、细菌移植到月球带回的土壤中;、月球形成以及火山喷发;、地球与月球比年龄) 生:齐读课文。师:除了书上举的这些例子,还有别的谜吗?谁能说说? 生:有。月球是怎么形成的?月球能住

19、人吗?生:月球上有没有外星人呢? 生: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生: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师:那作者用什么表示的他没有写出来的、举出来的例子呢? 生:省略号。 师:那我们就知道了省略号是用来表示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揭开的谜。板书:省略号谜 师:其实人类是很渺小的,为了揭开这些谜团,各个国家都试图把人类送上太空去,但是迄今为止都没找到这些谜的答案。我们国家也在做这项工作。师:人类很伟大,从来没有放弃对我们刚刚发现的这些谜的探索和研究,我相信有一天你们加上这些科学家们一定会揭开这些谜的谜底的。对不对? 生:对。 师:在去年,我们国家终于发射

20、成功了载人航天飞船,把中国人第一次带到了月球上。我们来看图片(演示课件)这个人是谁呢? 生:杨利伟。 师:对,他就是代表中国第一次等上月球的人。那同学们想不想象他一样呢? 生:想。 师:同学们都很有志气啊。老师也想,但是老师去不了。等你们长大以后给老师也发明一个不用那么麻烦就可以轻松来回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东西,我就可以去了,行吗? 生:行。 师:希望大家说话要算话,以后发明出来以后要告诉老师,我一定会去的。要当探索宇宙的科学家就要努力学习啊。好吗? 生:好。 师:有一位宇航员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都生活在摇篮里,人类怎样才能在月球上生活,如果有外星人在月球,那我们又怎么和它们相

21、处呢?那你们对这样的月球感兴趣吗? 生:感兴趣。 师:假设你们三十年后可以开发建设月球你们会怎么做呢?又怎么和外星人沟通呢?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课后要小组讨论的内容了。 师:我们对月球之谜的短暂探索和研究就到这里了,但是我们语文课的探索还在继续。我们下节课再见。板书:月球之谜遐想探索发现谜(很多) 省略号谜第二课时(总课时 第 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今天,杨老师将跟大家一起继续学习22课(引读课题月球之谜),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大家说说这是一组关于什么的图片? ( 月亮 ) 是啊,每当夜幕降临,接读“一轮明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以及大家对月亮知识的收集,现在,谁愿意谈谈你所知道

22、的月球知识或着诗歌。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 感悟月球的奇异 1.“百闻不如一见”,想到月亮上看一看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 1969年7月20日。 让我们跟随这两位宇航员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反馈 2.请大家找一找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月球的景色?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月球的这番景色吗? (奇异 ) 4.能具体说说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 5.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 是啊!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而今我们发现这里没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只

23、有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这里是多么荒凉。你能把这荒凉的世界读出来吗? 6.师述:在月球上我们能感受到黑夜,同时又能感受阳光,还能感受到那里没有一点生机。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异”!(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说)你能把这种感受送入朗读中,用声音表达出来吗?有感情的读一读,练一练吧。 7.就要和月球说再见了,让我们拍些照片带回地球,让人类也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吧。 8.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请同学们自读3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1.老师把对尘土的研究还设计了一张

24、表格,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填的又快又好? (1)生边读边画,写。 (2)生上前介绍。 a细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尘土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评价:为什么?再问一次,这次要把你的疑惑大声地问出来? 很奇怪,是吗? 是不是难以理解? 看,细菌在月球尘土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引读) b继续,下面谁来说说第二个实验怎么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声地清楚地说一遍吗? 评价: 再请个小科学家来说说。 指名口齿真清楚。 你们能根据这个实验中惊人的发现,来说说自己的疑问吗? 2.看到这一连串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指导朗读。 3.你还想把什么放进月球尘土

25、里进行研究?学生大胆想象。 4.科学家对岩石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谁比她说得更清楚?月球的年龄研究出来了吗?(没有 强调:估计) 从“估计”我们知道月球的年龄有可能比地球年龄大,也有可能小,还有可能是一样的。难怪,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引读)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是哪个词语呢?(令人费解)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吗?你用皱起小眉头来表达“令人费解”;你用摇摇头来表达;你用加强语气,读得重来表达心中的不解;你能带着这种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6.通过对岩石

26、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真了不起。会提问题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最可爱的地方。 你还有什么疑惑?这么多疑惑文中用什么来表示? 出示课件:省略号 三、总结升华 1.通过刚刚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月球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月球的疑惑可真多,面对这些疑惑,我们该怎么办?板书:继续探索。 2.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出示课件:嫦娥登月。 四、发散思维,拓展练习1.快乐阅读:阅读有关月球的书籍。如美丽月球、月球探险等。2.趣味搜集: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举办月球之谜新闻发布会。3.尽情畅想: 20年过去了,我当上了宇航员。这一次我终于登上月球了 教学反思: 23 我家跨上了

27、“信息高速路”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情不自禁、便捷、迫不及待、目不转睛、”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3.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教学难点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课时 第 课时)一、课题切入,激趣导读1.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2.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确定学习目标,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

28、学生进入自主学文环节。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工具书,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学课文。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2)思考刚才同学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想想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可边读边划边在旁边加注。2.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试着提出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问题,然后想想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3.小组交流,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记录,存疑待查。4.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师巡回指导。5.全班交流: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跨上信息高速路实际上就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默读课文,联系实际说说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什么?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四、自我展示,拓展延伸。1.以一个小电脑专家的身份来介绍电脑网络的用途。2.带着你对电脑的了解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五、作业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2. 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 查阅 世界 绘制 纸张 建立 信息 节约 环境 了解 联系 保护 贺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